中國散文的“三座高峰”,到底高在哪裡?有沒有人能一較高下?


中國散文的“三座高峰”,到底高在哪裡?有沒有人能一較高下?

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妝,其實在青年的成長中,文學也是他們最好的化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林清玄

散文高峰,成就傳奇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成就了各種各樣的文學形式,這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以及國民素質修養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散文就是千千萬萬文學形式當中最重要的一種,形散而神聚,以其獨特的表現力與感染力收穫了世人的喜愛。

正如林清玄所說,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妝,影響著人心智的成長。而第一流的散文更是憑藉它獨特的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在中國近代史上就存在著散文的“三座高峰”,其散文創作成果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那麼這“三座高峰”到底高在哪裡?有沒有人能與其媲美呢?

中國散文的“三座高峰”,到底高在哪裡?有沒有人能一較高下?

其實,提起他們的名字大家都被陌生,中國散文的“三座高峰”分別就是巴金、楊朔和餘秋雨。雖然在中國近代史上擅長散文的作家並不少,但他們三人卻以其獨特的藝術手法和寫作特點佔據了散文的高峰,成就了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傳奇。

巴金的反思

對於中國散文的第一座高峰,巴金無疑是當之無愧的,中學課本上他的《小狗包弟》以其真摯的情感打動了無數人。雖然巴金的散文不如他的小說出名,但他在散文上的造詣也是極高的。藝術來源於生活,巴金的許多作品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但就是這樣一個溫和、重情重義的巴金吸引著無數讀者的喜愛。

中國散文的“三座高峰”,到底高在哪裡?有沒有人能一較高下?

1919年,國內局勢動盪,這使得當時十五歲的巴金深受感染。在進步思想的影響下,巴金逐漸養成了一顆愛國的心,同時他還積極接受先進開明的思想,擺脫封建愚昧成為了下一代的年輕人。在這樣艱難混亂的社會背景之下,巴金的創作之心也漸漸萌芽。十九歲的巴金在報刊上發表了他的詩歌,鼓舞著青年人敢於抗爭、敢於改革,同時也就此開啟了他的寫作生涯。

在巴金的創作生涯當中,有著許多優秀的作品成為了經典,對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舒乙在評價巴金時這樣說道:“他說,人活著,說的和做的要一致,這是達不到的,達不到也要這樣做,這個社會才能變得光明。”的確,巴金敢於在文章當中解剖自己,敢於指出社會存在的弊端,同時又勇於反思自己的不足。

中國散文的“三座高峰”,到底高在哪裡?有沒有人能一較高下?

在巴金的散文集《隨想錄》當中,他就對自己做了深刻的反思,這樣敢於直面自己的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確是少有的。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巴金也受到了批判與迫害,面對這種黑暗的生活環境,他卻勇敢的揭示著存在的弊端。巴金就是這樣,在時代變遷當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因此,巴金也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成為了中國散文的第一座高峰。

楊朔的獨特

大家對於中國散文的第二座高峰楊朔可能沒有巴金那麼瞭解,但他的作品卻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成長。楊朔出生於書香世家,受到良好家庭環境的影響,楊朔自小就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小小年紀就可以寫得一首好文章。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楊朔都很擅長,但兩者比較下來還是楊朔的散文略勝一籌。

楊朔的散文寫作特點自成一派,被稱為“楊朔模式”。或許是受到自身工作的影響,早年的楊朔曾經上一個戰地記者,因此在他的散文中也有一種點面結合的特點。而更加重要的是,在楊朔的散文作品當中更多的則是情景交融的意境創造,對作品的構思也十分精巧,含蓄而生動。楊朔這樣特別的寫作手法無疑豐富了中國散文的形式與內涵,

對後世的散文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散文的“三座高峰”,到底高在哪裡?有沒有人能一較高下?

餘秋雨的文化散文

對於中國散文的第三座高峰餘秋雨,大家都很熟悉,他的《文化苦旅》啟發著無數年輕人。與巴金、楊朔一樣,餘秋雨也曾被“特殊對待過”,文革使得餘秋雨家破人亡,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同時這對於他後來的創作生涯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餘秋雨的許多作品都與他的生活密切相關,對於散文這方面來說,餘秋雨無疑是一個優秀的創作者。賈平凹就對餘秋雨給予了高度的讚賞:“餘秋雨無疑拓展了當今文學的天空,貢獻巨大。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

除了作家和散文家的身份,餘秋雨還是著名的文化學者和文化史學家,於是我們在品讀餘秋雨散文的時候也不難發現其中包含的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正是因為餘秋雨善於將歷史與文化融入自己的創作當中,所以他的風格自成一派,被稱作是“文化散文”。

中國散文的“三座高峰”,到底高在哪裡?有沒有人能一較高下?

與巴金的自我解剖與反思不同,餘秋雨散文當中更多蘊含著的則是感性的成分。在精緻筆調的細細描摹當中,餘秋雨的散文不乏歷史的沉重感,又充滿著真摯的情感流露。就像是一部關於生命的哲學,在引人入勝之際,又能給我們一種深入的啟發。

勇攀高峰

無論怎樣,巴金、楊朔和餘秋雨都憑藉他們在散文上獨創性的藝術成就,被評為了中國散文的“三座高峰”。我們無法否認他們作出的貢獻,但是是不是真的沒有人能與他們媲美呢?我想,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在漫長的文化長河當中,必然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而巴金、楊朔、餘秋雨被評為中國散文的“三座高峰”自然是當之無愧的,但他們只是文學史當中的代表。

中國散文的“三座高峰”,到底高在哪裡?有沒有人能一較高下?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一直都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各種文學大家也是層出不窮。在中國的散文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卻不僅僅只是巴金、楊朔、餘秋雨三人,冰心、豐子愷、馮雪峰等出色的散文作者同樣也極負盛名,受到許多人的追捧與喜愛。況且在文化發展十分迅速的現代,一批新的散文大家也正在興起。所謂一山更比一山高,雖然中國散文的“三座高峰”當之無愧,但是歷史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期待著出現新的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