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鬼吹燈”,盜掘戰爭遺物,偷挖軍人陵墓的另類“軍事迷”

俄羅斯作為“戰鬥民族”之鄉,近代戰爭遺物肯定是數不勝數。在蘇聯解體後,為了生計,許多人就打起了依靠戰爭遺產發財的主意,販賣戰爭遺物甚至成了出口產業。

俄羅斯“鬼吹燈”,盜掘戰爭遺物,偷挖軍人陵墓的另類“軍事迷”

發戰爭財的傳統在俄羅斯其實早就有之,只是於今為烈罷了。1943年,在前蘇聯沃龍涅什州富饒地區的一片窪地上發生了一場與德國人的戰鬥,不少戰死者的遺體丟在雪地裡。天剛擦黑,附近村子裡的居民就陸續來到。戰事在徹夜進行,老百姓就收揀丟棄的揹包和行囊,還剝下死者的軍大衣和半身皮襖,掏他們衣袋裡的東西。由於天寒屍體凍硬,死者的靴子和氈鞋無法褪掉,村民中最機靈的一位想出了辦法,也就是把他們的雙腿連著砍下放在雪橇上運回家去,一會兒全村就響起了叮叮噹噹的敲錘聲,拿錘子的手上戒指在閃閃發光,很顯然全是在貪不義之財。

這些人不僅侮辱死者,甚至還殺害倖存者,比如斯摩稜斯克州的居民就殺害過負傷落地的飛行員,只為奪他的手錶。而在戰後凡是發生過戰鬥的地方,那裡的居民中就有專門以蒐集戰爭年代失落武器為營生的人,甚至藉此發了大財。而在田野、森林、山洞裡就經常丟有散失的、可以組裝起來的武器零件。1976年在沃龍涅什州,兒童們發現了意大利山炮,其零件完好地油封著,裹在軍大衣中,還有裝著炮彈的鐵箱子。當問到這些兒童們時他們默不作聲,活像當年的游擊隊員,一心護守秘密。

眾所周知,在白俄羅斯和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掩埋有大量的武器和軍用品,這些武器自然能派上用場。70年代在白俄羅斯一個小村子裡,有間老游擊隊員們常用的舊房子,他們不止一次地求助於集體農莊主席,讓他安排一下修繕的事,可是主席總說沒工夫辦,為了擺脫這一請求,農莊主席乾脆說:“鄉巴佬,別開這玩笑了!”這話激怒了所有老游擊隊員們,他們第二天就發掘出了45門炮,一排炮火就掀掉了村蘇維埃的辦公樓,隨後求辦的事就立刻辦妥了。

俄羅斯“鬼吹燈”,盜掘戰爭遺物,偷挖軍人陵墓的另類“軍事迷”

第一批蒐羅金牙的獵手是在40年代末出現的。在諾夫哥羅德,掘墓賊們掘出德國人的死屍,用鉤子從口腔裡拔出金牙。事後留下了一堆殘缺的屍體,晚上又被野獸拖走了。在沃龍涅什州的森林裡,意大利人的墓地遭到洗劫。經過偵查得出結論,每個下葬者只有顱骨丟失了,這說明掘墓賊們沒有攪亂整個墓穴,而是掘地道進去,依次取下人頭,然後把它們全部扔到灌木林中去再做處理。

在50年代中期,在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波羅的海沿岸,那些衛國戰爭中被德寇集體槍殺的遇難者們的埋葬地被人發掘,但還都是單幹者所為。從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武器開始成為商品,而在市場上又開闢了以二戰期間德軍按級別配備的冷兵器、軍銜標誌、勳章等為商品的市場,在這類黑道活動中出現了第一批不僅在陸地上、而且在水下活動的職業人員。又經過一二十年直到現在,興起了分工明確的各種黑道人物,他們分別叫作“窩主”“盜爺”和“藏爺”“倒爺”,還有專業的挖掘工(“地老鼠”)和潛水員(“水鬼”)。

“窩主”,是當地居民中此種行業的包工頭,享受坐地分贓的權利。由於他們熟悉當地情況,幹這種事輕車熟路。從這一類人中又分化出“藏爺”和“倒爺”,其中一些人不僅出賣發掘物而且同能為此行出謀劃策的老頭子們建立了良好關係,這些老頭子們為他們當嚮導,他們又以藥品、食物答謝這些老頭子。

俄羅斯“鬼吹燈”,盜掘戰爭遺物,偷挖軍人陵墓的另類“軍事迷”

“盜爺”,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槍支、冷兵器和彈藥,但在行動中也“摟草打兔子”,捎帶別的。完好的武器是難於碰到的,所以他們通常都有修復基地,採取“四合一”的辦法重新組裝,同時還可以進行改裝,有的還回爐加工。

“盜爺”一般六七個人一組,在整個季節中活動,在搜索中使用探雷器或金屬探測器。他們的工作危險而且艱苦,首先不定何時自己就會被送上西天,去年在哈爾科夫城郊的玉米地裡,掘開的戰壕中發現了一段人的軀幹,顯然是在清理戰利品過程中被炸碎肢解的,更多的是屢次從彈片下死裡逃生。另一方面,他們經常要去挖掘已填平的掩蔽部和戰壕,這是工程量極大的苦差事,幹這行的人弄得滿手老繭。

盜得的武器還要運輸出去,這能以公務運輸或是以私人運輸為名進行。前者以各種藉口偽裝,如運送部隊裝備等等,而後者則是公開進行。五年前“盜爺”每一季節有3000人到10000人,而現在大大增加。可以自己計算一下這一行的“盈利”:一公斤梯恩梯炸藥價值300盧布,一枚“香瓜”手榴彈500盧布,而一支步槍在15000盧布以上,對需要武器的人來說,“盜爺”從來沒遇到討價還價的事。供給卡拉巴赫和納希切萬(內戰不斷的地區,分別屬於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武器,接到的訂貨單從不間斷,其中一個訂貨者拉起了一支名為“紀念”的戰鬥隊,如果依靠這些“盜爺”,他們會被武裝成為一流的隊伍。訂貨者的源源不斷使得這些“盜爺”公開上市活動,並且保證滿足供應,“你向我提供好槍,我向你指點‘鋪板’(黑話,指供人發掘的墓地)。”

俄羅斯“鬼吹燈”,盜掘戰爭遺物,偷挖軍人陵墓的另類“軍事迷”

聖彼得堡的涅夫斯基小空場以及諾夫哥羅德的米雅斯諾依松林被“盜爺”們洗劫了,後者在衛國戰爭時期曾是弗拉索夫將軍的第二突擊軍被包圍的地方,那裡武器遍地都是。衛國戰爭中以弗拉索夫將軍為首的該部完整地向德軍投降,成為最大一支為德國人服務的偽軍。儘管弗拉索夫在戰爭末期又成功地率軍迴歸蘇軍,併為戰爭勝利做出了貢獻,但最終弗拉索夫也因其變節、投降之大罪被判處死刑。松林那裡當年遺棄的武器曾在50年代被蘇軍收集起來,但是無法將其從泥濘沼地中運出。於是數以萬計的步槍、衝鋒槍都集中扔進了彈坑,長時間在泥濘中泡著,其實正因為如此,這些槍支才得以長期保存下去,未成“盜爺”囊中之物。而在摩爾曼斯克州和阿爾漢格爾斯克州,歷史遺留的武器就一直置於地面,結果全被那裡的“盜爺”們搶掠一空,當時他們甚至可以大大方方地用迫擊炮瘋狂射殺外來的人。這些“盜爺”們在意外遭遇中以及在和同行競爭者發生衝突時,不用說肯定要大打出手。至於“戰利品”在“盜爺”本家中如何分配還是個謎,但那些“明幫”分子在“盜爺”們的火力射擊下被迫俯首稱臣倒是不爭的事實。

再說“藏爺”,這些人專門負責保存盜掠來的物品,據專家鑑定,這其中有不少是他們掌控的稀世之寶和珍貴紀念品,隨時待價而沽。這些人十分崇拜的精神領袖竟是希特勒,並在自己圈中稱其為“乾爸爸”。這幫人和西方市場的人過從甚密,因而熟知國際行情。他們在莫斯科的有名市場如阿爾巴特街市場、伊茲麥洛瓦市場上出售私藏寶物,還找外國掮客為其推銷納粹軍用品,如德軍短劍,上刻“德意志高於一切”、“我的榮譽是忠誠,”拿到西方市場拍賣價格可達400美元之上,並能換來德國的舶來品。

俄羅斯“鬼吹燈”,盜掘戰爭遺物,偷挖軍人陵墓的另類“軍事迷”

在諾夫哥羅德的“傑米揚斯基大鍋”,“藏爺”們淘淨了那些“臭坑”(巨大的彈坑)。在那裡沼地的積水中飄動著防毒面具、頭髮、鬍鬚。“有時會觸到屍體,保存得那麼好,甚至都能辨認出人的模樣,那情景總是浮動在我眼前”,一個黑小子這麼說。但那其中稍有良心的人,會去埋葬好這些屍體。更多的時候,這些傢伙會在加里寧格勒碰頭,在那兒他們重新挖掘整個波爾加的沙丘,那裡是德國人防禦的最後邊界。這些人成了第一批對被炮火和炸彈夷為平地的德國農莊感興趣的人,可以斷定的是,深諳理財之道的德國人會將他們的財產珍藏到地窖裡,為此“藏爺”們開始了不懈的搜索,找到了書籍、瓷器、雕塑品和盤子。大膽的“藏爺”們還試圖鑽入戰爭末期被埋沒的地下室尋寶,可是那裡面陷阱密佈,有幾個人掉進去屍骨無尋,剩下的人退卻了。

“暗幫”搜索者俗稱“地老鼠”,這些人幾乎全在40歲以下,他們從來不會同時同地行動,他們有精確的信息庫,並且對當地戰事史頗為了解。據“明幫”搜索者的看法,他們的特點是具有鑑別力,技術熟練,身手不凡。“他們是掘土機,而不是人,一晚上三四個人能挖出100到150個人頭。”“精英”們專門找大的“鋪板”幹,幹這種事要抓緊時機,一干起來夜以繼日。兩年前一個夜裡,在沃龍涅什州一個村政府辦公室的窗下,“精英”們一口氣掘了八個匈牙利人的墓。

通常“精英”們做事總是不留痕跡,在貝爾戈羅德契納村子邊上有個德國人墓地,某日那兒建立了一個年輕人的娛樂中心,他們支起了帳篷,燃起了篝火,又是游泳又是日光浴,還用吉他伴奏唱著歌。誰能想到此時帳篷裡可正幹得熱火朝天。東西掏走後,“地老鼠”們小心地用苫草土塊將挖掘完的墓原樣封好。幾天裡就這樣連著發掘了300多個墓,當地居民竟然無人覺察出帳篷總在換地方。

軍用醫院的墓地和遷移過的墓地是無油水可撈的,那些地方再好也不過是“戰時鋪板”,不能有什麼隨葬物。至於發掘那些被炮火、炸彈和坦克所夷平的戰壕與掩蔽部,會有許多軍品。這樣的活兒則是熟人們搭夥兒幹,“戰利品”均分最值錢的是衣袋上和揹包上的黃金製品。最早那些歐洲戰場來的德國軍人身上有不少“稀貨”,盜掘人從其身上能弄到戒指、裝飾鏈、手錶和金銀羹匙。自1942年起,德國軍隊里加入了第二梯隊,他們中許多人鑲有金牙。“精英”們認為匈牙利人是最精明的掘墓賊,在他們的揹包裡能找到金製品和女人首飾。他們的經驗是,如果在一條戰壕裡埋有10個匈牙利人,其中9個人衣袋中空空如也,那麼在第10個人那兒一定有值錢東西,那是從另9個死去的同伴那兒偷來的。

在80年代,幹“地老鼠”這行的每季有10000到15000人,現在雖然金價在上揚,但是幹這行也困難了,好的“鋪板”少了,就是因為這些人暗中互相使絆兒。

“精英”們還有自己獨特的“道德規範”呢,“地老鼠”們會自豪地宣稱“我不掘斯拉夫人的墓”。這話反倒迫使那些猶太人團體耽心本民族遇難人的墓地,開始為其修造混凝土保護罩。其實,“精英”們不過是口頭說說而已,許多事實證明,他們經常乘車前往蘇聯軍人遺體埋葬地,其目的不言自明。

然而現在在“暗幫”搜索者中加入了新人,是對任何事也不專心的騎士傳統的“精英”們,他們有選擇地發掘民兵們的墓地,取下那些在莫斯科、列寧格勒保衛戰中的死者的牙,在較老的或是勉強稱得上是老的墓地撿取舊銅器,但新墳墓也光顧,最明顯的例子是才死不久的阿赫羅梅耶夫元帥的墓地。

“水鬼”,這幫人多來自救生員和前海軍人員,他們對所感興趣的目標占有詳盡的信息,他們的“考察”由三四個人一組進行,軍人出身的水手控制著設備和收穫物,其他每個個人掌管自己的潛水用品以及供氣設備包括氣壓計。在荒涼的海濱或是在孤島上就需要漁民的幫助,有些人還有特備的小艇。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大夥攤錢,在已註銷的火災後的輪船上購買。在行動中按以下方式分配人力:一人留在岸上,三人游泳到充氣艇(有時用登陸木排或飛機充氣舷梯代替)那兒,其中兩個“水鬼”潛下去,而第三個人用便移式電臺同岸上聯繫。在白海和波羅的海可以儘管活動無人過問,而在黑海則有邊防汽艇巡邏干擾,這時他們就隨手扔些生活垃圾,力圖被人當做休閒遊人放過。

找到了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其他取決於沉船埋藏的深度以及其損壞程度。大多數搜索者都有儀器,能測出水下60米的情況,但在這種深度人下去至多隻能堅持五分鐘,需要不時地上來並再次準備器具,一天之中也最多隻能做兩三次,所以“暗幫”人員一般只在10-15米的深度上幹活。常有這種情況,即沉船在水下不深之處但卻難以得手,這與其沉沒時是否受到來自上方的攻擊有關,如是則這類沉船的內部有大量廢金屬,門被卡住了,船內隔板都散架了,或是船艙已分解成幾部分了。

他們一般找的是那些中等船隻,包括登錄汽艇、拖網漁船,同樣還有魚雷艇,但後者對海盜們來說無利可圖,因為從那上面只能取下來大口徑機槍。

鑽到水下的沉船裡後,海盜們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駕駛艙和船長室,那裡能發現裝有海圖、文件和密碼的保險櫃,但是通常裡面90%的東西已鏽蝕。保存得較好的東西是潛水艇裡邊的,儘管那在海底深處。“黑水鬼”們曾劫掠了波羅的海的一艘潛水艇,德國人在此之前派出過一個偵察小組瞭解該艇情況,被俄羅斯的護衛艦發現,將其拖到一個枯水灣擊沉,而“黑水鬼”們通過擊穿的洞鑽進了其中一個艙,隨後又通過魚雷發射器進入另一個艙,接下來順利地打開了乘員艙的門。海水洶湧而入,艙裡到處飄動著頭蓋骨和散骨架,某些非常別緻的東西生滿了黴。據“黑水鬼”們說,部分艇員是因窒息而死,其他人包括艇長是中彈而死。在保險櫃裡發現了艇員們的遺書,囑咐自己的遺物如何處理。其中有柄鍍鉻的巴拉貝倫手槍,那是艇長的武器。“黑水鬼”們帶著“戰利品”回到自己船上時,一致互相保證對外絕對保密,免得惹是生非。對那些較舊的武器,“黑水鬼”們到手也不會拿去賣,自己留著或是送朋友,這些人家裡都藏有一定數量的槍支。

有次不知怎麼回事,在一個好天裡,高加索民族的一些首領來找海盜們。他們送來了情報:某海域有一艘載有大量武器的沉船,現在船上武器已被打撈起,放在黑海海濱一艘拖船上,每支槍按5000盧布價格出賣。要知道,除此之外還會有大量軍用品。“黑水鬼”們力圖解釋這件事的危險性以便再討價還價,然而節外生枝,有個老潛水員耽驚受怕之餘,將此事彙報給了內務部人員,想與官方合作。一週後這夥人就發生內訌,這個潛水員的老婆成了報復對象,意外身亡。

較守規矩的海盜,設法搞到的是海軍的舊設備和舊用品,在新羅西斯克沉沒的“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軍艦就被洗劫一空。在伊爾別海峽、波羅的海岸邊的加里寧格勒能找到武器,而在克爾欽海峽兩岸不僅能找到沉船,還能找到裝有軍用品的汽車。海盜們不會去偵察日本人在遠東用過的防禦工事,對那兒不抱希望。而據內務部的報告,每年那裡要失蹤30人,到現在已總計失蹤了1500人。儘管如此,當地老百姓也要設法鑽進邊防地帶去揀庫利里斯基陸戰隊所乘船隻上的那些失落物品。海盜和水下考古愛好者還從舊船上卸下來成套航海用具、舵輪、時鐘以及青銅或黃銅製的蓋板。

後來一個時期海盜活動的興趣放在了獨聯體國家交戰各方的人員身上,在摩爾達維亞曾有過自願為人在堤壩上埋地雷的事,湊巧的是派活兒的人恰恰碰到了老謀深算的“黑水鬼”,他們自己不願攬的差事正好有了僱員給幹。前不久兩個商人想要考察一艘德國船的打撈價值,它沉沒在波羅的海的俄方領海之內,他們願出高價特別是先要測定船上四個集裝箱的位置。

俄羅斯“鬼吹燈”,盜掘戰爭遺物,偷挖軍人陵墓的另類“軍事迷”

現在,“暗幫”搜索者們感興趣的是德國軍用技術以及戰爭年代借入蘇聯的技術,西方的收藏家、俱樂部、、博物館、社團要買下它們,他們要的是飛機、輕型坦克、裝甲車,價格按現狀和型號而定。這些技術給俄羅斯自己打下了黃金根底,而既然是“底”,這些技術就要沉沒在沼澤裡、湖裡、海里,據最簡略的匡算,大約有上千個地方可以撿到完整的裝備,這裡有“波士頓”飛機、“容克”飛機、“馬吉里達”坦克和前蘇聯自己的“克里米亞-伏羅希洛夫”坦克,其中一部分保存完好,其他的要打40-50%的折扣,需要修復才能使用。很難說清有多少這類技術外流,只要某某人稍一疏忽,沒想起通知海關,這些1945年以前的禁止出境的東西就會無影無蹤。現在還有許多各式各樣有價值的東西也是如此,通過辦合資企業、廢金屬出口等名目都輕易辦到了。不久前在俄海關扣下了一輛德國T-3坦克,連炮塔都能正常轉動。

某年秋天俄《星火》雜誌上有個叫柯察金的人呼籲收集俄羅斯土地上的廢金屬,他請讀者送來有關掩埋、沉沒的各類軍用裝備的信息,並允諾用錄像機作為交換物,他怎樣處理收到的這類信息人們不得而知,但後來人們聽說他在一樁汽車車禍中身亡。這很可能就是同行人下的手,凡是幹這行為生的人,絕不容許別人與自己爭利。

加入找戰利品的“快樂遊戲”和輸出技術裝備活動的還有許多是地方政權人員、黑手黨組織以及社團人員。地方政權人員從集體農莊的主席起到邊區的甚至州一級的領導人都有。數十年以來各級政權沒對廢金屬問題重視過,任其棄置在自己所轄的領地內。現在這個問題終於有了著落,這些人都不是草包,知道倒賣這些東西發財了。但為什麼他們不能把這些技術設備與自己轄區內的自然資源稍微等同看待呢?幹這種事的人只圖快速發財,甚至金融工作也全靠蒐羅墳底和做倒手買賣來為自己掙外匯。舉例說,一架“波士頓”飛機就值50萬美元,而這居然是國家有關機構允許的,並且還能掩護這些東西出境。就這樣不用耕地不用下種也旱澇保收,吃虧的是國家利益。而“明幫”的搜索者們卻一門心思想讓這些東西在國外的博物館現世,把這視為最大榮耀。

無論這事多麼令人痛心,但俄羅斯舉國上下無人去制止。俄羅斯內務部的一些分局試圖和這些不法分子作鬥爭,但毫無效果,這其中原因多少也在於無法可依,那部不完善的民法法典中有兩項條文,足以使這些不法分子逃脫制裁,該法典第218條規定:對非法持有、藏匿、獲得及銷售武器、爆炸物的人,剝奪自由年限自一年到五年不等,但這一條又有註解:自願退回武器者,經某一級領導人同意,可免除制裁。保衛機構的工作人員談到:“當我們叫住某輛汽車,發現上面有槍支時,就立刻能斷定其來源以及獲得者的動機,而這些當事人會塞給你事先寫好的交代材料:請收下我見到的武器。但如想跟蹤到其家中抓捕,按照法律,還必須事先建議他辦完自願交出手續,不用說他會笑嘻嘻地答應,這就完事了。”該法典第229條又規定:對侮辱陵墓及埋葬的死者以及竊走陪葬物者可追究法律責任,但這一條也很難使用於制裁不法分子,因為陵墓的定義是標有紀念標誌之地,而不法分子有時挖掘的是戰壕、土丘、灌木林和野草叢…..

俄羅斯“鬼吹燈”,盜掘戰爭遺物,偷挖軍人陵墓的另類“軍事迷”

各地的執法人員對這些“小手工業者”的抽查,又使得警力主要被牽制在看守死屍上,無暇顧及其他。例如在聖彼得堡郊外有人在公路上作案,這時警察的巡邏車路過此地也只是問問而已,不做深究。他們公務多、人力少,最後只能是把手一攤:“我們沒有人力,可森林裡的大量壞蛋還在活動,他們耀武揚威、玷汙陵墓、為非作歹….就是管不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