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青島:巡檢將軍的桃花運,萊西"桃花寨子"是膠東崔姓重要發源地


醉青島:巡檢將軍的桃花運,萊西

從漢代到唐代,山東士大夫階層有五大姓氏,崔、盧、李、鄭、王,崔氏家族位居士族之首。崔氏家族有良好的儒學禮法傳統,子弟遍佈朝野。唐末五代,戰亂頻繁,崔氏家族為躲避兵禍,離開原來家族居住地,向四周各個方向遷徙。膠東地區的崔氏,有三個來源,分別是平度昌裡、萊西店埠、萊陽萬第。今天要說的就是萊西店埠桃花寨子崔氏的故事。

萊西最早是萊陽地方管轄,解放後,政府把萊陽析為萊陽和萊西二縣,萊西撤縣建市後歸青島代管。桃花寨子村,在萊西市西南部,姜山以西,跨大沽河兩岸,與即墨隔五沽河相望。如今來看,桃花寨子村規模不大,但是在歷史上的戰略地位卻很重要。早在元朝時,朝廷就在此地設置軍事要塞,轄制膠東一帶的軍政事務。此後在各類地方誌書中均有記載。不僅如此,萊西店埠的桃花寨子,還是崔氏的著名聚居地之一,這都起源於桃花寨子的一位風雅將軍。

元代時期,由於海運、漕運的興起,膠東半島的政治地位很高,朝廷專門在萊陽設置中書省,管轄當地事務,並且在沽河口的桃花寨子設立軍事要塞,守備地方安全。這使得萊陽西部地區在膠東的軍事戰略地位更加重要。委派到桃花寨子的第一位軍事官員,就是當地巡檢司的領導,叫崔琳,據考證,這位武職將軍是從棲霞過來赴任的,由此世居萊陽西部。

元代滅亡之後,明清時代,對桃花寨子延續了軍事管制。明中期,倭寇犯邊,沿海地區成為防備倭患的前哨,桃花寨子作為膠東內陸要塞,朝廷倍加重視,清代政府更是在此地設置綠營,專門負責鎮守。根據考古資料,巔峰時期的桃花寨子,佔地面積六萬平米,有城門、將軍府、兵營房、跑馬道等部分組成,並有夯土城牆,還有裝配多門火炮和土槍,可見其守備力量強大。

醉青島:巡檢將軍的桃花運,萊西

當地有傳說,這崔琳雖然是武職將軍,卻偏愛風雅。他命人在軍寨內外遍植桃樹,每逢桃花盛開時節,這裡春意盎然,更勝江南風光。也正因此,崔琳的軍寨被人稱為桃花寨子。除了軍寨,崔琳的口碑也是極好,他治軍嚴整,不許官兵禍害地方百姓,執行軍令行止有度,緝捕盜匪身先士卒,在他任職期間,桃花寨子人心安定,政聲頗高。

崔琳卸任後,兒子崔稱嗣承襲父親職位,繼任桃花寨子巡檢。後來孫子崔功、崔導也曾經擔任桃花寨子的酒稅都司。崔氏子孫恪盡職守,聲譽極佳。崔琳去世後,被埋葬在軍寨附近的崔氏墓地,墓前有龜形碑趺,是典型的元明時期形制,代表了墓主人的官階和身份。

桃花寨子村,相比之其他地名,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桃花"二字。如果細追究起來,究竟是先有"將軍種桃花",還是先有"桃花寨子"之名,其實有待商榷。

據史料載,桃花寨子的建制時間可以上溯到金元時期,根據萊陽縣誌記載,崔琳的官職系"桃花寨巡檢",巡檢是官稱,"桃花寨"是地名,按照常理推論,朝廷命官的任命,都是地名加官職的結構,斷無先當官而後取名之理。因此,最遲在崔琳任職時,桃花寨這個地名就已經存在,而非他先擔任巡檢,後而才取名桃花寨。於理不合。

醉青島:巡檢將軍的桃花運,萊西

按照官制,巡檢一職負責訓練甲兵、巡邏州邑,是地方軍事武官,為正九品官銜,受所在地政府長官節制。明清時,在鎮市、關隘要害處,都設置巡檢司衙門。桃花寨位於大沽口旁,是膠東地區的交通要道,所以朝廷有設寨守備的必要。

崔琳在桃花寨巡檢任上去世,其子崔稱嗣繼承父親職務。崔琳去世,後人在軍寨附近,樹立神道碑,立傳記載祖先事蹟,上面有提到,崔琳祖居棲霞,泥都村人氏。如此看來,武官崔琳這一支崔姓,來源於棲霞遷居。

棲霞市境內,蛇窩泊鎮有多個村莊,名字中帶"泥都"二字,但是建制時間都在清初,而且村中並無崔姓人氏。但是有史料記載,這幾個村子的"泥都",來源於更早的地理標識——"泥都窪",並且在這幾個村建村之前,附近就已經有此古老稱謂。

如果"泥都崔氏"確實存在,那麼在崔琳的時代,棲霞泥都這支崔姓又是從何而來,已經很難考證了。如今棲霞境內的崔姓,大多源自元末的青州遷居,因此與崔琳這一支崔氏並不吻合。所以,桃花寨子村的崔姓,與棲霞境內的崔姓,並無譜系淵源。

但是從崔琳開始,萊西境內的崔氏譜系就比較清楚了,對此,《萊陽縣誌》中有載,"崔氏,巡檢林之族,其先棲霞人,徙居九區店埠散處縣西南各村。"萊西境內的崔姓村莊,大多源自桃花寨子,甚至在乳山也有桃花寨子崔氏的分支。如今的店埠或夏格莊等地的街面,門頭匾額上,諸如"小崔快餐"、"老崔包子"等以崔字打頭的招牌比比皆是。

醉青島:巡檢將軍的桃花運,萊西

(原創作品,版權屬於今日頭條"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圖文資料均來自互聯網公共資源,水平和資料有限,誠請指教)

更多原創文章,關注: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