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我們如何在企業營收增長的過程中發揮作用?我們的主要職能:獲取流量,運營用戶,提高轉化,打造品牌。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一、為什麼要打造個人品牌

很多人會奇怪,我就老老實實上個班,為什麼要做什麼個人品牌呢?

所以,我先要個大家介紹一個公式,人生商業模式:成就=能力X效率X槓桿。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一個人的成就,是多種因素綜合的成果,能力和效率是我們成長那個過程逐漸養成的,今天我們主要交流的因素是槓桿,因為用對了槓桿往往能夠事半功10倍。

槓桿因素裡面,在既定的選擇下,產品和資本我們往往無法左右,但所屬團隊和個人影響力,是我們能夠去改變,改變一些因素來促進槓桿係數變大的,從個人實現更大的人生成就,也就是我們的路徑了。

是的,作為運營和市場部門,職責就是持續不斷的去為企業拉新、留存、激活、轉化和品牌,而作為一個專業從業者,除了提升部門能力之外,更應該提升的就是個人在以上幾個方面的能力了。

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個人的流量和品牌都做不好,如何做好企業的流量和品牌呢?我個人建議,所有的職場人,都應該去做個人品牌,至少要具備個人品牌的思維。

溫馨提示:大家請見諒,因為不是純方法論,所以案例裡面就有很多關於我本恩的內容,這樣更加真實,也體現了自己打造個人品牌的實踐。

那到底怎樣算是有了個人品牌?

大家可以看一個對比:

我是鄒叔,專注運營增長,顧問費性價比高,請讓我給你服務吧。---這是推銷

我是鄒叔,專注運營增長,現在特殊時期,顧問費3折起。---這是促銷

你不認識鄒叔,但是聽過他的分享,覺得還行,想請他做內訓。 ---這是營銷

你不認識鄒叔,公司想找運營增長顧問,朋友都推薦鄒叔。 ---這是品牌

我用了這多的篇幅來說大家應該要做個人品牌,但是大家時間精力都有限,做個人品牌能帶來什麼收益呢?

1.低成本的流量

首先我想大家都瞭解,所有的成交中,轉化率最高的成交方式,其實是轉介紹,在我這幾年破千萬的業績來看,成單週期最短的可能只需要5分鐘,而TOB行業平均成交可能要1周左右,並且大多數熟人或者讀者推薦的客戶,都能成交,成交率高達64.1%。

人是情感型的動物,在商業化的公司和有溫度的人之間,大家更容易信任人,就像也許你不喜歡我所在的公司,但我這個任性的大叔,是不是可以瞭解一下?

既然選擇了打造個人品牌,勢必就會不斷的積累粉絲,來自特定領域的認知以及獲得關注,就能幫你獲得低成本的流量,如果這個流量和公司的客戶群體還高度一致,那就太棒了。

2.高程度的信任

一切合作是信任,正因為有了瞭解、認知才會成為你的粉絲,這樣的過程能非常好的的解決信任的問題。

3.提升個人價值

在愈演愈烈的職場危機之下,個人品牌不僅能帶來流量和新人,還能提升個人價值,特別是職場價值。

要知道一個企業的成功不能代表某個人的價值,經常有人說:別把平臺的能力當做個人的能力。

在打造個人品牌的過程中,你就是在不斷的提高自己運營和市場各方面的能力,同時提高自己的社會價值,直到有一天你可以驕傲的說:離開平臺,我依然有能力。

4.督促自我成長

當你開始了建設個人品牌,就會將自己曝光於大家的眼光之下,公眾的監督會倒逼你珍惜羽毛,讓你不斷的學習,成長,自律,分享,包容,利他等等,直到你把優秀這種習慣融入骨子裡,畢竟,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人設塌陷。

關於個人品牌建立過程中的各種收益以及商業上的變現,就不在這裡展開,但是鄒叔告訴你,ROI高得超出你的想象。

二、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下面我們來講講,如何按照運營的思維,來打造個人品牌。

運營和市場的日常工作,我總結為了6大板塊,分別是:產品運營,內容運營,投放運營,活動運營,社群運營,數據運營,所以我們就按照以上的6大思維和大家繼續分解。

1.產品運營思維

按照產品運營的思維,我們要做的事就包括了:

  • 明確目標人群
  • 分析現有資源
  • 尋找獨特價值
  • 設計功能模塊

一個好的定位勝過10倍努力,一個優勢的資源有利於單點突破,一個獨特的價值有利於植入心智,一個好的功能可以提高留存。

1.1 明確目標人群

明確目標人群,就是在定位,就是思考自己做個人品牌,要樹立的形象和人群,你需要的流量和關注在哪裡,你就去哪裡。

如果你的目標人群和個人優勢,能夠和公司的目標客群高度一致,那應該是最佳選擇,如果並不一致,大家也不用擔心,只有你某一個領域的影響力突破了,在大家的認知裡面就是認為你的可信度高於其他人,這時候你在做一些一個影響力遷移是比較容易的。

舉例:比如創藍的大部分產品的關鍵決策人物(KP)主要是有大量C端用戶的企業中的的產品,運營,市場以及中小企業CEO,那麼我就把自己個人品牌的目標人群也定位為這些人群,就有了自己的定位:鄒叔,專注運營增長的營銷官,10億級增長的營銷操盤手。

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分享的人群裡面,曹虎老師定位營銷諮詢,陳勇老師定位於超級轉化率,徐志斌老師定位於私域流量,於勇毅老師定位於大數據,杜忠老師定位於工業品營銷等等,都是面向目標人群的精準定位。

1.2 分析現有資源

做定位的過程中,主要還是找到自己的優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大家要在自己的天賦、能力和精力精力中去認真分析,因為個人品牌這件事,可能100年都跟隨著你。

而發現優勢也沒這麼複雜,你最擅長的事,多去做嘗試;你獲得成績的事,多去重複;你感興趣的事,多去研究。慢慢積累下去,數據會給你反饋,這樣你也能順利找到自己的優勢。

在這裡也推薦一本書給大家《現在,發現你的優勢》,大家可以讀後,去測評,自我評價,並且重新認知自我。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1.3 尋找獨特價值

在尋找獨特價值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好像沒什麼獨特之處,而有的人,如陳勇老師飛快語速,敏捷的思維,就很容易讓人記住,而像鄒叔這樣其貌不揚,聲線平凡的人就容易被人忽略。

我們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那個引爆點,讓自己變得不一樣呢?

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

①研究友商:這在我們企業做運營和市場的時候經常用到的方法,在個人品牌,如果你明確了客群和自己的優勢,剩下的就是“競品分析”,去尋找同領域最牛逼的人,研究他,學習他。

②利基領域:利基也就是比細分更細的領域,去找到細分市場裡面可能存在的,同領域大咖忽略的點,做單點突破,比如增長裡面的裂變,裂變工具裡面的活碼,裂變流程裡面的文案,都屬於利基領域。

③塑造獨特:很多時候上面的點並不容易找,所以我們就可以塑造,把一件事做100遍,那也就成了一種獨特的東西,獨特到如喬布斯的牛仔褲,雷軍的咧嘴微笑,楊守彬的花襯衫等等。

而我因為實在沒什麼特別,於是就只能從功能模塊裡面去塑造自己獨特的價值。

1.4 設計功能模塊

產品模塊的設計,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斷的聽取用戶的反饋,思考用戶的需求,逐步去優化並且要灰度試錯的。

在個人品牌運營中,我們一樣可以去設計功能模塊,比如簡介、形象、溫度、附加功能等等。

舉例:從名字開始,我們就要去設計,我真名是鄒楊,但當我們去百度“鄒楊”這兩個字的時候,看到的肯定是王思聰的第七個女朋友的,一個漂亮的模特,所以我就改了個暱稱“鄒叔”,這樣你一百度,基本都是我,如果再百度“鄒叔的任性”,那肯定都是我了,鄒叔又很容易製造話題,以及拉近距離,我和他人的話題經常是從稱呼開始破冰的。

好名字的三要素:被搜索時容易找到,說出來時容易記住,聽到之後容易理解。

一個好的個人品牌也是需要內外兼修的,在職場和商務場所,一個乾淨陽光的形象就很重要了,心理學的研究表面,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主要來自於語言、語調和形象這三方面,而外在形象所佔比例,高達55.6%,可見外在形象的重要性。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另一個問題就是,不是每個人都那麼美麗動人或者器宇軒昂,我們普通人的出路在哪裡呢?我的建議是標準化,統一化:統一的形象,標準的動作,統一的介紹,標準的PPT,統一的色調,標準的風格。

就像我的個人海報照片幾乎都是同一張,PPT都是一個模板,並且有自己的照片一樣,時刻去植入讀者的心智。

最後的附加功能就比較複雜,耗時也比較長,我們需要思考只是建立一個標準的個人形象,還是持續的內容輸出,只是做一個公眾號,還是提供更多的社群承載,只是寫乾貨內容或者獨特觀點,還是提供培訓課程等等更多的功能,在這個起步階段,也不展開。

2.內容運營思維

定位明確後,內容就是關鍵,好的內容,是傳播個人品牌的基礎。

個人品牌的塑造是一項長期的行為,所以持續的輸出,系統化的運作,高品質的內容,就成了強化個人品牌的一個重要手段。

而內容運營也有一些基本原則就是:

①首先要有用。促銷和推銷類型的內容用戶是很難接受的,有用的內容,需要學習網紅種草的方法,去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尋找讀者的痛點,癢點

我們為用戶解決的問題越大,個人品牌價值就越大,這一點就像泛粉和精準粉的區別,一個10萬汽車領域粉絲的賬號價值是遠遠大於100萬笑話粉絲的賬號的。

②其次要有料。有用和有料有什麼不同呢?有用就是,只告訴了答案沒有太多延伸和文采。有料就是,不僅告訴了讀者答案,還讓讀者增長了見識,瞭解了本質,刷新了認知,創作的內容豐滿,情緒十足,最後讓讀者,一句“牛逼”敬你,再贊轉評三連擊,666。

③更重要的是要有趣。其實對於職場人來說,有用有料比較容易達成,畢竟大家每天在做著專業的事情,但大多數人並不願意閱讀和接受乾巴巴的信息,讀者希望內容不僅給他們帶來知識,還帶來了愉悅,讓心情放鬆,讓大腦洗澡。比如所有將運營的理論內容,畫成漫畫,有人將枯燥的產品知識錄成視頻,讓用戶更好更爽的接受。

所以,我們才會“憤憤不平”,怎麼很多人乾貨無幾甚至不學無術,但就是為人有趣,天生桔梗,也可以千萬粉絲,這就是有趣的力量。

因為每個人的興趣點不同,我們又可以去輸出不同類型的內容,比如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而實際上活動,小程序,APP都可以成為你的內容。

而內容的價值從段子到海報,到文章到白皮書再到出版書籍,讓人的信任感又是遞增的。

所以我們這次也有很多的專業作者分享,《超級轉化率》作者陳勇,《小群效應》作者徐志斌,《大數據營銷》作者於勇毅,所以明年的時候,希望大家能看到《TOB營銷》作者鄒楊,偷著開心一下先,雖然我連書都沒寫完。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不少於做個人品牌的時候,還會有疑問,那就是如何持續的產出。

其實想要持續的產出,就必須要持續的輸入,鄒叔給大家四大法寶:

1.覆盤來自工作的實踐

2.思考來自閱讀的理解

3.訪談來自大咖的見解

4.觀察來自跨界的融合

把上面四點做好,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和沉澱,你的內容將不再成為問題。

3.投放運營的思維

當大家明確定位,持續產出了不錯的內容,就需要不斷的擴散內容了。

畢竟這是個酒香也怕巷子深,內容不長腿的時代。

內容太多,大家太焦慮,時間也有限,如果我們辛辛苦苦產出的內容不能被人看到,也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且不利於個人品牌的良好打造,所以內容的投放運營就顯得尤為重要。

投放分為付費渠道和免費渠道,付費渠道昂貴而煩雜,在能力還不夠的時候過早的引爆自己很可能帶來反噬,我建議是從免費渠道開始,逐漸去建立自己的影響力。

不少的朋友只是公眾號上發佈內容的,但是現在公眾號的打開率持續走低,為了擴大傳播的傳播,建議大家一次產出,多次複用,全渠道分發。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一方面,你要通過更多的展示形式,去輸出自己的個人品牌,比如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形式進行曝光。

另一個一方面,你需要全渠道分發去擴散自己的個人品牌,比如建立自己的個人網站、公眾號,知乎,微博,頭條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豆瓣,簡書,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市場部,梅花網,億歐網,鈦媒體等等。

內容創作很重要,而內容投放比內容比創作重要10倍。

結合產品,內容和渠道舉例:我在全渠道個人品牌名都叫“鄒叔的任性”,頭像和介紹基本一致。而我每寫一篇內容,都會全渠道投放,比如我上週給數千個零售從業者的培訓《零售實體行業社群運營破局指南》,就是在沒有任何費用的情況下,被超過200個站點收錄,包含鈦媒體,億邦動力,新浪科技等等,帶來了較好的傳播,也帶來了不少關注。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這裡需要注意的事,每個自媒體平臺的規則都有差別,大家需要更多的去了解,而且雖然標準動作是全渠道分發,大家還是要在一段時間後,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平臺,去集中突破快速崛起。

因為你只有在每個品牌做到了頭部,才能利用頭部效應的賦能來實現槓桿化的躍進。

大家一定要明白,平臺的力量是遠強於個體的,有了大腿就要抱住。

4.活動運營思維

對於活動運營思維來說,我有幾點建議:

4.1 既要組織也要參與。組織活動是你的主場,你可以串場,有主動權,送被人記住,屬於連接器,參與活動是借勢,借主辦方的勢能,屬於被連接的資源。

同時大家可以看到,我所有的海報形象,都是一致的,而我參與的所有活動都離不開運營和增長兩個關鍵詞。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4.2 聊1年不如見1面。我們在線上用內容和其他和大家建立了聯繫,培養了信任,這遠遠不夠,線上得來終覺淺,關係要深還得見,就像咱們最早在TOBCGO相識,還是需要通過家宴,線下活動來加強關係一樣。

而另一種例外就是你能在參加一些勢能非常的活動,併成為主角,那就能吸引別人來連接你了,比如參加知名電視節目,參加頂級會議成為嘉賓等等。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5.社群運營思維

在前面產品模塊設計的時候,我們聊到了是否做線下活動,是否建立社群,是否做更多的產品,提供價值給你的讀者,這是需要大家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的。

其實社群,我是100%建議大家要做。

5.1 積累核心,形成圈層

首先社群是沉澱你的讀者,其次通過社群可以反覆觸達,加深信任。

這裡我就會用到工作中常用的模型:傳播,引流,留存,活躍,轉化。

而AARRR在個人品牌中同樣適用,我們用內容、活動去傳播和引流,用個人微信去沉澱讀者,在裡面挑選出核心粉絲,形成屬於你的圈層,不管他們是否能轉化為企業客戶,都會是你個人品牌路上極大的助力。

什麼叫做核心粉絲呢:和你的目標客群一致,信任你,願意和你相互幫助,共同成長。

5.2 跨界圈粉,影響裂變

當我們在某一個領域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嘗試選定不同的領域去跨界圈粉。

舉例:最早的時候,我都是在主流的2C互聯網圈去沉澱,偶然的機會,見證了TOBCGO的成長,於是就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學習,也結識了眾多的TOB行業大佬,並向他們學習,而最近我又將自己的社群運營、內容運營等能力複製到了零售行業,給數千零售人培訓,給近百個品牌輔導零售行業的社群、內容和營銷等運營增長模塊。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今天也是我在2020新年後的第7場線上分享,3月還有更多的計劃以及零售100品牌的活動輔導,這就是用自己可以複用的專業能力,在目標人群裡面,不斷的進行影響力的裂變。

這裡,個人品牌的目標,形象,PPT,內容依然遵循統一原則。

6.數據運營思維

個人品牌的建立,是一個長期且不斷調整和優化的過程,所以我們要像做運營和市場一樣時刻關注數據,收集數據,挖掘優勢,快速迭代。

舉例:我們每次發完公眾號推送之後,可能看到很多數據統計,可以根據閱讀數,轉發數,留言等等指標,去判斷讀者對自己內容的態度,從而去優化。我們在知乎去答題的時候,可以根據不同風格的點贊數量,以及算法的套用,去優化內容。

關於數據運營的內容,我們後面可以另起專題詳細來拆解。

為了讓還未完全復工的大家不把專業給忘了,今天帶著大家複習了一遍運營的各模塊,見笑了。

三、從個人品牌的流量做到超級轉化

其實第二部分內容,更多的是做了引流和傳播,只有流量可不代表一定能增長,而如何提高個人品牌中國的轉化,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1.流量的產生

要在產生流量的時候,就預埋鉤子,讓給公域流量能到你的私域流量裡面來。

比如,把有自己簡介和微信的內容分發;

比如,所有平臺的名字一樣,讓人容易找到你;

比如,所有平臺的簡介裡面都放上自己的額微信號,方便別人加你;

比如,在PPT裡面放上自己的二維碼方便別人加你;

等等操作,這樣就能讓你的接受者不斷接受到你的信息,並且主動去找你,加你。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流量產生的要義:不要追她,要吸引她。

2.流量的承接

在承接流量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導讀者添加你的個人號,這裡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比如及時的自我介紹,收集對方的信息,引導讀者關注你的公眾號,並且進入你的社群體系,爭取和你形成多點觸達。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流量承接的要義:既然來了,就不要走了,我和要你產生多種關係。

3.流量的運營

當讀者觸達了矩陣中的個人號,公眾號,社群后,那就是不斷的去影響和轉化的過程了。

舉例:TOBCGO大會的長海報,如果我們直接轉發朋友圈的話,大家能看到的是一組沒有調性的模糊圖片,我就讓設計將我和一個商務總監的照片插入了海報中央,這樣子我發朋友圈的時候,現實的就是我們兩個人的形象,再配上兩句文案,以此通過各種細節的運營來提高關注和個人影響力。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昨天就有企業來談內訓課程,正如陳勇老師說的:細節裡藏著錢啊。

4.善借外力,實現雙贏

我們在做個人品牌的時候,大多數人的實力和勢能都是不夠的,就像我也是個TOB領域卑微的小透明。

這裡就要介紹一個絕招給大家,那就是藉助外力,實現雙贏。

借力,就像是華與華的提出的超級符號,去尋找一顆大樹,抱住。

比如尋找熱點去做內容,這是借力。

比如在有流量的平臺去精心運用,這也是借力。

還是今天大會的案例,我把自己的照片放大,然後和一眾TOB大佬放在一起,這也是借勢。

但是並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機會,那麼平凡如我們還有什麼辦法?

再來一招,尋找你身邊的大咖,和他們交流一是為了獲取知識,二也是藉助他們的勢能去產生價值。

如果大咖都沒有,絕招就是藉助社群了,努力去加入一些有真大佬的社群,比如我在TO B CGO的社群裡面,貢獻自己的價值,樂於助人,並且和群主搞好關係….這樣的借力,是大多數能做的,從一個群開始培養,當你在很多群裡擁有勢能之後,也就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

這就是借用外力,實現雙贏的基本框架,更多的內容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展開啊。

5.自我實踐,賦能團隊

更重要的是,咱們不能自己一個人玩去了,我們還有團隊呢。

當我們學會了如何打造個人品牌,幫助個人實現了流量增長的時候,別忘了還要需要賦能團隊,將你的所學所感和團隊去分享,特別是有商務團隊的公司,他們每天都需要接觸大量的潛在客戶,而且是公司的利潤創造者,比如我在公司給新人培訓的《打造員工個人品牌》,一直高居培訓排行榜榜首,偷笑一下。

運營/市場與商務,這一對在很多公司的矛盾體,就在這一刻,開始相輔相成,共同奮戰,一起為了公司的營收增長而奮鬥。

四、寫在最後的話

最近的疫情,很多朋友又提到了中年危機,實際上,我認為,中年危機不是從35歲開始,而是從思維僵化開始的。我也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是品牌,每個文案都可以導流,企業營收的增長,可以從每個人的流量增長開始積累,而0到10億的實踐,也就是從點滴開始。

最後一個小彩蛋,如果你覺得一個人勢單力薄,何不抱團打造個人品牌?如果你是運營/市場/營銷等於增長相關的從業者,如果你覺得自己無法頻繁輸出內容或時間有限,如果你覺得一個人的堅持太辛苦,那我就拿出自己現有的一點積累,組織一群人,來幫你優化基本信息,分發優質內容,陪你一起成長,抱團取暖相互成就,你覺得心動嗎?看到這裡,要不要和我勾搭?

從來沒有一個個人品牌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借力,都是逐步漸進,慢慢強化的,這種沉澱,會像雪山上的雪球,在你人生長長的坡上,不斷積累,變得越來越厚實,勢能變得越來越大,來成就未來的你。

如何用運營思維,打造個人品牌實現流量增長

從今天開始,嘗試去打造個人品牌,就像阿基米德的支點,用槓桿去撬動你的人生商業模式,並且實現個人和公司共同增長的雙贏。

最後一句話送給大家:人一生中唯一該賣的就是自己。

作者:鄒叔,一個專注運營增長的首席營銷官,多家企業實戰型營銷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