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於你是蜜糖,於我是砒霜,不要讓愛意成為對方負擔

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許多個身不由己,有些身不由己源於自上而下的強迫與威壓,面對惡意的威壓,我們還有反抗與拒絕的餘地;但是有一些身不由己卻被“善意”包裝,那甜得發膩的“善意”被對方喂到了我們嘴邊,看著對方臉上期待的笑容,即便我們嘴裡有隱隱作痛的“蟲牙”,我們可能亦還是會張開嘴,乖乖嚥下去。

因為我們珍惜對方的善意,亦如對方珍惜我們一般。

《莊子》:於你是蜜糖,於我是砒霜,不要讓愛意成為對方負擔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有許多時候,我們會被對方的“善意”綁架,這綁架的滋味可不好受,可是我們卻無法責怪對方,因為對方是真心為我們好呀。這世上,我們還能遇到幾個,掏心掏肺為我們好的人呢?也正是感恩於這份情誼,我們可能要求不了別人,至少,我們要做到不讓自己的愛意,成為對方的負擔。關於這一點,《莊子》中有一個故事顯得十分生動。

《莊子》:於你是蜜糖,於我是砒霜,不要讓愛意成為對方負擔


《莊子》一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

這是一個有趣而又頗具諷刺性的故事,以前,有一隻海鳥飛到了魯國的郊外,魯侯發現了特別開心,為了歡迎海鳥,魯侯可以說是挖空心思。魯侯用了他心中最好的歡迎方式去歡迎海鳥,他決定在宗廟裡擺酒席來款待海鳥,並且演奏舜帝時的《九韶》作為宴會音樂,還準備了古代帝王祭祀時才會使用的牛、羊、豬作為宴會的食物。可是,讓魯侯沒有想到的是,面對美酒美食,海鳥眼花繚亂,十分害怕和憂愁,不敢吃一片肉,也不敢喝一口酒,悲愁害怕了三天以後便死去了。

《莊子》:於你是蜜糖,於我是砒霜,不要讓愛意成為對方負擔


故事中的諷刺,想必大家已經讀出來了吧。海鳥最後死了,為什麼死,因為魯侯的盛大款待。但是,魯侯是有心害海鳥的嗎?還真沒有,魯侯想要海鳥好,而且還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對海鳥好。但是諷刺的是,若是沒有魯侯所謂“最大努力的好”,海鳥可能還活碰亂跳,逍遙自在地在天上飛呢。

《莊子》:於你是蜜糖,於我是砒霜,不要讓愛意成為對方負擔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是什麼害死了海鳥?沒錯,是魯侯的“愛意”,或者也可以說是魯侯的“善意”。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些不必要且讓人嘆惋的巨大犧牲,還真是源於他人的“善意”或者說“愛意”。

《莊子》:於你是蜜糖,於我是砒霜,不要讓愛意成為對方負擔


誠然,“善意”和“愛意”很難得,這是一份心意,但是問題就出在這份心意到底是不是適合對方的。這世間的萬事萬物,各自有各自的特點。舉個例子,有的人特別喜歡吃芒果,有的人呢,對芒果過敏,如果喜歡吃芒果的人將自己最寶貴且珍藏的芒果送給對芒果過敏的人,結果害死了對方,我們能說那個喜歡吃芒果的人“惡”嗎?不能。

《莊子》:於你是蜜糖,於我是砒霜,不要讓愛意成為對方負擔


所以啊,我們必須得注意,我們心中最好的,最寶貴的,還真有可能對於別來說是“致命的”存在。我們的蜜糖,換一個環境,到了對方那裡,可能就是砒霜了。誠然,將自己最最心愛的東西送給對方,這份心意很寶貴,亦很值得誇讚。但是,正是因為這份“心意”之難得,我們才更應該慎重,我們需要思量,我們所謂的“寶貴”,是不是別人所需要的,我們的善意或者說愛意,會不會給別人造成負擔。畢竟,我們之所以送出我們的愛意,還不是希望對方“好”不是嗎?所以,不要讓自己的“愛意”成為對方的負擔,多一些換位思考的體貼,往往總能少一些無法拒絕的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