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像親閨女一樣,伺候兩位孤寡老人,老人去世後她讓丈夫打幡摔瓦

看到村裡兩位孤寡老人生活困難,她和丈夫主動要求贍養他們。在此後近10年的時間裡,她像親閨女一樣伺候兩位老人。

兩位老人病倒在床後,她和丈夫抱著鋪蓋住到老人家,端屎端尿。兩位老人去世後,丈夫充當孝子,打幡摔瓦,她領著孩子們送殯。她叫林秀貞,是河北省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

她像親閨女一樣,伺候兩位孤寡老人,老人去世後她讓丈夫打幡摔瓦

林秀貞 新華社發

看到老人吃的剩飯結著冰碴兒,她的眼淚嘩嘩掉

林秀貞1946年出生,她開始下決心贍養孤寡老人是在1976年冬天。這年秀貞三十歲,剛結婚三年。

1976是多災之年。唐山大地震的餘波退後,已持續百天的大旱仍不見有半點要收場的兆頭。地裡收成不好,口糧困難,又沒柴燒,還加上缺水。吃水的磚井天天見底。人們每天起五更到井上搶水,去得晚了就只有泥湯子了。

她像親閨女一樣,伺候兩位孤寡老人,老人去世後她讓丈夫打幡摔瓦

一般人家困難,孤寡老人就更難。朱書貴和劉秀煥兩口子,一個七十八歲,一個七十六歲,無兒無女,老五保戶。老兩口子抬著瓦罐到村外土井裡淘水,沒燒的,兩個人到溝旁河沿去拾柴火,老頭背個草筐,老婆扛個竹筢,把別人摟過多遍的草叢敲打一下,用竹筢收起一點點草末末裝進筐裡。這樣的柴火很難燒熟鐵鍋裡的飯,還捨不得用它燒炕取暖。

這年的冬天格外冷,那天中午東北風像刀子一樣刮臉,秀貞包了兩碗餃子去看望老人。一進門見兩個老人一人端著一隻碗正往嘴裡扒拉早晨的剩飯,秀貞掀開鍋一看,那鍋底的剩飯周遭還結著冰碴兒,根本就沒捨得燒火熱一熱。那會兒,秀貞的眼淚一下子就嘩嘩掉下來了。

她像親閨女一樣,伺候兩位孤寡老人,老人去世後她讓丈夫打幡摔瓦

回來以後她就跟丈夫朱金英商量,準備把兩位老人養起來。秀貞想,朱書貴是抗戰時入黨的老黨員,那時候人家出生入死為咱老百姓,現在老了,咱不能眼看著他受苦。給娘一說,娘一口價地贊成。娘說,鬧鬼子那陣兒,人家朱書貴挨家敲門,冒著生命危險組織群眾撤退。這樣的人咱不能不管。給爹一說,爹也是毫不含糊,爹說,貞呀,就該這麼做,要是缺錢就到爹這裡來拿。有丈夫和父母的支持,秀貞最後下了決心。那天秀貞兩口子一宿沒睡,把一切困難都估計到了。

兩位老人曾商定,都動不了一起吃安眠藥

第二天一早,秀貞找到生產隊長,讓他批准自己的請求。生產隊長是個明白人,他說秀貞啊,你剛三十歲,年輕人腦子一熱容易辦過頭事,咱醜話可得說在前頭,到困難時候可不能給退回來。秀貞說,開弓沒有回頭箭,三舅,你放心吧。按姥姥家的輩分,秀貞該叫隊長個三舅。

接過兩個老人,秀貞辦了三個事。一是上集買了600斤煤,給老人生了個煤火爐。那時候秀貞家也沒捨得生過煤爐子。煤也是借錢買的。秀貞那時想,就是頭拱地也不能讓老人凍著。二是給老人買了一個爐子上用的鋼種鍋,做飯就不用再燒鍋頭了。老人想做時就做,不願做就在秀貞家一塊兒吃。有什麼不舒服的時候,秀貞就一天三頓送飯。三是秀貞家負責給老人挑水,每天先挑老人的再挑自己的。

她像親閨女一樣,伺候兩位孤寡老人,老人去世後她讓丈夫打幡摔瓦

兩位老人年輕時樂於助人,從不給別人添麻煩。進入老年後,兩人有一個秘密協議:都能自理時就相依為命,互相照顧;其中一人不能自理時另一個人伺候;兩個人都不能自理時,就每人一瓶安眠藥,絕不牽累別人。現在老人把秘密暴露給秀貞,同時交出了積存多年的兩瓶安眠藥。劉秀煥說俺可不發那個傻了,這麼好的日子,俺還得再活二十年。此時秀貞想,當年俺虧得贍養了兩位老人,不然,會讓俺後悔一輩子。秀貞說俺雖為老人受了不少苦,可看著老人幸福地活著,心裡格外踏實。兩位老人有福,俺接過來後又活了九個年頭,朱書貴活到八十六歲,劉秀煥活到八十四歲。在俺村裡,這算是少有的高壽了。

她像親閨女一樣,伺候兩位孤寡老人,老人去世後她讓丈夫打幡摔瓦

老人把大便拉在被窩裡,拽住被角不讓看

老人不躺在炕上,伺候人的再苦再累也好說。要是一下子病倒在炕上,那可就真難了。1984年10月,八十六歲的朱書貴不小心摔了一跤,從此老人就躺在炕上了。八十四歲的劉秀煥見老伴病倒心裡著急,沒幾天也病倒在炕上。

老人家住北房的西里間,這間屋雖小,倒有條炕和拐炕,朱書貴躺在條炕上,劉秀煥躺在拐炕上,一頂一橫躺著兩個病人,真把秀貞愁住了。這個要吃飯,那個要喝水,這個要解大便,那個要解小便,這個該吃藥了,那個該換褥子了。顧了東顧不了西。為了把老人伺候好,秀貞拉著丈夫抱著鋪蓋住到老人家的小屋裡。日夜不離這個地方。

條炕和拐炕都太窄,躺不下兩個人,她就和丈夫找來兩塊木板。秀貞傍塊木板和劉秀煥一塊兒睡,丈夫傍塊木板和朱書貴一塊兒睡。就這樣,都還有伺候不到的時候。

老人要尿尿了,秀貞趕緊幫老人欠起身子,放上便盆,等燒頓飯的工夫尿不下來,剛撤了便盆,就尿下來了,褥子溼了一大片。劉秀煥老人特別仁義,怕麻煩人,後來想解手時就憋著,想等到憋不住的時候再說話,省得放上便盆讓秀貞老等著,可是往往控制不好,還沒等放上便盆就尿在被窩裡。

她像親閨女一樣,伺候兩位孤寡老人,老人去世後她讓丈夫打幡摔瓦

有一回秀貞估摸朱書貴老人該大便了,幾次問他,他總是搖頭,秀貞聞著屋子裡有臭味,就伸手去掀他的被子,老人緊緊抓住被角不讓看。秀貞說,既然俺來伺候你,就當俺是你的親閨女,自家的閨女還有什麼不好意思的?老人含著眼淚鬆開手。秀貞一看老人真的拉到被窩裡,趕忙給老人清理大便,撤換被褥,擦洗身子。

躺在拐炕的劉秀煥不停地念叨,可苦了你了好閨女,你這樣伺候俺們什麼時候是個頭啊!秀貞耐心勸她,誰都有老的時候,甭看你沒兒沒女,俺得讓你們跟有兒有女一個樣。老人流著眼淚說,閨女呀,俺這輩子無法報答你了,下輩子俺脫生成個小雞也得給你下蛋。老頭也激動了:俺下輩子脫生成老牛也得給你耕地。秀貞上去抱住劉秀煥老人,她的眼淚和老人的眼淚合在一塊兒,在她老臉的皺紋裡淌下來,老人的枕頭溼了一片。

十冬臘月天天用涼水洗褯子,雙手皴得全是血口子

從秀貞和丈夫住到老人家裡,到他們相繼去世,一共是七十四天。

在這七十四個日日夜夜裡,秀貞沒有脫過衣裳,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一天到晚心裡裝的全是兩位老人的事,就是有點空兒也睡不著。有時秀貞出去辦點事,怕丈夫粗心,就把兩個老人喂水、喂藥、解大便小便的時間寫在一個本子上交給丈夫,再三囑咐才出門。秀貞剛一出老人大門,走著路就打起瞌睡。有一回去茅房解手,她剛蹲下就睡著了。

在七十四天的時間裡,秀貞為伺候老人絞盡了腦汁,想了很多辦法,盡力讓老人少受罪。比方說給老人墊褯子。褯子要大,褯子大了就不容易拉到被褥上;褯子要厚,褯子厚了就不容易透到被褥上;褯子要多,褯子多了可以勤換,免得老人溻著身子。娘幫秀貞做了幾十個褯子,秀貞就一個勁地給老人換褯子,拆褯子,洗褯子,曬褯子。每天老人那個小院裡,橫一溜兒豎一溜兒全是曬的褯子。

她像親閨女一樣,伺候兩位孤寡老人,老人去世後她讓丈夫打幡摔瓦

那些天,有三最,最缺的是水,洗大量的褯子要大量的水,可是水特別緊缺,那時候沒有深井,只有磚井和土井。磚井和土井長一宿長出一點兒水,天沒亮就有那麼多人排著隊淘水。秀貞和丈夫每天早起去淘水。搶來的那點兒泥湯湯,捨不得吃捨不得洗臉,但是必須得洗褯子。

最怕的是陰天,一陰天拆洗的褯子曬不幹,老人就沒換的,實在沒辦法了,秀貞就炒沙土,用熱沙土把褯子捂幹。最苦的是洗褯子,大便鑽到布絲裡,不仔細搓不出來,洗不淨老人墊著不舒服。十冬臘月天天用涼水洗褯子,雙手皴得全是血口子。平時手就疼得厲害,還得天天下涼水。秀貞從來不怕困難,她說苦和累俺都不怕,就怕老人受罪。

她像親閨女一樣,伺候兩位孤寡老人,老人去世後她讓丈夫打幡摔瓦

老人去世後,丈夫充當孝子,打幡摔瓦

進入第三十天的時候,也就是那年的陰曆十一月十五,朱書貴老人去世了。秀貞忍著悲痛,一邊寬慰伺候劉秀煥,一邊緊張地料理喪事。村幹部都說老人的喪事應當從簡,在他生前你能做到的都做了,死後孬好他都覺不著了。秀貞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按照當地風俗發喪,因為她早已承諾過,要讓孤寡老人跟有兒有女的老人一樣,活著時一樣,死了也一樣。

有人說你哪裡能做到完全一樣?人家老人發喪都有兒子打幡摔瓦,你能做到嗎?人們都認為這是天大的難事,其實這個事在老人病重期間秀貞已經與丈夫商量好了,給老人發喪,由丈夫充當孝子,打幡摔瓦,自己也戴孝為老人送殯。她想讓村裡人都看看,孤寡老人也是堂堂正正的人,別人能享受的他們完全能享受。

進入第七十四天,也就是陰曆臘月二十八,劉秀煥老人也去世了。秀貞又像給朱書貴老人發喪那樣,給劉秀煥辦了喪事,仍舊是丈夫打幡摔瓦,她領著孩子們送殯。

她像親閨女一樣,伺候兩位孤寡老人,老人去世後她讓丈夫打幡摔瓦

送走朱書貴和劉秀煥兩位老人後,秀貞又義務贍養了4名孤寡老人;資助了12名貧困農民的孩子上學;安排8名殘疾農民在自己辦的小企業裡上班;收養了一名被親生母親遺棄的殘疾嬰兒。此外,她還做過大大小小難以統計的幫貧解困、救人危難的事情……

林秀貞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好家庭”、河北省優秀共產黨員、2005年“感動河北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2009年入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文/改編自“魯迅文學獎河北獲獎作家書系”之《一個村莊與另一個村莊》(劉家科 著 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她像親閨女一樣,伺候兩位孤寡老人,老人去世後她讓丈夫打幡摔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