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世界上有許多園林城市,其格局多半是園林分佈在城中。但像濟南這樣,既在城中有泉湖園林,本身又是一座大園林,這樣的情形卻不多見。正如著名歷史學家、山東大學教授王育濟先生所言:“它(濟南)在歷史上的最大文化特徵是‘高度的城區園林化’……這是省城最為獨特的景觀,曾被吳良鏞先生稱之為‘世界唯一’。這種獨特的景觀,古人稱之為‘濟南風光異他郡’、‘濟南山水天下無’,史學界的最新概括則為‘城即園林’。”而濟南這種“城即園林”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它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濟南北鄰黃河(1855年前為大清河、濟水),南依泰山,城外山環水繞,城內名泉密佈。“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是它的主要特色;“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它的詩化外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跟巧奪天工的人文景觀和諧地統一在一起,便把整座城市變成一個仙境般的大園林。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濟南“城即園林”的格局,有著久遠的歷史傳承,最晚在北宋時期就已經形成。而促成這一格局的有功之臣,當首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曾鞏在任齊州(即濟南)知州期間,對濟南的泉湖山林進行了很大修整,其中主要有:在大明湖北修建北水門,使大明湖水得以及時宣洩,“恆雨不漲”;在大明湖南岸修百花洲,建百花臺,並從百花洲向北修一橫貫湖面、直達北岸的百花堤;沿湖修建百花橋、芙蓉橋、湖西橋等七座拱橋,形成著名的“七橋風月”勝景;在大明湖邊及湖內洲渚上修建了北渚亭、環波亭、水香亭、名士軒、芙蓉堂等亭臺樓閣;在趵突泉邊修建了著名的濼源堂和歷山堂,成為趵突泉上的主要景點。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除此以外,北宋時期,舜泉、趵突泉、金線泉、珍珠泉等泉池都得到了很好的修整,這使得濟南的“泉城”風貌更為突出,大園林的特色也更加明顯。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金元時代,濟南雖經歷了多年的戰亂,但城市建築和自然景觀基本保持了原來的風貌,因而其園林特色依舊很明顯。這方面可以元好問的詩為例。他在《題解飛卿山水卷》一詩中寫道:“平生魚鳥最相親,夢寐煙霞卜四鄰。羨煞濟南山水好,幾時真作卷中人。”因為濟南有泉有湖有山,風景美麗如畫,是理想的居住之地,因而詩人在羨慕濟南山水好的同時,也盼著能成為一個濟南人。

至於元代濟南的園林景象,曾任濟南路總管府事的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做過精彩描繪。他在《趵突泉》一詩中寫道:“濼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出白玉壺。谷虛久恐元氣洩,歲旱不愁東海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時來泉上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興孤。”詩中的“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兩句,充分寫出了趵突泉、大明湖、華不注緊密相連的迷人風采,從一個側面表現了“城即園林”的特色。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趙孟頫還在他著名的《鵲華秋色圖》中,真實地再現了濟南北郊鵲華對峙、山林錯落的景象,讓人們看到了濟南園林高闊、壯麗、秀美的另一個側面。

濟南的園林景觀,也讓外國人驚歎。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在13世紀七八十年代到過濟南。他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對濟南做了這樣的描述:

從前這裡是一個宏偉的都市,大汗(指成吉思汗)使用武力迫使它降服。這地方四周都是花園,圍繞著美麗的叢林和豐茂的瓜果園,真是居住的勝地……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看到,元代的濟南是一處美麗的城市園林。如此美麗的地方,當然也是人們喜歡“居住的勝地”。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到了明代,濟南的一個明顯變化,就是對城牆和城門進行了擴建整修。這使城內、城外的景色更為分明,也使濟南這座大園林更加雄偉、壯觀。我們可從當時的濟南詩人許邦才的詩中,看到明代濟南園林的景象。他在《九日於麟招登四里山》中寫道:“新詩忽自故人來,令節黃花初發醅。城外青山城裡見,籬邊那忍獨徘徊。”另一首寫道:“山頭對酌夕陽斜,下見湖城十萬家。剩有登高酬令節,何人正不負黃花!”詩人在重陽節這天跟友人李攀龍一起登山。這時在城裡,就可見到城外的青山翠綠如屏,美麗如畫;而在城外山上俯瞰,視野更為開闊。那湖光泉色掩映著的十萬人家,可以盡收眼底,一飽眼福。詩人所寫的,分明是一種大視野中的園林壯闊之美。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到了清朝初年,經過清兵屠城等短時間的戰亂,濟南的城市建築遭到一些破壞,但其大園林的格局基本未變,泉湖山水依舊美麗如畫,一些詩人的作品對此也有所反映。如康熙年間的濟南詩人王蘋,對家鄉濟南十分熱愛,寫有不少讚美家鄉山水的詩文。“濟南似江南,山水天下無”、“垂楊二十里,夭桃一萬株”,就是狀寫濟南的精彩佳句。他在另一首《客有詢濟南風景者,示以絕句》中寫道:“湖幹煙亂柳毿毿,是處桃花雨半含。七十二泉春漲暖,可憐只說似江南。”湖邊綠柳如煙,諸泉春水漲暖,到處桃花爛漫開放……這樣美好的景象,不是江南,勝似江南。在詩人看來,習慣的“似江南”一語,是難以形容濟南的園林之美的。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清代中後期,濟南的城市建設有了較大起色,園林景觀也得到進一步加強。題刻在大明湖邊小滄浪亭中的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寫的是大明湖的美麗景色——湖的四周荷繞柳牽,半城山色倒映湖中,美得令人心醉。而這,也正是濟南這座大園林的主體景色!

20世紀30年代曾在濟南任教的老舍先生,就把這時期濟南的園林特色,真實地寫進了他的作品之中。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城即園林,濟南山水天下無

濟南本身是座大園林,而組成這個大園林的,除自然的泉湖山林外,還有一些人造園林。這樣的園林,歷朝歷代都有,如使君林、房家園、雲莊、賢清園、萬竹園等。這些園林把人工傑作和自然之美巧妙地結合起來,構成了一些新的亮點,使濟南的大園林特色更為突出、鮮明。

攝影:照相的老king、捕魚達人007、何延海、王廣福、王琴、斬雲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