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歐美列強用大炮轟開中日大門,為何沒有打開朝鮮國門?

1840年(道光二十年),清政府與英國之間爆發了“鴉片戰爭”,在英國的堅船利炮之下,清政府最後屈服,並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南京條約》。條約簽訂以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也加速了清朝的滅亡。1853年(咸豐三年),時隔13年後,歐美的大炮對準了日本,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培裡,率領四艘軍艦開到日本江戶灣,以武力迫使幕府開國,日本稱之為“黑船事件”。自此,日本的國門被列強打開。1866年(同治五年),歐美列強三翻四次的要求朝鮮打開國門,卻屢次吃了閉門羹。要知道,當時的清政府可是朝鮮的宗主國,日本的實力比朝鮮要強得多,兩個大國相繼屈服於歐美列強的炮艦之下,為何小小的朝鮮沒有屈服呢?

19世紀末,歐美列強用大炮轟開中日大門,為何沒有打開朝鮮國門?

南京條約

鴉片戰爭後的朝鮮,是什麼樣子?

朝鮮與歐美列強的較量,要從大韓帝國開國皇帝李熙說起。1863年,朝鮮哲宗李昪去世時沒有子嗣。於是從朝鮮王室的子弟中,選中了興宣君李昰應的兒子李熙繼承王位,史稱“朝鮮高宗”。根據《清史稿》記載:“國王李熙年幼,其生父大院君李昰應執國政。”朝鮮高宗李熙登基時年齡還小,當時只有12歲,不能處理政務,他的親生父親李昰應被封為“大院君”,成為朝鮮實際掌權者。

19世紀末,歐美列強用大炮轟開中日大門,為何沒有打開朝鮮國門?

朝鮮高宗李熙

在19世紀末,西方列強在東亞橫行霸道,朝鮮面臨的壓力也不小。大院君李昰應也知道,四周都是豺狼虎豹,所以雄心勃勃的他,決定富國強兵,對朝鮮進行了一些列的政治改革。對內廢除外戚專權,廢除奴婢,發展本土經濟。對外防範西方列強,所以在防禦這一塊還是做得很到位。朝鮮在當時雖然做足了準備工作,但是在歐美列強眼中朝鮮依舊是一個小國,面對歐美列強武力闖關,朝鮮的大院君是如何應對的呢?

西方列強武力侵犯,朝鮮如何應對?

19世紀20-30年代,西方列強曾試圖與朝鮮通商,由於朝鮮閉關鎖國,西方列強都沒有成功。公元1866年(同治五年),西方列強開始頻繁的在朝鮮海域進行活動,甚至採用武力迫使朝鮮打開國門。1866年,普魯士商人曾兩度請求朝鮮通商,遭到了拒絕。不久,美國武裝商船謝爾曼號滿載著貨物,進入朝鮮並要求通商,結果遭到拒絕。美國人根本沒有把亞洲國家放在眼裡,畢竟亞洲一哥大清帝國已經屈服,更別提小小的朝鮮了。美國人以為,用一艘武裝商船就能迫使朝鮮屈服,當遭到朝鮮拒絕以後,謝爾曼號向朝鮮發起了炮擊。

朝鮮的武器裝備雖然落後於歐美列強,甚至還使用的是明朝抗擊倭寇時的“龜船”,但是朝鮮也沒有示弱,進行了反擊,在互相炮擊一陣以後,沒有分出勝負。朝鮮也知道,這麼打下去不是辦法,畢竟自己的裝備差。朝鮮左思右想就採取火攻的辦法,把幾艘裝滿燃料的船,順水向美國謝爾曼號撞去,然後點燃。面對突如其來的火攻,謝爾曼號無法避開,船員跳水逃命。這些船員被朝鮮水軍像切西瓜似的,全部趕盡殺絕。就這樣,面對歐美列強的武力闖關,朝鮮第一次大獲全勝。

美國商人用武力迫使朝鮮打開國門沒有成功,並不意為著其他西方列強從此止步。緊接著,俄羅斯和法國,開始在朝鮮活動,並請求通商。根據《清史稿》的記載:“五年,俄羅斯兵艦抵朝鮮元山等處,力請通商。九月,法蘭西水師提督魯月率兵艦入漢江,抵漢城,砲擊數船,毀一砲臺而去。十月,法艦再抵江華島,進陷其城,掠銀十九萬佛郎。朝鮮募獵虎手八百名襲之,乃遁。”

同治五年(1866年),俄羅斯率領兵艦,抵達朝鮮的元山,請求通商,結果沒有成功。9月,法國水師提督魯月率領艦隊抵達漢江,進入漢城,談判未果,炮擊了朝鮮數戰船,毀掉了一座炮臺,離開了朝鮮。10月,法國再次進入朝鮮,抵達江華島,攻陷了一座城池,掠奪了價值19萬法郎的白銀。朝鮮招募了800名敢死隊突襲了法軍,法國遭遇頑強抵抗,損失慘重,只好撤退。

朝鮮大院君相繼打敗了美國和法國兩個歐美列強,別提有多高興了。要知道在當時,宗主國被歐美列強按在地上摩擦,朝鮮竟然打敗了美國和法國殖民者,想想都驕傲。自信滿滿的大院君在漢城(首爾)建立了一座紀念碑,並在石碑上刻了18個大字:“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戒我萬年子孫。”這句話看似長臉了,其實朝鮮已經捅了馬蜂窩,歐美列強哪裡肯善罷甘休。

19世紀末,歐美列強用大炮轟開中日大門,為何沒有打開朝鮮國門?

八國聯軍

1870年(同治九年),朝鮮國內饑荒,很多朝鮮饑民跨過圖們江去中國境內的琿春乞討。這年年底,美國商船在圖們江擱淺,朝鮮饑民以為是法國商船,將其洗劫一空。次年,美國的水師提督勞直耳司率領兩艘鐵甲艦抵達朝鮮江華島,向朝鮮興師問罪。美國這次是有備而來,朝鮮也早有心理準備,兩國一言不合,直接互毆。美國憑藉強大的火力摧毀了朝鮮三座炮臺,並俘獲了數百名朝鮮軍民。美國人抓住這幾百個人,要挾朝鮮和談。結果被對方拒絕了,就在夜晚朝鮮偷襲了美軍,雖然沒有成功,但是美國也損失慘重。美國的目的是讓朝鮮通商,見朝鮮如此頑強的抵抗,這麼耗下去,也征服不了,只好乖乖地撤退了事。

說來也奇怪,朝鮮竟然三番五次的抵禦了列強的進攻,雖然損兵折將,但是沒有賠款割地。比起宗主國清朝和日本,朝鮮已經很牛了。朝鮮能戰勝歐美列強,主要有兩點因素:

第一:在歐美列強眼中,朝鮮比起大清帝國的財富,根本微不足道。所以,歐美列強與朝鮮通商,並不重視。由於朝鮮國力弱,歐美列強認為與朝鮮通商,用不著興師動眾,所以每次出動的軍艦數量有限,以至於朝鮮能將他們輕易的擊退。

第二:歐美列強低估了朝鮮的抵抗意志,以為朝鮮會像大清帝國和日本那樣,用大炮威脅就能逼迫朝鮮開國,沒想到朝鮮如此的頑強。歐美列強只想賺錢,錢沒有賺到,損失還這麼大。當一次又一次的戰敗,又無法征服朝鮮以後,歐美列強最終放棄了武力迫使朝鮮通商的想法。

大院君在趕走美國以後,自信心更加膨脹,並堅定了他閉關鎖國政策。其實,朝鮮本可以與歐美通商,像日本那樣學習西方先進文化技術,壯大自己的實力,結果趕走了財狼卻迎來了虎豹。

朝鮮趕走財狼,是如何迎來虎豹的?

19世紀末,日本“黑船事件”以後,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覺悟的日本人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幕府統治也很快倒臺。新上任的明治天皇,對日本進行了改革,史稱“明治維新”,日本國力很快提升。日本崛起後,制定了國策,先領朝鮮,然後以朝鮮為跳板,以此征服中國,最終達到征服世界的目的。

日本在歷史上曾兩次入侵朝鮮,第一次在唐朝,日本以4倍兵力入侵朝鮮半島,白江口一戰中,遭到唐朝和新羅聯軍的沉重打擊,日本幾乎全軍覆沒。第二次是明朝,萬曆朝鮮戰爭中,大明軍隊打掉了日本侵略朝鮮的百年野心。19世紀末,清朝國力雖弱,但是在亞洲依舊屬於“天朝上國”,日本也忌憚三分。為了打消侵略朝鮮的顧慮,日本派人到清政府進行了試探。1872年,日本外務卿副島種臣去北京議約,期間詢問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朝鮮是否屬國?當代主其通商事。”總理衙門答覆說:“朝鮮雖籓屬,而內政外交聽其自主,我朝向不預聞。”意思是,朝鮮雖然是我們的藩屬國,但是內政和外交都是自主的,清政府不管朝鮮通商事宜。

日本見清政府冷漠的態度,助長了吞併朝鮮的野心。1875年(光緒元年),日本派軍隊雲揚號戰列艦進入江華島,並對島上的炮臺進行了炮擊,然後登陸朝鮮,對宗城進行了燒殺搶掠一番,然後揚長而去,歷史上稱之為“雲揚號事件”。這次事件過去不久,日本以此為藉口,又在南部的釜山海域挑釁。同時派遣開拓使長官黑田清隆為全權大臣,議官井上馨副官,赴朝鮮談判。

當時的朝鮮大院君已經失勢,沒有了權力,朝鮮的實際掌權者為閔妃。閔妃對日本已經有過了解,她擔心朝鮮打不過日本。面對日本的通商要求,她也拿不定主意,於是想到了宗主國,便回覆日本“聽上國指揮”。朝鮮先穩住日本,然後派使團到北京徵求宗主國的意見。當時清朝內憂外患,根本不想打戰,為了息事寧人,清政府給朝鮮使團的答覆是:“朝鮮久隸中國,而政令則歸其自理。”

意思是說,朝鮮雖然是中國的屬國,但是其政令可以自己決定,我們不干涉內政。除非朝鮮遭遇他國入侵,宗主國才會出兵保護。

19世紀末,歐美列強用大炮轟開中日大門,為何沒有打開朝鮮國門?

馬關條約

朝鮮見宗主國這麼說了,抵抗的心思全無,於是與日本簽訂了《江華條約》。根據《清史稿·屬國一》的記載:“至是,定約十二條,大要認朝鮮為獨立自主國,禮儀交際皆與日本平等,互派使臣,並開元山、仁川兩埠通商,及日艦得測量朝鮮海岸諸事。”

從內容上看,日本名義上與朝鮮通商,其實想讓朝鮮獨立出去,擺脫清政府的屬國地位。以後朝鮮遭遇侵略,就不需要清政府保護,日本可以作為朝鮮的保護國,那麼就能輕而易舉的吞併朝鮮了。所以,朝鮮閉關鎖國導致朝鮮與世隔絕,最終成為日本宰割的羔羊。

朝鮮為何趕走了歐美列強,卻沒能趕走日本呢?首先,日本離朝鮮很近。歷史上,曾多次交手,朝鮮也知道日本人的野心很大,所以比較忌憚。朝鮮大院君也想反擊日本,但是當時已經沒有了權力,朝鮮的掌權者為閔妃,此人不想跟日本打仗。當時國內有主戰派,閔妃拿不定注意,聽聽宗主國的意見。不幸的是,宗主國並沒有支持他們武力對抗日本,所以朝鮮抵抗日本的意志也就消耗殆盡。朝鮮三番五次的打退了歐美列強,卻沒能抵禦日本的狼子野心,不得不說是歷史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