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活成這3種“人設”


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活成這3種“人設”

作者 | 郁郁青青 來源 | vipJr青少兒在線教育(ID: vipjr-v)

看到這則新聞,真的很震驚。

比利時9歲神童西蒙斯即將退學,赴美讀博。

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活成這3種“人設”

之前,8歲的西蒙斯考上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專業時,已讓全球矚目。

沒想到僅僅9個月就完成了本科課程。

大學一教授說:“他比我遇到過的最好的學生還聰明三倍,達到了許多成年學生從未達到的水平。”

他父親也表示:“他就像一塊海綿一樣,學東西特別快!”

這是一位妥妥的神童,智商至少有145,他立志要研發人造器官。

因為不同意學校的課程安排,父親擔心推遲畢業影響其後續學業,因此辦理退學。

這個年齡的孩子大多還坐在小學的課堂,西蒙斯卻直接讀博。

不過,雖然智商超群,他卻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怪異天才”,他性情溫和、易於相處,也同樣愛玩遊戲。

網友集體發酸:

9歲的時候我還在玩泥巴,人和人的差別真大;

剛輔導6歲的兒子寫作業,氣得頭現在還暈乎乎的;

年紀輕輕就讀博,我還在擔心娃能不能考上好初中。

做父母的,看到這樣的孩子後,總不自覺的對照,焦慮,為什麼自家的孩子差那麼多。

不得不說,這個世界上,天才總是很少,更多的別人家的孩子,不過是普通的優秀孩子。

大多天賦異稟的孩子,離不開後天的培養,別人家的孩子,背後是父母的用心託舉。

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活成這3種“人設”。

01

做孩子的“同伴”,無聲勝有聲

出色的孩子後面,往往站著優秀的媽媽。

演員海清曾忍不住感嘆:我怎麼攤上這麼好的兒子?

是啊,這樣的孩子不就是每位父母心中的“理想型”嗎?

是會幫媽媽拎包、洗襪子的小暖男,也是一枚自律的學霸。

寫得一手好字,畫畫有模有樣,甚至有人出價3萬收購。會全英文寫作,參加游泳大賽,奪得三塊金牌。

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活成這3種“人設”

彷彿什麼都會,且學有所成。

更難得的是,當不少家長被輔導作業氣瘋時,海清卻在勸孩子不要一直寫作業。

對此兒子的回答是:

“你先難過一會兒,寫完作業我再哄你。”

“媽媽,我一會做完作業再陪你玩,你先休息一下。”

這樣的孩子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飛機上,蛋妞在寫作業,海清則在一旁專注地看書。

看起來互不打擾,但也是母子間的一種交流,影響著,也被影響著。

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活成這3種“人設”

和孩子一起上書法課, PK學習成果。

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活成這3種“人設”

兒子上游泳課時,所有的爸媽都在岸邊喊加油,她則拿著劇本在看,兒子不想遊了,她則說:你再遊會兒,等媽媽把這段看完。

在孩子身邊,學著不同的內容,但同樣專心、投入。

這是一種深度鏈接,在平行空間裡,互相陪伴,為各自的事情努力。

這更是一種很好的教育,雖然沒有有聲嘶力竭的吼叫,也不會苦口婆心的說教,但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照單全收,並內化成自己的性格和習慣。

而現實生活中,父母坐在孩子身邊,卻常常揮舞著教鞭,扮演一名監督者。

“這道題都不會”,“你怎麼這麼粗心”。

在壓抑而緊張的氛圍中,孩子時刻都想逃離。

明智的父母,與孩子坐在一起,但他們獨立而又親密,互不打擾,互相影響。

02

當孩子的“小學生”,為興趣保鮮

對孩子,父母可以平等相待,也可以是更低的姿態。

何江,曾在哈佛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的第一個中國男孩,說自己最感謝的是大字不識的媽媽。

媽媽經常讓他給自己講課,有時還一起討論課文內容。

看著媽媽崇拜的眼神,何江覺得特別驕傲,聽課也更認真了。

後來雖然課程越來越難,媽媽聽不懂,但這樣的學習習慣讓他終生受益。

比起被動學習,這樣的方式,無疑更能刺激孩子學習的興趣,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看過一個視頻,舞臺上的女孩似乎真的會發光,肢體語言中迸發出的激情和活力,讓人不由自主的被感染。

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活成這3種“人設”

女孩4歲,她叫Everleigh。

知道了她背後的故事,更想為其父母點贊。

在她家裡,經常上演各種各樣的“搞怪舞蹈課”。

Everleigh是一名苛刻的老師,爸媽也心甘情願聽她的指揮。

首先是360°旋轉,小老師不知是故意的,還是關鍵時刻掉了鏈子,第一次示範就摔了。

爸爸媽媽既然要學,連怎麼摔都學的很逼真。

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活成這3種“人設”

教劈叉,Everleigh好嚴格:“給我打直了,要非常完美!”。

爸爸疼的大叫,也不敢對孩子說個不字。

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活成這3種“人設”

Everleigh一不小心打了個噴嚏,瞬間笑場,爸媽趕緊跟上,噴嚏打起來。

誰說學藝之路就一定是苦逼的?

在父母的認真配合下,Everleigh玩的樂此不疲,讓她對舞蹈的熱愛也一直保鮮。

Everleigh在訓練上的自由,也變成了她的主動自律。

在最近的一次全國舞蹈比賽中,她奪得了第一名。

媽媽說:“我從沒見過她為了比賽這麼努力過,每天自己會在房間裡拉伸、練習。”

學習是一件苦差事,用心的父母會尋找支點撬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讓孩子做老師,無疑就是一個很好的支點,會讓學習變得有趣,也更有效,這也正符合著名的學習金字塔理論。

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活成這3種“人設”

比起逼迫,喚醒孩子的內驅力,延續學習的興趣,難道不是更重要嗎?

父母如果能放低姿態,更能激發孩子求索的勇氣,所以不妨無知一點,讓孩子教教你,多問問他為什麼,受益的是孩子,也是你們的親子關係。

03

活成孩子的“偶像”,給予精神滋養

主持人李小萌說,到了女兒練琴的時候,她一直拖著,一會兒聽故事,一會兒說唱歌。

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活成這3種“人設”

將注意力從玩切換到枯燥的學習,對大人都難,何況一個7歲的孩子。

她告訴女兒:

今天這麼大風,媽媽剛開始也猶豫,但還是去了,跑回來卻很有成就感。

從一個月只能跑三次,到一個月十幾次,從5公里到8公里,媽媽自己都沒發現這種不知不覺的進步,你也是一樣啊,別看每天就這樣平平淡淡的度過,但已經強大了很多,這就是日積月累啊。

女兒看了看跑步記錄,二話不說就回去寫作業了。

她感慨:養孩子這事,功課都在自己身上。

是啊,孩子會不自覺的把父母作為參照的對象。

你若持續自律,孩子也會嚴格要求自己,你若懂得堅持,孩子也不會輕易放棄。

優秀的父母,都活成了孩子的偶像。

前陣子,有一位49歲的硬核爸爸,自學一次性通過了法考。

“我姑娘是學法律的,為了跟她交流時不說外行話。”

最成功的教育,是父母活成這3種“人設”

因為女兒,他從2月份備考開始,不論工作多忙,每天都利用通勤時間和下班後堅持學5個小時,週末更是全天學習。

8個月後,他零基礎通過了“中國第一難考”的考試。

而這無疑給女兒注入了莫大的信心。

明年也要參加法考的女兒說:爸爸可以做到,自己也一定可以。

“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學習”,“再難的目標,堅持下去就會變得容易。”

這也是爸爸身體力行告訴她的道理。

曾有一個調查問:孩子的偶像是誰?

分別以日本、美國、中國的1000多名學生作為對象,結果顯示日本、美國的孩子,偶像是爸爸或媽媽。

而大多中國孩子的偶像卻是明星、歌星、球星等。

為什麼他們的偶像不是父母呢?

因為大多父母放棄了自我成長,口口聲聲要求孩子努力,自己一回到家就躺沙發。

天天要求孩子不要拖拉,自己的健身計劃卻一再泡湯。

作家羅·阿謝姆說:一個榜樣勝過書上二十條教誨。

當父母活成了最好的自己,不用你再多說什麼,已然能獲得孩子的尊重,並悄悄帶領他走得更遠。

想教出別人家的孩子,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別人家的父母,總是先做好自己,才成為了優秀的父母。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其實不只是老師,有時候蹲下身和孩子平等相處,才能潤物細無聲。

父母是來配合孩子成長的,試著去扮演同伴、學生,或者是玩伴、偶像的角色,會給他帶來更多的信心和鼓勵,愛和勇氣。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