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軍將領孫立人、劉放吾是抗日戰爭的英烈?

豬鼻子兔


啥叫“英烈”?那是指為正義事業不斷奮鬥而做出犧牲的人們,孫立人和劉放吾雖然在抗日戰爭中有過不俗的表現,可畢竟都好好地活了下來,並且也都參加了內戰,評價為“抗日英雄”尚可,稱為“英烈”就離譜了。

(劉放吾少將)

筆者不太支持過分抬高孫立人將軍的抗日功績,儘管非常敬重他的抗日精神,主要原因在於,在全面抗戰的八年中,孫將軍的級別不高且參戰時間較短,遠沒有那些一直頂在一線的部隊和部隊長艱苦。

先簡單說下劉放吾,湖南人,黃埔六期步兵科畢業,原是張治中在1932年“淞滬抗戰”時期率領的第五軍警衛連長,後調入稅警總團系統,從此成為孫立人的得力干將。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營救英軍的“仁安羌大捷”,劉放吾時任新編第38師第113團上校團長,是這次戰鬥的主力部隊。

(孫立人)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後,以第88師獨立旅番號參戰的稅警總團,成為第一批與日寇交火的德械精銳,第四團上校團長孫立人11月3日中炮重傷,被宋子文親自安排轉赴香港治療,雖作戰很有章法,但累計參戰只有50天。

傷愈後赴長沙重建稅警總團,以4000多傷愈老兵為基幹,訓練出六團之眾(從後面的歷史看,孫將軍練兵確實很有一套)。1941年以其中的三個團組建新編第38師,孫立人任少將師長,劉放吾升任主力團團長,屬第66軍作戰序列,直到1942年2月編入第一期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劉放吾上校)

從1942年4月新38師到達緬甸參戰,至5月27日退到印度,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第一期中國遠征軍完敗,孫立人的累計參戰時間達到100天。期間就有了“仁安羌大捷”:日軍以一個不滿編的聯隊3000餘兵力(附炮兵一個大隊),包圍英緬第1師以及記者和僑民等7000餘人。

英軍求援,奉遠征軍司令長官羅卓英命令,孫立人以第113團為基幹馳援解圍,劉放吾率部苦戰10餘小時,打開口子完成救援,戰鬥中第113團傷亡500餘,鬼子傷亡1000餘,確實打的不錯,可就是兩個團級部隊的對決,充其量就是“戰鬥”級別,怎麼也算不上什麼“大捷”吧?

(孫立人)

僅僅三天後日軍第33師團主力到達,113團也被迫撤退,仁安羌失守。至於英國人給與的評價和榮譽,乃至於勳章什麼的,更應該認為是一種英軍掩飾自己無能的手段。縱觀整個二戰期間,英國人大抵都有這種傳統,包括他們極力吹噓隆美爾如何無敵,反正他們打不過的就一定是高手,否則就等於承認自己是菜鳥。

個人感覺,孫立人將軍和劉放吾團長對這次不大不小的戰鬥,都未必太放在心上,戰鬥強度比淞滬會戰差遠了。將近一年半之後的1943年10月,在印度整訓完畢的新一軍開始在緬北反攻,至1945年1月與滇西反攻部隊會師為止,孫立人將軍率部大戰15個月。

(史迪威和孫立人、廖耀湘)

然而所有時間加起來,也不過一年半的參戰時間,並且孫立人成為新一軍軍長已經是1944年5月,之前不過是團長、師長,我們可以稱孫立人為“抗日名將”,但無論是參戰時間還是戰績規模,過高的評價就不妥當了。

緬北反攻開始時的新一軍軍長是鄭洞國,並且實事求是的說,以駐印軍(新一軍)的裝備、訓練、補給和空中支援水平,換個能力中等以上的黃埔將領,也不會打得太差,六期的廖耀湘可是與孫立人在戰鬥中並駕齊驅的,更是一起提的軍長。

(羅卓英)

劉放吾沒有參加緬北反攻,1943年奉調前往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1946年也到東北任職。後隨孫立人調離東北練兵,1954年退役,1994年離世,打鬼子賣力氣的人都長壽。


度度狼gg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只要是一箇中國人,肯定都會說:是的。

而在抗戰時期,第一次遠征軍入緬作戰的時候,孫立人做為新38師師長,他帶領38師的將士們,救出了被圍的七千多英國人,取得了仁安羌大捷,而當時劉放吾將軍,就是孫立人手下的一名團長,後來成為副師長,所以說,孫立人和劉放吾將軍,他們肯定是抗戰英烈,這是毫無質疑的事情。



當然仁安羌大捷只是孫立人將軍一生中的一次指揮而已,在仁安羌大捷之後,第一次遠征軍因為指揮部的原因,導致錯失戰機,面臨被日軍數個師團包圍的風險。而在這個時候,孫立人將軍他並沒有從野人山回國,而是去往印度,並且在蘭姆珈接受美軍的訓練。

之後滇緬反攻開始,留守在印度的孫立人部和其他國軍整編為新一軍,而當時在印度接受訓練的還有一支武裝軍隊,這便是廖耀湘的新編22師,後來新一軍下轄新38師和新22師。



最終新一軍配合滇緬邊境的國軍,開始向日軍發起了戰略大反攻。其中在滇緬大反攻之中,表現最出色的就是新38師和新22師,當然此時的這兩支軍隊,全副美械,並且接受了美軍式,戰鬥力絲毫不亞於日軍精銳師團。

而孫立人將軍教科書式的攻堅打法,使得日軍苦心經營多年的防禦頃刻間瓦解。



當然此戰的意義是巨大的,有力支援了我軍在國內的戰略反攻,加速了日軍的敗亡,因此孫立人將軍和劉放吾將軍,他們肯定是英烈,這是毫無質疑的事情。


西北老張看世界


作戰時犧牲的英雄才叫英烈,孫立人和劉放吾與日軍作戰時都活著。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孫立人是第66軍新編第38師中將師長,劉放吾是第66軍新編第38師第113團上校團長。

1942年4月14日,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急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求援,稱在仁安羌英軍7000多人被日軍包圍。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羅卓英命令駐守在曼德勒的新編第38師前往仁安羌救援英軍,接到命令後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從曼德勒感到前線,4月19日,第113團全團向日軍發動進攻。從凌晨4時到下午5時,第113團擊潰日軍主力,全部收復仁安羌油田區,成功解救英軍、傳教士、新聞記者共7500多人,是役第113團消滅日軍1200餘人,自身犧牲204人、負傷318人,傷亡佔全團1121名戰鬥兵員的一半。



孫立人是新編第38師的最高指揮官,為了表彰孫立人將軍及其所部新編第38師第113團在仁安羌救援英軍的重大戰功,英王授予孫立人“帝國司令”勳章,同時還獲得了四等雲麾勳章和美國的豐功勳章。而身先士卒的第113團團長劉放吾卻被遺忘了。


新編第38師退到印度之後,劉放吾被保送到陸軍大學學習,畢業後到其它部隊任職。1949年離開部隊之後,過著隱居的生活。但是歷史並沒有忘記劉放吾,1992年4月20日是仁安羌大捷50週年紀念,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接見了在美國定居的劉放吾老將軍,並頒發了給他一枚遲到了50年的勳章。1994年,劉放吾老將軍病逝於美國洛杉磯,享年95歲。


歷史軍魂


英烈,戰死抗日沙場了嗎?


1493459994


當一個民族危亡的時候,拿起武器奔赴戰場的人就是這個民族的脊樑,有他們民族才可以繼續有他們國家才不會滅亡,不管他們算不算英烈,但是我覺得在一個民族內憂外患的時候奔赴戰場的人絕不是孬種不管戰績如何,他做到了一個炎黃子孫該做的不管後來怎麼樣,他對民族的貢獻不容詆譭,我們是後輩沒有資格評論一個對外作戰的軍人,最起碼他殺敵了,最起碼他沒有投降!這樣的人我們作為後輩有什麼資格去批判他?自己都根本沒有參與沒有參加有屁的話語詆譭一個對日作戰的軍人?要點臉


比較涼快涼快


孫立人將軍並沒有在抗日戰爭中戰死,劉放吾也沒有。他們是英雄,但不是抗日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