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人”成為一個網絡新熱詞,吹哨人是什麼意思呢?

2020年二月七日,武漢眼科醫生李文亮在與病毒抗爭兩個多月後不幸去世,全國人民陷入一片哀思。早在19年十二月三十日,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入診了幾位肺炎患者後,李文亮醫生就向外界發出了新冠病毒出現的警告。

“吹哨人”成為一個網絡新熱詞,吹哨人是什麼意思呢?

然而在一月三日,當地派出所卻指責李文亮醫生造謠,直到病毒大規模爆發後才印證了李文亮醫生所說屬實,因此他得到了新冠病毒“疫情吹哨人”的稱號。

除了“疫情吹哨人”李文亮之外,還有曝光網絡通訊巨頭世界通訊公司做假賬實行欺騙的“假賬吹哨人”辛西婭·庫珀和揭發FBI不作為的“9·11吹哨人”科琳·羅利等等。那麼,到底什麼叫做“吹哨人”呢?

“吹哨人”成為一個網絡新熱詞,吹哨人是什麼意思呢?

“吹哨人”一詞源於英文單詞“Whistleblower”,意指英國警察發現罪案發生時為喚起民眾注意進行的吹哨,後來引申出更深層次的意思,意為讓民眾注意到某項弊端或者某事從而進行撥亂反正的人。

目前很多國家也注意到了“吹哨人”在社會中能夠起到的積極作用,開始建立起了自己的“吹哨人制度”。“吹哨人制度”給舉報者提供獎金並給予保護,起到了激勵民眾參與監管的作用,保護了公眾的利益,達到對企業或者機構從內部進行監督從而降低監管成本的效果。

“吹哨人”成為一個網絡新熱詞,吹哨人是什麼意思呢?

最初的“吹哨人制度”源於美國。1777年,兩名美國軍官檢舉自己的上司埃塞克·霍普金斯總司令虐待英軍俘虜。

埃塞克·霍普金斯在當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人物,擔任美國海軍總司令一職,其弟斯蒂芬更是《獨立宣言》的簽署者之一,可謂是位高權重、隻手遮天。

“吹哨人”成為一個網絡新熱詞,吹哨人是什麼意思呢?

再加上當時正值獨立戰爭期間,英美雙方打得如火如荼,正是用人之際,美軍需要埃塞克這種軍事人才,軍方毅然決然地也站在了埃塞克一方。

很快,得罪了擁有雄厚背景的兩位正直軍官被撤職,不僅丟掉了自己的飯碗,還以誹謗的罪名遭到起訴。

“吹哨人”成為一個網絡新熱詞,吹哨人是什麼意思呢?

很快,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議員們對此議論紛紛,他們想要保護兩位軍官以打壓囂張跋扈的埃塞克司令。於是,世界上第一部“吹哨人法案”誕生了。

我國已經在上海和部分地區建立了相關制度,但是還有些許欠缺,缺少立法方面的保護。

2014年七月二十日,媒體曝光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大量使用過期變質肉作為原料。由於福喜公司是麥當勞(McDonald's)、肯德基(KFC)、必勝客(Pizzahut )等快餐公司的主要肉類提供商,這次事件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福喜公司受調查後被處以鉅額罰款的懲罰,相關產品紛紛受到下架處理,負責人受到刑事處罰。

“吹哨人”成為一個網絡新熱詞,吹哨人是什麼意思呢?

這次驚動全國的事件背後展現出了我國舉報人保護條例的作用,有效的保護和激勵了“吹哨人”,使其站出來曝光了這一黑幕,使得調查進度十分順利,讓真相得以曝光於眾人。

對於“吹哨人”和“吹哨人制度”的完善,你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