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頭孢後喝酒會有生命危險嗎?

實盤買賣日記


吃了頭孢後喝酒會有生命危險嗎?

多年來,“頭孢就酒說走就走”的說法充斥中文網絡,越傳越玄乎。

似乎,酒與頭孢,跟劉蘭芳平書上說的那樣,“沾上死捱上亡”,甚至完全不用考慮劑量。

這是真的嗎?

這麼說吧,這幾乎就是完全缺乏證據支持的坊間傳言。

因為:

醫學文獻報告的藥物誘發的雙硫侖樣反應疑似致死病例僅有2例

雖然,媒體報端和網絡平臺不時就能見到“吃頭孢後喝酒或喝酒後吃頭孢導致死亡”的報道或故事,中文網絡上也大量充斥相關“科普”。

但是,這些“科普”所依據的似乎基本上就是這些公共媒體的報道和見聞,而不是經過同行評議的醫學文獻資料。

在醫學上,酒精與頭孢類抗生素之間的確存在相互作用,產生一種類似於戒酒藥雙硫侖-酒精反應的反應,稱為藥物與酒精的雙硫侖樣反應(Disulfiram-Like Reaction)。

可以產生這種反應的藥物除了某些頭孢菌素,還有甲硝唑類、氯黴素、灰黃黴素、異煙肼和呋喃妥因等抗菌藥;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疼)和硝酸甘油等心血管藥; 氯磺丙脲、 格列本脲(優降糖)和 甲苯磺丁脲等糖尿病藥;以及非那西丁和保泰松等止痛藥。

原理是,這些藥物也像雙硫侖一樣抑制分解乙醛的醛脫氫酶,導致血液中乙醛堆積,引發反應。

但是,藥物導致的雙硫侖樣反應真的可以致死嗎?

迄今,全球醫學文獻上僅報道了2個疑似病例。

甲硝唑/酒精導致疑似雙硫侖樣反應突然死亡

一個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於1996年報道的甲硝唑與酒精雙硫侖樣反應導致突然死亡病例。一位31歲女性在遭遇伴侶襲擊後突然死亡,襲擊僅造成上臂輕微損傷。但是,屍檢發現,血液酒精濃度(BAC)162 mg / 100ml,乙醛濃度4.6 mg /100ml,甲硝唑0.42 mg / L,均顯著升高。

在沒有喝酒的人,內源性性乙醛水平很低,不會超過0.2 mg / L。喝酒後不臉紅的人血液乙醛僅略有升高,範圍為0.9至1.3 mg / L。在酒後臉紅的醛脫氫酶基因變異者,自然狐疑高很多(具體差別很大)。

實際上,雙硫侖樣反應跟這些因為基因變異而酒後紅臉的人是一樣的,甚至還不如所謂“亞洲紅”更嚴重(醛脫氫酶活性極低)。

醫生最終推測該患死亡原因是由於乙醇/甲硝唑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乙醛中毒引發心律不齊。與襲擊有關的自主神經壓力很可能是誘發因素。

頭孢菌素誘導的雙硫侖樣反應

另一例是,同濟醫學院法醫繫於2013年在印度藥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位64歲男性,有慢性氣管炎和肺氣腫病史,和30年吸菸史。

在診所接受頭孢呋辛鈉4.5 g+5%葡萄糖250 ml輸液中突發面部潮紅,出汗和虛弱的雙硫侖樣反應症狀,血壓95/60 mmHg,脈搏為110 / min。

經搶救無效死亡。

事後調查表明,患者當天去診所前喝過酒。

屍檢發現有冠心病,肺氣腫。

關鍵的發現是BAC 達211 mg /100ml,血液乙醛濃度6.0 mg /100ml,均明顯升高。

基於這一關鍵證據,專家認為死亡原因是頭孢菌素誘導的雙硫侖樣反應誘發冠心病發作死亡。

藥物誘導的雙硫侖樣反應的文獻報告

不要說是死亡,藥物誘導的雙硫侖樣反應在國際醫學文獻中都非常少見。

僅有的少數報道也是上世紀有關甲硝唑雙硫侖樣反應。

即便是這些報道也受到強烈質疑。

理由是,雖然體外實驗證明甲硝唑的確可以抑制醛脫氫酶活性。但是,有效抑制濃度是生物體內治療濃度的幾十倍。

而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都沒有發現甲硝唑真的可以誘導雙硫侖樣反應。

有關頭孢菌素誘導的雙硫侖樣反應,上世紀80年代進行過系列體外實驗,證明某些頭孢菌素,主要是含甲硫基四唑(MTT)取代基,比如頭孢替坦、頭孢哌酮等顯示出一定的醛脫氫酶抑制作用,與酒精同時使用,理論上有可能會誘導雙硫侖樣反應。

臨床上也有極個別的頭孢菌素誘導的雙硫侖樣反應報道。

請注意,是“極個別”。

最大的一個回顧性病例報道還是來自中國,2014年中日友好醫院在國際外科學雜誌上發表,涉及78例病例的分析。

有趣的是,其“診斷標準”是:

有飲酒和靜脈內使用頭孢菌素病史;

使用頭孢菌素前頭孢菌素皮膚試驗陰性;

無心臟病史;

出現從輕度面部潮紅到休克的表現,乃至死亡;

心電圖未顯示心肌梗塞;

以下條件不包括在內:

沒有飲酒,或僅服用口服頭孢菌素;

未接受頭孢菌素皮試,或皮試陽性。

——完全不要求作為實證證據的血液乙醛濃度。

結果,78例中,70.51%的患者是先靜脈輸頭孢後喝酒;29.49%的患者是先喝酒後輸頭孢。

所有患者都是在輸頭孢或喝酒30到60分鐘出現症狀開始發作。

其中,5例死亡:

第一例,靜脈輸頭孢菌素治療扁桃體炎,參加朋友婚禮喝了2瓶啤酒(1000毫升,即使是5%的普通啤酒含酒精僅40克),輸液開始30分鐘後出現面部潮紅等雙硫侖樣反應發作,最終出現休克狀態,收縮壓40mm Hg,搶救無效死亡;

第二例,21歲男性,喝了約200毫升白酒,前往診所輸頭孢治療感冒和發燒(純屬濫用)。期間突發胸痛和呼吸急促,轉院後搶救無效死亡;

第三例,24歲男性,喝了500毫升啤酒和100毫升白酒。靜脈注射頭孢菌素後,出現心悸,呼吸困難,在到達醫院後死亡;

第四例,46歲男性,聚會喝300毫升白酒,然後在私人診所靜脈輸頭孢治療“氣管炎”,期間突發呼吸困難,後發生休克死亡。

第五例,24歲男性,因“呼吸道感染”36小時前靜脈輸過頭孢,在自己的婚禮上喝了150毫升白酒,突發疾病摔倒,經搶救無效死亡。

簡單總結一下這五個死亡病例,除了第一例有雙硫侖樣反應症狀,其他4例甚至連雙硫侖樣反應症狀都沒有。

遑論血液酒精和乙醛濃度的直接證據。

而且,死亡病例都是由院外轉入,很多資料是別人的表述。

也就是說,這5個死亡病例,甚至這個高達78例的超級大型頭孢菌素誘導的雙硫侖樣反應病理報告,幾乎與坊間傳說或者公共媒體的報道毫無二致。

因為,沒有哪怕一丁點的實證證據。

或有人驚詫:78例報道咋就是“超級大型”?因為國際上極其個別的報告都是個例,78VS極個別的1,自然是“超級大型”。

為什麼說雙硫侖樣反應不大可能會致死?正牌的雙硫侖反應作為標尺

所謂雙硫侖樣反應,上文已經介紹是類似於雙硫侖-酒精反應。

雙硫侖作為一種心理懲戒(嚇唬)性戒酒藥開始使用於上世紀40年代,1951年FDA批准在美國使用。

雙硫侖可以非競爭性抑制醛脫氫酶,即一旦被它纏上,這個酶就完全失活,活性不能再恢復,直到約半月後有新生的酶替代。

這也就意味著,當大劑量使用雙硫侖時,一個人全身的醛脫氫酶都會被滅活,半個月內只要喝酒,體內就會堆積大量乙醛,產生從皮膚潮紅,心悸,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死亡的雙硫侖-酒精反應。

在雙硫侖使用初期,常規劑量是每天1000到3000毫克,這個劑量下,人體內醛脫氫酶就能完全被滅活。

因此,開始使用時,有很多人出現嚴重的雙硫侖-酒精反應。

如果按照目前國內“頭孢加酒說走就走”的說法,當時使用雙硫侖戒酒的癮君子們應該全部遇難,無一倖免。

實際上當時死了多少人呢?

據丹麥一項研究,在接受總共11000個雙硫侖處方治療的人中,一共發生4例死亡。

其他也有零星的死亡報道,

有鑑於此,治療方案被極大幅度調整,目前每天常規劑量僅有200毫克,即只有初期的十分之一。在這個劑量下,雙硫侖的使用被認為非常安全,最大潛在危害是肝功能損傷。

雙硫侖-酒精反應PK頭孢菌素誘導的雙硫侖樣反應

如上所述,雙硫侖對醛脫氫酶是不可逆性滅活,在一項體外實驗中,10-8M濃度的雙硫侖就顯示出顯著醛脫氫酶活性的抑制,而頭孢菌素中抑制性最強的頭孢哌酮等需要10-4M,即差著4個數量級。

而且,頭孢和其他藥物對醛脫氫酶的抑制是可逆的。

總之,頭孢和其他藥物對醛脫氫酶的抑制,與雙硫侖的抑制完全不是一回事。

雙硫侖開始使用的劑量可以完全滅活醛脫氫酶長達半月,而僅有極個別死亡事件。

而在國內,即使少量喝酒和口服頭孢也被渲染成可以致死,從理論上講是不成立的。

實踐中更缺乏實證病例作為證據。

全球目前報道的真正算得上疑似病例的僅有如上所述同濟醫學院法醫繫於2013年在印度藥理學雜誌上發表的個例報告。

至於,“吃”了頭孢後喝酒會有生命危險嗎?

你說呢?


掙脫枷鎖的囚徒


吃頭孢後喝酒會有生命危險嗎?

頭孢是一種治療感冒引起的支氣管炎肺炎,或其它炎症的有效藥物。

但在吃藥前,一定要看說明書的,一定要看它的主要禁忌有哪些。因為現在多數人有個傷風感冒一般都不去醫院了,就近到藥房買點藥,不看禁忌就吃了,那是很危險的。

告訴大家,吃頭孢喝酒是有生命危險的,我的一個大學的同學,平時也愛喝點酒,一頓一兩就是個習慣。一次他感冒了,也沒看禁忌,就吃了頭孢。到吃飯時,照例喝了一盅酒。過了一會就覺得肚子疼痛,噁心,天旋地轉。於是家裡人馬上叫了救護車,好歹離醫院近,馬上掛急診,連掛氧氣再打吊瓶,搶救了24個小時,才保住了生命。醫生說再晚來10分鐘就沒個救了,當時我也在場。

我那同學雖然保住了命,但也住了一個多月的院,花了六萬多元錢。

所以大家一定注意,吃了頭孢千萬不要喝酒,要是打頭孢點滴的話,打前一定要試敏,打後就更不能喝酒了,血液來得更快。

方才我看了一個悟空問答,那個答題的說,全世界目前才有兩例吃頭孢喝酒死亡的,那是吸引流量,大家可千萬不要信啊!中國吃頭孢喝酒死亡的例子就好多啊!





風逐月影3


您好

Mr張為您解答

每一個醫務人員或者學習過醫學知識的人都會告訴你吃頭孢後千萬不能飲酒,我相信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情況,下面我就來簡單講解一下為什麼吃了頭孢不能飲酒?

首先介紹一個概念——雙流侖樣反應。

即服用頭孢等抗生素後若飲酒,會發生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視覺模糊、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出汗、口乾、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難、急性肝損傷,驚厥及死亡等嚴重症狀。嚴重程度與用藥劑量和飲酒量成正比關係,老年人、兒童、心腦血管病及對乙醇敏感者更為嚴重。

原因是頭孢類藥物會導致酒精在我們體內分解過程出現故障,產生有毒物質(乙醛)並蓄積體內,從而出現了雙流侖樣反應。



事實上,除了頭孢類藥物外,服用其他抗生素後飲酒也會出現類似情況,如咪唑類抗菌藥物:甲硝唑、甲硝唑磷酸二鈉、替硝唑、奧硝唑、塞克硝唑等;其他抗菌藥物:呋喃唑酮、呋喃妥因、氯黴素、酮康唑、 灰黃黴素、琥乙紅黴索、複方磺胺甲惡唑、異煙肼等。

那麼有朋友就會問了,到底吃完這些抗生素要多久才能飲酒呢?



Mr張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後發現結論並不相同,有的說3天,有的說要5天,也有說要7~10天的,我個人認為這個可能也與人體對藥物及酒精代謝情況不同,穩妥起見至少也要5天以上才是安全的,如果是飲酒後也建議至少3天不能使用以上抗生素。



好了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全部內容,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從而幫助更多的人。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有問題可以留言諮詢。


心血管內科醫生Mr張


(醫患家特約回答:急診科歐陽醫生)

最近,一篇關於凌峰教授驚心的生死24小時的文章在醫療圈刷屏,而致使他闖了一趟鬼門關的罪魁禍首,正是因他飲酒後服用頭孢呋辛酯,建議大家自己搜索文章進行了解具體情況,可以得到很大的感觸,同時也能更好的警示自己平時注意避免相同情況的發生。凌峰教授的親身經歷再次給我們敲響警鐘,一定要警惕酒精與頭孢類藥物發生的雙硫侖樣反應。



1. 什麼是雙硫侖樣反應?

“雙硫侖樣反應”是使用某些藥物(如頭孢類)後飲用、或接觸含有酒精的飲品導致的體內“乙醛蓄積”的中毒反應。酒精進入體內後,大部分需要經過一系列的代謝才能排除體外,酒精首先在肝細胞內經過“乙醇脫氫酶”的作用氧化為“乙醛”,乙醛在肝細胞線粒體內經過“乙醛脫氫酶”的作用氧化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進一步代謝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而某些藥物(常見藥物如頭孢類抗生素)能夠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使乙醛產生後不能進一步氧化代謝而在體內聚集,出現雙硫侖樣反應。


2. 會發生“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不僅僅是頭孢類藥物

頭孢菌素類藥物中以“頭孢哌酮”致雙硫侖樣反應的報告最多、最敏感,而且不僅僅是飲酒,含有酒精的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氣水等,甚至皮膚接觸酒精也會發生雙硫侖樣反應。除了頭孢類藥物之外,硝咪唑類藥物(如甲硝唑等)、呋喃唑酮、酮康唑、灰黃黴素、磺胺類藥物也會發生,而且據有關報道稱飲酒後的7天內使用以上藥物都有可能發生“雙硫侖樣反應”。


3.“雙硫侖樣反應”嚴重者真的會致命

雙硫侖樣反應發生後輕者面部發熱、潮紅、頭痛、頭暈,嚴重者可出現胸痛、心跳加快、血壓下降、視覺模糊、呼吸困難等,其嚴重程度與用藥劑量和飲酒量成正比,甚至會發生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休克,從而導致死亡。


4.“頭孢類抗生素+酒精”為何有些人不會發生“雙硫侖樣反應”?

一方面,就如某些人即使少量飲酒也會面紅、容易酒精中毒一般,個體對於酒精的代謝存在先天性的差異;另一方面,“雙硫侖樣反應”的發生與用藥和飲酒的時間間隔有密切關係,一般來說飲酒後的7天內均有可能發生;再者,雙硫侖樣反應的嚴重程度與用藥劑量和飲酒量成正比,症狀輕者可能會被酒精中毒的症狀所掩蓋而不會被察覺;此外,兒童、老年人由於肝臟對酒精以及藥物的代謝能力較一般成年人差,因而更容易發生。綜上所述,不同人存在的這些差異,決定了同樣是飲酒後使用頭孢類抗生素,有些人卻不會發生“雙硫侖樣反應”。


醫患家


吃頭孢後喝酒,會出現雙硫侖反應。會導致體內乙醛代謝受到抑制,從而出現乙醛中毒樣反應。如嚴重可發生休克甚至

危及生命!

切記,吃頭孢後一個星期內不能飲酒,飲酒後更不能吃頭孢類,甲硝唑、呋喃唑酮類抗生素,他們都有近似於雙硫侖的結構,易導致雙硫侖反應,也極易對肝臟造成巨大的損壞!


羹湯食語


不光是吃頭孢喝酒有生命危險,很多的藥物,包括感冒藥,消炎藥,退燒藥,止疼藥,降壓藥,降糖藥,也包括有一些中藥等,在吃藥時喝酒都有生命危險。

總而言之,無論在吃什麼藥期間喝酒,即便是沒有生命危險,也對藥效會有所影響。(需要用酒做藥引子的特殊中藥除外)。


順其自然方能久遠


這些事情都是此藥應用較長時間後,陸續出現的。比如青梅素,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前,未有發現過敏的。這個因素很複雜,有藥品質量問題,人體變異反應等。頭孢用了二十多年了,酒後出現頭痛頭暈呼吸困難嘔吐等現象,叫做雙硫倉反應,甚至可以引起死亡。據本人知道也是近年來的事,就是查詢以前藥典也設有此類記載。人類在以後的醫療過程中,也還很難設想會出現那些新的問題。所以不能一出現醫療意外,就搞醫鬧,應該客觀地看待這些問題!


老人新手新手


每年因為服用頭孢之後喝酒身亡的教訓還少嗎?

服用頭孢類藥物期間喝酒的話,會產生雙硫侖樣反應。通俗點來講就是,頭孢類藥物使得人體分解酒精的機制出現了紊亂,沒辦法正常工作,從而導致乙醛堆積在人體內,產生中毒。輕微者會產生臉部發紅、呼吸困難、頭暈、噁心、乾嘔等症狀,嚴重者會直接導致死亡。

每次開出頭孢類藥物時,醫護人員都會叮囑在服藥期間不要喝酒,可是真的有幾個人聽?健康不是兒戲,醫護人員也不會隨便叮囑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應該謹聽醫囑才對啊。


香港內容愛分享


不信你可以看看下面這篇文章https://www.toutiao.com/ugc/share/wap/thread/1624794762653699/?app=&iid=60077295134&target_app=13&tt_from=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酒精與抗生素會引起“雙硫侖反應”。

是致命的!

看看我之前發的回答和微頭條!


春雷醫生


是真的,我就有認識的人在用頭孢類藥物後喝酒,險些喪命。酒絕對不是好東西,喝過後,淹死的,心臟病發作的,出車禍的太多了!奉勸,愛酒人士戒酒,一滴不喝,實在戒不掉的,控制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