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農戶一直惜售玉米的話,玉米的價格會不會上漲呢?


從市場角度考慮,當商品供應供不足需的時候,價格就會出現上漲——但這面有個條件,這個供應是指全部的供應。

因此,如果說我國的玉米市場供應只有國產玉米的話,農戶種植以後一直惜售,導致市場上玉米短缺,價格上漲是一種必然——但我們知道,我國玉米市場的供應並不僅僅是來自農民的種植。

我們就以今年的市場來舉例說明這個現象。

今年我國玉米市場的供應,除了農民今年種植的玉米外,還有臨儲庫存的拍賣。

關於臨儲庫存,他其實是國家在玉米供應市場上的一種調節,當市場供應多的時候,進行收購,當市場供應不足時進行投放。我們知道,今年3月份玉米市場一度掀起一波上漲潮,但隨著臨儲玉米的拍賣,市場供應被滿足,玉米價格就又走入了下跌的通道中。

除了臨儲拍賣外,我們還有進口市場。

我們知道,目前我國對玉米進口實施的是關稅配額制度,每年只有720萬噸的進口配額——但這種管理是在國內玉米供應充足的前提下的,一旦我國國內玉米供應出現短缺,進口市場會被很快打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進口市場並不僅僅指玉米,它還包括玉米的替代品,如木薯、DDGS、大麥、高粱等。

當前小農經濟下,統一惜售是一種很難實現的理想化狀態。

當前隨著玉米價格的走低,很多農民心理都非常不平衡,但我們且不說國家在糧價上的宏觀調控問題,但就我國近8億農民,2億多戶的現狀來看,很難實現大家的統一惜售,總會在價格的上漲過程中出現局部性的,甚至全國性的大規模銷售行情。

總體而言,糧食價格的國家的調控下,是按照經濟發展的需求來運行的,任何非官方的人為干預,都很難起到真正的效果。


每日糧油


如果農民統一惜售玉米,會不會導致玉米價格明顯上漲?

新玉米還未大規模供應,就已有明顯的漲幅,像東北等地近期每噸漲了約100元,如果再繼續採取惜售的做法,那麼玉米每斤會衝破1.2元關口,你們信不信?


各地玉米約:山東玉米均價1913元每噸,安徽每噸1981元,河南每噸1905元,東北的黑龍江1660元每噸,遼寧1850元每噸。

按照之前的規律,像玉米這類的農作物越漲價農戶越捨不得出售,越是跌價收購商會藉機壓力農戶越出庫賣。

普通農戶在把握價格的波動時,掌握的各方面信息欠缺,以及在抵抗價格低谷的能力並不佔優勢。大型的收購商和貿易商有資金和信息的流通優勢,把握大趨勢能力強。

假如農戶統一惜售,玉米漲價更明朗、更猛烈。有農戶介紹說豐收的玉米僅出售了3成左右就這種情況,那麼不出售玉米市場中無玉米可買,可能達到歷年高價1.4元每斤。



說歸說、市場波動歸波動,不敢說會漲至哪裡?一個月再漲一毛錢還是可能的事。


小希時間


如果農戶一直惜售玉米的話,玉米的價格會不會上漲呢?
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可以直接回答大家——如果農民堅持不賣玉米,玉米價格必將上漲!
如果不考慮後果和成本的話,不管是出於市場因素的考慮,還是現實意義,所以的農民都在惜售新產玉米的話,肯定會上漲,這一點,傻子估計都能夠看得出來。
但是為什麼很多農民沒有這麼做呢?主要還是有一點,那就是付出的成本太高,大多數農民承受不起。不管是出於經濟壓力也好,還是市場恐慌也罷,長久以來,我國並未出現農民集中長期持糧惜售的情況。

農民不賣糧,玉米價格必上漲!
如果不考慮後果的話,農民一直惜售玉米,肯定會造成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的上漲!而且是大漲!因為從目前我國的玉米供需關係來看,每年國內玉米消費市場的主力還是新產玉米,而臨儲玉米和進口玉米所佔比例只是一小半而已。
以2018年度我國玉米消費數據來看,本年度我國玉米消費總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值的2.6億噸以上,其中,

  1. 新產玉米消費總量超過了2億噸,所佔比例達到了80%左右,

  2. 臨儲玉米所佔比例應該在20%左右,數值為6000萬噸左右,

  3. 而進口玉米的總量不是300萬噸不到,所佔比例在1%左右。

所以說,如果農民都保持著持糧觀望的心態,堅持著長期不出售自家的玉米,肯定會造成國內玉米出現嚴重的供需缺口,而這個缺口不是臨儲玉米和進口玉米能夠彌補的,在此背景下,玉米市場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也是必然之舉。

長期大量惜售,農民面臨巨大壓力上文中也說了,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說,他們還不具備這樣通過自己持糧惜售來促使玉米市場價格走高的能力,畢竟,他們也要生活,也要賣糧變現準備來年的耕種,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味的的持糧惜售並不是長久之計。說白一點,農民沒錢,耗不起!


鍾情三農


農民種糧食不賣,自然是不可能的,畢竟種地的成本在那裡了,同時玉米還儲存不了太久的時間,因此就算是堅持了一年很多人也會將玉米賣出去。而在這1年的時間裡,國家是可以通過各種辦法解決玉米的需求問題。


1.進口玉米

我國每年的玉米生產量則是達到了2.5億多噸,是三大主糧中最高的,但我國進口玉米的量也非常高,達到了720萬噸。而玉米本身就是高產的作物,在國外很多國家都種植,如果農民不販賣出去的話,國家通過大量進口的方式就可以解決難題。而進口的玉米價格也不是太高。

2.替代品

玉米主要是用來當做飼料的,因此可以通過進口豆粕當成飼料,也可以進口高粱、大麥等作物,營養和玉米絲毫不差。通過替代品也可以解決玉米市場的短缺問題,價格也很難會提升。



3.臨儲 今年的玉米臨儲量則是在7000萬噸左右,目前一直在拍賣中,也就是說我國光是臨儲的玉米都是很大的數量,可以應對不時之需。

而農民也不可能會惜售,玉米的價格漲幅則是根據市場中的玉米量來決定,而農民惜售之後,玉米的價格就會提升,到了這個時候,農民會第一時間將玉米賣出去,很少會有人堅持下去,而少部分人不販賣也不影響市場。

想要讓玉米漲價很難,這段時間的玉米價格一直不是很樂觀,很多地區已經跌破了1元。而如今的玉米補貼也不是太多,很多人減少了種植,大家怎麼看待這種現實?


小豬喂喂


我家十多年沒賣過一籽玉米,玉米價漲了7毛,一千三百元/噸,漲到現在的二千元/噸,從一年漲一毛,有一年一年漲了三毛,第二年就果斷放去一籽不種,改種蘿蔔,白菜當白菜,蘿蔔由五百元/噸漲到一千元/噸又果斷放去改種大蒜,當市民高呼蒜你很,達到一萬元/噸時,賣掉蒜種,種石竹,因為城裡的親戚客廳裡泡著好看的鮮花,小夥追姑娘時喜歡送鮮花,不要研究大家不賣就會漲價,美國佬大船一開,一船就是你幾個村的總產量,東南亞一年三熟,一熟都夠你吃上幾個月,錢是公共享有財產,裝進誰的口袋就是誰的,就看你怎麼進入你口袋,大學生很務識,完成學業勤工撿學幾小時,有些聰明的靠自身的優勢邊上學邊開上了自家掙的汽車。

糧食是自家的勞動成果,糧庫收購的時候最容易賣,自己保存費工費時損耗大,漲上幾分錢還不如早早賣掉,多到周邊市場走走看看,總有一樣適合自己試種,我最愛看的是大決戰中的六十萬打敗八十萬,挾著一塊,看著一塊,吃著一塊,相互輪換,主業變副業,副業變主業,小孩躲貓貓還會輪著地方藏身,為什麼要一條道走到黑,見好就收,讓別人跟著自己屁股轉,土地資源是寶貴的,它能生產出好多寶貴的東西,至於種什麼掙錢,希求是變化著的,說不定種市民家中的花花草草比玉米要強的多,有些東西多了就不值錢,今年的香菜不是讓部分種植戶發了財,多普通,多好種的東西,同樣是玉米,有家大棚種植戶,棚膜用了三四年,要更換新膜,他八月份種了玉米,十一月份有空換了棚膜,本月賣新鮮玉米,三千多元一噸,比很多人種白菜的都強


果園摘寶珠梨找我


「獨家」可憐的玉米貿易商,漲價趕不上跌價拼命賣,咋想的?

近期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市場貿易流通性提高的政策,先是農業農村部發《通知》表示加大力度扶持養殖業,為飼料運輸提供綠燈,後是運輸部表示在疫情防控結束前,全國高速都停止收過道費。這些政策使得前期購銷停滯的玉米市場開始活躍起來,本來是好事兒,但筆者卻聽到很多有趣的聲音。有人在用個別企業跌價來恐嚇供應商的,也有人罵企業見供應車輛增多就降價了,甚至還有人說市場玉米供應量非常大,跌價要延續的。筆者真的有點無話可說,因為他們說的都對,但是這些說法一不能讓貿易商賺到錢,二不能刺激市場購銷活躍度,三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有些言過其實。這些說法只能讓想要採購糧食的人可以降低些成本,別的筆者還沒看出來。聽信了上述言論,筆者只能可憐下您,還是逃不掉"漲價趕不上跌價拼命賣"的命運。筆者也做貿易,也陷入了一些坑,總結出了以下四點與大家交流。如果您也有一些看法和經歷,希望加個關注與筆者交流交流。

第一,老觀念根深蒂固,買漲不買跌,賣跌不賣漲?

依筆者的從業經驗可以說,現階段在做糧食貿易的這批主力,年齡基本都在40-60歲之間,差不多都是做了15年以上的"老客"了。憑著多年的貿易經歷這些人有著豐富的經驗,在長年的貿易中無數次的經歷過市場價格一漲再漲、一跌再跌的走勢,所以按照老經驗,這批人雖然沒有想著賣到最高點,但也不想賣在最低點,因此也就出現了貿易市場的一條神奇的購銷策略"買漲不買跌,賣跌不賣漲"。不過以現階段市場行情變化頻繁,影響價格行情的不只是供需變化,如天氣、進口替代品、物流價格甚至期貨都可以影響價格波動,還用老觀念是不是就沒那麼靠譜了呢?筆者認為值得大家思考。

第二,新時代信息爆炸,信企業報價,信媒體分析?

國家近幾年的信息通信方面發展真的太快了,馬上都可以5G覆蓋了,可以說現階段咱們國家已經進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想各位玉米貿易商每天手機收到的關於玉米的信息可以用目不暇接來形容了吧。什麼價格行情、什麼分析走勢、什麼價格圖標、什麼相關事件等等等等。甚至同樣一個國家政策或市場變化,在不同的APP上分析的都不一樣,筆者很多現在還在做貿易的朋友說"現在都不知道該信誰了,是信企業直接發的採購價格以及後期預測還是相信各種媒體上分析師們的判斷?真的讓人頭疼"。筆者做貿易,現在也寫一些分析,對這樣的現象也是深有體會,以筆者個人行為準則是"遇事兒多問為什麼",收到一堆信息後,根據筆者已有的知識儲備可以剃掉一些"廢信息",剩下的就問下自己"為什麼他會這樣說",然後又能剃除一些"利他信息",最後剩下的信息基本都是對自己有用的,可以參考。但是大部分貿易商應該還是處於"聽風就是雨"的階段,所以就只能是任由市場戲弄了。

第三,買方市場仍延續,車多就降價,車少就漲價?

自從近幾年國儲玉米的清庫存持續進行,國內的玉米市場一直是處於供大於求的背景下,所以也就一直是買方市場。買方市場是什麼意思大家應該都明白,就是當市場上賣東西的人多、買東西的人少時,也就買方對成交價格的掌控力更強,也就是市場購銷價格受買方控制。前幾年的玉米購銷市場就是這樣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最近幾年玉米採購企業多是採取"車多就降價,車少就漲價"的靈活調整了。而現在的一些貿易商還是被迫接受這樣的控制,筆者也表示無奈。筆者之前也分析過,隨著前幾年國儲玉米的大量拍賣出庫,現在玉米市場的供需平衡已經有所轉變,從筆者之前寫的分析文章中列舉數據可以看出,2020年已經開始出現供不應求了,也就是2020年的玉米市場可能會出現賣方市場了。

第四,小資金做大事兒,不停做買賣,只求交易量?

筆者從事貿易的時候,也基本是小資金的操作,畢竟有時候買家會延期付款,而賣家又喜歡現金成交,所以在做貿易商的基本都是要壓一筆資金在走手續上,所以做貿易商的基本都是買方結款後就要付給賣方,也就是賺個差價,現金流其實是很緊張的。因此想要多賺點就要不停的做買賣,把量做上去才有賺頭兒。但是現在市場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緊靠局部地區的信息不對稱而賺差價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筆者其實也已經改變了貿易策略,更看重遠期行情,不再只走量了。畢竟現在經常出現你剛採購了一批玉米,送到廠家就已經下調價格了的情況,小資金做大事兒的難度越來越大了。而且做股票的朋友也應該知道在行情波動頻繁的情況下"做長線的比做短線的賺錢"。筆者認為玉米購銷也要學會做長線了,短期的漲跌要理性對待,不要漲就高興,跌就罵街。

綜上所述對於近期的漲跌調整,筆者個人是觀望為主,處在以上四種情況下的貿易商做任何選擇筆者都尊重,畢竟相信自己的直覺沒有問題,但在上文各段中筆者也做了一些解釋,如果可以有時間再思考思考的話,其實也就不必對眼前的漲跌過於擔心了,特別是所謂的"大跌",如果筆者沒記錯的話,現在報價下跌的企業,其成交價格還是比年前價格高的,所以根本就沒出現所謂的大跌行情,不知道鼓吹大跌的人是咋想的。最後筆者說下個人看法,僅供參考,不喜勿噴。首先,高速不收費您考慮過時間成本嗎?現在是返城高峰期,疊加高速免費,可以想見高速上的私家車陣容會非常壯觀,限速、堵車將是大概率事件,東北玉米運輸車隊真的就能暢通無阻的大量運出去?其次,如果您的信息收集渠道完整的話,您應該知道現階段並不是企業都在下調採購價格,只能說是漲跌互現,並不具備統一性,所以怕什麼,誰家價格綜合評估更高就給誰送唄,非要去排隊送糧?最後,如果您還在疫情嚴控的城市,那就再休息一段時間唄,短期的市場漲跌不要太在意,未來忙的時候有的是,現在的休息不就是為了後期疫情結束的忙碌而準備嗎?希望大家可以從上述四種情況中擺脫出來,多聽取一些靠譜分析師的有理有據的分析,再調整自己的購銷策略,進一步觀察市場變化,多多利用期貨公司、保險公司、專業購銷平臺等外力,讓自己的購銷策略跟隨市場的靈活度提高起來,否則還是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精準三農加油站


如果農戶一直惜售玉米的話,玉米的價格會不會上漲呢?是的,農民普遍存在惜售心裡,尤其在看到玉米價格開始上漲後。我內心也是希望農戶賣玉米能有更多淺。但事實會表明,農戶惜售玉米時只會在短期內引起玉米價格上漲,若一直惜售的話,最終引起玉米價格的不是上漲而是不斷下降等。

我們都知道玉米價格的上漲都是因為市場供應不足影響引起,即市場玉米需求量大,但市場供應量不足,造成玉米需求短缺。但是玉米用糧單位,為了維持正常運轉或以正常完成交付訂單生產等,以避免不必要經濟損失時,就會以高價的方法來刺激糧商或農戶售糧,尤其當需求用糧單位增加,而農戶惜售市場短缺現象有所加重,造成市場供應短缺時,會進一步使玉米價格上漲,若隨農戶惜售的加劇,會因為市場玉米嚴重短缺再促使價格提高,在沒有國際玉米進入市場干預,或國家沒有進行玉米臨儲拍賣,使玉米供應增加情況下,玉米價格還會持續上漲。但是由於玉米當前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在日益短缺情況下,勢必會造成飼料等飼養成本、及玉米深加工等成本的增加,進而最終演變為農戶基本生活成本增加,當增加較大,甚至一度會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或社會穩定時,玉米價格哪怕在高,對於農戶而言因為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和其它防護措施,也最終都不是好事。雖然我國經濟實行的的是市場經濟政策,但是因為農戶的持續惜售,玉米價格會引發市場經濟發展等不良後果時,國家會通過國家儲備玉米投放市場,或進口國際玉米等措施來調節市場供應及穩定。進而最終會使玉米價格趨於平穩,甚至下降回歸到利於整個市場經濟良好發展允許的價格範圍內。

再者受貿易世界一體化影響,如果農戶一直惜售玉米,造成國內玉米價格遠高於世界玉米價格時,就會不乏有大量為追求利益的糧商通過種種途徑進口玉米來投放市場獲取利潤,隨進口玉米增多,若市場需求量不增加的話,必定又會造成玉米價格下降,而農戶在看到玉米價格下降後,又多會集中進行售糧,進一步加劇供應增加,進而引起連鎖反應,使玉米價格持續走低。

總之,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其價格只能在我國經濟發展允許的範圍內上下波動,不會因為農戶的一直惜售造成價格過高,或過低而影響我國經濟發展。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現在的農作物價格越來越低了,特別是花生,玉米等糧食作物,農民如果靠這個收入的話可能連話費錢都難以收回來,所以現在農民增收越來越難。

再就是隨著進口的糧食作物越來越普遍,國內糧價食的價格也會更被壓低。

如果說農民全體集體壓價,不出手玉米的話理論上價格可能會上漲。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自由經濟講究的就是自由決策,在價格稍微有所波動的情況下肯定會有人打破規矩,自己先賣了。

另外供不應求只是一個簡單的方面,因為我們現在可能並不是太缺糧食,畢竟進口的價格也並沒有很貴。但是在某些地方,或者是某些需求農產品的地方會有影響的。

特別是農村地區,靠農產品吃飯,這個相當於利用了市場的規律,但是更大的還是市場調控。

我們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又是我們國家的主導,所以從這個情況來說,一旦農民開始惜售玉米,國家一定會採取相應的措施來調節這個情況,保證市場的供給。

(農業引擎之憶風) 白雪公主草莓苗和四季草莓苗接受明年預定,優質草莓苗母苗供應! 農業引擎規劃諮詢團隊,農業投資機會研究、農業園區規劃、農場運營管理諮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農業引擎


如果農戶一直惜售玉米的話,玉米的價格會不會上漲呢?

農民惜售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嚴謹。對於種糧農民來說,收穫的糧食總是要出售的,只不過是吸收前幾年的經驗教訓,早賣的價格沒有晚賣的價格高,所以才會調整賣糧的節奏。如果糧食收穫之後出售的價格能夠達到農民的預期,能夠獲得較好的收益,何談什麼惜售、等價啊!

再說說2018年產的玉米價格。自新玉米上市之後,收購價格總體上先漲後跌,漲的時候幅度大、頻率慢,而跌的時候幅度小、頻率快,像吉林的嘉吉生化,提價的幅度最高達到100元/噸,但12月份持續小幅回落(每天下調10元/噸)累計下跌190元/噸之後,當前1710元/噸的掛牌價也差不多接近了11月漲價前的水平。在價格的波動過程中,雖然東北的新玉米因為收穫延遲導致上市進度也同比延後,但農民的售糧心理同樣被大量“炒作”,哪怕是在價格持續上漲的階段,部分農民存在賣糧需求的,卻見不到來收購的糧商。

在糧小咖看來,玉米價格包括糧食價格上漲和下跌,和很多因素有關,甚至包括資本運作的力量,當然主要是看供需關係的變化。單純的依靠或炒作農民的惜售心理,是站不住腳的。從本年度的國內玉米市場來看,在很多產區因災減產導致新產玉米供應水平下降,加之臨儲玉米庫存經過2018年拍賣成交1億噸後也大幅減少,以及中美貿易關係下進口的高粱、大麥及DDGS等替代品預期減少,供應端同比明顯下降;與此同時,需求方面雖然面臨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飼用玉米需求的不確定性,初步預期減少消費的量約5-20%,但在深加工產能擴張,明年下半年生豬養殖業有可能回暖等影響下,總體玉米消費需求仍保持高位。基於此,本年度的國內玉米供需同比更趨緊張,目前行業內認為缺口有的在3000萬噸左右,有的在5000萬噸左右。

在這個大的供需格局下,春節前的玉米價格,受賣糧高峰逐漸形成、節前加工企業備貨需求同比偏弱等影響,可能仍會保持震盪偏弱行情;長期來看,雖然在臨儲玉米拍賣等影響下,玉米價格後市上漲的幅度將會受限,但相對來說仍是看好的。那麼所謂的農民惜售,只能是延遲賣糧的節奏,當然越往後價格一般會更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氣溫的升高,糧食保管難度增大,品質變化的風險也會加大,實際上堅持到最後賣糧的也並不能保證就能夠獲得最好的收益。


糧小咖


不會的,因為咱倆國家玉米基本上,以進口為主,完全能滿足國內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