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末期,毛澤東何以預言粟裕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呢?

毛澤東是在1945年“七大”醞釀選舉中央委員人選時,對粟裕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說“粟裕同志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粟裕傳》第一版,第400頁)

無論從古今中外戰例哪個標準衡量,能夠指揮四五十萬軍隊,這絕對算是指揮大兵團作戰了。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沒有哪個將領組織指揮過四五十萬規模部隊。抗日戰爭時期就更不用說了。縱觀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史,能夠指揮四五十萬軍隊也沒有兩三個。那麼何以在抗日戰爭後期,毛澤東即預言“粟裕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呢?”

抗日戰爭末期,毛澤東何以預言粟裕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呢?

是出於他對粟裕在紅軍時期指揮作戰能力的瞭解

粟裕從1928年4月上井岡山開始,到參加中央蘇區的創建和反“圍剿”鬥爭,一直跟著毛澤東、朱德轉戰和學習打仗。

粟裕是個愛動腦子打仗的人,雖身在軍隊最基層和戰鬥在第一線,學軍事的注意力卻放在高層次戰略決策和戰法問題,努力在實戰中學習毛澤東、朱德指揮戰爭的精髓。

粟裕後來在回憶這段戰鬥歷程深有感觸地說:“我跟隨毛澤東、朱德同志學習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體會,是戰爭有它自己的規律,克敵制勝的辦法必須依據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和戰爭內在規律去尋找,我學到的這條道理,使我終身受益”。(《粟裕戰爭回憶錄》第一版,第50頁)

在幾次反圍剿中,粟裕累立戰功。七溪嶺戰鬥,時任連長的粟裕,曾創造過9個人俘敵上百人的奇蹟,被譽為“青年戰術家”。23歲時,粟裕開始任紅軍師長,作戰表現十分突出,經常受到毛澤東和朱德的稱讚:“20多歲的紅軍師長反‘圍剿’屢建戰功。毛澤東填詞稱讚:‘前頭捉了張輝瓚’。”(《粟裕傳》第一版,第71頁)

是出於他對粟裕敢打硬仗惡仗贏得黃橋決戰的瞭解

1940年10月爆發的黃橋決戰,關係到黨中央開闢蘇北、發展華中抗戰局面的整個戰略任務。打得好,將順利實現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奪取我在蘇北抗日領導權;打不好,陳粟的七千人馬將被“趕到長江去”,相當於“皖南事變”提前上演。

在這場空前的決戰中,作為蘇北指揮部的副總指揮,戰役的具體籌劃指揮者,粟裕充分展示了傑出軍事家的風采,在擺兵佈陣上奇中見奇,在首戰目標選擇上堪稱一絕,在指揮控制上精確高超。最終,7千人硬是打敗了1.5萬人。

通過這次黃橋決戰,粟裕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潛能彰顯,打大殲滅戰的潛能彰顯,打硬仗惡仗險仗的潛能彰顯。這場決戰,把粟裕的指揮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對於這樣重要的一場決戰,毛澤東高度關注。決戰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書記處指出:“蘇北大部為我佔領並聯成一片,此為華中最大一塊根據地,對全國有絕大意義”。

是出於他對粟裕率先對日戰略反功取得車橋大捷的瞭解

1940年3月爆發的車橋戰役,共殲日軍大佐以下465人,生俘24人;偽軍483人,生俘168人。其中生擒重傷的日軍三澤金夫大佐,是抗戰中被中國軍隊抓獲的最高職務日本軍官(被俘後很快死亡,死後被日軍追授為少將);生俘24名日軍,也是1944年以前在一次戰役中俘獲日軍最多的一次。

抗日戰爭末期,毛澤東何以預言粟裕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呢?

從戰略上來講,車橋戰役是華中我軍對日軍主動發起的較大規模攻勢作戰,它標誌著華中敵我相持的平衡被打破,揭開了華中地區對日軍率先進行戰略反攻的序幕,抗日鬥爭形勢從此走向轉折。

從作戰指揮上來講,粟裕這次共動用了5個團的兵力對敵發動強攻。在戰術運用上,攻城與打援相結合,既攻城又打援,打援兵力多於攻城兵力。戰法運用非常巧妙靈活。被俘的日軍軍官山本一三連稱“你們的粟裕埃拉伊!”(日語“了不起”)(《粟裕傳》第一版,第350頁)

新華社、延安《解放日報》均向全國發布了“車橋大捷”消息,讚揚新四軍“以雄厚兵力”打了一個“大殲滅戰”。

對於取得車橋大捷,毛澤東當然高興在心裡,並且對於粟裕敢於打強敵、敢於打大仗、敢於打硬仗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是出於他對粟裕天目山戰役指揮大兵團作戰實踐的瞭解

1945年初,粟裕奉命率部開赴蘇浙,擔任蘇浙軍區司令。

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視新四軍為眼中釘,不可能讓新四軍在蘇浙地區立足,想方設法對新四軍進行剿殺。

雙方於是爆發了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顧祝同和頑軍要再來一個“皖南事變”,粟裕和新四軍要替皖南烈士復仇。

當時,中央在陝北召開“七大”。天目山戰役無疑牽動著中央領導的心。 最終,粟裕不負眾望,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三戰三捷,共殲敵萬餘。特別是第三次反頑戰役,共殲頑軍突擊第1隊少將司令胡旭旰、第52師副師長韓德考、第79師參謀長羅先覺等以下官兵6800餘人(其中俘虜近3000人),繳獲各種炮17門,輕重機槍130餘挺,長短槍千餘支。這給“七大”獻了份厚禮。

從兵力對比來講,該役我兩萬多兵力對付顧祝同七八萬人。從戰術運用上來講,粟裕因時而變,因地而變,因敵而變,一改抗日戰爭中主要打游擊戰的戰法,主要採取機動靈活的運動戰,顯然這一仗比以前打的仗更大,具有了一定大兵團作戰的雛形。

通過紅軍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這些年的綜合表現,粟裕指揮的仗越打越妙、越打越強、越打越大。善於洞察和發現打仗人才的毛澤東當然瞭然於胸,對粟裕打仗的天賦和出色表現愈發深刻。所以,在七大討論粟裕情況時,毛澤東慧眼認為:粟裕同志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

歷史的發展,很好地證實了毛澤東的預言。

抗日戰爭末期,毛澤東何以預言粟裕將來可以指揮四五十萬軍隊呢?

主要參考文獻:《粟裕傳》《粟裕戰爭回憶錄》《粟裕年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