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病害,細菌潰瘍病,病毒病發生及快速治療方法

蔬菜真菌性病害必然具備以下特徵:

真菌病害是目前已知病害中種類最多的病害,約佔病害種類的80%-90%,各類病害中以真菌病害的症狀類型最多,可以出現在植物的各個部位。可以見得真菌病害是個多大家族,在蔬菜上的頻率約有1000種,常見的有800種左右,佔整個蔬菜病害的80%,所以看到一種病害首先要考慮其是不是真菌性病害。


真菌病害的症狀有的十分明顯,病斑處乾燥 長毛 菌溼 黴點等。真菌病害症狀的出現時間不一,有的病害初期就出現明顯的病症,有的在病害的後期才出現病症,有的病害的初期症狀與後期症狀相似,有的初期和後期差別很大。這些特點在真菌病害鑑定上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在真菌病害標本採集時真菌必須要有完整的病害症狀。

真菌病害,細菌潰瘍病,病毒病發生及快速治療方法

西葫蘆銀葉病很多是品種特性


細菌性病害特徵:

(1)有水漬發病部分潮溼由細菌感染引起,腐爛感染(氣孔 皮孔 水孔等爛掉)。
葉片病斑無黴狀物或粉狀物,長不長毛是真菌性病害與細菌性病害的重要區別。黃瓜細菌性角斑病與霜黴病症狀相似,葉片都出現多角形病斑,容易混淆,溼時病斑上長有黑色的黴,而角斑病則沒有。
(2)根莖腐爛出現黏液,併發出臭味。有臭味為細菌性病害的重要特徵,如大白菜軟腐病。
(3)果實潰瘍或瘡痂,果面有小突起。例如番茄潰瘍病、辣椒瘡痂病。
(4)根部青枯,根尖端維管束變成褐色。例如辣椒青枯病。

真菌病害,細菌潰瘍病,病毒病發生及快速治療方法

病害診斷

病毒病特徵:

蔬菜病毒性病害有200種左右,常見的有50種左右,約佔整個蔬菜病害的5%。其特點有:種類少;危害大,能使蔬菜減產3-5成,重則絕產,為蔬菜的毀滅性病害;分佈廣,幾乎所有植物都有病毒病,甚至一種植物同時有1-4種病毒病;防治難,無特效藥。為害頂部嫩葉的蔬菜病毒性病害,有以下表現:
(1)花葉表現為葉片皺縮畸形變異了,長得矮及黃葉(有黃綠相間的花斑。黃色的花葉特別鮮豔,綠色的花葉為深綠色。黃色部位都往下凹,綠色部位往上凸)被蚜蟲、飛蝨刺吸式類害蟲傳播。
(2)厥葉表現為葉片細長,葉脈上衝,重者呈線狀。

(3) 卷葉表現為葉片扭曲,向內彎卷。為害果實的蔬菜病毒性病害,主要表現在成熟期果實上有條斑。例如番茄條斑型病毒病,在果肩部出現青白色,後漸變成鐵鏽色。 用刀剖開果實,皮裡肉外有褐色條紋。再如辣椒條斑型病毒病,從果實的尖端向上變黃色,在變黃的部位上有短的褐色條紋,且向內凹陷。

真菌病害,細菌潰瘍病,病毒病發生及快速治療方法

病毒多數是通過蟲傳播

常見症狀如下:

1、白粉:表現在如:狹葉十大功勞白粉病、草莓 黃瓜 番茄 葡萄白粉病。在花、果、葉及嫩枝上覆蓋白色粉狀物,後期在白粉物上出現散生狀針頭大的顆粒,顆粒由白變黃,最後變黑。這類病害通稱白粉病,是子囊菌中的白粉菌引起。
2、霜黴:表現在如:葡萄 黃瓜 番茄 月季 荔枝霜黴病。可為害葉、果、嫩枝,以葉片最為明顯,在葉片背面形成灰白色霜狀物,霜狀或稀或密,葉片正面往往黃色,無明顯邊緣,病菌常稱為霜黴病。
3、鏽病:表現在如:水稻鏽病、梨鏽病。葉、果、枝、幹上出現疣狀、條狀、毛狀或氈狀突起,後期常破裂,散出淡黃色、桔黃色、鏽褐色或黑色粉狀物,是病菌不同階段的孢子,常稱為鏽病。病菌屬於擔子菌中的鏽菌目。
4、斑病:表現在如:香蕉葉斑病 黃瓜靶斑病 核桃石榴褐斑病。花、果、葉上局部組織患病死亡後出現的症狀。形狀有角斑、圓斑、條斑、不規則斑,顏色有灰色、褐色、紅色,有的病斑邊緣和中間顏色一致有些不一致,病斑大小不一。根據病斑形狀、顏色、大小名稱為圓斑、角斑、灰斑、褐斑、黑斑、輪紋、枯斑等等病名,後期病斑上出現黴層、黑點等各種顏色、形狀、病症、黴層類病菌大多屬於半知菌的叢梗孢目。


5、炭疽:表現在如:葡萄 辣椒炭疽病。與斑點相似,但顏色常常是黑褐色,病斑上有輪生狀排列的小黑點,潮溼時黑點出現粉紅色膠狀黏液,其是炭疽病特有的症狀。炭疽病也出現在果實,莖幹和芽上。病菌屬於半知菌的黑盤孢目刺盤孢屬。
6、煤汙:在葉、枝、果實表面覆蓋一層煤煙狀物,很易用手擦去。常稱為煤汙病。這種病害發生通常與蚜蟲、木蝨、蚧蟲密切相關,病菌大多屬於子囊菌中的小煤菌目和煤菌目,半知菌中的多種病菌。如枸骨煤汙病、大葉黃楊煤汙1病。
7、白絹:表現在如:馬蹄筋白絹病、白三葉草白絹病、結香白絹病。通常危害靠近土面的葉、莖、根頸,環境潮溼時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乾燥時菌絲易消失,後期產生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期乳白色逐漸變黃變褐,常稱為白絹病。病菌屬於半知菌中的小菌核菌。
8、畸形:植物受害部變大或縮小,生長不勻,失去原來形狀。後期在受部位出現病症。如外囊菌引起的桃縮葉病,外擔子菌引起杜鵑葉腫病。
9、潰瘍:發生在枝幹皮層,病斑形狀有圓形、近圓形、長形,通常病斑周圍稍隆起,中部組織死亡,下陷,乾裂。後期常產生小黑點,或盤狀物,病菌通常屬於半知菌和子囊菌。如楊樹水泡性潰瘍病。

10、腐朽:發生在喬灌木的枝幹或根部木質部,使木質部變質、變色、腐朽,樹幹內因木質部腐朽出現空洞,枝幹遇強風易折斷,受害部位表面後期往往出現大型真菌繁殖體,如木耳、蘑菇或馬蹄狀等各種形狀繁殖體。病菌大多屬高等擔子菌的多孔菌、傘菌,如柳樹腐朽病,桃樹木腐病。
11、腐爛:常分為溼腐、幹腐二種。多汁部位破壞解體後產生溼腐或軟腐如梨輪紋病在果實上的症狀。含水量低植物組織軟硬部位病死後產生的組織死亡,稱為幹腐,在枝幹上常與潰瘍相似,如各種樹幹的枝枯病。
12、猝倒和立枯:大多出現在播種育苗的苗木上。小幼苗根頸部發生腐爛使植物猝然倒,由於發生過程迅速,地上部分仍保持正常膨壓,維持正常狀態,稱為猝倒。若幼苗根頸已木質化,頸部腐爛後不倒伏,地上葉子乾枯,稱為立枯。這類病害大多由半知菌中的絲核菌、鐮刀菌引起。

病斑上一定有不同顏色的黴狀物或粉狀物,顏色有白、黑、紅、灰、褐等。例如黃瓜白粉病,葉上病斑處出現白色粉狀物。再如瓜類與番茄灰黴病,受害葉片、殘花 及果實上出現灰色黴狀物。細菌性病害在蔬菜上出現的細菌性病害約有300種,常見的有100餘種,佔整個蔬菜病害的10%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