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赤峰:軍分區,61載風華故事

赤峰市民俗專家張松柏:這是第4代,這個我們一般叫八五式,就是沒有授銜那個時候,但是他已經戴大杆帽了,這個紅磚樓呢它是1965年蓋的。就是昭烏達盟軍分區最早成立是1947年,當時西拉木倫河以北是昭烏達盟,以南是熱河省。在1956年熱河省撤銷,組建新的昭烏達盟,把在林東的昭烏達盟軍分區遷到赤峰,這樣就和熱河省的一批軍隊幹部共同新組建了昭烏達盟軍分區,在赤峰組建的時候,它第一任司令員叫張生林,他是一個陝北的老紅軍,是一個大校軍銜,兩槓四星,在街上走的時候,當時在赤峰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那就是最有派的了,蓋這個(盟)新城區黨政辦公樓的時候呢,一共是蓋了6座,軍分區就佔了兩座,它的主樓是坐西朝東,形成品字形的這樣一個造型,早期因為國民經濟困難,所以說它這個樓房都採取紅磚砌的,後來隨著國民經濟好轉之後,現在也有錢了,結果就把這個樓給外掛了一層面兒,現在已經看不到這個樓的原始狀態了。

光影赤峰:軍分區,61載風華故事


赤峰市民俗學者李曉輝:它的位置呢,坐落於鋼鐵街和新華路的交叉路口,分東院和西院,它的軍部呢是在西院東院而是它軍分區的家屬院。咱們小時候的記憶是看軍分區的電影,當時軍分區放那電影都是戰鬥片,一般都是在咱們電影院啊,立新電影院啊,工人俱樂部都看不到的一些電影,因為他家屬可以去看,從東院到西院,進去時候呢,解放軍戰士把門不讓進,我們假裝幫他們拿小板凳,夾到裡邊就進去了,八點鐘開演,一個半小時將近兩小時,不到10:00就結束了,看完了一散場,偷著跑回來了,那時候看電影給我留的印象非常深,還有呢就是說聽軍分區的軍號。

光影赤峰:軍分區,61載風華故事


赤峰市民俗專家張松柏:當時沒有手錶,那個年代,家裡邊座鐘都很少,所以說對於時間的觀念往往是依靠小喇叭,再就軍分區的軍號。聽它的這個起床號,大家起來穿衣服,聽聽它的熄燈號,然後大家就休息了,我還記得它那時候答滴滴答答滴滴滴答,就是這個號聲伴隨著我們從小,從少年長到青年這個時代。昭烏達盟軍分區它主要承擔著幾項工作,第一項就是兵役,負責招兵,這是它的最主要的工作,第二項就是國防教育,它第三項呢就是訓練民兵。

赤峰市民俗學者李曉輝:劉老,照片裡我看有你拍的這三張照片,民兵的訓練和打靶,這是實彈射擊,這是在什麼地方?

光影赤峰:軍分區,61載風華故事


赤峰市民俗學者劉玉祥:這是在東郊。在農村吧,訓練民兵有一個定期的,要搞一個比賽,看看究竟訓練效果怎麼樣,參加的人都非常認真,平時訓練時,累也不怕,苦也不怕。

赤峰市民俗專家張松柏:在地方上六七十年代以穿軍裝為時髦是吧。

赤峰市民俗學者李曉輝:對,當時號召是全民皆兵嘛,7億人民7億兵。

光影赤峰:軍分區,61載風華故事


赤峰市民俗專家張松柏:但是你不能戴領章帽徽,你必須穿一身軍裝,加一個武裝帶,而且,軍分區還出了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錢立民,當時軍分區利用它的特殊條件,它就把昭烏達盟所有優秀的籃球運動員都特招入伍,這樣就組成了一個昭烏達盟軍分區的籃球隊,這個籃球隊打遍赤峰無敵手,參加遼寧省籃球賽的時候也特別厲害,後來遼寧省軍區就把軍分區的三個最優質的運動員,以錢立民為首調到遼寧省軍區,錢立民後來又被八一體工大隊招走,成為國家八一男籃的主力選手,最後他晉升為少將軍銜,成為全國政協委員,這也是咱們赤峰市的一個驕傲。

赤峰市民俗學者李曉輝:這有兩個女民兵在前面比較醒目的照片,裝束都看著確實是颯爽英姿的樣子。

赤峰市民俗學者劉玉祥:這是在運動場,照的民兵演習表演時候照的這麼一個照片,當時提倡不愛紅妝愛武裝,有些個女孩子們當兵也非常熱情,而且練習時也很認真。

赤峰市民俗學者李曉輝:我記得咱們訓練女民兵的時候,曾經出現一個女民兵的楷模叫胡達古拉是吧?

赤峰市民俗專家張松柏:胡達古拉是一個蒙古族女民兵,當時是全國很有名的女民兵裡面的一個標兵,她的特點是什麼呢?就是騎著戰馬雙手支槍,不拿韁繩,在飛速奔跑中打靶,百發百中。1964年羅瑞卿大將到赤峰視察民兵工作的時候,在紅山腳下那個靶場,看胡達古拉拿著衝鋒槍,在馬上快速移動打靶的場面,感覺到非常震撼,等到打靶結束之後呢,羅瑞卿大將就把當時一個半自動步槍親自就贈給胡達古拉。

赤峰市民俗學者李曉輝:那也是榮譽非常大了。咱們軍分區訓練女民兵這塊也是非常出色的,實際這個有它的一個政治背景,當時我記得好像是毛主席看到了一個女民兵的一個合影照片,寫了那麼一個詩詞,叫做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所以說咱們赤峰就湧現出了這麼一個女民兵隊伍和女民兵的楷模。記得那個時候訓練民兵,那是各個單位都有,他們都是業餘的,有的是工廠的一些工人,然後分期分批的接受部隊的訓練,學校也是接受部隊的訓練,當時叫軍訓。說起這個可是有意思了,就我這個手啊,手指頭缺了一節。1974年的12月31號,班級都要慶祝元旦,就把給我們訓練的輔導員就給請回來了,他們來的時候是騎著馬來的,我那時候淘氣,我就偷偷把這個馬給解下來之後我就騎上了,部隊的軍馬哪聽你的指揮呀,騎上以後它就想方設法要把你弄下來,結果這個馬從單槓上直接就鑽過去了,它就過去了,我就勢這個斜身,馬凳子同時也拖出來把我給甩下去了,之後我這手往出抽的時候沒及時,就把這手指頭連指甲帶肉皮全給我擼掉了。這下闖了大禍了,全校的孩子,李曉輝從馬上摔下來了,不得了。那個印象非常深,那會太調皮。現在軍分區仍然坐落這個位置。它一直沒變,整個那個西院的輪廓呢,現在經歷了61年之後呢,那個大院兒依然還是那個大院兒,只不過那些個院內的一些松柏呀,柳樹啊,現在長的已經是古木參天了。

赤峰臺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