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駿其人其事

在哈爾濱市南崗區中山路109號現和平邨賓館院內有一座意大利寨堡式風格的建築,它落成於1914年,由俄國工程師多里安設計。這棟小樓“文革”期間因街牌號是中山路107號,所以就有了“107”這個代號,成為黑龍江省委交際處管轄下的主要擔負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內部招待所。越南國家元首胡志明、我國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陳毅等都曾在此下榻。


馬忠駿其人其事


這棟有著百年曆史的老房子最初的主人是歷經清代、民國、淪陷時期、新中國四個歷史階段的馬忠駿先生的私邸。

馬忠駿是一位有著傳奇經歷的人物。他1870年出生在遼寧省海城縣,清末考秀才未中,就外出打工謀生。他找的地方挺好,是盛京將軍衙門,幹什麼活?做一名“額外效力文書”,就是隻管吃住不拿俸祿的“臨時工”,這一干就是十年。他一生中重要轉機是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戰爭激烈時正值春節,將軍衙門的官吏大多放假回家了,留在衙門裡值班的寥寥無幾,但前方的戰況像雪片一樣不斷飛來。在平日,馬忠駿對這種事連邊都挨不上,可這時由於缺人手,他也就參與了,不但幫助起草電文,還隨時提出處置方案,這使他的才幹顯露出來了,於是,在戰後被轉正,成了正式官員。還有一個機遇是在義和團運動時期。1900年沙俄借鎮壓義和團之機,出兵東北,燒殺掠搶,無惡不作,清政府為了穩定局勢,決定指派盛京將軍曾祺與沙俄軍隊談判。但曾祺怕死不敢去,可又不敢違旨不去。他只好懸賞選人,結果是“懸賞千金,無人肯往”,當官的都怕死誰也不敢去。正在這時有個人站出來了,他就是馬忠駿。此時的馬忠駿雖然只是個普通小官員,卻頗有膽識,他在誰也不敢去的時候挺身而出,請命為使。曾祺一看這小子膽大,好,那就派你去吧。於是,馬忠駿帶著幾個隨從和翻譯前往俄軍佔領下的旅順。半道上幾個隨從差役由於害怕跑了,最後只剩下他和翻譯。他倆幾經周折才與沙俄海軍上將阿列克謝耶夫見了面。馬忠駿見到阿列克謝耶夫時神色泰然,應對有方,使阿列克謝耶夫十分欽佩,便答應可以談判,但需要有“頂子”的高官作為全權代表來談。馬忠駿見對方嫌自己官太小,不肯同自己談,只好日夜兼程回到奉天覆命。不料當官的怕俄軍進攻全跑了,馬忠駿一直追到新立屯才找到曾祺,向他彙報了出使情況。曾祺雖然是有“頂子”的大官,可他不敢去。別的大官更都不敢去了。怎麼辦?他思來想去,最後心生一計:賞給馬忠駿一套高官服裝,讓他作為全權代表再去旅順與俄軍談判。就這樣,馬忠駿穿上官服又趕到旅順,幾經交涉之後,與阿列克謝耶夫達成了口頭協議:一、雙方立即停火;二、俄軍停止攻擊,不再前進;三、地方秩序由中國政府維持。

當時馬忠駿年方三十,正是風華正茂的時期,他敢於冒死去同兇惡的沙俄軍隊談判,顯示了他過人的膽略和才幹。奉天官場的官員都稱他是“馬大膽”。鑑於他的表現,清政府決定嘉獎、提拔他。根據當時清政府官吏任用制度,允許他捐監生、捐同知,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可以有資格用錢買個學歷、買個官。那麼馬忠駿買了什麼官呢?同知,從六品。清朝的官吏分為九品十八級,從六品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副地市級。捐的同知,是個沒有實職的官,這只是個資格,不管怎麼說,馬忠駿從此走上了仕途。

1902年馬忠駿因剿匪有功,被封為知府,官至從五品。到了1907年以道員留奉天補用,加二品花翎。馬忠駿從一個普通官員只用了12年的時間官職連升15級,確實夠快的了。

1914年,馬忠駿的拜把子兄弟朱慶瀾在黑龍江省任巡按使時,派馬忠駿到哈爾濱任黑龍江省鐵路交涉局總辦,即民國政府專門與中東鐵路局打交道的全權代表,負責處理因鐵路引起的各種民事糾紛。由於他工作出色,民國政府先後頒發給他六枚勳章。

1922年朱慶瀾當上了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次年兼任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朱慶瀾就讓馬忠駿當了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局長。這個管理局權大了,管轄範圍從滿洲里到綏芬河的中東鐵路沿線各城市的市政。


馬忠駿其人其事

馬忠駿


1925年東北奉系軍閥張作霖上臺後,便將不是奉系的朱慶瀾免了職。馬忠駿失去了靠山,再幹也覺得沒啥意思了,乾脆激流勇退,於是一紙請辭信遞了上去,雖沒被批准。但他也不去上班了,乾脆當了寓公,不問世事,只管休養。為了遠離官場,他在哈爾濱南部市郊(今建成機器廠和東北農業大學附近)買了近百垧地,修建自己的新居並取名為“遁園”,意為逃避市俗的世外桃園。園內按照南方園林風格建造,共有二十四景,同時還種各種果樹10萬株,僅1934年賣水果的收入就達6300塊大洋,可見這位馬道臺頗有商業頭腦。後來,這個遁園被老哈爾濱人稱為“馬家花園”,成了當年哈埠有名的“八景”之一。

“馬家花園”作為哈爾濱的一處著名景觀,是名副其實的。它不僅園中景色宜人,室內裝飾也很精緻,其廁所就是一個佐證。馬家的廁所使用的是坐便器,在當時是很現代的。相傳張作霖的五姨太壽懿上馬家串門時,上廁所竟不會用坐便器,只好問馬家的下人怎麼用。壽懿用過這坐便器後感到很舒服,也很羨慕,回到奉天便一再向張作霖說,老馬家的廁所可好了,拉屎都坐著。張作霖聽五姨太這麼推崇馬家的廁所,也不禁心動了,他馬上派人到老馬家考察,並從哈爾濱買回去一個坐便器在自家廁所裡安上了。一試用,果然舒服極了,他不禁連聲誇獎馬忠駿會享受。據朱慶瀾的女兒朱德君回憶:馬忠駿生活鋪張,講究排場。他家住在馬家溝,府邸豪華,樓梯是螺旋式一層一層上去。我每次去馬家溝都要沿著樓梯轉著圈往上跑,一口氣跑到樓上,倚著欄杆可以看到最底層。父母還帶我去過馬家花園,這個花園面積很大,花草樹木都很茂盛,園裡還精心砌築了一高兩低三個圓形空墓,據說是馬先生及其夫人準備的長眠之地。我父親曾指著空墓對馬忠駿說,你搞這些幹什麼,死後準能埋在這裡嗎?如果有精力,就去辦些對老百姓有益的事。

1932年2月5日,日本侵略軍佔領了哈爾濱,並扶植起偽滿洲國政權。日本人鑑於馬忠駿的聲望,想請他出山與日本人合作,當偽滿洲國大臣,但被馬忠駿拒絕了。他不僅不與日本人合作,還秘密資助抗日武裝,支持馬占山抗戰。日本人聞訊後,派兵搜查了馬忠駿的家,並以從他家中搜出兩支手槍為名,說他私藏武器、圖謀不軌、反滿抗日,把他抓到了憲兵隊關押起來。在獄中馬忠俊對給他送飯的孩子們說:“誰都不要管我,你們都到鄉下種地去,誰都不能給日本人幹事。”

後來,由於沒有足夠的證據,繼續關押下去或殺了他擔心會引起民憤。於是,日寇指派偽滿國大臣聯名擔保,勒索了一筆贖金後把馬忠駿放回了家。

然而日本人並不因此而善罷甘休,仍然想法迫害他,還故意將新修的鐵道線從他家園子裡通過,把一個好端端的園子一分為二,果樹也被毀了36000棵,氣得馬忠駿與日偽當局打起了官司。沒想到這官司竟讓他贏了,還獲得了一些賠償。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確認馬忠駿的成分是實業家,並定為開明紳士加以保護,不許分遁園的土地,不許鬥爭馬忠駿,馬忠駿認識到新政權是個好政權,便積極支持,還將兩個子女送去參了軍。

1956年87歲的馬忠駿被聘為哈爾濱市政協委員,1957年88歲的馬忠駿去世,死後就葬於遁園。“文革”中,已在遁園安息十年的馬忠駿和他的夫人遺骸被紅衛兵從墓穴裡掘了出來進行批鬥並焚屍,墓碑也被毀掉。後來,馬家花園劃給了建成機械廠,遁園也荒蕪了,失去了往昔的風采。直至今日仍有不少人上書建議重修恢復遁園,再現其當年哈埠八景之一的風姿。


��z�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