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貴州省都勻市平浪大米滿街香

「生態農業」貴州省都勻市平浪大米滿街香

在在貴州省都勻市,提到平浪,許多人都說平浪是有名“凱酉凱口好田莊,平舟六洞好姑娘”的地方。為什麼出現這種“答非所問”的現象呢?那是因為,平浪不純屬是一個地名,而是一個區域性的代表,其中凱酉凱口就好比是對外展示這個區域的一個窗口。

「生態農業」貴州省都勻市平浪大米滿街香

據地方誌記載,早於元代,凱口就設凱口囤。康熙十年,平浪設長官司。新中國成立後,平浪設區建制,轄凱口、平浪等9個鄉鎮。平浪區既是都勻市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區,又是壩區最多的地方,其中僅凱口、平浪兩大壩區就有16000多畝。都勻地區流傳的“大田栽秧蔸對蔸,栽去栽來郞落瞘。哪人是哥親姊妹,下田幫哥栽幾蔸”這首布依民歌,形容的就是凱口、平浪、凱酉一帶田壩太寬,人們活路難做到頭的意思。因為平浪這裡水源豐富,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生產的水稻品質好,做出來的米飯,具有軟、滑、香的特點,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

「生態農業」貴州省都勻市平浪大米滿街香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政府支持農民改造低產田,調動了大家科學種田、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的積極性,家家戶戶推廣優質雜稻良種和溫室無土兩段育秧法。黔南州、都勻市農業植保部門堅持在各個壩區指導大家實施水稻病蟲害聯防,不斷奪得高產豐收,村村寨寨呈現出“倉大積穀萬擔,地肥五穀豐登”的新景象。平浪鎮凱口社區營上、冗翁、米棚寨及平浪大壩等村寨的人們就靠給國家賣議價糧成了小康之家。

「生態農業」貴州省都勻市平浪大米滿街香

早在1994年,黔南知名文化學者韋毓璋深入凱口、平浪採訪,採寫了《平浪大米香滿勻城》的消息,登在1994年5月19日的《黔南日報》第一版報眼,有幾位村民就順水推舟,抬著大米和電飯煲,拿起報紙,到貴陽街頭現場煮飯給人們品嚐,使平浪大米更加揚名,生意越發紅火,引得省城不少大型企業的後勤單位紛紛到凱口、平浪採購大米。那一年,連平浪糧管所的倉庫幾乎變為空倉,譚所長和村民們高興得“眉毛都笑成了豌豆角。”

「生態農業」貴州省都勻市平浪大米滿街香

為這件事,平浪鎮布依族民間歌手楊繼輝專門編了一首《平浪大米滿街香》的山歌到處傳唱:
太陽出來照四方,照亮平浪好田莊。
照亮平浪好田壩,大田大壩栽早秧。
拉繩插秧沒算數,雙龍出海才高強。
雙龍出海才高妙,八月糧食堆滿倉。
車子拉去都勻賣,平浪大米滿街香。
新聞記者跑來看,報紙高上把名揚。
凱酉凱口好田壩,平舟六洞好姑娘。
好姑娘來好姊妹,幾姊幾妹來商量。
大家思想要解放,準備抬米上貴陽。
準備抬米貴陽賣,脫貧致富奔小康。

——總編審:石仁均

「生態農業」貴州省都勻市平浪大米滿街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