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行,讓我覺得國內球員也行。

籃球誰都可以打好

每當我們討論CBA國內球員的能力水平,討論男籃國家隊隊員的能力水平的時候,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就是人種的差異。

每當男籃在世界大賽上被人家揍的找不到北的時候,或者史蒂芬森們來到CBA聯賽大開殺戒的時候,許多球迷就拿出來人種論調了,說什麼我們的彈跳力和爆發力不夠,速度沒有歐美球員快,反正就不是訓練不刻苦,就不是戰術紀律差,就不是打球態度的問題。

客觀存在的劣勢要客觀看待,但是個體不斷的努力更加重要,籃球誰都打好,和人種沒什麼關係。

林書豪行,讓我覺得國內球員也行。

為什麼我說林書豪的來到扯掉了最後一層遮羞布呢?

當初判斷林書豪到來後,會遇到很大挑戰,現在的CBA聯賽對抗性不弱,林書豪經過幾次傷病,輾轉在各個球隊,沒有上場時間的保證了,失去了突破的速度和上籃最後一步的爆發力,他在CBA不一定行,這大概是很多人的看法,結果林書豪在季前賽裡小試牛刀了一番,我去,很多球迷懵了,有些評論員也懵了,人家還能輕鬆幹下40分呢。

你們還記得林書豪的演講嗎?他非常的動情,談到自己加盟猛龍隊後,一度連續投丟了17個三分球,在季後賽里根本就沒有出場時間,自由市場拋棄了他。

林書豪在NBA找不到工作了,也就是說NBA沒有他一席之地了。

可就是這樣,年齡也不小了,傷病也不少,人家來了之後,還行。

林書豪行,讓我覺得國內球員也行。

林書豪並不是CBA標準的外援。

CBA這些年對於外援的要求基本就是主動進攻能力超強的後衛。

說白了就是外援的進攻終結能力必須強,效率必須高,關鍵時刻必須能打,CBA的球隊不需要持球組織者,來了就得能幹,幹了就得能進。

林書豪的球風是什麼呢?就是標準的持球者,要手裡有球權才可以發揮最大能力,林書豪的攻擊力和很多美式後衛相比是不夠的,他的優勢點在於懂得平衡組織和進攻,用自己高球商和視野來帶動球隊,然後加上自己不錯的投射能力,這是他巔峰期立足NBA的原因。

這樣的打法和CBA需要的外援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林書豪行,讓我覺得國內球員也行。

林書豪是持球人。

林書豪的擋拆是一絕,只要給予他足夠的球權就可以創造得分,可以說林書豪的擋拆能力比NBA絕大多數球隊都好。

明白嗎?為什麼林書豪在北控依舊很能打?因為只要讓他做持球人就可以。

CBA聯賽畢竟不是NBA,大部分球員還都是國內球員,國內的球員的對抗能力和閱讀比賽的能力確實太差了,林書豪的傳控和進攻可以隨便的切換,他的球商太高了。

林書豪的表現能不能刺激到國內球員?我覺得能。

為什麼林書豪行?因為除了他從小接受美式籃球訓練之外,就是他更加的刻苦,更加的腳踏實地。

林書豪行,讓我覺得國內球員也行。

林書豪行,讓我覺得國內球員也行。

看看林書豪在接受採訪時說了什麼呢?

“作為和他一樣的黃種人本土球員中,有很多身體天賦不錯的球員,但從簡單的交手來看,似乎他們對於力量,腳步速度,和對抗後的投射的練習都不是很到位,這和在NBA的感覺截然不同,很明顯這並不是人種差異導致的。”

這話我翻譯一下:就是這些國內球員訓練不刻苦,對抗差,找藉口。

為什麼林書豪能夠打多年的NBA?除了自我的訓練到位,科學飲食之外,對於戰術的理解更深,對於擋拆的理解更深,越是基本的越決定高度。

在國際賽場上,目前國家隊就易建聯的對抗能力可以,並且能夠打出優質的比賽,其他球員能不能多反思一下呢?別總高高在上的,到國際賽場上啥也不是。

但我相信,林書豪行,我們國內球員也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