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难得一见的美景,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看看这是哪里?

在云州,乐山也乐水。如果你看到一条河又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叫它桑干吧,这十有八九不会错。这是古老的水系,是孕育了华夏先民的大同湖的孑遗,是大地上有生命的《水经注》。

山西大同难得一见的美景,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看看这是哪里?

桑干河流到云州这一段汇聚了御河、坊城河等水源,河面宽阔,水势浩大。在郦道元的笔下,随着㶟水又东,又东的指向,我们看到了河流的形貌,也感受了西汉白登之围、北魏临水而兴,石炭之奇、楼阁之盛,历史人文,跃然纸上。虽然桑干河和支流也有改道,但从黄土地上的河床遗踪、从山脉和沿岸一些相对稳定的坐标以及方志、史料,我们还是能感知它的今天和过去。

山西大同难得一见的美景,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看看这是哪里?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在唐人笔下桑干是云中远地,是往北再往北的“水寒伤马骨”的地方。

山西大同难得一见的美景,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看看这是哪里?

清末两位本土文人写下了有关桑干河的诗句。“层冰开沍客心惊,每到春秋阻旅行。西望河源来马邑,东连山势拱燕京。悬崖陡立千寻峭,铁索凌虚一道横。步步舆梁无痛涉,回头共说险途平。”这是同治年间进士、大学士、宣统帝师李殿林在辞官回乡后为西册田村桑干河铁索桥写下的诗文。当时河水之盛、春天凌汛之猛、秋水彻骨的寒冷和桥梁带来的便利可以想见。“壮岁曾为塞外游,老来鞍马未能休。多情唯有桑干水,照我红颜又白头。”清末最后的进士王荩臣诗句里更多了几分伤感和落寞。李王二人籍贯一个云州,一个浑源,桑干河是故乡水,也是他们人生波浪的写照和见证。

山西大同难得一见的美景,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看看这是哪里?

往事越千年,如同所有傍河而居的民族一样,鱼梁,钩叉、罾网、渡口、舟楫,引水灌溉,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人类的求索前行这也是一条不息的生命的河流。

山西大同难得一见的美景,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看看这是哪里?

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斯。

愿太阳永远照在桑干河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