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子河的變遷


嚴子河的變遷

嚴子河的變遷


嚴子河(又叫燕子河),因東漢隱士嚴子陵隱居而得名。它發源寄料,途經莽川王寨汝南,從夾河史村和慄莊村中間向北注入北汝河,是北汝河在州南的主要支流之一。

一提嚴子河,相信很多熟悉的人會說,不就是王寨村西頭的那條河嗎!其實不然。這裡邊還有一個小故事呢!不知您聽說沒?嚴子河是趨出來的。這是怎麼一會事呢?原來,王寨村西原有兩條小河溝,緊挨王寨村西的叫趙溝河。再往西走一里,緊挨尹莊村東的叫嚴子河。那是兩條河發源不同但走向相同河流,早年是風馬牛不相及各走各的。嚴子河由慄莊村西入汝河,趙溝河則從慄莊村東入汝河。

趙溝河現在沒人太注意了。特別是從劉莫莊往北,走不很遠就看不到它的影子了。該河發源於莽川鎮,到馮溝一帶基本成型。上世紀五十年代,在毛主席提出大搞水利建設的時候,人們在胡莊村西南攔河築壩,修了個水庫,至今水庫仍在發揮攔洪灌溉的作用。再往下游,過化廟村西它就和今天的嚴子河合流了。

嚴子河的變遷


據上歲數的老人講,早年(估計清末民國初,因前些年很有人記得)在劉莫莊村北邊不遠的地方,嚴子河與趙溝河相距是很近很近的,但不相連。王寨村上的人經常在此放牛,可緊挨王寨的趙溝河老是斷流,放牛者飲牛時每每得趕到嚴子河飲之。鑑於兩河極近,他們試圖用腳趨趨讓嚴子河來個西水東調,以利飲牛方便。就這樣放牛人你用腳趨一趨,他用棍剜一剜,天長日久嚴子河水後來真進了趙溝河。因地勢的原因,後又經雨水沖刷,嚴子河徹底改道。從此,趙溝河經常流水了。可嚴子河下游一段卻慢慢地由滄海變為良田。今天人們只能隱隱約約從尹莊村東邊看到它當年的影子。至今仍留有上河溝,下河溝之地名。而趙溝河呢,由於嚴子河的助威,它衝過王寨村後,竟然舍掉自己向東北繞行慄莊村東的舊道,正北橫衝直撞又與嚴子河末段河床合併,一同奔向北汝河。不過趙溝河在王寨村北的河道舊址現仍存在,還默默的向現在人訴說著自己的過去。

嚴子河的變遷


這就是嚴子河的前世與今生。熟悉嚴子河一帶的年輕朋友若看到這裡,不禁發問:不對吧,王寨村和尹莊村中間現在明明擺著三條河呀!是,是三條河!不過中間那條不是天然之河,而人工所開,它

屬於農業學大寨的功勞。只有尹莊村東頭,不,現在已圍村中間的那條不顯眼溝溝,才是嚴子河改道後留給世人的老河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