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江入海口有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而黃河入海口卻沒有?

用戶9786178462240


黃河是條季節河。

來水盛枯相異。

洪水期白浪濤天,所向披靡。

大水氾濫,民不聊生。

歷史上黃河改道就有一千伍佰多次。

多少民眾,多少城鄉被毀滅。

黃河枯水期。

大河干枯,河床坦露。

沒有航運價值。

所以黃河入海口沒有大城市。

長江來水量充沛。

是黃河的數十倍。

即使沽水期,水量依然充足。

為水上運輸創造了有利條件。

出海口的城市,有著達江通海的便利,發展自然迅速。

長江所涵的泥沙量較小,河床相對穩定,很少有破壞性巨大的洪水,對出海口的城市,沒有重大災難性的影響。

為城市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故,長江與黃河出海口的城市,不可同日而語。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黃河與長江都被稱為我們中國人的母親河,在這兩條河的哺育下,燦爛的中華文明最終誕生。黃河文明作為華夏文明的主體,它沿岸的城市都曾是歷朝歷代的古都重鎮,但是在入海口城市聚集地這一點上,黃河的發展卻遠遠比不上長江。

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長江入海口的穩定情況高於黃河入海口。

長江入海口百年以來雖然也曾有過變動,但是基本方向從未改變,所以入海口處十分適宜大城市群的建立和發展,就像滬寧杭大城市帶。

而黃河可以說是一條脾氣十分“暴躁”的河流了,在歷史上黃河一共有過很多次的大型改道,每一次都是生靈塗炭,沿岸的居民民不聊生。在這種狀況下,地處黃河入海口的城市會顯得更為危險,因為他們地處下游,上游地區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下流地區自然會面臨洪災的危險。

在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有所記載的就顯示黃河一共決口氾濫了1500多次,其中比較大的黃河改道在歷史上就發生了20多次,而且每一次的決口和改道的背後,藏著的都是百姓的痛苦和犧牲。

圖:各歷史時期黃河入海口故道

面對這種危險的情況,黃河入海口的城市規模是一定不可能與長江地區相提並論的,畢竟一旦黃河再次改道,若出現重大的水文災害,那損失將會十分慘重,這是國家不願意看到的。而長江千百年的經營,入海口城市群已經十分成熟,成了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嘟嘟船訊


長江有航運功能,而黃河沒有。由上海通過長江逆流而上,可以到達遠至四川等內陸很多省份;向外,可通過大海,到達世界各地。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簽訂的《南京條約》裡的五口通商條款,那五個城市不是英方拍腦瓜隨筆寫寫的,都是經過挑選的。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也是上海歷史發展的轉折點。


andy146


這個問題很簡單。

因為從古至今長江都具有航運功能,長江中下游誕生了眾多碼頭城市,而黃河從古至今都沒有航運功能。

你什麼時候聽說過黃河上面能夠行船?

在古代水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運輸方式,沒有之一。古代沒有鐵路,也沒有現代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古代貨物貿易大宗運輸只能走水路,所以航運發達的長江沿線,以及人工開鑿的京杭大運河沿線,誕生了眾多大城市。

而黃河根本就不具有水運功能,也就沒法有大量貿易往來,那怎麼可能發展出大城市呢?

我看到有的人說古代黃河經常氾濫,河道屢次變遷,所以沒有誕生大城市。

這是錯誤的說法。

黃河的河道變遷一般都是幾百年才變化一次,放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個時期不算短了。如果黃河可以走水運,在它河道穩定時期,完全可以發展出貿易城市。

但是黃河沒法行船,因為黃河是懸河。

大家看著是河南鄭州一帶古代黃河示意圖。

黃河之所以變成地上懸河,是因為泥沙含量特別巨大,而黃河主要流經區域,是華北平原這片廣闊的大平原。

想想看,黃河攜帶這麼多的泥沙,從上游的山谷裡衝出來,遇到了一馬平川的大平原,這泥沙就必然會堆積起來,河道必然會升高,所以黃河就完全沒法行船。

明白了吧?

所以自古以來中國北方就沒有碼頭城市。

自古以來中國北方就沒有碼頭城市。

自古以來中國北方就沒有碼頭城市。

完全沒有一個碼頭城市啊。

當然在中國2千年的古代封建王朝,北方也出現過水運發達的城市,但這和黃河沒有任何關係。而是人工開鑿的大運河。

最早是隋唐大運河,溝通揚州到洛陽(唐朝東都)

看過徐克電影《狄仁傑神都龍王》的觀眾,應該對開頭神都洛陽城外水軍覆滅這場戲印象深刻。

這就是當時的通濟渠,當然電影太誇張了。真實的通濟渠其實沒用這麼寬的河面,走不了這麼多的大船。

然後到了北宋,在隋唐大運河的基礎上,汴京取代了洛陽的位置,成為大運河的終點。

作為唐朝東都的洛陽(一度是武則天時期的實際京城),以及作為北宋都城的汴京,為什麼要不惜血本開通運河?

因為東南一帶的糧食等物資,必須通過運河才能運到首都啊。不然的話,古代那條件,又沒有鐵路,也沒有公路,你讓江浙一帶的糧食、絲綢怎麼運過來?怎麼供養朝廷?

這就是古代水運的重要性所在。

這也是古代北方必須開鑿運河的原因。

說來說去,還不是因為黃河沒有航運功能嗎?

所以,黃河流域就不可能出現大城市。

至於說到黃河入海口,那就更搞笑了。因為黃河攜帶的泥沙太大了,所以黃河入海口都是沖積三角洲,而且是還沒有成型的三角洲,你想想看,都是一片泥沙,怎麼會成為城市?

古代黃河入海口已經不可考了。

大家可以去看看現在的黃河入海口,山東東營,地圖上看是這樣

實際場景是這樣

完全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樣子。

這樣的地方,連個人都沒有,又怎麼可能出現城市?

咱們再說長江。

長江自古以來就是古代中國最重要的水運黃金航道,長江中下游出現了重慶、武漢、南京和上海這4個大城市,其中3個是國家中心城市。

這些城市之所以興旺發達,都是建立在水運和貿易往來興盛基礎之上。

古代海運不發達,上海地位還不重要,自從大航海時代以來,全球進入海運時代,上海的地位自然就提高了。

上海是中國最大河流長江,以及整個中國海岸線中點的彙集處。是長江經濟帶和沿海經濟帶,兩個中國最重要經濟帶的交匯點。

這才成就了上海。

上海這種地理優勢,不是一個長江就能造就的。

所以即使黃河有航運功能,也不可能在入海口出現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


梁鵬飛


有青島啊!有天津啊!不是大城市嗎?雖然比不了上海!主要還是因為人才流向都在往南走


用戶18908131494


城市建立與國家資本投入,和外來資本輸入有直接關係。更與水源供給地是否穩定安全有巨大關係。

上海,深圳,哈爾濱這些特大城市歷史,都不很久遠。到是黃河沿岸城市歷史悠久。

但成為新中國巨大城市,是國家城市戰略發展計劃投資,是舉國資本投資,和國內外商業投資資本投入建設聯合結果。

不是長江口,和黃河口有沒有結果。舉國之力建設深圳只有幾十年,而黃河沿岸水問題一直困擾中國人民。斷流危險和懸河決堤大危機長期存在。沒有解決之前如何發展,誰敢投資。黃河斷流和決堤是懸掛上中國頭上利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國家不會舉國建立特大城市,更沒有徹底地解決特大城市水源供給能力。

黃河沿岸從國家發展戰略上,就不俱備特大城市的條件,不可能有發展特大城市的能力機會,更不要說黃河口上,缺水斷流更嚴重,如何發展成有特大城市的條件。成就成為特大城市發展戰略決策。是先天不足,後天無補的結果。

黃河河口的東營市,本來區位優勢非常優越,東臨渤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北距北京津唐經濟區不多。南有山東半島經濟區,是環渤海經潯區的特別重要發展地點。有東達東北經濟區,西連中原經濟區的樞紐中心樞紐位置。還有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富繞廣闊黃河三角洲地理。地勢低平,黃河河水攜帶大量泥不斷淤沉,使地域不斷擴大。又有勝利油田為後盾。是相當地理突出地方。但降水量只有在夏天,火熱多雨,降水量只有平均555毫米,只有夏天易形成早澇災害,土勢低窪排水不易。水資源總量只有5、32億立方米,又集中夏季排入海洋。其它時間上游黃河水留給東營也不多。所以東營在戰略上考察考慮發展就因少水而困擾。現在百萬以下城市,都會因水而愁,因水而恨。

又如何有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成為大城市裡。而且是能原城市,更加限制了它的發展勢頭。未來不可能似上海有的大發展。

說來道去城市發展規模大小問題,歸根本結底圖內外商業投資大小問題。不是地理問題。與未來發展戰略發展前景評估有絕對關係。就是成都重慶也會前途廣闊而發展迅猛。反觀黃河沿岸都受的水制約,不似長江沿岸速快。


ww3721王建文


中國兩大母親河,黃河長江,黃河屬於後媽,經常發脾氣家暴,有事沒事氾濫一下,長江屬於親媽,脾氣好,為兒女著想。


仧愷紳


黃河入海口,屬於沙岸,灘塗寬,水淺沖積,人類大規模集聚條件差,鹽鹼土壤,無天然良港,故交通與海運貿易受限;

長江入海口,屬於巖岸,水深灣闊,岬灣相間,多天然良港,船舶停靠便利,且形成大量淡水瀉湖,自然條件優越,故人類得以超大規模集聚。

當然,還有其他的條件。


納可科技好運隨行


黃河流域以灌蓋農業為主,水還不夠澆地用。不適合水運,只能陸運。大多是農出為主的農村。長江水多,用途多。水運發達,還能發電等。經濟用途廣,造就一些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發達地區。


陽光明媚147234801


大江大河的入海口,一般都有大城市。外國是這樣,我國同樣如此,如珠江口的廣州,長江口的上海。

水運的運量大,費用低,這是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所以也有利於培育大城市。上海、廣州就是因為港口的帶動成為一線城市的。

但黃河就不同了。黃河水量並不豐沛,而且季節性強,不利於水運。黃河泥沙量大,河口的地形也建不了大的港口,即使建成了,也容易積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