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新裝:合謀的沉默


國王的新裝:合謀的沉默


安徒生的童話《國王的新裝》大家都看過,倘若你在讀完後仍把它當做一個給小孩子看的童話,那很遺憾,你已經成了沉默的合謀者之一。

人類難以忍受太多的真相!

是的,這句話是我讀完餘華的小說《第七天》寫得一句話,今天把它送給你們。


先不要憤怒,讓我把話說完。

第一個問題:你知道《國王的新裝》的由來嗎?

我想這時的你們肯定會嗤之以鼻,什麼嘛,不就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寫的一個童話故事嗎,值得這麼大費周章繞圈子,真當我們傻?

不不不,並不是這樣的。我想說,此童話根據真實事件改變,如有雷同,皆因人類自古以來的“口徑一統”合謀使然。


這是一個流傳於14世紀西班牙卡斯提地區的故事:

三名騙子用花言巧語哄騙一個摩爾人國王,說服他相信他們能夠為他編織一件世間絕無僅有的華美衣服,這衣服非但華美,而且神奇——如果一個人是私生子,那他就看不到這件衣服。

為確保編織過程不出差錯,國王讓身邊的一名僕人監工。這位僕人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看不到三位騙子正在“編織”的華美衣服而認定自己是讓人倍覺恥辱的“私生子”,於是他向國王彙報:編織衣服過程順利。出於謹慎,國王派了第二名僕人前去,彙報結果同第一個僕人一樣。國王這下沒忍住,親自過去視察。這視察讓國王心裡起了鬥爭:一旦承認自己看不到正在編制的衣服,那麼自己王室正統血脈意味著不純正,隨之自己的王位也可能會發生動搖,於是乎他對這三位騙子的工作和這看不見的衣服大加讚賞。跟隨國王身後的皇家總管,顯然也擔心名譽地位受損,於是乎也跟著大唱讚歌。

得到附和諂媚的國王像是吃了定心丸,他驕傲地讓僕從驅車到集市中去,向民眾展示這件神奇又華美的衣服。儘管沒有人看得到這件衣服,可是像之前的僕人、國王、皇家總管一樣的心理,擔心鄰居一定能看到,如果自己站出來說看不到任何的衣服,那麼一定會被眾人說三道四,從此會抬不起頭,所以民眾都對國王的新衣服大加讚歎。

凡事都有例外,一個勇敢的人站了出來,他對國王說:“要麼我是瞎子,要麼就是您什麼也沒穿”。

到這裡,我想請各位猜測一下結局是怎樣,這是第二個問題。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朋友都會偏向童話裡的那個結局,國王蓋不住臉,灰溜溜的跑掉了。

其實不是,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其餘的人也隨著應聲,故事的結局是“每個人都說了實話,直到國王和其他人都不再害怕,也說出自己所見”。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然而歡喜之餘,羞愧惱怒沒有嗎?

比羞愧惱怒更重要的反思會有嗎?這是第三個問題。

現在你們明白了嗎?這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有趣的社會現象——“合謀的沉默”,即一群人在公眾場合無需排練便形成心照不宣的默契,有意或無意忽略某種他們不清楚的事實。這種“合謀”有一個鮮明的特點:每一個合謀者都認為自己無辜,即便都對這個應該人人皆知的秘密有所認知,卻都不願公開討論此事。

因而“國王的新裝”實際上是由“承認事實”、“私下覺察”和“公開表達”三者構成的矛盾體,這著實引人深思。

回到開頭,5個世紀後,丹麥作家安徒生對這個故事進行了改寫:把看不見布料的人是私生子改為是蠢人,把那名勇敢的人改為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從而使得這個故事家喻戶曉。

國王的新裝:合謀的沉默

“童話大王”:安徒生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為何安徒生要用“蠢人”替代“私生子”、用“孩子”替代“成人”?

國王的新裝:合謀的沉默

小孩與國王

期待你們在評論區留言,感謝你們的耐心。


期待您的關注,我是不知史,一位在讀研究生,希望與您一同交流分享更多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