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國民黨只圖“立足臺灣”,卻忘了“胸懷大陸”

中國國民黨於3月7日完成主席補選,在前副主席郝龍斌與“立委”江啟臣兩強相爭下,後者脫穎而出贏得勝利。江啟臣現年48歲,是國民黨新世代政治人物,將領導國民黨進入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

臺灣學者:國民黨只圖“立足臺灣”,卻忘了“胸懷大陸”

江啟臣

國民黨於今年初“二合一”敗選後,黨內瀰漫一片改革呼聲,而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要求“世代交替”。國民黨青壯派個個躍躍欲試,展現一副捨我其誰的氣魄。

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改革者常以悲劇收場。保守派為既得利益而反對改革,急進派則嫌改革的速度太慢、幅度太小,也對改革存有異議。

國民黨要以革命的心態進行改革,所以要有幾分理想性。年輕人本來就應該有理想,而國民黨這些年來給外界的感覺,就是已逐漸失去了理想。例如,只圖“立足臺灣”,忘了“胸懷大陸”,更別提“放眼世界”。國民黨已變成一個選舉機器。選舉當然重要,若沒有掌握政權,就只能紙上談兵,無法有所作為;但如果汲汲營營於權力,就有可能陷入叢林遊戲法則,把所有的理想都拋諸腦後。

國民黨強調“接地氣”,這是臺灣政壇上非常流行的用語,其實就是指群眾路線的意思。國民黨瞭解“喚起群眾”的重要性,但卻不懂如何和年輕人“搏感情”,也未能建構一套被年輕族群接受的政治語言,這是值得檢討的地方。但接近群眾不能被群眾帶著走,即不能為選票而譁眾取寵,否則就是搞民粹。

“學問為濟世之本”,推動改革必須擁有“知識化”和“專業化”的基礎。“半部論語治天下”,臺灣年輕一代普遍缺少“中國觀”,即沒有從中華文化當中汲取“經國濟世”的道理。此外,處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臺灣年輕人的“國際觀”也嫌不足,無法因應日新月異的國際環境。

最後,世代交替不是在為年齡劃界。國民黨是百年政黨,留下許多歷史經驗,總有一些值得傳承的地方。新世代應去蕪存菁,而非將其一網打盡,統統丟到歷史的灰燼之中。

(趙春山 作者為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