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使命,初心依舊——讀陶行知《師範生應有之觀念》

承擔使命,初心依舊——讀陶行知《師範生應有之觀念》

《師範生應有之觀念》是陶行知先生向安徽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和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師生所作的演講,他是這樣切題的:“鄙人承貴兩校之囑,來與諸君暢談,不勝快樂。”

承擔使命,初心依舊——讀陶行知《師範生應有之觀念》

他富有藝術的說話技巧一下子就拉近了他與在座師生的關係,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切入了主題,闡述了以下重要問題:一、教育的功能。它突出地表現為教育能改良個人之天性,能養成共和之要素,能傳播文化和成就個人事業。二、教育為快樂的事業。三、教育要以學生為中心。四、終身從事教育事業。陶行知先生主張教師對教育事業要有赤誠之心,熱愛學生,愛滿天下,樂育英才。“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也是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是千千萬萬後人學習的典範。

承擔使命,初心依舊——讀陶行知《師範生應有之觀念》

陶行知總結了當時教員的一般情況:“現在為教師者,男因賦閒無事,逐暫為之;女則尚未適人,而暫為之。事既得,家既成,則遠翔而不顧。”身為教員尚如此,叫非教員者如何正視教育?由此可見當時教育在人們心中普遍不受重視。觀今日之教育,曾經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如今又有多少個願意投身於教育事業呢?尤其是偏遠縣份,招考條件已經放寬到只需有教師資格證即可報考,有些師範院校的高考錄取分數線屢屢降低,當老師的大多是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報考師範院校的也多是考不上更好的學校的考生,陷入惡性循環,這與陶行知先生所批判的“視為教育如用雨傘,雨則取以遮蓋,晴則置之高閣;視居學校如寓客棧,今日寓此,明日便去”如出一轍,都是不把教育當作自己的終身事業來看待,更不會有那種為教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承擔使命,初心依舊——讀陶行知《師範生應有之觀念》

陶行知先生又對師範生說:“諸君亦當自省為何不入他校而入師範學校?豈為師範學校豁免學膳費而來乎?抑為求學之故,無他校可入,不得不入師範學校乎?將負大才能、報大興味而後入師範學校乎?”今日之師範生亦當自勉,或許當初報考師範院校時都抱著不一樣的目的和心態,但真的介入了教育這一行,我們應該堅定信仰,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唯有信仰和責任,我們才能頂住社會巨大的壓力,克服不利因素。無論外面如何風雲變化,或許會有家長和社會無端的指責,有家長和學校的糾紛,還會有匿名信、舉報信,甚至還有家長和學生對老師毆打、謾罵,有個別老師倒在血泊裡,永遠不會回來了,這種種偶爾會讓我們陷於該不該管學生的苦惱。儘管如此,我們卻只能收拾心情重新出發,做最好的自己。

承擔使命,初心依舊——讀陶行知《師範生應有之觀念》

當今教育形勢尤其複雜,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對學生群體的影響與過去相比已有很明顯的差異。或許大家都失望了,可是我們當中還有很多人如此年輕,我們風華正茂,應有所擔當,初心依舊。我們所選擇的不僅是一份事業,超越於責任之外的,還有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