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外電影裡的兄弟姐妹基本上都是互殘的?

遊離態的貓


簡述一下我的兩個觀點:

A.兄弟姐妹互殘是為了劇情跌宕起伏,博人眼球

B.影射現實生活,引人深思

首先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大部分應該觀看過類似題材的電影,並且也帶著這樣的疑問來思考,為什麼國外電影兄弟姐妹間不能和睦相處呢?

1.先來說說第一點:為了劇情跌宕起伏,博人眼球:

其實也很容易理解,一部電影中,兄弟姐妹不斷反目又重歸於好的過程,往往會帶來一系列的劇情發展,給波瀾不驚的劇情帶來反轉。

舉個例子:

美劇《吸血鬼日記》中兄弟倆同時喜歡女主凱特琳,凱特琳與兩兄弟都很曖昧,但是凱特琳愛的是弟弟斯特凡,讓哥哥達蒙很受傷。後來斯特凡被女主變成了吸血鬼,斯特凡怕孤單將達蒙也變成了吸血鬼,達蒙恨斯特凡將他變成了怪物,並且和他爭搶喜歡的人。所以一直和弟弟作對。

不過倆兄弟雖然經常反目,但是都很愛對方。有時又可以為對方捨命,劇情不斷循環,兄弟倆和好又反目,再次和好又反目,這個過程漫長且跌宕起伏,讓大家不斷想去探索兄弟倆與女主的結局,興起了不斷看下去的慾望。

在一部影視劇中,如果兄弟姐妹互相殘殺,會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容易吸引大家眼球,好奇心作祟,越是反目互相殘殺的故事,大家越想看到故事的結局,也就越博人眼球。

2.影射現實,引人深思:

人們常說,電影是生活的縮影,而戲劇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很多影視劇的劇情其實是反應現實,短短几個小時的時間,一部電影讓你的心情像過山車一樣,兄弟姐妹互相殘殺,反目成仇又重歸於好的過程也在反映社會中:為了樓房和地產的爭奪而面目全非的親戚大有人在。

戲劇源於生活,但戲劇的推進是由人來導演的,其結局是既定的。生活之所以比戲劇精彩,源自於生活不確定性。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未來如何,所以人們才能從戲劇中不斷深思,改正行為。

從這一點看,影視劇還是影射現實,引人深思。


雨哥有料


每個人都免不了七情六慾,而親情是最難割捨也是最最重要的,沒有之一。

國外的電影甚至可以說影視圈相對於中國來說都是比較成熟的,而且一部好的影視作品題材往往大多數都是以情感為主線,貫穿整個電影。這種影視作品誇張點說佔比99%以上,其餘的也會夾雜這情感路線在其中。

在愛情、友情、愛情等等所有情感當中,吸引觀眾眼球(淚)的是愛情與親情,而在愛情與親情兩者之間選擇,愛情是殘酷的,親情是無私的,長時間的愛情就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情。所以,電影裡的兄弟相殘、母女(父子)變仇人、養父母成為了親生父母的仇人等等這些套路百試不爽。稍微一點風聲洩露,都備受關注,這樣備受關注的影視作品是每一個出品方的初衷和希望看到的,只有引人注目的影視作品才不會被埋沒,才會有機會成為經典,經久流傳。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國外超級電視劇《冰與火之歌》,整個劇情都是圍繞著各個家族之間愛恨情仇來進行的,整部劇最引人矚目的都是和情感有關,而親情在裡面佔比很大。

所以,國外的電影裡的親情不折騰的死去活來都是失敗的作品,不會過時的套路人人都不會不用的。所以走感情路線是基本操作,看多了就習以為常了。

我姓符,我想說的就是以上這些,謝謝陌生朋友的指正!


阿符有話說


影視文化也是社會生活方式的一種反映。

影視作品雖然大多是虛構的,但不也是編劇編出來的嗎,那麼編劇生活的這個社會環境,生活方式等等肯定也是會影響到作品當中去的。

國外的生活方式一般都是比較自由和開放。從小到大,他們都喜歡自己來做選擇,自己決定自己的路怎麼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這就使得兄弟姐妹之間很容易產生分歧,相愛相殺也是很平常的了。而且不像是在中國,我們很多時候家裡有矛盾了,父母都要出面調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國外的父母就很少過問這些,他們的想法就是自己去解決,他們能處理好。

所以有了一個這樣的文化在裡面過後,加上一般電影肯定都是要涉及到家庭的,那些兄弟姐妹之間的鬥爭能給電影帶來更具合理發展的劇情,編劇自然可以運用咯。


閒影散霧


也不是很互殘的吧?狗咬狗即使生活中也少不了,但是例如美國電影,很多都是宣揚好的家庭觀念的,包括他們的家庭日,要說真的互殘,可能也是電影情節需要。


電影魔力


喜歡走人性自私自利拍法


piaobai123


這樣的劇情安排,往往是鋪墊的作用,能夠為後期的反轉情節埋下一個很好的伏筆。

而且通常這種家庭倫理的劇情,反轉起來貼合現實也很能夠引起共鳴,覆蓋面積比較廣,所以很適合作為電影情節來安排,能夠起到非常好的一個劇情走線作用。


鄒笑笑


一山不能容二虎,戰鬥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