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生活你嚮往嗎?

暱稱右耳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農村生活的一種體現,相比於城市快節奏的奔波忙碌,有著屬於它自身的恬淡也同樣包含了農民才能體會到的辛苦。

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也是包含了滿滿的辛苦在裡面的,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麼簡單。種植水稻的農民要在爛泥裡育種、補肥、驅蟲,要在每年最熱的天氣裡開始熬夜農忙收穫。種植茶葉的農民時刻要操心鋤草、排水、修剪、防病蟲害,同樣要在太陽暴曬下采茶,整夜整夜的炒茶。三四十度的大太陽,把人的皮曬塌一層又一層是很正常的。所以,農村生活也有苦,體力上的苦多一些,平時偶爾看還好,如果靠著吃飯,可能就沒有那麼唯美了。

當然,農村生活也確實是有很多城市生活比不了的地方。

第一、農村生活能給家人更多的陪伴。現在幾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著半數以上的進城務工人員,他們背井離鄉尋求發展,也有很多人不得不讓自己的雙親、兒女留守在農村,只有逢年過節才有機會回家團聚一下。而真正迴歸到農村生活之後,那幾乎一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陪著父母慢慢變老,可以陪著孩子慢慢長大,這是我個人覺得很難得的一點。

第二、農村的環境更好一些。農村的開發程度是遠遠比不上城市的,城市居住環境中所追求的綠化面積放在農村,輕輕鬆鬆就能實現。再加上近些年來政府也在不斷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青山綠水在農村也是隨處可見。

第三、食品安全問題完全不用擔心。自己吃的糧食蔬果自己種,再也不用再擔心有農藥殘留。自己吃的雞鴨自己養,沒有吃到病死肉類的風險,想吃魚了還能自己下水抓,有趣又健康。

第四、農村生活可以讓個人的心態更愜意。農村生活是比較慢節奏的,一年四季,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勞作即可,不像城市裡的通勤加班,也不用心心念念每天的工作業績,更不用為不會處理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而苦惱。

總之,只要能吃苦,農村生活絕對能給予每個人更好的生活體驗。大道至簡,“雞犬相聞”的生活狀態也一定能給人更多的快樂。






霍山茶農小陳


大家好,我是一個出生於農村,生長於農村,雖務工在外,但依舊家在農村的農民,我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吧?這是最真實,沒有半點矯揉造作的感受。

我出生的時候,農村還是大集體合作社。我上小學的時候,開始包產到戶了。我從學校畢業後便直接褲腿一挽,下田種地。那時候農民還特別熱愛土地,除了自己那一畝責任田,還去山腳荒坡開荒。吃絕對不愁,愁的是農業稅,於是總是想方設法多種些種稼,吃不完就養雞養豬,雖然利潤不高,但總有些收入。田邊地角栽上桑樹,養蠶也是那時家鄉主要的經濟來源。那時候的農村閒人極少,鄉親們整天都在忙碌,是真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年輕人卻非常厭倦那種日復一日守著莊稼的日子。後來年輕人終於對土地失去了耐心,紛紛踏上了打之路。有的人賺了錢,便在城裡買了房,春節回家轉一圈,祭了老人,便又回了城裡。

家中父母已年滿九十,他們也許是對土地最有感情那一輩人,前兩年他們身體好的時候,依舊去地裡忙活。我們兄弟姊妹五個都勸他們好好歇歇,種了一輩子地還沒種夠麼?可他們卻一意孤行,依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家的日子,我也幫著他們鋤地、澆菜。再看看一個村的現實情況,又有些令人傷感。家中留下的基本是老人和婦女兒童,青壯年基本是傾巢而動,因為種莊稼的利潤有些低,誰又願守在家裡呢?

最近,有些在城裡買了房的農村人,又紛紛回老家農村建房。他們說,回農村養老比城裡好,空氣清新無汙染,自己種沒汙染的精食和蔬菜,又健康又安全。我於是明白了,他們不是喜歡過農村這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而只是想延年益壽吧了。而我這一個真正的農民又是什麼想法呢?說實話,我雖然對莊稼利潤低有些牴觸情緒,但還是熱愛農村生活,農忙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閒時,喝茶看書,去地邊走走,看莊稼的長勢,也是一種美好。但前提是,生活無憂,經濟不愁。






來自桃花源


現在的農村種地都是機械化,不是很累,機器代替了牲畜。春耕秋收都很輕鬆,除了山坡上的地以外。

夏季雨多的時候,會有野蘑菇,我很喜歡採蘑菇,還可以賣了賺錢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我老家的空氣非常好,早起耕作走在小路上野草野花的香味令人心曠神怡。鳥兒的叫聲清脆婉轉,高山上的雲霧美極了。

傍晚忙完農活回家吃完飯,我們聚在一起跳舞扭秧歌,大人孩子都會。非常熱鬧。在農村生活過的安逸快樂,和在城裡打工不一樣,城裡有能力的人會轉多一點錢,我們沒有太多手藝的和特長的轉的少一點。還是喜歡日落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Zheng小丫


這個問題要分開來看,對於三十歲的我來說,農村生活只是調味劑,尚不能成為生活的主餐。雖然我現在來回穿梭於城市與農村之間,我也深愛著農村,但是要我在三十歲的年紀迴歸田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無法接受。如果在城市裡感覺累了,我會回農村老家修養幾天,陪陪父母,重拾心情調整好狀態後,我會繼續奔向城市。

如果再過二十年,我非常願意回到生我養我的農村去,安安靜靜的生活,守著幾畝田地,守著一畝方塘,那樣的生活非常愜意!

對於現在的我來說,人生正直開拓期,也正是生命最高峰的時間。這個時候我做不到安居一隅,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我們的肩上擔著一種叫家的責任。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讓父母和妻子過得更好,也有責任給孩子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以及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這一切在農村是很難實現的,這些東西需要在城市裡才有更多的機會,特別是教育的不平衡在城市和農村之間表現的尤為突出。

但是人到五十多歲知天命,這個時候事業基本上已經到頂峰或者到頭了,孩子們也大了不用操心了,也不再需要為錢過多的發愁了。這個時候迴歸田園,回到農村的懷抱,那是一種享受,享受的是生活!種上兩畝水稻、種上幾塊菜地、開一畝方塘,吃的都是自己手裡耕耘而來的糧食,農閒時候再去釣釣魚,陪著老伴、帶著孫子孫女,那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洞察2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說說自己的感覺。我是個骨子裡熱愛農村的農村人,機緣巧合,跑到城市生活,並不是不愛城市,而是相對而言,我更愛農村,愛農村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雞鴨綠蔬以及農村淳樸的民風。

農村的鄰居,互幫互助,在一起能夠談天說地、打牌玩笑,把一寸寸的光陰過得悠閒、舒適。

農村自家種的蔬菜新鮮無公害,自家養的雞鴨味美能產蛋。無論何時,只要不是太懶,都能夠衣食無憂。

農村的風景裡雖然滲有汗水,但因為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身影,而變得更生動、更美好。

我自小體弱多病,父母心疼,努力把我送出了農村,遠離了農活,我感謝自己的父母。但熱愛農村的我心心念唸的是農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幸福。

現在的農村,城市該有的幾乎都有,生活便利,唯一缺的是冷冰冰、隔離人情的摩天大樓。所以,有機會我是想回歸農村,過那簡單、快樂的生活。





知之之知1


說真的,小時候不喜歡家裡種地的這種生活,要去收玉米,收小麥,刨花生啊,反正就是這種村裡的生活,很不喜歡,我們那時候小,老是聽村上的人聊天,誰誰誰是“商品糧”啊! 其實他們那時嘴裡的“商品糧”就是現在的那種正式工,有正式工作的,不用種地的那種,小時候很羨慕啊,覺得以後我也要努力什麼的,堅決不再種地,一直到後來上學期間,是十六七歲吧,還是渴望去外面,渴望離開家鄉,離開生養自己的土地,離開家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等畢業了,去外地參加工作了,二十五六吧那時候還好,覺得外面還可以再呆一兩年可以回家了,這時候有回家的念頭,想要陪伴家裡,想要過那種平靜,不急躁,可以有時間品味煙火氣息的生活了。

我是92年屬猴的,感覺我有點老成吧,也可能是老覺得一直在外面不回家生活,感覺都是漂泊,特別是去年回到家裡結完婚生完孩子後,都沒有那種想要出去工作什麼的,一直都想著在家裡發展了,能跟家裡的生活腳步的,渴望擁有這種田園生活了,能有時間來打理菜園子,喂喂自己的雞鴨兔啊,養一兩隻小狗🐶小貓🐱啊,有時間陪伴自己的父母孩子啊,一日三餐,家常理短,特別想要這種天倫之樂。

其實講真的,主要以前農村窮啊,生活條件,環境都不好,現在農村發展好了,家裡也生活上也方便了,而且在農村居住比城市多了份寧靜,生活節奏慢,比城市更能享受到濃濃的淳樸生活,這也是為什麼好多城市人旅遊選擇農家樂的原因了。

我覺得我今後怕是要一直呆在我的家鄉了[大笑][大笑][大笑]




小小一棵蔥


你好,我是東北的種植戶,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曾幾何時,我們都還年少,也曾嚮往著大城市生活的喧囂,我當年也是一個城裡的孩子,至少是縣城,那時候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也曾想過去往更大的城市,去感受那裡的車水馬龍。總是覺得大城市的星星都比我現在呆的地方要亮很多。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考進了大學,也算進入了我夢寐以求的大城市,看著那人來人往,看著那高樓大廈,我不禁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在那裡生活了7年,感受到了酸甜苦辣,體會到了五味人生,終於覺得自己有些累了。


無論是工作壓力,或者是生活壓力都讓我喘不過氣來,曾經的夢想究竟還剩下多少?我不時地問自己,這難道就是你想要的生活?這就是你心中那個曾經認為星星都比家裡亮的地方!漸漸地覺得在這裡再也找不到那個曾經快樂的自己了。於是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到家鄉。

也許家裡並沒有那麼多燈紅酒綠,但是它帶給我更多的是一份安寧,我在家裡耕種了500多畝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農村的生活讓我覺得很舒適,空氣質量好,吃的東西大多都是自己種植的有機產品,生活節奏也沒有城裡的快,我覺得在這裡我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現在的我不再是嚮往,而是已經做到了。


大米產地建三江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說的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生活。我是很瞭解的,也是很嚮往的。

我是農民的孩子。也是一個農民。小時候經常幫大人種地幹活。那時候因為年紀小,覺得很累,還要調皮。不聽父母的話。現在長大了,出來工作了。和家人分開久了。慢慢的才明白,什麼是生活,生活是為了什麼?也越來越嚮往過去的生活。想回到農村。回到我長大的老家。但是迫於種種原因,卻無法實現。之所以嚮往這種生活,並不是為了逃避現在的生活。而是因為隨著年紀的增大,懂得的事情越來越多。感悟也越來越深。突然明白。人活一世。短短几十年。如果不能和家人相伴。那豈不是太痛苦?在都市的燈紅酒綠農村的確沒有。可農村的安寧,城市沒有。就算掙再多的錢,有什麼用呢?錢只要夠用,就可以了。所以越來越嚮往在農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陪伴在家人身邊。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想有一天我會回到這樣的生活。謝謝收看我的回答。


軒哥YG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我是一名80後農村人,一直在外地打工。你說的這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也很嚮往。每天能在自己的田地裡揮灑汗水,自己種糧食,種蔬菜,是挺好。每天感受太陽的東昇西落是多麼好啊!可是現在農村基本沒有光指著種地為生的人了,上歲數的就在附近找個小廠上上班,年輕的都是去外地工作了。也是沒辦法,都想過的好點,現實太殘酷了。只能是有錢人過那種生活了。


吥離鈈❼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會兒的人們都是這麼過著一天又一天與現在相同的是一天下來身體都是疲憊的不同的是那時候的疲憊是身體而心是平和的,不驕不躁現在的我們,身體時常被心弄的疲憊不堪身體原本是一個需要維持生命運動的機制可原本應該的運動卻停滯了心卻似乎被趕著不停地走 夏日的夜晚,拿著蒲扇,提著椅子往屋子外走和鄰居們在一起閒聊著往事孩子們跑來跑去抓著一閃一閃的螢火蟲那時候蚊子多嗎?不記得了!只記得螢火蟲一堆堆的把門板拆了,拿四條長凳一架,門板往上一鋪便可以為床,躺在星空下談夢想有時,門板上放個四腳矮桌便可以圍坐一起,喝酒吃飯晚上的聲音猶如美妙絕倫的音樂會,聽著大自然的音樂會,享受著大盆子裡的大塊西瓜那西瓜是從冰涼的水缸裡拿出來的可是好吃了吃飽喝足,聊家常,躺著便可以這樣睡去了那時候,身體再疲憊,在晚上後便元氣恢復了因為心一直是平和,安靜的晨起!匆忙的早飯,出門堵在路上聽音樂到公司,便是一坐一整天面對的是電腦,面對的是各種不同心思的機器。而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早起上班,然後下班,回家吃飯,睡個好覺,第二天繼續昨天的生活。基本上每天都在重複這樣的方式。等你靜下心來想一想的時候,感覺時間過得好快,可這就是你的生活。或許我們依然改變不了現在的生活方式,但我們可以學會品嚐生活。抓住生活的每一個瞬間。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學會感動。或許你今天吃了一道美味的菜,或許今天和男朋友看了一場好看的電影,或許今天和好久不見的老同學通了一個電話……我認為這就是這個節目的意義,他讓我們意識到這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