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湖廣填四川,那麼四川還有多少古蜀國的後裔?

抱舔天使


有一次在重慶看到一個酷似三星堆出土的凸目族的人,眼晴突出,臉型幾乎一樣,可惜的是當時沒來得急照相。和下圖青銅頭像,相似度90%以上。


方法研究


四川沒有多少古蜀人的後裔了,反而越南更多。事實上,這乃是秦滅巴蜀引發的連鎖反應,古蜀人一路南逃,最後竟成了越南人的祖先。

事情是這樣的。秦滅巴蜀之後,封原開明氏蜀王為蜀侯,以及羈縻,但到了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末代蜀侯蜀侯綰因被疑謀反而被秦人所誅殺,此後蜀地不再置侯,完全歸於秦國所委派的蜀守及其下屬管理統治之下。但蜀侯綰還不是史見其名的最後一位開明氏王族成員,最後一位開明氏的君長,是安陽王泮,不過依越南人編的《大越史記全書》,此人出道時已經是在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恐怕其人為人已經是蜀侯綰的子輩或孫輩,絕非如昔人所言是末代蜀王盧子霸王之子弟。他(或者是他的先輩)大約是沿著後來秦人所開的“五尺道”的前身,南下到滇池地區,可能又被滇池地區的莊蹻滇國勢力所驅逐,又不得不沿著紅河繼續南下,最終到了今天越南河內附近的紅河平原地區,消滅了當地的土著小國文郎國,建立了“甌雒國”政權。

這一政權直到秦二世時期才被繼承了秦國南征軍武裝力量的趙佗所征服,安陽王也死於秦人之手。蒙文通先生在《巴蜀古史論述》一書中,認為“安陽”之名,實為蜀國王室氏名“開明”之轉音,大抵上,安陽王也能反映出故蜀土著的不服輸精神吧!



千古名將英雄夢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兩大人口大遷移事件,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對各省各地區的人口組成與人文風俗自然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我們回到問題,如今的四川還有多少是古蜀國的後裔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知道古蜀國是什麼。

古蜀國:魚鳧到杜蘆,商代到戰國,立國七百二十九年

關於古蜀國開國的歷史,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詩句——李白的《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古蜀文明,三星堆遺址

其實關於古蜀國的歷史,先秦時並無詳細文獻記載,直到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中才記載了關於蜀國的歷史和傳說。

傳說古蜀國的先民為蜀山氏,蜀山氏部落的一名女子嫁給了黃帝,名為“蠶叢”,這個孩子長大後開創了古蜀國,成為蜀地的首領。

古蜀國大致經歷了蠶叢時期、柏灌時期、魚鳧時期、開明朝等幾個階段。直至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大將司馬錯打通了蜀道,殺死了古蜀國末代君主、開明第十二任君主杜蘆,滅亡了古蜀國,從此蜀地正式納入中華文明的核心圈,成為了秦國的大糧倉,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那麼,古蜀國的後裔在四川還有多少留存呢?這就要從蜀地的兩次人口大變動中尋找答案。

第一次,秦國滅亡古蜀國,古蜀國貴族大量逃離

蜀地人口的第一次大變動,正好就是前文所說的,秦惠文王派司馬錯滅古蜀國。

戰國中後期,秦惠文王採用張儀之計,利用末代蜀王開明蘆開鑿石牛道(又稱金牛道),然後從苴國借道伐蜀,先滅蜀國,再回頭滅苴國和巴國,全取巴蜀之地,並以此做成秦國的大糧倉。


因為秦國這個強勢政權的入侵,古蜀國土著部落蜀人、羌人、巴人、氐人的貴族紛紛外逃。

氐人向西北遷徙到青海高原,部分融合而成今天的白馬藏族一支; 羌人向西遷徙至川西高原(冉人最初的居住地),部分融合而成今天的羌族人一支; 巴人則向東回縮至川東及重慶一帶,部分形成今天的土家族一支;

古蜀國的開明氏蜀人僅存的一位王子杜泮(蜀泮)率部眾南逃到交趾(今越南北部),滅掉了文郎國,建立起甌雒國,自稱安陽王朝,持續了一百年後被秦末將領趙佗所滅。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秦國滅古蜀國這一次,秦國是為了開發蜀地,並未進行人口大屠殺。古蜀人的損失雖然也不小,不過主要是各部族的貴胄外逃,總體上,古蜀國的人口組成還是以古蜀人為主。

第二次,元代末年、明代初年、清代初年,長期的湖廣填四川,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蜀人

這第二次蜀地的人口大變動,對四川的人口組成產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最終的結果是,川人十之八九已不是老蜀人。

湖廣填四川指的是,一個從元末至清初、長時間的人口由湖廣(湖南湖北)向四川的遷徙過程,其實往四川的移民只是主體是湖廣人,陝西、貴州、江西等十幾個省份也同時參與了移民四川。這其中,有幾個重要的節點:

1、元末明初:

元末紅巾軍農民起義首領湖廣人明玉珍率十幾萬大軍攻入四川,這支軍隊也基本是湖廣地區的農民也。其後,直至明初,大量少田缺地的農民隨之進入人少地廣的四川地區開墾務農,其中湖廣移民佔主體,這也是“湖廣填四川”的開始和名詞由來。

紅巾軍

2、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的一連番戰亂使四川人口銳減,古蜀人留存極少。先是明末農民起義張獻忠攻入四川,與南明軍隊作戰,後來南明軍隊又與清軍戰鬥。清初吳三桂等“三藩起義”又攻入四川,清軍滅三藩又在四川激戰。

張獻忠,大西軍

明末清初,川蜀大地上,連續的三十多年裡,地主殺起義農民,農民殺反動地主,滿人殺漢人,漢人殺滿人,“殺得雞犬不留”。清初的《四川通志》記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

可見,包括古蜀國人在內,明末以前的原蜀地居民十不存一。以成都為例,清末《成都通覽》曾描述:

“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總結: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蜀人

通過飛揚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經過了秦滅古蜀國導致古大量蜀國貴族逃離、元末至清初的戰亂損失和湖廣填四川這兩次人口大遷移,如今的川蜀大地上的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蜀人,留存在四川的古蜀國後裔可謂是少之又少。

其實,這一點,當今的四川人是非常清楚的,因為絕大多數人甚至還都能說出自己的祖上是從哪裡遷過來的,除了代代的口頭相傳,許多人還有族譜作為證據。看到此文的四川讀者們可以說說你的祖上是從哪裡遷來的,或者從祖輩那裡聽說過什麼關於遷徙的故事,這也是個挺有意思的話題哈。




青花瓷一般製作精美卻又色澤淡雅,青銅器一樣體量厚重而又造型獨特,這是飛揚看到的歷史,願與你一起共賞。



認準飛揚的專屬logo,點關注,不迷路!


歷史飛揚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四川擁有兩億多的人口,作為一個人口大省,為什麼四川會有這麼多人呢?其實這和清朝的一次移民有關,明末清初因為戰亂四川人口驟減,所以清政府就調動了十幾個省往四川移民,其中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移民的人數最多,這就是湖廣填四川。所以四川也是一個氛圍很好的省,畢竟融入了很多省份的習俗在裡面。

大家都知道,四川是天府之國,在歷史上絕大部分時期四川都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時至今日,四川共有2.8億人,不過,其中有99%的人都是移民而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四川的移民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朝,秦始皇統一巴蜀後,為了更加有效的統治巴蜀地區,將4萬秦人遷到了蜀地;到了三足鼎立的三國時期,劉備、諸葛亮帶領10多萬軍隊進入蜀地。到了唐朝時期,四川與飽經戰亂的北方地區相比,儼然是一片世外桃源,大量的北方人來到四川。

南宋末年,四川的人口超過1200萬,光成都一地就超過百萬。而此時的蒙古控制著中國的北方,他們率軍入侵偏安一隅的南宋,當蒙古人最終滅亡南宋後,整個四川的人口僅僅剩下12萬戶,大概五六十萬人,不到鼎盛時期的5%。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平衡各地人口,將許多淮南的麻城、孝感人遷到四川,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四川人“麻城過籍”,此後由於四川天高皇帝遠、地廣人稀,大量的流民移居至此。

而讓四川人口大換血,時至今日依然影響深遠的是大家經常說的“湖廣填四川”,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明朝末年,四川再次遭遇歷史浩劫,先是張獻忠在四川與明朝軍隊激戰,後來是清軍入川,幾十年的戰亂讓四川百姓民不聊生,人口銳減,僅僅剩下9萬多人。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四川終於平靜下來,當官員們走馬上任時吃驚的發現:心目中的天府之國竟然如此千瘡百孔、人口稀少,於是上奏摺建議康熙從湖北、湖南、廣東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湖廣填四川。

傳說,清廷強迫湖廣地區的人移民,將他們雙手綁在後面押解到四川,途中需要上廁所時必須將雙手解開,也就有了“解手”這一說。更有甚者說,四川人民手腕的凹陷部位就是因為捆綁導致的。

時至今日,許多四川人和湖廣地區的人雖然素昧平生,但總會有莫名的親近感,這正是因為清朝的那一次大移民——湖廣填四川。


博擊視界


四川沒有多少古蜀人的後裔了,反而越南更多。事實上,這乃是秦滅巴蜀引發的連鎖反應,古蜀人一路南逃,最後竟成了越南人的祖先。

事情是這樣的。秦滅巴蜀之後,封原開明氏蜀王為蜀侯,以及羈縻,但到了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末代蜀侯蜀侯綰因被疑謀反而被秦人所誅殺,此後蜀地不再置侯,完全歸於秦國所委派的蜀守及其下屬管理統治之下。但蜀侯綰還不是史見其名的最後一位開明氏王族成員,最後一位開明氏的君長,是安陽王泮,不過依越南人編的《大越史記全書》,此人出道時已經是在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恐怕其人為人已經是蜀侯綰的子輩或孫輩,絕非如昔人所言是末代蜀王盧子霸王之子弟。他(或者是他的先輩)大約是沿著後來秦人所開的“五尺道”的前身,南下到滇池地區,可能又被滇池地區的莊蹻滇國勢力所驅逐,又不得不沿著紅河繼續南下,最終到了今天越南河內附近的紅河平原地區,消滅了當地的土著小國文郎國,建立了“甌雒國”政權。

這一政權直到秦二世時期才被繼承了秦國南征軍武裝力量的趙佗所征服,安陽王也死於秦人之手。蒙文通先生在《巴蜀古史論述》一書中,認為“安陽”之名,實為蜀國王室氏名“開明”之轉音,大抵上,安陽王也能反映出故蜀土著的不服輸精神吧!



認識你是我的緣


湖廣填四川是在一種兵禍連年、瘟疫盛行、人口銳減的特殊情況下朝廷採用的人口遷徙移民方案,四川當時的人口約剩9餘萬人,四川巡撫張德地巡視時渺見人煙,趕緊把這一情況報告給朝廷,康熙帝見狀,在公元1694年頒佈《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下令從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大舉向四川移民。故而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多半是湖廣移民的後代。

移民詔書原文:朕承先帝遺統,稱制中國,自愧無能,守成自惕。今幸四海同風,八荒底定,貢賦維周,適朕願也。獨痛西蜀一隅,自獻賊蹂躪以來,土地未闢,田野未治,荒蕪有年,貢賦維艱。雖徵毫末,不能供在位之費,尚起江南、江西,助解應用。朕甚憫焉。今有溫、盧二卿,具奏陳言:湖廣民有轂擊肩摩之風,地有一粟難加之勢。今特下詔,仰戶部飭行川省、湖廣等處文武官員知悉,凡有開墾百姓,任從通往,毋得關隘阻撓。俟開墾六年外候旨起科。凡在彼官員,招撫有功,另行嘉獎。

康熙三十三年歲次甲戍正月初七日詔


龍源堂


關於古蜀的研究不是很多,但也可以談談。

首先三星堆顯示的文化是一個混合文化,古蜀群體也自然是混合群體,並且這個混合還是一種走馬式的混合,也就是說各個時期是不一樣的。

我們看涼山彝族,其文化裡元素眾多。首先是羌系文化,比如核心紋飾羊角紋,漢族也有。比如卭樓,這就是羌式碉樓,漢族的是漢唐之前建築的底座。還有的直接與羌藏服飾一致,會在頭上綁一個豎起的布板。

第二是彝族服飾裡能發現與苗瑤有關的內容。比如蝴蝶紋以及類似苗瑤的銀頭飾。不同的是苗族的銀頭飾是圓的,彝族的是方的。這剛好符合了內陸支圓和沿海支方的差異。內陸支被拋棄出九黎後於是變圖騰為本人模式,自認白本人,女性生殖器崇拜,天神體系。漢族用玉璧,也就是天圓天六,區別於沿海支的冥神系地方。


實際上彝族的這個方形銀頭飾就是金字塔的最早形制。是不斷縮小並逐級壘高的四方形祭臺,也就是回字形狀。古埃及有很多金字塔就是這個形制,這個文化也大概率源自古中國,只不過古中國可能是以夯土形制建立的。我們建築裡的階梯狀馬牆就是這個來源,歐洲也有。在良渚遺址裡的鳥符也證實了這一點。四方形祭祀臺用於祭祀八芒星太陽,就是漢字四。良渚遺址鳥符上也有四字。

這個建築形制在中國叫馬牆。





除此之外涼山彝族還有與歐洲日耳曼一致方面,比如用一件衣服搭在左肩上的文化。這個文化也可以推斷為內陸支帝堯集團復仇沿海支大鯀體系時砍去其一隻手,刺瞎一隻眼,閹割部分人生殖器,並剁成肉泥。《山海經》裡的一目國、一臂國就是這麼來的。北歐神話傳說裡也有人被砍去一隻手。這個搭在肩膀上的多餘衣服多半就是為了遮蔽斷手的。沿海支是七仙女娘家人日耳曼與黃種老二二郎神體系的聯姻組合,所以歐洲自然就有類似的文化。實際上涼山彝族服飾裡甚至有類似德國納粹軍帽的樣式。臺灣原住民作為沿海支夏后氏後代其也有類似納粹軍服的那種很大的褲襠。

涼山彝族裡還有類似古希臘、古羅馬的裝束。

列舉這些的目的是想說明古蜀成分和來源很複雜,雲南彝族、哈尼族與涼山彝族還有很多不同之處。各民系間互相認同率很低。這說明是多次融合和衝擊的結果。

有人說古蜀人在越南,那是不懂電的表現。一個至少在帝堯時代就存在的地域群體,怎麼可能只有所謂逃到越南那麼一點點。帝堯集團在鴻門宴上用下了蠱毒的狗肉毒殺並擊敗了沿海支,成功為之前自己被拋棄和挑腳筋的事復仇。接著將大鯀體系一分為二分別發配四川和東北。大禹是四川這一支發跡的結果,大禹主體和日耳曼分支離開四川由甘肅、陝北去攻打帝堯後裔時,還留下了一部分人帶領著跟隨民族,類似的事東北支也是這麼幹的。所以西南和東北都有C系和D系矮黑後裔存在。藏區和佤邦的D系和孟加拉、印度的C系就是這個體系跟隨民族的遺留。其中大鯀後人以及聯姻體日耳曼微量殘留估計更多逃到了貴州和存在於哈尼族裡。貴州芭沙人至今剃頭全體姓袞就是。大禹的後代夏人則在殷商建立後多數返回南巢老家江浙,就是百越,包括越國。還有一部分後來南逃就是今天的馬來西亞人。目前發現大禹體系可能還參與了印度河文明,也是黃白聯姻聯盟帶領著眾多跟隨民族建立的文明。這就不奇怪涼山彝族裡存在F系斯里蘭卡基因了。今天的印尼人大概就是白匈奴入侵後逃向印度尼西亞的。

今天看到的涼山彝族是存在羌系的O3、泰族的O2a、微量大鯀族O1、百濮跟隨民系C系、D系以及斯里蘭卡F系基因群體。其文化疊加嚴重。就是說先羌衝擊一次,楚人分支泰族衝擊一次,羌系又衝擊,直至秦人漢族到來。加上後來滿清屠川,接著湖廣填川,四川人的成分變化必然是很大的。

三星堆器物顯示存在沿海支的縱目文化、髮辮文化,同時也存在羌系獨有的牙璋。第四代蜀王杜宇大概率是先羌北三苗進入。其叫望帝與姜子牙呂望一致。杜宇代表的杜鵑布穀鳥也與苗蠻系民族有關。後來蜀王為開明氏。我一直說羌人是由古埃及返回的,是東歸的以色列支系。羌系文化能發現大量與猶太基礎文化一致的內容。《山海經》裡提到崑崙之虛時說到了開明獸立於崑崙之虛上,實際崑崙之虛就是古埃及。開明與今天的文明是一個意思。古蜀的開明氏就又對應了羌系由古埃及返回的推斷。開明氏去哪裡了呢?其實非常明確,就是與哈尼族在滇池湖畔聯合的昆明族,也就是今天昆明、楚雄、祥雲一帶的羌夷和撒梅族,頭戴公雞帽,其祖先傳說和楚雄一帶的地名大姚、姚安、南華符合帝堯體系華胥氏的特點。哈尼族是以百濮民族為基礎的民系,就是大禹留下的那些人和跟隨民族的組合。哈尼把與其聯合的羌人稱做臘伯人,也符合羌人由中東返回的特點。哈尼族裡也確實存在戴公雞帽的群體,這也說明有過很深的融合。昆明的金馬碧雞就是聯合的象徵。昆明一詞既像崑崙,又像開明。我相信深入研究這些羌系彝族會找到驚人答案。也能證明他們來源是古蜀人的一種。泰族明顯經過四川再入雲南最後去了東南亞,至今攀枝花還有傣族,涼山彝族裡就有大比例傣族基因。如果這也算的話,傣族也是古蜀人。

至於到了秦國崛起後的古蜀以及其後裔逃向,也許去到越南也是存在的。但大量只可能融入漢族或在四川和雲南彝族裡。究竟昆明族是何時與哈尼族在昆明聯合,我的瞭解還不夠。所以他們是不是最後的那些古蜀人後裔不得而知。從四川到雲南祿勸到昆明,從四川到麗江到楚雄都分佈著明顯羌系文化的彝族。這些民系如果與楚雄祥雲昆明的彝族為一個體系,那就可能是末代古蜀人了。就是說所謂逃到越南只可能是一個分支去往的結果,大量的人在雲南。有不懷好意的人因此故意混淆概念,把四川人說成與越南人有關。古蜀就算是羌系,也不是漢族,根本不是一回事。這麼混淆概念無非還是那個不可告人的企圖,從民繫上瓦解漢族內部的認同。


國病


四川沒有多少古蜀人的後裔了,反而越南更多。事實上,這乃是秦滅巴蜀引發的連鎖反應,古蜀人一路南逃,最後竟成了越南人的祖先。

事情是這樣的。秦滅巴蜀之後,封原開明氏蜀王為蜀侯,以及羈縻,但到了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末代蜀侯蜀侯綰因被疑謀反而被秦人所誅殺,此後蜀地不再置侯,完全歸於秦國所委派的蜀守及其下屬管理統治之下。但蜀侯綰還不是史見其名的最後一位開明氏王族成員,最後一位開明氏的君長,是安陽王泮,不過依越南人編的《大越史記全書》,此人出道時已經是在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恐怕其人為人已經是蜀侯綰的子輩或孫輩,絕非如昔人所言是末代蜀王盧子霸王之子弟。他(或者是他的先輩)大約是沿著後來秦人所開的“五尺道”的前身,南下到滇池地區,可能又被滇池地區的莊蹻滇國勢力所驅逐,又不得不沿著紅河繼續南下,最終到了今天越南河內附近的紅河平原地區,消滅了當地的土著小國文郎國,建立了“甌雒國”政權。

這一政權直到秦二世時期才被繼承了秦國南征軍武裝力量的趙佗所征服,安陽王也死於秦人之手。蒙文通先生在《巴蜀古史論述》一書中,認為“安陽”之名,實為蜀國王室氏名“開明”之轉音,大抵上,安陽王也能反映出故蜀土著的不服輸精神吧!


故都的晴空


古蜀國能追溯到商周時期的古國,有燦爛的文明,三星堆就是最好的見證。自秦朝滅亡古蜀國後,古蜀國遺民一部分逃向了青藏高原,一部分在歷史長河中湮滅於民族融合,早在湖廣填四川前就沒有什麼古蜀國後代了。


湖廣填四川時四川剩的只是從秦朝到南宋的老川人,也正印證了那句“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在南宋以前國家雖亂,但同民族不會做到種族滅絕的慘事。可是南宋後期就不一樣了,先是金國打過來了,好歹抗在外面了,後來蒙古人打過來了,這就在四川盆地幹起了拉鋸戰,當時蒙古人什麼德行都知道,屠城、種族滅絕幾乎是他們比做的事。南宋當時有1億2千萬人口,蒙古人過後就剩6千萬,要不是當時契丹王子阻止,當時整個中國都被蒙古人改成草場了。當時四川將近1300萬人口,飽和到有人提議要向湖廣遺民呢,和蒙古人打過後就剩幾十萬了。而之後蒙古人進行恢復性建設,人口也一直沒有恢復。


到了元末明初,起義軍明玉珍一支在四川稱帝,帶了很多湖廣人民,開啟了湖廣填四川。到了明朝統一,又遷了很多湖廣人民過去,人口恢復到14、50萬。再到明末清初,饑荒加兵災的,張獻忠亂川、康熙平定三藩,四川都是戰場,打完之後四川又從明末400來萬變成60萬。地廣人稀的只能把外省的人口填進來,其中以湖廣遺民最多,稱為湖廣填四川。從南宋宋末元初到清朝還能剩幾個老川人。


逸咔咔


首先大家要知道古蜀國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在上古時候,有一個叫做蜀山氏的氏族,正是這個氏族,在蜀地建立了一個屬於他們的政權和統治模式,這便是最為原始古蜀國的人了。

古蜀國

在這片大地上,有過這樣的一個歷史記載,這個歷史記載便是當時蜀山氏的一個女子成為了黃帝的妃子,正是因為他們的結合,使得這個女子生下了一個男子,他的名字叫做蠶叢,然後這個男子在經歷了時間的推移下,在蜀地又生下了一個男丁,這個男丁的名字叫做魚鳧。而這個男丁便在後來開創了古蜀國,開創了所謂的巴蜀文化。

這樣的政權一直延續到了戰國時期。也是根據歷史記載,秦王想要得到蜀地,他想要通過這樣的行動,使得秦國擁有一個較好的戰略要地,進而使得蜀地變成了他們的糧倉。所以正是因為秦國在後來攻下了蜀地,這才支撐了它在後來橫掃六國時有著充足的糧草,有著較為及時的補給線,所以消滅這個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秦國統一六國、統一中國的腳步。

因為秦國的出兵,導致了古蜀國延續了多年的政權被消滅,使得蜀地大亂,而在這次戰爭中,古蜀國中的很多貴族為了保命選擇了出逃,其中就有一部分出逃到了越南區域,並在哪裡建立了一個王朝,這個王朝在歷史上存在了有一百年。

湖廣填四川

這個事件的發生是在明清時期。而較多的是元末明初、以及明末清初時期。因為在這個兩個階段,是戰爭最為貧乏、人力資源最為緊張的時候。在這兩個時期的四川,因為經歷了很多的戰亂,人口數額急劇下降,使得以前的人口大省,在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和毀滅後,卻變成了荒無人煙的狀態。在康熙年間的時候,皇帝為了能夠更好的統計各個省份的戶口,便開始了那個時期所謂的“人口普查”,在看到結果後,四川的人口使得這位皇帝大吃一驚,因為在那個時候,這片大地上的人數只剩下了九萬人。

在後來,一個京官因為深受皇帝的信任,所以被委任到川地去進行管理。這個官員造就有所耳聞蜀地的美妙絕倫,於是便懷著一顆嚮往的心前往。可是在到了這片被譽為“沃土”的川地後,他卻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原本以為這裡很不錯的他,此時呈現在他眼前的,除了人口的稀少外,還有當地設施的破舊、以及百姓較為艱苦的生活。

這位官運本身就是奉命前來,而且自己也具有較高的責任感,決心想要將這片土地好好的整治一番。於是他便利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給皇帝寫了一個摺子,而著摺子中的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這位官員對於川地的惋惜,以及想要重振其“天府”美名的雄心。而在這個摺子中,較為有名的計劃,便是他懇請皇上利用一系列的好政策,來吸引外省人移民到川地,從而帶動這裡的經濟和生產。

當時的皇帝在接到了這個官員的摺子後,原本緊張的心情,立馬便變得舒緩了起來,他不僅對這位官員的構思大加讚賞,而且還立馬擬了一分詔書,當中規定讓湖南、湖北、廣東當局,讓他們想盡辦法推動他們地區的人口千萬四川。

為了能夠讓這些地方的人千萬四川,這位在四川當值的官員還擬定了一個“優待規範”,這個規範便是:凡是願意來到四川定居的人,便會以該地的一大塊地皮作為補償,讓其耕種。這個舉措一經提出,便使得外省人紛紛向蜀地移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