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做翻滾動作的時候是怎麼保證一直能吸到油的?

Yang57883


這個問題提的還是蠻有意思的,出題人可能把戰鬥機的燃油系統想象成了咱們日常中比較常見的汽車油箱了,因此才會產生這樣的疑惑。那麼老鷹航空就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1、戰鬥機燃油系統的特點;

戰鬥機燃油系統和汽車燃油系統有很大不同,一方面為了在機身內部有限的空間內容納儘可能多的燃油,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飛行過程中燃油的消耗對戰鬥機重心的影響。因此,戰鬥機內部油箱一般採用分散式佈局方式,以發動機為核心,在其周圍環繞性佈置多個油箱,主要的部位一般是:發動機周圍、發動機和駕駛艙之間的機身、機翼內部等三個地方,如果有必要還會在機翼下方吊掛副油箱,或者進行空中加油為油箱內部加油。

無論是機身內部油箱還是外部副油箱,燃油在油箱內部都是出於加壓狀態的。在工作中,一方面燃油系統中的燃油泵會將油箱內部燃油不斷的抽出加壓送往發動機;另一方面油箱內部本身也是充入了加壓的惰性氣體,這樣依靠壓力作用,燃油在油箱中就會源源不斷的湧出。

2、戰鬥機戰術機動飛行狀態的供油;

當戰鬥機進行也行非常規的戰術飛行動作時,比如題目提到的翻滾、倒飛等狀態。如果戰鬥機的燃油系統做的和汽車一樣的話,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一開始還可以保持發動機工作,一旦持續時間比較長,比如十幾秒,那麼發動機就可能熄火了。不過,戰鬥機卻可以長時間保持這樣的機動飛行,就是因為燃油系統配置的多油箱和油箱內部加壓輔助,這樣一來,無論飛機姿態如何,一方面燃油受到內部惰性氣體氣壓的壓出作用;另一方面也受到燃油泵的吸出作用。雙管齊下燃油就會源源不斷的送入到發動機了。

所以,戰鬥機的燃油系統在最初的設計時就考慮到戰術機動飛行狀態的使用要求了,採用了更有針對性的設計處理,從而保證飛行安全。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對航空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關注“老鷹航空”吧。

(圖片來自互聯網公開圖片,如侵則刪。)


老鷹航空


這個動作叫桶滾

桶滾,是指飛機在飛行中沿著自身的中軸線作360度旋轉,因為飛機前進的速度,實際上是走的是螺旋線。

當兩架飛機進行纏鬥時,飛越敵機或者在領先於敵機都是致命的,因為前機容易遭到後機鎖定。

桶滾在飛行中具有實戰意義,防禦型桶滾可以幫助飛機躲避導彈追擊,而進攻性桶滾有助於飛機佔據有利位置。如果接近敵機速度太快,沒辦法減速,就可以採用桶滾,從低位置拉昇到高位置,其核心意義在於提升高度,把動能轉化為勢能從而降低相對速度,這就是進攻型桶滾。


歷歷時空


戰鬥機的油箱千萬不要想象成汽車油箱,戰鬥機的油箱估計都能買一輛豪車

1923年人類史上第一次空中加油


戰鬥機油箱向發動機供油有三種方式,分別為重力供油、油泵供油和壓縮氣體輸油。

重力供油

重力供油系統構造最簡單,但戰鬥機機動十分複雜,不能完全保證正常供油,現代戰鬥機已不再採用此種供油方式。


油泵供油

油泵供油具有傳輸流量大、工作可靠性高、便於實現對供油自動控制的優點,是現代戰鬥機的主要供油方式。

油泵有電動增壓泵和引射泵兩類,電動增壓泵是由泵體內葉輪高速旋轉,通過離心作用將油料增壓排出;引射泵則是通過抽吸作用將其他油箱的油料傳輸至消耗油箱。


壓縮氣體輸油


壓縮氣體輸油是將增加壓力的壓縮空氣輸入密閉油箱內,將油料從油箱擠壓出來,這種方式輸油的可靠性較高,採用加壓的惰性氣體時還有一定的防火作用,不足之處是需要增加一定的附件,使結構重量增大,或者需要消耗發動機的功率輸出。


惰性氣體在常溫常壓下都是無色無味的單原子氣體,很難進行化學反應,天然存在的稀有氣體有六種,即氦(He)、氖(Ne)、氬(Ar)、氪(Kr)、氙(Xe)和具放射性的氡(Rn)




戰鬥機也被稱為“空中油箱”,因為不浪費空間,機體遍佈燃油,也不用擔心供油的問題


海浪同學


無論是戰機的內置油箱還是外掛的副油箱,在加註航空燃料之後還會加註特殊氣體,這種氣體會在油箱內產生氣壓差。戰鬥機無論是翻滾還是倒飛狀態,由於壓力差內外不同,所以無論什麼時候燃料都會被推向抽油口,保證戰機發動機能吸到每一滴燃油。

另外這種技術多聚集在戰鬥機內置油箱中,所以在內置油箱被抽空之後,外掛副油箱內的燃油會被輸送進內置油箱,然後將外掛副油箱拋棄,以此來達到替飛機減重的目的。


九品侍衛


飛機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專門有一個機腹油箱,在翻滾倒飛的時候是用這個油箱裡邊的油,所以倒飛的時間不能太長,這個油箱叫做倒飛油箱。

這個是有一年珠海航展,八一飛行表演隊在做表演的時候,林虎將軍作為嘉賓解說的時候說到的,不過過去了這麼多年,不知道有沒有其他的解決方案了。


林虎將軍介紹這個問題的時候,八一飛行表演隊用的還是殲-7E。
現在的都已經是用殲-10了,不知道是不是還是用這種倒飛油箱的辦法。


紅色手電筒


用油泵吸。油箱密封設計。


發明守望者



退休農民


多路聯動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