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謠怎麼都是悲傷的曲調呢?

二兩不要橙


對比聽著國外的民謠歌曲,很多都很歡快,而國內的卻都是一些特別感傷的歌曲。訴說愛情的失意,社會的物質,或者夢想艱苦。 一開始我很喜歡,但是時間久了,開始懷疑是不是所有的民謠歌手都真的經歷了那麼多苦難?還是在誇大自己的苦難? 我讀過大冰的書,裡面那些都民謠歌手的簡短的介紹,也百度查詢過一些歌手的經歷。可是是否所有人都是那麼苦? 還是慢慢的,民謠對苦的訴說變成了一個賣點? 又或者因為我的生活和經歷也並不是太順利,或者有些悲觀以至於我只注意到了國內的悲傷的民謠歌曲?


娛樂金像獎


民間流行的、賦予民族色彩的,稱為民謠或。民謠的歷史悠遠,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謠的內容豐富,有宗教的、愛情的、戰爭的、工作的,也有飲酒、舞蹈作樂、祭典等等。民謠表現一個民族的感情與習尚,因此各有其獨特的與情調風格。如法國民謠的蓬勃、意大利民謠的熱情、的淳樸、日本民謠的悲憤、西班牙民謠的狂放不羈、中國民謠的,都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氣質與色彩。

民謠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高原山歌:山歌是中國民間歌曲的代表性體裁之一,是人們在山間野外放牧、砍柴、挑擔、鋤草、行路等個體勞動生活中隨意詠唱的一種短小民歌。

(2)勞動號子:勞動號子俗稱‌“號子”或‌“哨子”,是中國民歌的重要體裁之一,普遍流傳於全國各省區。其主要功能,就是統一大夥的勞動節奏,協調勞動動作,調節人們的勞動情緒。多種多樣的生產勞動,產生了多種多樣的勞動號子。

(3)稻區‌“田歌”:中國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作區之一。自古以來,稻農們都習慣於在栽秧、薅草、車水、挖地時唱歌助興。這些民歌名目繁多,總稱為田歌。

(4)城鎮‌“小調”:小調(或稱小曲)是廣泛流傳在各城鎮、集市的一種民歌體裁。長期以來,經過城鎮職業、半職業民間藝人的加工、磨練,形成了結構較均勻、節奏規整、曲調細膩、主題內容多樣等一系列題材特徵。


音樂小魔盒


我覺得唱民謠的很多都是有故事的人,他們把他們的故事寫成旋律,唱出來,所謂的,我有故事你有酒也不是說民謠都是悲傷的,也有歡快的,這樣看你對民謠的定義

現在的民謠其實真正的民謠歌手沒幾個,都是打著民謠的幌子,偽民謠,像趙雷,宋冬野這種我還是非常喜歡的,有那麼一句話,民謠是這個世界上的唯一一片淨土!

民謠是音樂類型,不是風格,民謠也可以做成布魯斯,雷鬼之類的。我們國內的民謠其實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和兩個靈魂的感情,我覺得國內和國外的民謠的區別應該是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差異。當然,從音樂認知上來說,確實比不過外國的,就好比說,中國搖滾,和外國搖滾,哪個比較牛…………,值得我們思考


李鋒愛唱歌


您好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中國的民謠也有很多快樂的音樂啊,比如李娜的《青藏高原》這首歌宛如一汪清泉,沁人心脾;猶如一顆鑽石,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為之一振。這首歌改變了人們對通俗歌曲的一貫看法,讓老百姓認識到,原來通俗歌曲一樣很大氣,很高雅。從演唱的角度來看,李娜一反過去僅僅侷限於一個八度之內,從音域上來說同樣可以很寬泛。《青藏高原》是用民族與通俗的唱法,歌唱風格最大特點是自然大氣,遊刃有餘,氣息沉穩,呼吸貫通,音色的前後統一。李娜的演唱蕩氣迴腸,直衝雲霄,她沒有刻意控制氣息與呼吸,一上來就用非常濃郁的藏族風味的演唱方法結合自己的特有音色,演唱時位置靠前,靠上,支點穩固,保持了呼吸與共鳴統一,音色就更為接近這首歌的特點,所以聽她的這首歌,就彷彿在人們的眼前,腦海裡呈現出布達拉宮、雪山高原、高原湖泊、藍天白雲、牛羊、犛牛等大自然美麗的景色。

《青藏高原》之所以成為經典並廣為傳唱,不僅是因為它是一個不朽傳奇,而是因為時代的呼喚、精英的智慧、藝術的昇華、人民的需要以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方式得到了最佳呈現,這就是經典經久不衰的民謠魅力。還有很多民謠歌曲就在這一一詳解,希望能幫助您。





飛翔影音


民謠表現一個民族的感情與習尚,因此各有其獨特的與情調風格。很多人之所以覺得國內的民謠都是悲傷的曲調,這個要你當時聽民謠歌曲的心情,民謠事實上是一個包容性極強的音樂分類,完全沒有總是憂傷之說。當然,“憂傷”的成分大部分來源於歌詞,民謠的歌詞總是詩和遠方,回不去的青春,還未實現的夢想,沒有在一起的人,難以忘懷的事……加上緩和的旋律,滄桑的嗓音,低低的吟唱,所以聽起來讓人感覺到憂傷,如果恰巧心情不好,那就會輕易引起共鳴觸動心絃,倍感憂傷。

我覺得唱民謠的很多都是有故事的人,他們把他們的故事寫成旋律,唱出來,所謂的,我有故事你有酒也不是說民謠都是悲傷的,也有歡快的,這樣看你對民謠的定義。

民謠是音樂類型,不是風格!




袁海民Chris


過去的民謠主要是民間流傳的歌謠,主要在民間流行,是擁有民族色彩的歌曲;歌曲內容比較廣泛,內容不同大致分為校園民謠、都市民謠等,主要是表達普通人的生活狀態和思想情感;


民謠具有內容豐富的特點,有專門表達宗教的、愛情的、戰爭的、工作的,也有飲酒、舞蹈作樂、祭典等等。民謠表現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性與人文風情,因此各有其獨特的音階與風格,每個國家每個名族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民謠,它主要具有隨性,對聽眾音樂素養水平要求不高的音樂作品。民謠的特點決定了它廣泛的受眾面,也讓許多民眾在毫無樂理知識的情況下,充分享受音樂所帶來的美好體驗,所以能夠廣泛傳播,這便是民謠的優勢所在。


但是我們現代所接觸的民謠,主要是以民謠吉他為主要伴奏,另外會有合成器、口琴、鋼琴、大提琴、小提琴、低音提琴、中音提琴等;歌詞主要是以直白質樸,敘事為主;歌曲平緩抒情,例如:《安河橋》《南方姑娘》《斑馬斑馬》《成都》《南山南》等;很容易就引人入情景,多數會有初聽不識曲滋味,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感覺。所以民謠的歌曲一般來源於生活,描述基層生活狀況,易引共鳴,敘事直白,情感深入,貼近生活。現在的民謠也在慢慢加入多元化因素,也在隨著時代引領潮流。


熾艾


您好。這可能是您選歌時出現的偏差。不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民歌大都是比較歡快的歌曲。主要描寫當地風土人情,愛情故事,或者勞動景象。如《康定情歌》、《好日子》、《恭喜發財》、《越來越好》、《好運來》、《365個祝福》、《喜洋洋》《步步高》、《萬事如意》《祝灑歌》《今夜無眠》《幸福萬年長》《在希望的田野上》、《恭喜恭喜》、《花好月圓》、《四喜臨門喜迎春》、《瑪依拉》、《阿拉木汗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掀起你的蓋頭來 》、《達板城的姑娘》、《大喜宙》、《鵲橋匯》、《阿哥阿妹》都是歡快的歌聲。民歌的特點就是純潔,天然,歡快。確實悲壯的歌極少。




清雲HughWilliam


這與歷史背景有關,因當時人民大眾處在內外侵略與飢寒交迫年代,人民大眾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導致中國民謠與外國民謠的反差,因當時中國老百姓生活極端貧困,飽受飢寒交迫狀況心態精神接近崩潰,是造成中國民謠憂傷傷感重要原因,而國外的人民生活水平相對優越,心態精神狀況優佳,所以民謠相對歡快,這是國內與國外民謠反差重要原因。


廬山東方鴻生


這個問題要看你當時聽民謠歌曲的心情,民謠事實上是一個包容性極強的音樂分類,完全沒有總是憂傷之說。當然,“憂傷”的成分大部分來源於歌詞,民謠的歌詞總是詩和遠方,回不去的青春,還未實現的夢想,沒有在一起的人,難以忘懷的事……加上緩和的旋律,滄桑的嗓音,低低的吟唱,所以聽起來讓人感覺到憂傷,如果恰巧心情不好,那就會輕易引起共鳴觸動心絃,倍感憂傷。

有句話說道:“天下幸福的事都是一樣的,苦卻各有不同”或許在中國苦情歌一直是主流,並且已經形成了相當完整的湊詞湊曲套路,可以直接拿來用,比較方便,而且容易引起聽慣了苦情歌的人群的共鳴,這種風格也符合大部分小清新的口味。但是在民謠歌曲裡也有不完全悲傷的。比如周杰倫的《稻香》大家可以去聽聽感受一下。


晉瑪笛聲


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是民謠……民謠事實上是一個包容性極強的音樂分類,完全沒有總是憂傷這一說……比如要真按民謠的原始劃分標準,那麼“稻香”(沒錯,不要懷疑,就是周董的那首)都能算到民謠裡面去,然後你覺得稻香很憂傷嗎……

中國國內現在流行的那種基本只唱姑娘和遠方的“民謠”應該只能算作初級吉他彈唱,或者說叫做所謂的“獨立民謠”,手裡的吉他就用那六個三和絃來回捯飭,再加上一些看起來似乎很憂傷但其實不知所謂的歌詞,加上一些通俗易寫的旋律,不做編曲不做混音不做母帶直接往外甩……至於為什麼“獨立民謠”總是很憂傷……嗯……因為在中國苦情歌一直都是主流,並且已經形成了相當完整的湊詞湊曲套路,可以直接拿來用,比較方便(而且其實就是套路而已,也不需要什麼經歷);而且容易引起聽慣了苦情歌的人們的共鳴,至少不會因為小眾的表達主題而只能在小圈子裡傳播……至於為什麼中國人喜歡聽苦情歌……我也想問,大概是中國的偽文藝小清新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