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漢朝最牛的開國功臣,周昌為何敢於痛罵劉邦,並讓呂后下跪?

文史磚家


作為漢朝最牛的開國功臣,周昌為何敢於痛罵劉邦,並讓呂后下跪?

  周昌是漢朝最牛的開國功臣之一,這沒什麼問題,至於痛罵劉邦,讓呂后下跪,說的不是一件事,咱們一起回顧一下。

  周昌罵劉邦的事情是這樣的:

  昌嘗燕時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周昌項,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也。”於是上笑之,然尤憚周昌。

  大意講來是說周昌進宮奏事,劉邦正和戚夫人膩歪,周昌見著轉身就跑,劉邦追來,騎在周昌脖子上問他自己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周昌抬起頭說,劉邦就是桀紂一路貨,劉邦哈哈大笑,從此更敬畏周昌了。

  桀紂是史上有名的暴君(至於冤不冤,反正他們自己也沒機會喊),所有皇帝都討厭自己被人看作是這一類人,周昌敢當著面說劉邦,可見周昌的膽量。但是咱們想啊,周昌能說出這句話,固然是周昌的膽量奇佳,但也是劉邦的容人之量。要知道當時是休息時間,下班後,人家劉邦回宮抱抱小老婆,也算不得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何況周昌進去,根本就沒人通傳,直接就進去了,這傢伙,可見平時就不太講究禮儀這東西,劉邦一發問,周昌這麼一比,劉邦竟然還沒有生氣,大笑著終結了這次尷尬的會面,以後也沒找小鞋給他穿,甚至還把照顧心愛兒子的重責大任交給他,可見劉邦的大氣。

  除了這一點,周昌作為劉邦的老夥計,明白劉邦雖然有流氓氣,有的時候不太按套路出牌,但是他在大事上,向來不糊塗,這也是他敢於直言的一個原因,要是碰上喜怒無常的高家人當政,他周昌才不會這麼說話呢,雖然他不滑頭,但是能混成劉邦的重臣,沒點眼力那也是說不過去的。

  周昌讓呂后下跪的事情是怎麼樣的?

  其實準確來講,不是周昌讓呂后下跪,是呂后自願跪謝行大禮的。

  及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爭之彊,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既罷,呂后側耳於東箱聽,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

  劉邦想廢長立幼,把原太子劉盈換成心愛的兒子劉如意,這事在朝堂上一攤開,人人反對,周昌自然也是其中一個。在所有臣子當中,周昌的表現最明顯,他當著眾臣的面在朝堂之上就和劉邦犟嘴,盛怒之下的周昌說話都不利索,畢竟他原本就有口吃的毛病,他說自己不太能說,但是這件事情他是如何也不會答應,就算是劉邦下了詔書,他也是不會奉旨實行的。就這樣,周昌特別強烈地顯示出自己的立場。當時呂后呢,是在東廂聽到了來龍去脈,等見著周昌後,感動地對著他行了大禮,說沒有他周昌的話,劉盈的太子位就保不住。

  沒有周昌,是不是真的就保不住位子,這當然不好說,但周昌在劉邦面前如此堅決地否定廢長立幼,給劉盈,給呂后帶來的巨大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呂后和周昌原本就熟悉,既是同鄉,也是一起從亂世成長起來的夥伴,周昌和呂家一系也多有來往,於呂后而言,對周昌行個大禮,算不得多委屈,人家畢竟真的是拿自己的官位在替劉盈謀福利。

  呂后對敵人,向來是狠厲果決的,比如韓信等人,比如戚夫人,比如劉如意,而對有恩於她的人,也是相當看重,要不是她對舊時的戰友們還心存善念沒有動手,哪還有後來呂家團滅,她血脈全無的下場。

  周昌為人向來耿直,敢直言,就連蕭何曹參等人都對他十分敬重,他背後站著的,可是豐沛舊臣舊功勳體系,他涮涮劉邦,讓呂后感激也就正常了。

拋磚引玉了,祈禱朋友們平安,期待您的關注。


葉之秋


如果把周昌定義為漢朝最牛開國功臣未免有些過於拔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周昌確實是一個非常耿直的人。同時期的大臣趙堯曾經這樣評價:

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堅忍質直,且自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

班固在《漢書》中曾經這樣評價:

昌為人強力,敢直言,自蕭、曹等皆卑下之。

根據周昌的表現來看,趙堯和班固的評價一點都沒有錯。周昌確實是一個非常正直、強力的人。

周昌和堂哥周苛都是劉邦手下有名的大將。周苛也是一個非常剛強、耿直的大臣。滎陽城破之前,斬殺了善變的魏豹。滎陽城破之後,周苛拒絕了項羽的勸降,並且大罵項羽,最終被項羽烹殺。周苛被殺之後,劉邦感念周苛的忠心,封周昌為御史大夫。周昌跟著劉邦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功勞。公元前201年,劉邦分封功臣的時候,周昌被分為汾陰侯。

西漢建國之後,周昌依然不改自己剛強、耿直的性格,蕭何和曹參對周昌的敬畏三分。周昌為了公理和正義,有時候連劉邦的面子都不給。

有一次周昌入宮向劉邦奏事,結果看到劉邦正抱著戚夫人親熱。周昌看到此情此景轉頭便走。劉邦追上週昌之後,把周昌推倒,騎在脖子上問道:

“我何如主也?”

周昌根本不管劉邦能不能接受自己的答案,昂著頭對劉邦說:

“陛下即桀、紂之主也。”

其實周昌這句話已經說得非常嚴重了。在古代桀紂幾乎成為昏庸無道的暴君的代名詞,而且他們又都是亡國之君。周昌當著劉邦的面,直接回懟劉邦是桀紂一樣的君主,無疑冒著非常大風險。劉邦因為周昌這句話,殺了他也非常合情合理。劉邦被周昌罵了一頓之後,不僅沒有殺周昌,反而更加敬畏他。

周昌為什麼敢公然“罵”劉邦呢?難道他真的不怕死嗎?

周昌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堅韌、剛強、耿直的大臣,也是一個沒有私心的大臣。周昌對待所有人都一視同仁,他不管你是丞相還是皇帝,只要有違禮法他都會毫不猶豫地體現自己的耿直。所以蕭何和曹參才會對他敬畏三分。在周昌看來,劉邦和戚夫人之事不符合禮法,劉邦作為皇帝騎在大臣脖子上也不符合禮法。所以當劉邦問他自己是什麼君主的時候,他才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桀紂一樣的君主。正是由於周昌正直而且不夾雜私心,所以才會有來後的“期期不奉詔”。

周昌也是一位非常有資歷的大臣。周昌的堂哥周苛曾經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而且為大漢捐軀。周苛是大漢損失的級別非常高的將領之一,劉邦自然會記住周苛的功勞。周昌長時間擔任御史大夫,而且也跟著劉邦立下戰功。周昌本人在大漢功臣中排名第十六。周昌功勞大、資歷深,有資格橫。

劉邦雖然一直揹著屠殺功臣的罵名,其實劉邦並不善殺。根據史書記載劉邦所殺之人也就是彭越、臧荼、丁公等人。韓信是呂后所殺,彭越其實也是呂后教唆所殺。只要不威脅劉邦的天下,他一般情況下不會殺人。劉邦也是一位仁君,一位不是特別霸道的仁君。劉邦知道周昌是一個沒有私心的人,也知道周昌所說之話是為了大漢好。所以劉邦才能縱容周昌的“放肆”,周昌“罵”了皇帝之後才能全身而返。

相比較於呂后的堅強果斷,劉邦則是一個相對優柔寡斷之人。相對於呂后的冷酷無情,劉邦是一個相對有情有義之人。劉邦抓住了韓信一直捨不得殺,結果呂后毫不猶豫地殺了韓信。劉邦並沒有打算殺彭越,呂后則教唆劉邦斬草除根。劉邦晚年一直想換一位儲君,但是卻一直沒有最終下定決心。

劉邦晚年一直徘徊在愛子和嫡子之間,劉邦一心想用愛子換掉嫡子。劉邦每一次決定要撤換太子的時候,都會引來朝臣們的反對,其中反對最為激烈的當屬周昌。有一次劉邦已經下定決心想要廢掉太子劉盈,周昌則在朝堂之上強力和劉邦爭辯。劉邦問周昌不可廢黜太子的原因。周昌本來就有點口吃,再加上當時已經和劉邦爭得面紅耳赤,所以只能說: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由於周昌的強烈反對與抗爭,劉邦這一次廢立太子的計劃並沒有實施。周昌在朝堂上的所有話語都被正在東箱的呂后聽到。呂后非常感激周昌,呂后知道如果不是周昌在朝堂之上激烈地反對,太子劉盈可能已經被廢掉。所以當呂后見到周昌的時候,趕緊下跪感謝周昌,對周昌說:

“微君,太子幾廢”。

周昌之所以能夠在朝堂之上和劉邦爭得面紅耳赤,一是由於劉邦本人舉棋不定,二是因為劉邦對功臣的寬容。周昌知道劉邦不會把自己怎麼樣,才會“期期不奉詔”。當然劉邦也知道周昌真敢“期期不奉詔”。周昌之所以那麼幫助太子,倒也不是因為他和呂后、劉盈有什麼私交。周昌擁護太子純屬出於對禮儀的尊重,對國家的負責。至於呂后會因為感激給周昌下跪,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最後因為周昌的等大臣的努力,劉盈的太子之位得以保留。劉邦臨死之前,又反過來擔心劉如意和戚夫人的命運。趙堯建議劉邦為趙王劉如意設置一位強相,利用強相保住趙王劉如意的命。趙堯認為周昌就是最合適的強相,劉邦也認為周昌是一個合適的人選,於是便召見周昌說:

“吾固欲煩公,公強為我相趙”。

周昌以為劉邦是想放棄自己,劉邦意味深長地解釋說道:

“吾極知其左遷,然吾私憂趙,念非公無可者。公不得已強行”。

周昌擔任趙相期間,呂后確實對趙王劉如意舉起來屠刀。呂后的使臣每一次到趙國宣趙王劉如意,都被周昌以趙王身體有恙為藉口擋回去。史稱:

“高帝屬臣趙王,王年少,竊聞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趙王並誅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疾,不能奉詔。”

呂后拿周昌沒有辦法,只得改變戰略,先把周昌調入長安,然後再宣趙王入京。周昌到了長安之後,便被呂后劈頭蓋臉一頓罵。史書沒有記載周昌回罵呂后,可能周昌也知道呂后比劉邦更加殘忍。周昌離開趙國之後,劉如意失去了主心骨,很快來到了長安。呂后做事比劉邦果斷很多,很快便誅殺了劉如意。史書也沒有記載周昌強烈反對呂后誅殺戚夫人母子。劉如意被呂后誅殺之後,周昌也無心朝政,便稱病不朝,幾年之後去世。

劉邦在世的時候,他能容忍周昌的正直,也能聽進周昌之言。周昌有了這樣的環境才得以展現自己剛強、堅韌、耿直的一面。呂后掌權期間,打壓一切反對自己的力量,廢皇帝、殺皇帝從不和大臣商量,她聽不進周昌之言。周昌也就失去了展現自己的環境,也只能黯然退場。


依稀說史


周昌是沛縣人,劉邦的同鄉,在秦朝時與堂兄周苛都任泗水的卒吏,是一個小小的官。劉邦起兵反秦,周昌和周苛是最早追隨的一批人。劉邦自封漢王后,封周昌為中尉。漢朝初立,周昌被任命為御史大夫,又封汾陰侯。

在漢朝,御史大夫的官職相當於副丞相,肩負著監察、彈劾百官的職責。周昌為人耿直,敢於諫言,又不畏權貴,文武百官包括相國蕭何、曹參等都敬畏他,每次見他都不免低聲下氣,生怕被彈劾。《史記》記載“昌為人彊力,敢直言,自蕭、曹等皆卑下之”,由此可見周昌的耿直與正直。


周昌痛罵劉邦,有個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天,周昌在劉邦休息的時候入宮奏事,誰知這會兒劉邦摟著心愛的戚夫人正卿卿我我的時候,要知道,百官奏事的地方是在前朝,漢朝初立,各項法度都還不夠健全,劉邦與戚夫人在前朝親熱,撞見此事的周昌轉身就走。劉邦擔心周昌彈劾自己的寵妃,追出去騎在他脖子上,大罵周昌,並問:“你覺得我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頭回答:“陛下您就和夏桀、商紂一樣的暴君。”劉邦聽了哈哈大笑,但是以後卻更敬畏周昌了。


劉邦寵愛戚夫人,她的野心膨脹,在劉邦的耳邊吹枕頭風,希望劉邦將帝位傳給兒子劉如意。

太子劉盈是呂后所出的嫡子,廢嫡立庶非社稷之福。許多大臣都反對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周昌在朝中與劉邦極力爭辯,周昌有口吃,加上又激動,一時間說話很不利索:“臣口不能言,然臣知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召。”劉邦一下子被逗笑,易儲的事就暫時先放到一邊。

在旁邊偷聽的呂后事後見到了周昌,一下子跪到地上,向周昌表示感謝:“沒有你,太子就要被廢了。”(微君,太子幾廢)

呂后為什麼要向周昌下跪,那是因為關係到他們母子的未來,若是劉盈被廢,劉如意上位,呂后與劉盈有沒有以後的日子都不好說。要不是後來呂后請張良良策,請出商山四皓輔佐劉盈,也許劉盈太子之位真的不保了。

周昌之所以能這麼牛,除了他為人正直敢於之言,也是漢朝初立,劉邦和呂后都能聽取臣下意見,吏治清明,善用人才,有才能的人才有空間可以發揮。


凱西0815


周昌從沛縣就跟隨劉邦舉事,確實可以稱得上開國功臣,但他的功勞卻並不在馬上,而是在嘴上。他的性格直率、耿直、不畏強權、敢怒敢言,就算是蕭何、曹參這樣的人物對他也是禮讓三分,因為周昌就連劉邦這位開國皇帝都敢罵。要知道,就算是魏徵這樣的諫臣嘴上也得留三分,可見周昌有多厲害。

有次,周昌有急事進宮找劉邦,卻見劉邦正摟著戚姬不知乾沒幹啥,於是周昌二話不說掉頭就跑。放在其他皇帝可能覺得有些尷尬,可劉邦這市井出身的人物,卻是起身就追了出去。周昌一看劉邦出來了,他只好磕頭下跪。劉邦順勢就騎到了周昌的脖子上,問他:“你說我是個怎樣的皇帝?”周昌氣得臉紅脖子粗,氣呼呼回道:“陛下乃夏桀商紂一樣的皇帝。”劉邦見他梗著脖子說出這麼一句話,頓時不吱聲了,但他從此對周昌更加敬重。也正因此,他在死前將兒子劉如意的命交付給了周昌。

劉如意是戚姬所生,當年劉邦耐不住戚姬的枕邊風,有意將太子劉盈換成劉如意,就把這件事拿出來和大臣們商議,儘管很多大臣都表示反對,但劉邦還是決定改立。真正讓劉邦放棄改立太子注意的,還是這個周昌。

周昌說話有點結巴,一激動更是結結巴巴,他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雖然自己口才不行,說話結巴,但是改立太子這事不行,陛下要是廢掉太子,我堅決不接受詔令。當著群臣的面這麼和皇帝硬剛,一般人根本做不出來。

也正是周昌這樣不畏強權,放棄改立太子的劉邦,將劉如意託付給了他。果然,在劉邦死後,呂后就開始收拾戚姬母子。她派人去趙國召趙王劉如意進京,周昌讓劉如意稱疾不行。呂后三次召劉如意,三次都被周昌擋了回去。呂后無法,只好藉機將周昌調走,再派人去召劉如意。最終劉如意被接到長安不到兩個月就被毒死了。周昌怒不可遏,但也無能為力,從此稱病不朝,三年後抑鬱而終。


邯鄲醉


周昌敢於和劉邦叫板主要是因為他是劉邦在草根時的追隨者,在楚漢之爭中有功勳,性格耿直,深受劉邦信任。

周昌,沛縣人,和漢高祖劉邦是老鄉。秦朝時,和自己的兄長周苛都是泗水的小官,和泗水亭長劉邦都是屬於基層公務員。

等到劉邦在沛縣起事時,周昌兄弟捨去了基層公務員的官職,義務反顧地加入到了劉邦反秦隊伍中,周昌擔任一名管旗幟的職志,周苛暫時在帳下當賓客。

隨著劉邦的事業越來越大,從沛縣起事到入關中為王,周昌兄弟也是水漲船高,周苛為御史大夫,周昌為中尉。

漢王三年,楚軍圍了滎陽,劉邦逃出了城,讓周苛鎮守滎陽。周苛最終不敵強悍的楚軍,滎陽城破,項羽抓了周苛令其投降,周苛誓死不從,項羽大怒,最後煮了周苛。

周苛死後,劉邦讓周昌頂替周苛做了御史大夫,在後期攻打項羽中出力不少。楚漢之爭結束後,漢朝初定,劉邦論功行賞,周昌被封為汾陰侯,此次受封的還有蕭何、曹參、張良等功績卓著的功臣。

可見周昌既有功勳,又深得劉邦信任,這也是後來周昌在劉邦意圖換儲中能據理力爭的主要原因。


周昌性格耿直,面對誰都敢於直言。有一次周昌要向劉邦彙報事情,看到了劉邦抱著戚夫人親親我我,周昌拔腿就走,劉邦撇下戚夫人追上週昌,騎在他的脖子上問周昌“你看我是什麼樣的皇帝?”,周昌非常敢說,仰著頭說“陛下你就像夏桀、商紂一樣的主啊”,諷刺劉邦色令智昏寵愛戚夫人太過頭。劉邦對於周昌的品性非常瞭解,就笑了笑,心裡卻是非常忌憚周昌了,這哥們太敢說了,只要是他看不順眼的,他才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呢!

隨著戚夫人之子趙王劉如意日漸長大,劉邦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想廢掉太子劉盈另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周昌多次據理力爭,強烈反對廢掉太子劉盈,口吃的周昌在盛怒之下和劉邦爭論時口吃更加明顯“我雖然不能說,但是我知道這個事千萬不能幹。陛下如果執意要廢太子,我堅決不答應!”,面對如此強硬的周昌,劉邦只能悻悻作罷。

為太子劉盈之位多方奔走的呂后在聽到周昌與劉邦的爭辯後,無異於雪中送炭。她太需要朝中有分量的大臣為劉盈發聲了,周昌這樣的朝廷重臣,與劉邦關係過硬,又敢說敢做,在改變劉邦想法上作用突出。呂后見到周昌後,跪下來感謝“要不是你,太子幾乎被廢!”

呂后後來採取了張良的計策,找到了商山四皓,最終打消了劉邦換儲的念頭。太子之位是呂后的逆鱗,呂后對戚夫人恨意滔天,劉邦也不得不考慮自己死後戚夫人和愛子劉如意的生活。

劉邦篩選了一圈,最後把戚夫人和劉如意託付給周昌,讓周昌擔任劉如意封地趙國的丞相。劉邦死後,棋高一著的呂后還是殺了劉如意和戚夫人。

周昌覺得自己辜負了劉邦的囑託,沒有守護好劉如意,鬱鬱寡歡,三年後去世。

周昌能對劉邦叫罵,是因為在一路追隨的歲月中,他的能力、他的品行、他的性格清晰明瞭,在劉邦眼中他一個是正直、仗義執言、值得託付的人,所以劉邦對他格外寬容。

對於呂后而言,周昌在廢太子風波中能堅定劉盈的正統身份,扭轉了局面,無異於給呂后打了一針強心劑。


波斯小姐


導語

秦末農民戰爭中,劉邦之所以能打敗已經佔據絕對優勢的西楚霸王項羽,自身的禮賢下士、知人善任是一方面,更多是他麾下那一批有文有武的功臣們。劉邦自己就曾說過:(蕭何、張良、韓信)三者皆人傑,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而周昌就是眾多功臣其中之一。


周昌以剛硬而名留青史,其一,劉邦與戚夫人玩鬧時,周昌正好看到,於是退了出來,劉邦追出來騎到他脖子上,問他,朕是什麼人。周昌回道:桀紂一般。其二,劉邦想要廢掉太子劉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為太子,眾人勸說都不聽,於是周昌說出了他的那句名言: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口吃的周昌雖然口不能言,卻依然梗著脖子反對,劉邦只得作罷,呂雉感激於周昌對太子的維護,主動下跪道謝。注意,這裡是呂雉主動道謝而不是周昌讓呂雉下跪,所以題目小有問題。

撇過這些,回到主題,為什麼周昌敢於正面頂撞劉邦呢?


第一, 劉邦並非濫殺之輩

劉邦與朱元璋是我國曆史上僅有的兩位草根皇帝,二人又都以擅殺功臣而被後世口誅筆伐,但是劉邦的殺與朱元璋有著本質區別。

先來看看劉邦殺了哪些功臣,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還有被廢除的功臣有趙王張敖、燕王盧綰等人。這些人無一不是在大漢範圍內列土封疆,對中央集權造成威脅的格局勢力,劉邦為了保證統一的延續性必須對這些諸侯進行削弱。

除了諸侯王外,眾多開國功臣不是聚集在長安擔任要職,就是被派往各諸侯為相為將,或者擔任地方郡縣長官。這部分人以在朝為相的蕭何和在齊為相的曹參最為典型。對於這些人,劉邦可是很少舉起屠刀。而周昌比較幸運地屬於第二類人,他當時在長安擔任御史大夫一職,不在劉邦的殺伐之列。

第二, 職責所在

主公劉邦出身社會底層,對於儒生的長篇大論往往煩不勝煩,但是卻沒有如同項羽那樣做出烹殺謀臣的蠢事(當年項羽入關後,韓生勸他定都關中,項羽不聽,反而將其烹殺),反而都是以禮相待。


項羽不聽建議,被韓生罵作“沐猴而冠”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

自己作為御史大夫的職責之一便是勸諫,如果任誰都能看出有問題,而周昌卻阿諛奉承,訥訥不敢言,那麼在劉邦心裡他的地位尚不如那些敢於直諫的儒生。

對於更換太子這種大事,周昌更是堅持已見,那是因為他認為保留太子對政權穩定有莫大的好處。更何況,當時包括張良在內的大部分大臣都反對劉邦易儲,如果周昌表示同意,那麼他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孤立。

第三,周苛的影響

劉邦本身比較念舊恩,對他有過恩情的人,他都會找適當機會去報答。例如當年,劉邦去咸陽服役時,“吏皆送錢三,(蕭)何獨以五”,後來劉邦特意多封蕭何二千戶,“以嘗繇咸陽是何送我獨贏錢二也”。

而周苛周昌堂兄弟二人一起隨劉邦起事,後來劉邦被圍在滎陽,逃跑前命令周苛堅守。不料,項羽攻破滎陽,要求被俘的周苛投降,周苛不從,被項羽烹殺。於是,劉邦特意將御史大夫的職位封給周苛的堂弟周昌。

所以,周昌顯然已經摸清了主公的脾性,只要不是犯了太大的錯誤,又是出於職責所在,劉邦都會念在周苛的舊情不會上追究他的責任,既直言上諫,又沒有危險性,何樂而不為呢?


小學究


面對劉邦有失禮節都敢怒罵:“桀紂樣式的暴君”以鑑警示。“改立儲君”劉邦抵不住戚夫人糾纏,又觀察到太子劉盈生性仁柔,將來難以擔當社稷重任,想改立劉如意為儲君,朝堂上眾大臣反對,周昌更是據理力爭、堅決反對,並以罷官相逼,劉邦只好作罷!呂后見此情景,即迎周昌跪謝感激。

周昌畫像

周昌終隨劉邦敢於直諫

周昌是漢高祖劉邦的老鄉,同在泗水當職時交情不錯,劉邦沛縣起兵反秦時,同蕭何、曹參同時期加入劉邦隊伍,成為忠實的追隨者。

劉邦拉隊伍初期周昌在軍中只擔任掌旗小官,在戰場中周昌不畏艱難,屢立戰功升遷就比較快,等到劉邦出任漢王后,周昌已經提升為中尉(衛戍司令)漢王四年又出升為御史大夫,漢朝建立後,劉邦封為汾陰候。

周昌的職責是監察彈劾百官,擔任御使大夫期間,以直言敢諫、不避權貴,多次受到過劉邦嘉獎,因此蕭何和曹參以及文武百官都非常畏怕周昌,每次不免低聲下氣,生怕遭到彈劾。忠於職守的周昌,不當不給百官留情面,面對皇帝劉邦也是敬畏他的火爆脾氣。

劉邦戲辱周昌遭怒罵

一次,劉邦下朝休息時,周昌入宮奏事巧遇劉邦跟戚夫人親熱嘻嘻,匆匆低頭退身離去,劉邦見壯急忙追趕上去,騎在周昌的脖頸上謾罵,還調侃周昌說:“我何如主也?”意思是說“你看我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周昌受不了劉邦的羞辱,帶著憤怒情緒脫口罵道:“陛下即桀紂之主也,”意思說“陛下跟夏桀、商紂一樣的君主”。劉邦先一愣意識自己有失禮處,哈哈一笑而去。經過這次後,劉邦也敬畏周昌,“然尤憚周昌”。

廢立太子,呂后感激跪拜

劉邦早在漢王時期,就已經立劉盈為太子,深感他生性仁柔,難擔帝業重任,難抵戚夫人的長期糾纏,他有意改立戚夫人所生劉如意為儲君。

周昌敢於言諫,直言不諱的講出來是以事實為依據。劉邦寵愛戚夫人和劉如意,出於私心想要廢掉太子,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為太子,遭到許多大臣的反對,尤其是周昌在朝堂上跟劉邦的極力相辯,劉邦問周昌你出於何理由,他認為應該遵循以前的立嫡長子為儲,並且呂后和劉盈有沒有犯什麼錯誤。周昌本來就有可吃的毛病,憤怒著急說話更結巴,他說道:臣期..期知其不可為,臣期..期不奉詔。”

大致意思是,臣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是也知道這件事情是肯定不可行的,如果陛下執意要這樣做,就算罷免我官職,我也不奉詔。劉邦認為周昌這樣堅定,自己也理虧,只好作罷。劉邦下朝離去後,呂后進前一步見到周昌跪叩謝道:“沒有你,太子差點被廢了”。

結語

周昌就這樣敢直言怒懟皇帝劉邦,在漢朝高帝位時還沒有幾人敢這樣做。稱作是公私分明,廉政而生畏,能夠在關鍵事件上敢於直諫,從正義道德層面上去言諫,即劉邦、呂后也生感敬畏,其他大臣更加敬畏他。

皇子劉如意被封為趙王,劉邦擔憂怕自己日後死了,劉如意會有危險,就選擇周昌作為趙王的輔助相國。周昌性格耿直,對劉邦及漢室忠心耿耿,並且“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這說明劉邦對周昌完全信任,把這重任交於他。周昌的公正耿直獲得後世的敬仰。


斌哥居丹霞


西漢開國功臣之一週昌,罵過劉邦,勸過劉邦,呂雉下跪,這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劉邦是什麼人?漢朝開國皇帝。呂雉是什麼人?中國封建社會第一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三大權後之首。他二人為何對這個周昌如此禮遇呢?周昌到底是個什麼人?

周昌其人

首先,周昌之時西漢開國工程之一,而且算不上是大功臣,頂多是個中不溜的功臣。像大功臣,類似於蕭何、韓信、張良,這些人周昌是望塵莫及的。

周昌是沛縣人,他與他哥周苛本來都是沛縣的獄卒。從劉邦沛縣起義時就跟著劉邦舉義,可以說算是老一輩的“革命家”。周昌這個人默默無聞,但是周苛這個人卻有勇有謀。因為公開勸降項羽而被項羽活煮了。

周苛死了,官至御史大夫。劉邦很是心痛,就讓他的弟弟周昌承繼了官位。周昌就這樣以御史大夫的身份,跟隨劉邦平定天下。周昌被封為汾陰侯,周苛的兒子周成因為父親的功績而被封為高景侯。

口吃錚臣

周昌本人是有一些口吃的,但是並不阻礙他成為發揮自己的政治才幹,也並不妨礙自己述職。自己作為御史大夫,就是要勸諫皇帝、彈劾百官。

周昌有一個特點:直言不諱。這一點就連蕭何也自愧不如,周昌是想說就說,從來不避諱什麼。

有一次,周昌覲見劉邦,不知道搞得,周昌都已經進到宮殿裡面了,劉邦還在和嬪妃調情,摟摟抱抱,體統盡失。周昌不小心看見,連忙遮住自己的眼睛,很是羞愧的又撤了回去。劉邦見周昌進來了,停止了手上的動作,急匆匆的追了出去。

周昌走的比較慢,劉邦又跑得比較快,一下子撲倒了周昌,騎在他的脖子上,笑著說道:“你看我像什麼樣的皇帝?”周昌低著頭結巴道:“我看陛下像桀紂之君!”

這句話現在看來是稀鬆平常,但是放在古代那可是要掉腦袋的,中國古人是崇人不崇神,明君作比喻的時候都是堯舜長,堯舜短的。說某個君王是暴君,就說他是桀紂之君。周昌這樣說可是大不敬之言。結果呢?劉邦嘴角上揚,毫不計較,也且越發尊敬這位敢於直言的錚臣了。

直言勸諫

周昌不僅懟了劉邦,而且使呂雉給他下跪了。

呂雉可不是因為周昌是一個錚錚鐵骨的御史所以誠心拜見,當然,呂雉的下跪與周昌的直言勸諫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與呂雉的自身利益息息相關。

劉邦建國之後,太子為呂雉兒子劉盈。劉盈是劉邦嫡子但並非長子。處於很多種因素作用,劉邦終於起了廢太子的心思。

俗話說母憑子貴,若是劉盈的太子位被廢,呂雉的地位必然也會被牽連。就子啊呂雉苦苦相勸但又無濟於事的時候,周昌出現了。

大家都知道,太子廢立這種事情雖然關係到國家社稷,但終究為皇上家事。歷代捲入皇子奪嫡的大臣能有幾個有好下場?人們都是避而遠之,但是周昌迎難而上,給劉邦開展了思想工作。

周昌的意圖很明確,嫡長子繼承製是祖宗法制,動搖有傷國本,並且舉出了秦帝國二世而亡的事件,並說道:“如果按照始皇的意思傳給扶蘇,那局面又會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一番唇齒相加之後,劉邦似乎有些開竅,對廢太子這件事情就不再提了。此時的呂雉就在側邊廂房裡面,將所有的對話聽得一清二楚。對話結束之後,呂雉來到前殿,跪倒在周昌面前,說道:“若不是先生,太子必定被廢!”

結束語:這就是周昌懟劉邦,呂雉跪周昌的故事,以彰顯周昌為人正直,劉邦的大義凌然,胸懷儻蕩。呂雉對於周昌也是懷有恩情,劉邦死後,劉盈即位,呂后專權。此時的周昌在趙王的封國裡面做相國,但是趙王因為受到呂雉猜忌而被殺,卻唯獨給了周昌一個恩典,沒有動他。因為呂雉害死了趙王,周昌一度拒絕上朝,呂雉都容忍了。三年之後,周昌抑鬱而終。

【文 / 楚南青史君】


楚南青史君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老話說的好,家有倔兒不敗其家,國有倔臣不亡其國啊!這周昌就屬於倔臣,把他惹急眼了,他開口就罵,劉邦瞅著都頭疼,甘幹敗下風。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們要問了:“那要是依照劉邦的脾氣,這周昌後來是不是被劉邦給咔嚓了?”

有此一問的小夥伴,應該是感覺劉邦這人小肚雞腸不容人,開國殺了不少的功臣悍將的印象。

咋說呢?周昌這人眼珠子裡容不得沙子,劉邦做的不對,他也提鼻子就罵,但俺要說的是,劉邦死了之後人家還活的好好的,不僅如此,劉邦還把身後事交給周昌來辦,就這份信任可不是一星半點兒啊!

咱就說了,劉邦雖然提刀子殺了不少功臣悍將,尤其是兵仙韓信,讓大傢伙感覺印象不佳,其實劉邦殺的人這都是能夠威脅到皇權的人,想周昌這種出發點為了國家好,你就算是罵他,他也能容你,如果不容,那不成了昏君了嗎?還咋開創大統一王朝?是不是這個理!

好,咱接著說周昌。

咋說呢?周昌的耿直和他們家族遺傳應該有關係吧,咱就從開頭簡單的捋捋,大傢伙也有個印象。

周昌其人

最開始的時候,周昌是秦朝泗水下邊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叫卒史。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好奇,這卒史有多小。他工資是一百石,西漢的時候每個郡設卒史十個人,後來你都想不到直接加到了二百人。

從這數據您就知道這官有多小。

周昌最開始就是這麼個小官。

當年劉邦砍了一頭白蛇,打沛縣這塊可就算是起兵了。話說那會劉邦的個頭也小,體量不大,但就這還是把泗水郡給幹趴下了。

得!這沒人發工資了,周昌和自己的堂兄周苛這就以卒史的身份開始跟著劉邦打天下。

最開始周昌和自己的堂兄也沒啥功績,所以周昌這就做了個管旗的,他堂兄就做了劉邦的賓客。

這不後來,劉邦的盤子是越做越大,最開始跟著劉邦的老兄弟們的身份也是水漲船高,尤其是劉邦被封為漢王的時候,這兄弟倆也沒有因為劉邦落魄了而逃跑,所以堂兄做了御使大夫,而他做了中尉。

那麼說道這裡,咱不得不提一下週苛,畢竟從周苛身上,咱就能看出周昌的為人,畢竟都是老周家的人嗎?

大傢伙也知道,劉邦和項羽這倆人那就是天生的不對付,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節奏,這不後來就打起來了嗎?

最開始的時候,項羽也是厲害,力拔山兮氣蓋世那不是吹的,漢王四年的時候,項羽在滎陽就把劉邦給圍了。

劉邦一瞅就這架勢,這小城壓根就守不住啊,兵少不說,糧食還不多,所以就把守城的重任交給了周昌的堂兄周苛,自己悄摸兮的跑了出來。

這不後來項羽把滎陽這地給拿了下來,項羽到是挺佩服周苛,想要招攬他成為自己的將領,畢竟要是給周苛足夠的兵力和糧食,項羽能不能拿下滎陽這都是個未知數。

結果你都想不到,周苛壓根就不同意,大罵:“你們還不投降漢王,這不找死嗎?很快你們就會當了漢王的俘虜!”

把個項羽氣的夠嗆,立馬丟到大鍋裡給烹了。

所以從這事上,咱就能看出老周家都是些硬脖子,周昌也是。

題主的事

這不開國之後,周昌就被封為汾陰侯,周苛的兒子因為周苛的原因被封為了高景侯。

那麼周昌這人做了侯爺了,這脾氣還是沒改,當打對面說話,他總是直來直去的,壓根就不喜歡和你彎彎繞,繞半天他覺得頭疼。

於是這麼一圈下來,不僅僅是劉邦,蕭何,曹參這樣的人瞅見周昌這硬脾氣腦仁也疼。

咱舉個例子,大傢伙聽著也是一樂呵。

大傢伙都知道,劉邦後來有了戚夫人之後,就不咋去呂后哪裡了,畢竟呂后這都人老珠黃了,而這戚夫人——漂亮,男人嘛就這德性。

這不有一天周昌有急事,這就跑到宮裡邊和劉邦說這事。話說就這時間點上按照劉邦的作息時間,那是休息娛樂時間,概不辦公,周昌可不管這個,一推門可就進去了。

好嗎?你猜劉邦在幹嘛?對嘍!劉邦和戚夫人正好抱一塊了,那麼抱成了啥程度了呢?歷史書他沒說,俺也不能瞎說去,大傢伙可以自己腦補一下。

周昌一瞅,一張老臉直接紅到了脖子後邊去了,回頭就跑,連門都沒有關。

劉邦到不客氣,攆著周昌的屁股後頭就追,這也算是一景,大臣和皇帝追著玩。

結果當然是劉邦把周昌給攆了上去,劉邦一躍而起直接騎到周昌脖子上了,一臉嚴肅的就問周昌:“你瞅俺是啥樣的皇帝?”

周昌這老臉那紅色還沒退下去,也不客氣,脖子直接就硬了起來,抬頭就說:“陛下……你……就是……夏桀……紂王一樣的……皇帝!”

話說這不是周昌被追累了,是周昌原本就口吃,一激動口吃就的就更加厲害了。

劉邦聽了哈哈哈大笑,一點怪罪的意思都沒有,他就知道周昌就這脾氣。

這應該就是題主說的周昌罵劉邦的事。

後來大傢伙也知道劉邦有了想要廢太子的想法,把戚夫人的兒子立為太子,那麼這事朝臣都反對。

那麼在整個過程中,就屬這周昌反對的最為激烈,跳的最高,你說他口吃,說的不那利索,所以他總是說:“我口才……不好,但我……就是知道這不行!”

得!劉邦拿他也沒辦法。

那麼整個過程都被躲在一邊的呂后聽到了,後來呂后見到周昌,就給周昌跪下了說:“要不是您據理力爭,太子這事還真就被廢了!”

這就是呂后給周昌下跪的事。

從這些個事情當中,大傢伙就能看出來,周昌這人他只論事,可不管面對的是啥人。

周昌之死

老話說無欲則剛嗎?所以大傢伙都有點怕周昌,就連呂后這樣的人,在劉邦死了之後,她也怕周昌,畢竟你做錯了,他就揭你老底。

所以後來劉邦快要死了,為了劉如意(戚夫人的兒子)不被呂后算計,就派周昌到了劉如意哪裡當相國。

你還別說,呂后想法設法的想讓劉如意回到長安。周昌蹲在哪裡一瞅見使者,就說:“趙王身體不好,去不了!”

去了三次,三次都是這樣,把個呂后氣的夠嗆,最後沒轍了,想了個辦法先把周昌調回來。

調回來後呂后就把周昌罵了一頓,可週昌還就那個樣。

周昌離開了劉如意,回頭呂后就把劉如意給調回長安,一杯毒酒就給毒死了。

為了這事,周昌鬱悶而死,他總感覺自己對不起劉邦的囑託。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說起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手下的那些功臣,人們自然會想起蕭何、張良、韓信等人,也知道跟劉邦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結局都不大好,不過在劉邦手下的那些開國功臣中,有一個人,他不僅敢當面罵劉邦暴君,還讓呂后向他下跪稱謝,這個人就是周昌。

周昌是誰?

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漢初期大臣。他是在初期的時候,就跟隨著這個還不是皇帝的劉邦他的身邊,更是在劉邦在這個奪得天下的過程中是貢獻了很多。

周昌他和劉邦一樣都是沛縣這個地方的人,而且在秦朝還沒有被推翻的時候。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時擔任泗水卒史。 等到劉邦在沛縣起兵的時候,打敗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監,這樣,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資歷追隨劉邦,劉邦命周昌擔任一名管旗幟的職志,周苛暫時在帳下當賓客。 後來他們都跟從劉邦入關,推翻秦朝的統治。劉邦被封為漢王后,任命周苛為御史大夫,周昌為中尉。   

漢王四年(前203),楚軍在滎陽把劉邦團團圍住,項羽殺了周苛。 於是,劉邦就拜周昌為御史大夫。周昌經常跟隨漢王,並且多次擊敗項羽軍。

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時,周昌和蕭何、曹參一起受封,周昌被封為汾陰侯。

周昌為敢痛罵劉邦呢?

周昌為人品格正直,堅韌不拔,凡認為錯誤的事情,哪怕是面對威嚴的皇帝,也敢於直言,甚至怒罵。

有一次劉邦在宮殿裡休息,周昌有國家大事想要稟報,但是劉邦這時候卻和戚夫人一起卿卿我我,周昌看見這樣的景象,只能嘆一口氣,退了出去,沒想到劉邦卻追了上去,騎在周昌的脖子上,還問他我這麼做怎麼了?

周昌卻直接回答,皇帝就像紂王一樣的昏君,沒想到這麼一句話卻讓劉邦哈哈大笑。

後來劉邦對於周昌還是非常忌憚的,畢竟他是一個忠臣,不畏懼權貴,雖然自己是位皇帝,但沒有理由的話也不敢妄殺朝廷大臣。

呂后為什麼要給周昌下跪呢?

劉邦晚年的時候非常寵幸戚夫人,希望能夠冊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作為皇太子的人選,等到劉邦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如劉意為太子時,許多大臣都堅決反對,但是都未奏效。

後來,幸好張良為呂后定下計策,使劉邦暫時把此事放下。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劉邦極力爭辯,劉邦問他理由何在,因為周昌本來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厲害了。但是他卻說出了一句著名的話,就是: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事過之後,呂后因為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她見到周昌時,就跪謝說:“若不是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

周昌遇事有自己的見解,不攀附皇帝的意見,反而一直力爭自己的立場,最後他的意見受到了接納。他的性格雖然是比較直接,但是能夠受到漢高祖的重用,就連呂后也下跪拜謝他,說明在朝中的威望是挺高的。

周昌的結局

邦後來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趙王,但是此時,劉邦已經50多歲了,他一直擔心自己去世之後,劉如意會被人殺掉,畢竟作為皇帝最寵愛的兒子是會被他人覬覦的。所以就安排周昌成為趙王的下屬,以保護劉如意。

後來劉邦去世,呂后就對趙王如意下毒手了,她多次派人徵召趙王到長安。不過周昌雖然努力了,但呂后是什麼人,當劉邦死後他早忘記了以前的卑遜,內心充滿復仇的念頭,最終劉如意被毒殺,而戚夫人則被砍掉手腳,挖出眼睛,又逼他喝下毒藥,讓他變得又聾又啞,最後被丟進廁所裡,成了“人豬”。

周昌因為趙王被呂后殺害,覺得自己辜負了劉邦的囑咐,後來也就稱病隱退,不再上朝拜見呂后,三年之後,他也去世了。周昌最後是抑鬱而終的,他在趙國輔佐趙王的時候,可以說是盡職盡責,在趙王有危險的時候保護他。

周昌的一生,性格耿直,深得劉邦的重視,他得到劉邦的囑咐,照顧趙王,後來沒能救下趙王,鬱鬱而終,足以見得他的忠心以及人品。


總結:劉邦他也是珍惜這個僅有的好兄弟,這個一直不離不棄的好兄弟,周昌他一直記著自己的職責,一直幫劉邦他當皇帝。對劉邦忠心,是周昌之所以能做到直言不諱的終極奧義,這種忠心,是從年輕時跟著劉邦起兵那天起開始,用一輩子的相隨鑄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