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流養老”這種養老方式,看著很實用,但是老人們為何不願呢?

陳大帥ing


能輪流贍養的都是多子女的家庭,也稱為是最後一批孝順父母的兒女了。輪流贍養能讓每一個兒女都有休息的時間,是目前最好的贍養父母的方法。為什麼做父母的矯情呢?還不是因為兒女多挑毛病唄。

像這樣不通情理的父母,問問他想怎麼養老?去養老院說兒女不孝順了,請保姆又說保姆伺候的不好了。整日的吆喝著要回家,換保姆像走馬燈一樣的勤。當老的光想呆在老地方讓兒女們來伺候,就不想一想兒女們也都是六七十歲的人了,路遠了不折騰兒女們嗎?要不就自私的不行,看著哪個兒女好說話,光想僅著一個兒女伺候,你這是想把兒女累死的節奏。

依我說誰伺候都不如兒女們伺候的盡心,到老了失能的時候,能得到兒女們的輪流伺候就知足吧,還矯情什麼?別看評論區評論的那麼熱鬧,在實際生活當中,有多少多子女的父母能得到輪流贍養的?城市的老年父母靠自己的退休金,能動的都是自給自足,自己伺候自己。等失能了就請個保姆或者是養老院。農村的就更不用說了,能給老人送口飯吃就已經是很不錯了,所以說矯情的老人少之又少。


2689春天的花兒



桑田201812


“輪流養老”就是讓老人在幾個孩子家輪流住著,每家住上一段時間,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減輕孩子們的經濟壓力,也可以讓每個孩子盡孝心。

我們家裡就是採取這種方式照顧我的奶奶,三個兒子每家一年,我經常會陪我奶奶聊聊天,逐漸我就發現“輪流養老”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1.老人在第一家的生活中,把房間收拾成自己滿意的樣子,牆上貼著毛主席的畫,又買了好多裝飾品來點綴房間,床睡著不舒服又買來一張寬大的床,怕老人熱到或冷到,第二家的兒子又買了空調,怕老人無聊又買來電視,快輪到到第二家的時候,老人就會心想,這房間裝修這麼好,剛剛住一年又得搬走,使老人感到不捨與不習慣。

2.婆媳矛盾是從來沒有斷過的事情,在第一家裡跟媳婦兒就有些不合,老人也是無奈,到第二家老人又得看另一個媳婦兒眼色,這讓老人有苦說不出,找不出一種幸福的感覺。

3.老人年齡已高,搬來搬去遲早會經不起折騰,但是這個時候的老人已經處在被動了,只能“任人擺弄”。

雖然“輪流養老”有很多不恰當,但不能證明孩子們不孝順。

我認為有一個方法就很好,希望能幫助到這種情況的家人:讓老人就在第一家住,每個月其他孩子要買東西來看看,另外再給第一家一定的資金來減輕壓力,這樣老人不折騰了,孩子們也能盡孝心。

最後說一點,老人這麼大的年齡了,想要的不是物質滿足,想得到的是家人的陪伴。


花開之後更燦爛


提問:“輪流養老”這種養老方式,看著很實用,為什麼老人不願意呢?這還真是個問題,也確實切合現實,下面我就身邊發生的幾個例子來談談我的看法。

其一是我的一個鄰居老奶奶,現在已經八十歲了,她生養了四男三女共七個子女,除了老二夫婦在中年去世,其餘六個都已成家,子孫滿堂,按理說不應該為養老發愁了,但她偏偏還在受著煎熬!她家實行的也是輪流養老,三個女兒除外,三個兒子家輪流住一個月,到月底的最後一天自己背被子到下一家,也沒有哪個來接一下,上家住滿一個月,如果搬得慢一點,就有人罵老不死的,崽好還得媳婦好啊,媳婦不高興,兒子死得就難看,基本上是要吵架的,而下一家如果你自己不搬過去,那才叫高興,恨不得你再也不去。八十歲的人了,還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有一次終於出事了,老太太在搬被子時跌了一跤,老人骨脆,竟把右手腕摔斷了,幾個兒女竟然互相扯皮,硬是沒送醫院,最後請了個郎中,貼了幾幅膏藥了事。這些事城裡人聽來不信,但在農村卻是最真實不過的事情。

其二是鄰村一個老人家,姓唐,唐老太已經快七十了,由於中年守寡,拉大了四個兒子,並且都成了家,也是兒孫滿堂,但老太太早年就累壞了身體,藥砵子不離手。四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一年也難得回來兩次,尤其是小兒子,兩夫婦都在廣東進廠,幾年都不回來一次,老太太只好在三個兒媳婦家輪流養老,說是養老,其實也是可憐,除了大媳婦稍微好一點外,其餘兩個都是咒山罵水,因為小媳婦夫婦從不回來,也不寄錢,總是在老太太面前拿來說事,可沒少受氣。後來老太太終於病倒了,大小便失禁,更加受罪,不過聽說前年也去世了,死前她對人說,大媳婦二媳婦三媳婦她都不怪,畢竟服侍了自己,最不心甘的是小兒子,送書送得最多,沒服侍過自己一天,也沒寄錢回來,她實在不甘心。說來也奇怪,她小兒子的家庭本來是四兄弟中最好的,最有錢的,但自從老太太去世後,家庭象瀉水一樣,連續發生了幾樁希奇古怪的事,現在她小兒子也回了家鄉,坐輪椅,已經家不是家了。

其三是我嫂子的親媽,老太太生育了一男四女,並且都已成家,不好的是兒子在45歲那年,在床上玩著玩著手機就睡覺了,並且呼嚕打得山響。他老婆睡不著,在旁邊推他,要他不要打那麼響,但叫不醒他,急忙叫120,還沒到醫院就不打呼嚕了,但也沒氣了。由於唯一的兒子死了,老太太后來就在四個女兒和兒媳婦家輪流養老,每家住兩個月,輪著來,四個女兒嫁得雖然不遠,但終究不方便,還有就是女兒嫁人了,終究是別人家的人了,有丈夫,還有公公婆婆,感覺好像也不是辦法。到後來,老太太生活不能自理了,四姊妹加兒媳婦就開了個簡短的家庭會議,商議的結果是由小女兒全天侍候,其餘幾戶每月支付給小女兒600元,這樣才稍稍安頓下來,但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聽說小女兒有時也很煩。比如有一次,小女兒剛給老太太換了溼褲子,過會兒又尿溼了,小女兒肝火一上來,就在老太太屁股上狠狠打了一巴掌,老太太恨恨地罵小女兒,你這樣做會報應的啊,小女兒回答,我馬上死掉都可以,當然這是我聽說的。

唉,說不完的養老,老了都是淚!尤其是農村老人,養老金又少,更是一種煎熬!有時候我想,國家的頂層設計,社會的每一個人,對老人再好都不為過,因為我們都有老的一天啊!這樣一說,好像有點跑題了,趕緊打住!

一己之言,不喜勿噴。


鳳凰生態休閒山莊莊主


我媽就不喜歡輪流,問我能不能一直跟我,我說沒問題,我媽說要徵求我老婆的意見。我說不用,這事我能做主,你就安心住著,絕對沒人趕你的。

我結婚十五年來,99.9%在我(老二)這裡住。

我不喜歡強逼老人被動輪流,除非老人自己喜歡。

對自己的父母都斤斤計較的人,不管地位有多高,有多富,我都瞧不起,沒資格跟我講話,更別想跟我成為朋友。



升哥與傳統文化


對於這件事,就拿我奶奶那輩來說說吧。奶奶已經65歲了,現在一個人住在村裡。奶奶有三個兒子,現在都成家了,都在外地打拼生活。一個在深圳,一個在廣州,一個在惠州。我家在惠州,本人由於戶口問題,高中沒在惠州讀就回到老家跟奶奶一起生活。在生活的那三年的跟她聊了很多往事,那年代生活真的是很不容易,能把孩子帶大成人已經很了不起。

她現在住在小叔的家裡(在農村建的新房),我就住在我自己的家裡(一個人)。只有週末放假那兩天去她那裡吃飯,吃飯的某一天的。我有問她同樣的問題。奶奶:我不喜歡老是跑來跑去的,現在這個年齡了老了,走不動了經不起折騰了。還細說到你家比較窮,不好意思給再你家增加人口,我現在也做不了飯,洗不了衣服了,幫不上什麼忙。而你二叔了,我很疼你奶奶每週都會給我打電話,我的生活狀態我已經很滿足了。他做生意有好有不好的時候,我不想到時候給他增添壓力。還有就是他們的老婆也會多多少少的一些嫌氣,畢竟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還有那裡的生活情況,消費又高,生活環境又不好(房子擁擠情況)等等。相比這些情況我比較喜歡住在村裡,養養雞,跟街坊鄰居談談話……

喜歡的給個關注



我是鄉巴佬哦


我婆婆就是題主說的這種狀況。

婆婆今年93歲,生有6個兒子,沒有女兒。大兒子五十多歲時生病去世了。

我老公最小,我們結婚時婆婆剛好70歲,那時婆婆身體很好,獨自生活,一切都能自理。記得我女兒出生後婆婆還幫我帶過一小陣孩子呢!可歲月終究不饒人,隨著婆婆年事越來越高,漸漸的就不能單獨生活了。

大家經過商量,最後的結果是除了大房外,其餘五家輪流照顧老人,兩月一輪。這樣每家既能盡到贍養老人的義務,又沒有多大壓力,老人還有新鮮感。本以為這是個很不錯的決定,婆婆一定會高興。可婆婆聽到這個結果嚎啕大哭:“老頭子,你行行好把我帶去吧,兒子媳婦一個都不孝順,他們都不要我了,到了了連個安身之處都不給我,我的命苦啊。”

她老人家這一哭大家都傻眼了,究竟怎麼回事啊?大家派出代表跟婆婆談。婆婆最信任四兒子,那四哥當仁不讓承擔起跟婆婆談心的重任了。

婆婆雖然不識字,可她是個重情重義的人。經過四哥跟婆婆的交談我們才知道婆婆的心思。她說:自從嫁給你們的爹就從來沒有離開過莊子,老頭子也是在這個家裡走的,我要陪他一輩子,假如我去你們家了,你們的爹回來找不著我怎麼辦?還有就是我人老了,好多習慣跟你們年輕人不一樣,我怕跟你們一起過不來。還有七娘的脾氣太壞,我受不了。我要一個人單獨過,哪也不去。

四哥結婚後就一直住在老莊子上,和婆婆就一牆之隔。最終大家達成共識,由四哥四嫂照應婆婆,其餘四家每月給生活費。這個生活費包括婆婆的生活費和四哥四嫂照顧婆婆的護理費。

婆婆還真是剛強,跟四哥四嫂一家生活了十多年了,米飯她都是單獨煮,她說四嫂煮的飯硬她不喜歡吃。單獨煮就單獨煮吧,只要她高興,再說了,她能煮飯說明她還行,兒女們應該高興。

我媽前些年得了老年痴呆,完全不能自理,兒女商量著帶在身邊侍候,可她老人家整天唸叨著回自己家。有時夜裡偷偷跑了,雖然我們不能明白得老年痴呆人的心理,但從媽媽的表現來看,人老了都想呆在她熟悉的地方,可能他們覺得安全吧!

所以本人覺得:在贍養父母這個問題上還是尊重老人的意願,雖然這樣會給兒女帶來很多不便。但大家換位思考,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父母的今天就是兒女的明天,今天我們克服一點,明天我們的孩子在我們老的時候也會一樣的,大家說對嗎?





舊時青笙


自家的經驗,我姥爺09年因病去世了,留下我姥姥一個人,當年姥姥身體還行,舅舅就把姥姥接走了,剛開始還好,住的還算順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姥姥歲數也大了,當然也可能有點摩擦,舅媽離提出讓姥姥輪流在四兄妹家裡住。大舅家在上海,看看去一趟也不容易,並且那邊沒有暖氣。二舅跟小姨家在鄭州,兩家挨著,特別近,冬天有暖氣,我媽在河南農村。就這樣開始輪起來了。剛開始還好,時間久了,姥姥不願意了。在城裡住久了,看看不太願意回來農村,上海那邊大舅說願意出錢,讓在二舅家和小姨家住著,當時也達成了一致。但是後來又不知道哪裡不對,二舅就把姥姥送回農村我媽那了,住了一段時間,姥姥想走,但是舅舅又不回來接,反正挺不愉快的。說白了,就是老人歲數大了,也沒有什麼收入,加上各種摩擦,子女之間會有矛盾,這是不好的一面吧,但是不管怎樣,這種方式還是比讓老人去養老院好一點,畢竟,老人還是願意在家裡待著,去養老院咱們也會不放心老人。看你自己怎樣選擇吧。





晨迪的淡泊人生


“輪流養老”這種養老方式,看著很實用,但是老人們為何不願呢?

農村養老,已經成為一個問題。村裡的幹部也為此有些憂心忡忡,從他們的工作中,就多次處理過贍養糾紛問題。

過去講,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現在看來,並不一定是這麼回事。兒女多的,並不一定老人生活得很幸福;兒女能力強的,也不一定就能好好度過晚年。

某村有位老人,下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年過七十之後就輪流在兒子、女兒家裡養老,據當地人講,他在女兒家生活得是最為幸福的,一回到兒子那裡,就感覺不是一種滋味了。

幾個兒子不會讓他住正房,將其安置在偏屋裡,條件簡陋,日常的照料就是給點飯吃。女兒當然不放心,看了幾次心酸落淚,又把父親接過去了。不過,後來父親堅持要回到自己村裡,可能是預感自己身體不行了,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輪流養老,一直農村盛行,並且主要是在兒子之間輪流居住。時間不等,有一年一輪的,也有幾月一輪的。表面看起來,沒有什麼,但實際上也存在一些矛盾。比如有的兒子媳婦之間進行攀比,覺得誰給老人的條件太差;比如有的兒子媳婦到了時間,不會去主動接老人;比如有的老人可能覺得某某兒子媳婦為人心腸要好一些,不想去某某兒子媳婦家裡住;還有的老人覺得這是一種施捨,並不一定用了心,如此等等。

人終究是要老的,老了之後怎麼辦?我有幾點不太成熟的想法,但也能對大家有所觸動吧:一是當今社會重幼不重老,孝順的傳統美德已經逐漸在消失,或許只有等待自己老了之後,才稍有感觸,可惜已經遲了。

二是人老了終究還得靠自個,不可過多的依賴兒女,尤其是今天兒女們的事業越來越遠越來越大。所以說,夫妻關係是最為重要的,人一定要懂得珍惜,這種關係越是年齡越大,就越顯得可貴。無論是相護相持,還是精神慰藉,只有夫妻才能做得到,再優秀的兒女,怕是也難。

三是老人們要學會與兒女們共處,一些在城市工作的兒女,是希望老人能夠與其共同生活的,而且這個共同還不一定在一個住房,只是一座城市。可是有老人就是不願意,也讓兒女尷尬不已。所以,老人們也要提高生活的適應能力,學會適應一個新的地方,新的人群,新的追求,不能過於保守。或許,多從兒女方面的角度去考慮,也才能收穫自己的幸福。


碧翰烽


這個輪流養老,在農村孩子多的家庭比較流行,而且農村都是在兒子家輪流養老的多,女兒家基本不會被算在內。

這裡我舉一個親戚家的例子,一位奶奶,90歲了,身體特別硬朗,因為拆遷,老人的房子被兒子們折成錢分了,這樣老人就在三個兒子家裡輪流住,本身老人是願意自己住,但在農村那麼大歲數自己住,兒子們就怕人家笑話,其實老人跟外人都說,想自己住,因為自由,吃喝之類的,在兒子家就是不自在。那老人的兒媳婦,也不高興,不願和婆婆同住,她經常跟別人說,她整天拖地,她婆婆給她踩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的,煩!其實大家都知道,她一點也不講衛生,就是故意的。開始,他們三個兒子還一家一個月輪,後來竟然半個月半月輪,那位奶奶說,每次這家沒等收拾完衣服呢,就又換一家。聽著心裡真不是滋味。後來老人就找藉口去女兒家了,過年也藉口女兒家需要幫忙,不回來過。

自古以來,都是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那個家再破,也是自己的家,也有自由。如果不是不能自己做飯,誰願意去別人家住呢?人老了,身不由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