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一段小碎步,緊接著輕踱一下,再跳起來。

隨後便是又一粒尋常的進球。

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布魯諾-費爾南德斯的點球技術或許算是當今足壇的異類,但這種三段式的點球技術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安普頓的傳奇名宿勒蒂西埃。而切爾西中場若日尼奧、美國職業大聯盟球隊亞特蘭大聯前鋒約瑟夫-馬丁內斯以及費爾南德斯的點球技術也具備著滿滿的假動作和表現力。

在職業生涯所面對的48粒點球中,勒蒂西埃僅僅罰丟了1粒,而在他看來,當年自己的點球技術與如今足壇的新花樣有著類似的地方。

“都是要儘可能地掩蓋自己的主罰方向和意圖”,勒蒂西埃在評論若日尼奧和費爾南德斯的點球主罰方式時說。

在今年1月,The Athletic就曾對這位聖徒名宿進行過面對面的採訪,一同分析了沃德-普勞斯的任意球技術,而他當時也分享了自己的點球主罰方式。

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圖)球員時期的勒蒂西埃以技術出眾而著稱

“當我站在點球點的時候,我的腦海裡會想好如何邁步,要將球踢向這邊”,勒蒂西埃說。“但在我到了主罰位置(主罰腳揮動了一半後),我會關注門將的表現,如果我看到他的身體傾向另一邊,那麼我就會在最後時刻把自己的腳扭過來。”

這種最後時刻調整的應變能力是勒蒂西埃與如今一眾點球手所共通的能力。以往,這位南安普頓名宿在主罰點球時依靠自己的餘光和不露聲色的表情,通過智謀戰勝對手,如今的一部分點球手或許依靠的是主罰時踱步後跳躍的方式來給自己更多的時間來調整射門方向。

不妨讓我們來看一看去年8月歐洲超級盃上若日尼奧所主罰的點球……

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開始助跑後,這位意大利中場看上去篤定要打向右側(後來流露出了更大的傾向),不過在做出最終的決定前,他需要讓阿德里安先做動作。

可以特別留意一下若日尼奧的頭——他“稍稍”看了眼皮球之上的地方,或許視線注意到了阿德里安的膝蓋。

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阿德里安(當時他面對過20次點球撲出過5次)卻在若日尼奧開始助跑後沒有任何的動作,不過意大利人此時開始了踱步……

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阿德里安幾乎還留在原位,但隨後若日尼奧開始跳步……

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此時門將已經開始做出撲救動作,他的膝蓋動作“告訴”了若日尼奧要撲向左側。

“這就是跳步的作用,它會在門將做出撲救動作的時間點多給你一定的時間”,勒蒂西埃說。

對於主罰動作尚未完成的若日尼奧來說,此時他擁有充足的時間用右腳內側將點球射入右方……

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這樣點球技術還有另外的優點,比如說它能夠掩飾主罰腳。

“我絕不會罰向中路”,勒蒂西埃解釋道。

“我從來都不會考慮中路。我記得我們當年在對陣布萊克本的時候(1994年4月),我面對過曾做過多年隊友的蒂姆-弗勞爾斯主罰點球。他看過我不少點球,非常瞭解我的主罰習慣,所以當我在罰球點等待時,希勒走上前來跟我說‘無論你怎麼罰都不要踢向中路’。

“顯然在那晚的比賽前,他們對於我主罰點球的假設有過交流。他們這麼做也是因為我此前從沒踢過中路,而這一次我卻想要試一試,畢竟弗勞爾斯瞭解我的點球技術。當希勒對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根本無法確定他是想要使詐還是真誠的建議。”

勒蒂西埃最終站在了點球點上,在弗勞爾斯撲向他更喜歡的主罰方向後,將球罰向了左邊。下面,不妨讓我們看看若日尼奧和費爾南德斯的罰球傾向。

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顯然,兩位喜歡使用誇裝助跑來掩飾自己主罰方向的球員在點球方向的選擇上呈現出一個二選一的態勢。

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而他們的主罰記錄也非常突出。

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不難看出,這兩位球員在主罰點球時也並不是一直都使用跳步主罰的方式,他們會根據門將是否提前移動來做出判斷。

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在門將不做移動的情況下,若日尼奧就會心生疑慮,因此罰失過點球”,勒蒂西埃手。“在罰失的案例中,他沒有掌握好主罰的節奏和步伐,球員時期的我總會把握好這一點,倘若門將率先做出判斷動作,那麼我就有了更大的得分機會。”

在遙遠的美國,馬丁內斯的點球技術不但展現得十分誇張,亦有不俗的得分轉化率。

2019年6月,在面對華盛頓聯門將比爾-哈米德時,由於門將的按兵不動(只是稍稍向前移動),這位委內瑞拉前鋒的點球最終飛出了橫樑。

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正如勒蒂西埃所說的那樣,如果門將能夠繃緊神經,那麼這種點球主罰方式就會宣告毀滅。

“我罰失的那個點球,門將(1993年,諾丁漢森林的馬克-克羅斯利)做出了自己的判斷,他撲救的時機是完美的。

“在我看他的時候,他假裝要撲向一側,所以我在那時想好了罰球方向,但他只是移動了一小步,隨後就撲向了正確的地方,最終將球撲出。那是唯一一位這麼做的門將。”

詭異但有效:為什麼B費和若日尼奧用跳步的方式罰點球?

一粒出色的點球既需要一定的欺騙性和表現力,也需要些許觀察以及充足的控制能力。

“我很喜歡這個”,在談到這種新的點球技術時勒蒂西埃表示。“足球比賽在各個方面都應有所進步,很高興人們對於比賽內容的各個方面一直以來的不斷追求和提高。”

原文作者:Carl Anka, Tom Worville

翻譯:Equaliz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