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這部劇無疑是火的,雖然現在收視率不可靠,每部劇都買熱搜,但至少《安家》的熱搜話題是實打實地有人在討論

從海清飾演的博士夫妻買房,房四井的來歷,張乘乘鬧事,樓山關開單,到昨晚的心疼九八五——典型的爆款內地劇,原生家庭一地雞毛小人物奮鬥一鍋端,更是典型的六六作品。

六六老師接地氣的能力我們已經見識過很多次了,講道理《少年派》這種大風大浪都過來了,《安家》還有什麼可預警的嗎?

有,六六老師改編日劇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賣房子的女人》海報

《安家》是部讓人非常糾結的作品:又想罵又想看,一會兒被吵得腦殼疼,過會兒又被小銷售的努力感動了。我們講,人物可以灰色,劇情不必閤家歡。但《安家》的灰不是灰,我眼前的白也不是白,

《安家》這部劇是分裂,是不融

前兩天看一公號很委婉地說了這點,對,委婉的用詞就是“有好有壞”。但是我不想委婉,最近諮詢了很多人,做過中介的,愛看日劇的,發現每個人的觀點竟然都不同。

也就是說,《安家》分裂得多姿多彩,活蹦亂跳,極具討論價值

首先,是日劇本土化的分裂感。這是個老話題了,曾在黃磊版《深夜食堂》播出時達到民憤的程度。記得吳昕那碗老壇酸菜方便麵把氣氛毀得一乾二淨,竟然在美食這種不能輸的領域選擇了植入,其製作電視劇的真誠度也就見了底。相較而言,《安家》要用心得多

。房屋中介這行是真的有,藉著房子闡述家的理念也合情合理。

但問題還是那兩個字,氣氛

原版《賣房子的女人》是二次元風格,很扯。女主北川景子永遠是下圖這個表情,搭配大近景+鼓風機,是非常直觀的強勢▼▼▼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賣房子的女人》劇照

而豆瓣有句對女主的評論,說她是“人形電腦天使心”。什麼叫反差,這就叫反差。看著這個冷漠的戰鬥型人格細心為客戶服務,毫無真實感的搞笑角色慢慢被家庭等詞融化,觀眾會得到一碗快餐雞湯

快節奏,漫畫風,在這個氣氛下——日式雞湯會更好喝

自帶“go!”特效又從頭到尾沒笑過的三主任其實心裡滿是溫柔,也許是曾經失去過家,所以才比所有人都能明白房子代表的是什麼,她賣的不是房子,而是幸福感

同事說她問過在日本生活的人,他們也說,日常見到的中介不可能是這種風格。但是,他們看這部劇並不會覺得違和。

畢竟誰和二次元講理啊?

大家看著北川景子演一神經病,說說笑笑地聽幾個正能量段子,時間也就打發走了。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但孫儷不行,《安家》不行

《安家》劇情無法照搬日式二次元,氣氛不合適

聽聽這名字,安家,成熟穩重,現代題材,既容不下無厘頭又接受不了日式小美好。所以在日版成立的“想在城市看星空”到了我們這裡迅速翻車,氣氛不同,看劇眼光完全兩回事。

更嚴重的是房似錦這個人設,割裂感極其明顯。我們看人物簡介:房似錦,雷厲風行,行動派,在業務能力上也是佼佼者,一個工作狂人,對待員工,也是不講情面,一切以公司的利益為主,不養閒人

人形電腦”這點是很好地複製過來了,半夜接個電話都有種10086客服上班的感覺▼▼▼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安家》劇照

但她對待下屬的開火方式莫名其妙,任你雷厲風行也好工作狂人也罷,新官上任三把火,她燒得是野火燎原,恨不得燒出四個大字昭告天下:不近人情

這也太多此一舉了,沒有必要。

包括撬了王子健的單,也是於情於理都解釋不通。你說她眼裡只有工作,那難道店長不是工作嗎?更何況她的任務是來擠掉另一位店長,這種行為難道不是雙商下線?

原版女主神經兮兮的設定被剝離後,觀眾的反應很能說明問題:這個房似錦不討喜。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安家》劇照

六六的回應中,前半段我是同意的,確實,沒有人規定主角一定要討喜:

“我就很好奇,為什麼一定要演員討喜,這個角色的存在是為了討大眾喜歡嗎?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形象,每個人也不是為討好所有的人而活著吧,總要有自己的喜好和個性吧。

我覺得像房似錦這個人物本身的出現,她壓根兒就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她幹嘛要討你喜歡呀,你又不給她錢,她只對給她發錢的人笑。”

但後半段就開始分裂了。

原版女主怎麼賣房?

基本靠恐嚇,眼睛一瞪一吼客戶就被說服了,跟玩兒似的▼▼▼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賣房子的女人》劇照

這肯定照搬不了,於是六六設計房似錦是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工作的永動機,業務能力第一名,對金錢的慾望高於一切,所以店員、人際關係什麼的她根本不在乎

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我們看見了,遞名片標準姿勢,提供至尊服務,沒有閒下來的一刻▼▼▼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安家》劇照

但是慾望呢?

中介朋友說,房似錦賣房子太自信了,好像每一單她都有必開的把握。事實上他們簽單的表情都和王子健一個樣,那種得意,暗爽,忍不住▼▼▼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安家》劇照

而房似錦卻說了日劇女主的臺詞: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安家》劇照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再退一步,我們可以理解為是正能量,是她努力的成果,她應得的,她就是有本事。

可目前為止她開的每一單都是順風順水、老天保佑的級別:

“可以看星空”,五分鐘成交;找個託說這房子博士住的,有小孩讀書buff,五分鐘成交;迷信土大款就愛凶宅,五分鐘成交。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安家》劇照


又套回了日劇“賣著玩兒”的單元劇結局,這不叫主角光環叫什麼?

同時也解釋了本劇第二層面的割裂感,職場劇的案子,幻想式的解決方法。只提供矛盾,沒能力解決矛盾。

房似錦還跟徐姑姑吐槽他們店什麼都靠唱歌解決呢,她自己和王子健的過節靠什麼解決了?▼▼▼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安家》劇照

……

所以各大中介公司要求員工每天觀看《安家》並上交觀後感的新聞,房似錦的存在就是一管開過光的雞血。此時編劇再用原生家庭這把萬能鑰匙解釋一切缺口。

房似錦原名房四井這個梗一出社交網絡就炸了,小時候不受家人待見,靠爺爺供著讀書。現在辛苦賺錢,親媽為了給兒子買房問她開口就要一百萬。

都不用宣傳帶節奏,網友熟悉地打出另外兩個名字:樊勝美、蘇明玉

再看男主那兒,媽媽因受不了丈夫頻繁出軌,在他生日時跳樓。之後他痛恨一切愛情的不忠,絕不賣房給小三兒。這些劇情可不可以有?六六在紅星新聞的採訪中說:

“行業劇也是由人構成的。每個人構成了這一組行業。只要是人,他就有情感問題,就有吃喝拉撒的問題。再說行業劇,也不能夠杜絕別人的情感表達,我認為這都是正常的人之常情。”

好一個人之常情,就把房屋中介演成了居委會

創傷可以有,但非得鬧得這麼低級嗎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安家》劇照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安家》

不是劇情懸浮,是編劇心態懸浮

說回來,日版也有出軌等一系列“人之常情”,但人家節奏快,清清爽爽一集完事兒

我們這兒50多集安排下來,竟然能把房似錦她媽和徐文昌前妻安排到聯手,我服,我服得得腦內立馬出現她倆大鬧天宮的噪音。

於此,又是家庭倫理和職場的不容

當然六六也有其擅長的,單看“安家天下”靜宜門店,是極為生動的辦公室情景劇。

每個員工都帶著職場上不招人待見的特質。老油條油滑,王子健嘚瑟,朱閃閃摸魚,樓山關摳門,九八五的學歷高到不合群。幾個人加起來,嗑瓜子聊八卦講壞話,還搞排擠。

隨著劇情推進,他們各自的打拼、辛酸豐富了小人物的畫像。觀眾也從一開始的抗拒和不理解到現在羨慕他們店內的氣氛,心疼銷售,號召要體諒服務業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安家》劇照

有網友說六六再寫不出《心術》那樣的本子是因為她當時在醫院觀察了半年,其實《安家》她也做了個月的行業調查。

所以這個地,是落下了的。

無論是房似錦還是徐姑姑,她都找了原型來創作。孫儷還去原型的家裡,直接拿了她的鞋來穿,連三口吃一個包子都有依據。說這部劇不用心,那確實不至於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安家》劇照

而那一股股的分裂感就像腳底的石子,硌著不舒服,又具體說不出它在哪,忍著忍著也能走,可走不利落

多麼另類的懸浮

六六是個很愛解釋的編劇,正如《完美關係》的右耳,後者是瘋狂甩鍋,前者則是滿腹的“你們看不懂”。

前天《娛理》的採訪中,還在聊博士那套星空房該不該裝修的問題,她的觀點相當驚人:

“觀眾們的經濟實力有差距,很多買房賣房的故事,可能是超出他們的認知的,所以有的時候我會去平衡故事的真實性,但恰恰也是這個真實的故事,有觀眾不能接受,因為這樣的真實對於觀眾來說可能是一種打擊。

就好像觀眾們對於房似錦裝修房子賣給宮蓓蓓的行為不理解一樣,他們耿耿於懷,就覺得房產中介不會主動裝修後再賣房。但事實上,在上海做這樣生意的中介太多了,這隻能說明有些觀眾的生活沒有夠到人家的階層,消費水平還不到,或者他的思維理解能力還不到那些高水平銷售的層級。”

《安家》熱播|多少人不是在一邊看著劇情,一邊罵著編劇

《安家》劇照


多新鮮,如今觀眾還會被房價打擊?看完這番言論再看看劇裡的公平論,突然覺得本人確實是不配

對於改編得不倫不類,她也有說明。

大意是本不願意接改編戲,但被出品方說服了,那就意思意思加一些。

“原版的劇本是十集吧,我這個戲播出來最終是53集,所以從任何角度上來講,它倆相似性幾乎是非常非常非常低的。因為它是有版權的購買,所以呢,我也要顧及版權方的感受。你說呂超(出品方負責人)花那麼多錢買了一版權,我一點元素都沒有借鑑?所以我只能從裡面挑一些我覺得既不傷害呂超情感,同時跟本土化結合的比較好的元素出來。”

這不是劇情懸浮,是編劇心態懸浮。左一勺日劇右一勺大上海,少許的狗血大量的階層。她可以寫好很多東西,但寫不圓,自圓其說為“尖刻”。

十年前的《蝸居》拍出了老百姓買不起房的尖刻,十年後換個視角,老百姓能理解樓山關在市中心的房子裡感嘆“下輩子才買得起”,理解不了“高水平銷售的層級”,竟然還是觀眾的問題了?

那到底是尖刻了誰呢?

《安家》有真實感,但也假得讓人難以忽視。

其實就是脫了鞋把石頭倒出來的事兒,五分鐘都不要,比房似錦賣房都快。但就是有人不願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