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當菜又能當飯的燜子,涼熱都能吃,我自制的燜子全家都喜歡吃

燜子,是石家莊一帶地方小吃。名字的叫法不一,深澤叫肉糕、行唐叫燜子,趙縣叫灌腸,其實都是一種美食,不過燜子基本分為兩種,豬肉和驢肉。


既可當菜又能當飯的燜子,涼熱都能吃,我自制的燜子全家都喜歡吃


燜子,是一種半透明的澱粉製品,形狀是直徑七八釐米、長約三十釐米的圓棒棒,一根一根的。它作料齊全味道好,涼熱都能吃,老少皆宜,是年節飯裡的上乘食品。灌燜子是農家年飯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和煮肉、做豆腐、包餃子、炸丸子、蒸年糕、蒸饅頭齊名。臘月煮了肉之後,人們就開始張羅了。


既可當菜又能當飯的燜子,涼熱都能吃,我自制的燜子全家都喜歡吃


豬肉一般在臘月兒十幾以後,人們在大口鐵鍋裡煮上一大鍋肉,而後用肉湯灌燜子,灌燜子的材料是用紅薯澱粉攪拌上過年煮肉的肉湯,攪成粥一樣的糊狀,然後放上豬肉丁、蔥薑末,和香油,撒上五香面兒,用漏斗把它灌進直徑七八釐米、長約三十釐米的布袋裡,在鐵鍋裡煮上一小時,熄火後,再燜上一小時出鍋。


既可當菜又能當飯的燜子,涼熱都能吃,我自制的燜子全家都喜歡吃


燜子的吃法也多樣,可以蒸著吃、炒著吃、煎著吃。切成薄片盛到盤中,可作為一道涼菜招待客人,還能隨時切上幾片就饅頭吃。燜子這種食品介於葷素之間,且味道很好。煮肉溢出來的營養都煮到湯裡,養成分勝過排骨湯,再配上各種作料調味,真是饞人。


既可當菜又能當飯的燜子,涼熱都能吃,我自制的燜子全家都喜歡吃


深澤的燜子很有名,叫西河肉糕。風味傳統,居深澤“美食三絕”之首。西河肉糕色澤紅亮、香而不膩。它起源於深澤縣西河村,創始人是清末西河村的李洛提,生於1871年,成年後在當地一家肉坊裡打工,年終東家給每人分了一塊驢肉。由於家裡人多肉少,李洛提只好將驢肉剁成餡兒,放入澱粉和煮肉的調料,用熱水攪拌均勻,上鍋蒸熟。沒想一出鍋,香氣撲鼻,一嘗,還挺好吃。從此,西河肉糕便誕生了。西河肉糕以綠豆、紅薯澱粉為主料,驢肉、驢油、香油為輔料,以多種調味品為作料。製作方法是將驢肉切成細粒,用煮肉的老湯將澱粉、肉末、香油一併調好,放入盆中,加入調料蒸制而成。吃起來成香而不膩。夾在本地的一種燒餅裡,就像漢堡包的樣子,就成了燒餅裹肉,味美價廉。


既可當菜又能當飯的燜子,涼熱都能吃,我自制的燜子全家都喜歡吃


石家莊新樂的官莊燜子也是名小吃。一般以澱粉、豬肉為主製作,通體成灰褐色,不僅富有彈性、而且筋道柔軟、用刀切下一塊,用力往案板上一摔,仍然完整無損。食用時,用刀將燜子切成方塊,再澆上香油和蒜汁慢慢咀嚼,柔軟而不失筋道,鹹香滿口,既可當菜又能當飯。


既可當菜又能當飯的燜子,涼熱都能吃,我自制的燜子全家都喜歡吃


河北的地方小吃很多,燜子算是一種。色澤紅亮、香而不膩,味美價廉,簡單易學。對河北小吃有興趣的朋友可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河北小吃。輕鬆瞭解河北小吃哪些值得吃,頭條搜索真的很強大,很方便。快來試試吧。

既可當菜又能當飯的燜子,涼熱都能吃,我自制的燜子全家都喜歡吃


官莊燜子具體做法:紅薯粉2500克、肉餡兒1250克、薑末125克、蔥花125克、香油500克,精鹽、胡椒粉、料酒、十三香、醬油、砂糖、雞精、味精、色拉油各適量。將三分之一紅薯粉放入盆中,用煮沸的肉湯將其潑成稠粥狀,同時將肉餡兒、薑末、蔥花放入攪勻。


既可當菜又能當飯的燜子,涼熱都能吃,我自制的燜子全家都喜歡吃


將剩餘的紅薯粉放入盆中,添涼肉湯稀釋成粥狀,加入上述佐料調好味。把做好的兩種紅薯粉放到一個大盆中,倒上香油攪拌均勻,再倒入抹有豬油的平底盤或碗中,放進鐵鍋蒸籠中,旺火蒸30分鐘至45分鐘,取出晾涼即成。也可以將攪拌好的紅薯粉灌進食用塑料袋裡,開水下鍋煮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