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更新新冠肺炎疫情指南,刪除“不應當使用傳統草本藥物”

據@世界衛生組織消息,世界衛生組織網站發佈澄清消息,指其在相應指南中刪除“人們不應當使用傳統草本藥物”。原因是之前的語言過於寬泛,沒有考慮到很多人都會使用傳統草本藥物來緩解2019冠狀病毒病引發的輕症。

世衛組織更新新冠肺炎疫情指南,刪除“不應當使用傳統草本藥物”

全文如下:

自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暴發以來,世界衛生組織一直致力於向公眾提供如何識別、預防和管理這種疾病的相關信息,並針對公眾關注的問題進行解答。世衛組織網站用六種聯合國官方語言發佈了這些內容。世衛組織各區域和國家辦事處也將這些內容翻譯成各地語言進行推廣。

隨著疫情相關科學證據在持續更新,公眾也在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世衛組織定期在各平臺——包括社交媒體和世衛組織官網的“常見問題”專欄,更新相應指南。

在“常見問題”頁面上,我們為公眾列舉了一些應當和不應當做的事情。在“我不該做哪些事情?”這個問題下,早前的版本提出,人們不應當使用傳統草本藥物。

刪除這一內容的決定是在3月4日世衛組織總部新聞與風險傳播小組的編輯會上作做出的。此舉的原因是,之前的語言過於寬泛,沒有考慮到很多人都會使用傳統草本藥物來緩解2019冠狀病毒病引發的輕症。

上述語言先後於3月6日從中文頁面刪除,7日從英文頁面刪除,8日從其餘聯合國官方語言的頁面刪除。之所以沒有同步更新所有頁面是因我們的團隊需要時間來編輯各個頁面。

延伸閱讀:

CNN質疑中醫藥作用?中央指導組回應了

3月6日下午,國新辦在湖北武漢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央指導組相關成員介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進展情況,並答記者問。

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問:我們注意到,中國政府發佈的診療方案也好、官方聲明也好,甚至是官方媒體的報道都大力強調了中醫藥的作用,包括多種中醫藥的明顯療效,甚至有通過純中醫治療出院的病例。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上週在北京的新聞發佈會上尤其提到,目前為止,唯一一種被證明可能對抗病毒有效的是一款西藥,來自美國的瑞德西韋。我的問題就是,中方在有關中醫藥方面的立場和觀點,是否和世衛組織矛盾?中方的科學根據在哪裡?有關通過中醫治療而好轉或者出院的病例會不會是一種自愈的結果呢?

中央指導組成員、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說,非常感謝您對中醫藥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作用發揮的關心。中國診療方案是中醫和西醫共同並肩戰“疫”、共同智慧的結晶。在治療方案中,中醫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這是堅持中西醫並重的中國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也是中醫藥的療效決定的。您的問題關注在療效上,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

首先,中醫藥防治瘟疫有著獨特的理論和實踐。鑑於早期防治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和疫苗,運用中醫藥防治瘟疫的實踐經驗和技術方法,發揮中醫藥整體調節、提高免疫的作用,激發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在近年的抗擊SARS、甲流中,都已經證明了中醫藥的作用。正如中醫常講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第二,大量病人治癒出院的事實充分證明,中西醫結合效果顯著。目前5萬餘名確診患者出院了,大多數患者使用了中醫藥。專家團隊研究證實,中西醫結合與單純使用中藥和西藥相比,能較快地改善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縮短住院天數,提高核酸轉陰率,有效減少輕型和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的發展,提高治癒率、減少病亡率。

我舉幾個例子,比如,輕型和普通型患者,一項452例患者的隨機對照開放性試驗顯示,中西醫結合在改善症狀、提高核酸轉陰率方面,顯著優於單純的西藥組。另一項500例的臨床隊列研究顯示,肺部CT影像明顯改善,沒有輕型轉為重型。重症患者,一項75例的臨床對照試驗顯示,中西藥並用較單純西藥組相比,核酸轉陰時間、住院時間平均縮短3天。危重症患者,中醫和西醫專家的聯合會診、辨證論治後,中藥在改善血氧飽和度、抑制炎症風暴等方面有積極的作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成立了12個重症專家指導組,這就是中醫和西醫聯合指導救治,深入推進中西醫結合,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

第三,您剛才講到了,你們關注到了單純使用中藥治療的病例。確實有,我們初步地總結了已經出院的近百例中醫藥治療的病人,其中有不少病人都是重症,他們都是運用中藥為主的治療。有關病例的研究和總結,我們正在進行中。

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劉清泉:治療新冠肺炎,中醫診療大有可為

江夏方艙醫院是武漢首個以中醫院運轉模式來進行臨床治療、管理的方艙醫院。因為入院期間接受了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方式,2月26日,隨著首批患者康復出院,中醫治“新冠肺炎”的診療方式因此也格外受關注。本報特派武漢記者專訪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用病例說話,他認為治療新冠肺炎,中醫診療的方式大有可為。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來到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與在這裡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北京醫療隊醫護人員交流。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凌晨兩點

誕生中醫證治“第一版”

1月21日,劉清泉以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的身份奔赴武漢,一下飛機,他便隨專家組來到了“颶風中心”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新冠肺炎患者。”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劉清泉進入了隔離病區,根據新冠肺炎患者症狀輕重的不同,從當天下午3點開始,劉清泉與專家組成員為患者們分類會診。他們要通過首次實戰,從中醫學進一步瞭解患者的病症特徵。

除了問診,劉清泉要查看患者的肺部CT、血氧飽和度等常規項目和數據,而且,根據中醫診療的特點,他還要為患者們把脈、看舌象。防護服、護目鏡這些保障措施無疑會給中醫診療中的“望聞問切”都增加難度。劉清泉憑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當天在隔離病區,和專家組成員們為院內近百名患者完成了初步會診。

當天晚上,劉清泉開始對這一天的情況進行細緻梳理,並初步制訂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第一版證治方案》。當方案完成,已是凌晨兩點。

這一方案被迅速提交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隨後,該方案被納入國家衛健委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

中醫方艙

2月中旬,劉清泉隨專家組來到武漢市江夏區大花山戶外體育運動中心,場館正在被改造成江夏方艙醫院。

“面對疫情,方艙醫院這種全新管理模式,有著重要的意義。”方艙醫院的統籌建設之快,劉清泉讚不絕口,同時,他也看到了新的契機。當天,他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寫了一份報告,提出了以中醫為主,中西藥結合,“包艙”治療輕症確診患者的理念,武漢市首箇中醫方艙由此誕生。

劉清泉介紹,他所負責的方艙分為A、B兩個艙。當時B艙正在建設當中,A艙已經住進了391名輕症確診患者,他希望用中醫診療模式,幫助患者們渡過困難期。

醫病更要醫“心”

隨著治療的不斷推進,2月26日,江夏方艙醫院中醫方艙迎來了首個“出院潮”,首批23名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劉清泉很激動,這證明他對新冠肺炎病症的判斷以及中醫治療可達到治癒效果的想法是正確的。

在中醫方艙裡,劉清泉因人而異,為患者們制定了不同的方藥。

除了內服方藥,中醫方艙的醫護人員還會教患者練習太極拳、八段錦。之前,很多相關的畫面在短視頻平臺走紅。劉清泉說,其實,這也是中醫診療的一部分,能幫助輕症或處在恢復期的患者進行肺功能恢復,同時對調節神經、新陳代謝都有促進作用。

查房的時候,劉清泉發現不少患者都出現了焦慮、煩躁、失眠等症狀。“不光是治身體上的病,也要幫助他們緩解精神上的壓力,這也是中醫診療的優勢。”方艙醫院裡同時採取了溫灸、耳穴壓豆、穴位敷貼、經絡拍打等中醫綜合治療手段,幫助患者改善體質狀態,加速病情的好轉。

截至目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數據顯示,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6萬例,專家組通過對武漢102例臨床對照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輕症確診患者,臨床症狀消失縮短2天,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縮短1.7天,平均住院天數縮短2.2天,CT影像好轉率提高22%,臨床治癒率提高33%。

勇挑兩大重任“我不退”

為重症危重症患者進行專家會診、到方艙醫院去查房、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來武漢已有月餘,劉清泉幾乎一天都沒有停下過。他說,他還沒有考慮過回北京的事,眼下最關注的兩件事,一件是方艙醫院輕病管理,另一件是重症救治降低致死率,這兩件大事是他現階段要挑戰的重任。“疫情不退,我也不能退。”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中國新聞網 北京日報客戶端 北京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