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只是手段,骑马才是目的,你怎样才能避免陷入小人的圈套?


拍马只是手段,骑马才是目的,你怎样才能避免陷入小人的圈套?


俗话说得好“无事献媚,非奸即盗”,阿谀奉承者绝对是居心叵测。很多人自贬三级、奴才般地讨好你奉承你,看重的是你的位置、是你能给他带来好处。你如果不在这个位置上,你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和别人没什么区别,欲利之徒就会作鸟兽散,落得个大地茫茫真干净。

拍马只是手段,骑马才是目的,你怎样才能避免陷入小人的圈套?


清代大才子袁枚,凭一本《随园诗话》扬名至今,成为著名诗人和散文大家。这个人不仅在文坛上雄居高位,在官场上也一路飙升,23岁乡试中举,24岁中进士,进翰林院……

在上任之际,袁枚去向他的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

尹文端老先生考问他的这位得意门生:你出到官场后,打算以何作为立身处世之本呢?

袁枚成竹在胸地说:我已经做好了一百顶高帽,现在要带上九十九顶出师门。

尹老先生立即皱起眉头,责问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袁枚轻松答道:人人都喜欢听奉承话。遇到需要时,我就送顶高帽给他戴上。


拍马只是手段,骑马才是目的,你怎样才能避免陷入小人的圈套?


尹老先生气得胡须直竖,两目圆瞪,大声呵斥:我苦口婆心教你多年,要你做人行正走直。不想你却不走正道,靠拍马屁、靠谄媚奉承,这哪是君子所为?太令我痛心失望了!罪过,罪过啊。

尹老先生痛苦得捶胸顿足、摇头晃脑。

袁枚却不慌不忙地说:先生的教诲,确是金玉良言,弟子没齿难忘。只是这年头像先生这样为人刚正不阿又不受人吹捧的人,这世上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尹老先生听了,心里感到这话非常受用,顿时眉头舒展转怒为喜,连连点头应道:那当然,那当然,这是为师一贯的做人准则.......

袁枚把留在师门的那顶高帽,天衣无缝地给尹老先生稳稳地戴了起来,只可怜这位修炼了大半辈子的老先生却浑然不觉还怡然自得。


拍马只是手段,骑马才是目的,你怎样才能避免陷入小人的圈套?


我们当然不能说世上的人百分之百都喜欢人家给自己戴高帽,但绝大多数人都爱听顺耳话恭维话却是事实。

纵观古今,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悲剧延续了几千年,上至皇帝下到庶民,有哪个不愿意听祝酒赞歌奉承之言而喜欢人家说三道四批评揭短的?世上又有多少个不畏权势直言敢谏的人能得以幸存或不遭厄运?又有谁听说过因唯上是从或恭维过了头而身陷囹圄的人和事?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除非万不得已,谁愿意去干鸡蛋碰石头的蠢事?闻过则喜是孟老先生的名言,但孟子之后,国人却把它当作装弄门面惺惺作态的客套话。

我们常见有的人一脸诚恳地请你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听了“宝贵意见”之后却脸色阴沉怀恨在心伺机报复,甚至当场就暴跳如雷反唇驳斥的事并不少见,不少轻信者直言不讳后吃尽了苦头。


拍马只是手段,骑马才是目的,你怎样才能避免陷入小人的圈套?


前些年有本《拍马屁的艺术》的书非常畅销,惹得忧国忧民之士拍案而起:拍马屁已属卑鄙下作之举,何来艺术之有?学此歪术,岂不误国误民?有许多报刊也载文批评《马屁艺术》之类的书不应出版,责备这类书教唆人走歪门邪道。

批评无疑都是对的。但我想,即使《马屁艺术》之类的书不出版,善拍马屁的高手仍然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为社会生活这本活生生的教科书会以更详实更生动更形象更逼真更见效的事例引导和造就人们如何去拍马屁,如何拍好马屁,如何拍出成效。

如今在有的地方和单位里,顶头上司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结果是不服不行。行与不行全凭领导对你的亲疏好恶,而拍马屁正好能博得上司的好感,是无本万利的精神贿赂,这比起请客送礼行贿色诱合算多了省事多了,既不用害怕丢人现眼影响不好,也不必担心肉包子打狗血本无归。


拍马只是手段,骑马才是目的,你怎样才能避免陷入小人的圈套?


而且,“拍马”就算拍到“马蹄上”,大不了就是被斥责一顿,顶多就是品性问题,又算不上行贿犯罪。而品性问题和斥责一顿对马屁精来说,早就没了羞耻之情或心里障碍了。于是马屁精们乐此不疲,专说顺耳话,专拣痒处搔,马屁越拍越精,越拍好处越多。

这大概就是拍马屁高手层出不穷的原因吧?

再从市场学的观点来看,有需求就会产生供应,我们有不少部门和领导都需要能拍马屁又善拍屁的“人才”,人们自然就会苦心孤旨绞尽脑汁去钻研这门“实用科学”,就如炒股的迫切需要有切实可行又能学以致用的参考书来指导实践一样,《马屁艺术》及时满足了这类人的实操需要,其畅销甚至供不应求也就不足为奇了。


拍马只是手段,骑马才是目的,你怎样才能避免陷入小人的圈套?


马屁精们能吃得开,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从社会生活中寻找根源?拍马的目的是为了骑马,手握实权的人似乎更需要清醒认识这一点。由于我们制约权力的机制还不是十分完善,掌握实权的主要领导可以给人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实惠,面对的奉承和讨好也就比一般人要多得多。作为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小节不守,贻害终生;诱惑不拒,终无宁时。

不少领导干部“失足”都是从承受拍马讨好开始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面对权力和利益的诱惑,有的人就会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奉承讨好你,众星捧月般围着你唱赞歌,只要你做了一件很小的事,立即有人为你讲成是惊天动地的伟业;只要你提出了一个很平常的观点,马上有人帮你论证为划时代的理论创新。

更有甚者,明明你的个别提法或做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你周围的人却起劲地高喊“英明决策”“无比正确”。总之,你能听到的都是十分中听、非常受用顺耳话,听不到拂心逆耳的不同意见。久而久之,你的自我感觉越来越好,慢慢认定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到无所不为。到了这时,你离犯大错误就越来越近了。


拍马只是手段,骑马才是目的,你怎样才能避免陷入小人的圈套?


要解决“拍马”问题,关键是被“拍”者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识人本领,要有不被人“拍”的勇气和不被人“骑”的智慧。

俗话说得好“无事献媚,非奸即盗”,阿谀奉承者绝对是居心叵测。拍马只是手段,骑马才是目的。凡善于“拍马”巴结领导者的人,都是挖空心思要领导者入套的人,让你舒舒服服不知不觉就进了他的圈套。当他拉起了套索时,你就成了驯兽者手中的动物了,他要你怎么跳你就怎么跳了。

因此,越大的领导越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明白自己坐到这个职位上,是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支持,有主观努力,也有客观因素和偶然机遇,并不是自己有多么超群的本事。做了大领导后,并不等你的能力和水平就有了飞跃的提高。你不可能像武林高手一样,突然掉落一个神秘的山洞里,得到一本《葵花宝典》之类的秘籍,然后武功倍增,练成东方不败。


拍马只是手段,骑马才是目的,你怎样才能避免陷入小人的圈套?


很多人自贬三级、奴才般地讨好你奉承你,看重的是你的位置、是你能给他带来好处。你要是不在这个位置上,你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和别人没什么区别,欲利之徒就会作鸟兽散,落得个大地茫茫真干净。

如果领导干部能够看透这一点,既可以使自己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又能净化产生“马屁精”的社会土壤,使马屁高手空怀“绝技”、欲拍无门,那我们的民风和社会风气就能够得到根本好转,百姓也不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活着了。

你也拍过马屁吧?你对拍马屁有何见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