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微信上,就能看清一個人!

一個人最真實的教養,往往都體現在細節裡。這個人究竟怎麼樣,翻翻你們的微信就知道。

01

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當你有事不方便,對方還是不分場合地給你猛發語音。

明明幾行字就可以說清的事情,非要用好幾條上百秒的語音來說;

你也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張口就是“你在哪裡”“你在幹啥”,彷彿是來查崗的領導。

兩個人對話交流的時候,即使是隔著手機屏幕,也應該把對方“放在眼裡”。一味自說自話,很容易招人嫌惡。

一個人真正有教養的人,即使是在微信裡,也會堅守自己的禮貌,設身處地地考慮對方的處境和感受。

即使隔著屏幕,也能找準自己的分寸,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心裡都有數。

言談之間,便讓人覺得舒服。

02

這樣回消息的人,人品不行。

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你給他發微信,他總是不及時回覆,有的甚至直接就忘到了腦後;

明明和別人聊得火熱,甚至還在發朋友圈,就是不搭理你的信息。

你一定也遇到過這樣的人,你好心好意打了一大段話過去,他的回應永遠是敷衍的“嗯”、“哦”;

兩個人聊得好好的,對方說不見就不見了,連個招呼都不打一聲;

這樣回消息的人,人品不行。

一個總是在微信裡拖延、敷衍甚至遺忘的人,本質上都是比較冷漠、自私的人。

這樣的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怎麼把別人放在心上,按自己的心情來,不怎麼把別人當回事。

及時回覆消息,給予對方恰當的回應,是對旁人起碼的尊重,於人於己,都有百利而無一害。

03

這樣發朋友圈的人,不要深交。

你可能遇到過這樣的人,隨隨便便就把你的照片發到朋友圈,連問都不問你一聲;

你還有可能遇到過這樣的人,在朋友圈裡發合照,只有她自己拍得好看,其他人明顯都照的沒有水平;

這樣發朋友圈的人,不要深交。

身邊的人於他而言只是用來陪襯的綠葉,根本算不上是交心的朋友。

他只管表現自己,對於他人卻沒有尊重和保護的意識,甚至踩低朋友來顯示自己的好。

損人利己的人,永遠不值得你把他當朋友。

一個人最真實的教養,往往都體現在細節裡。這個人究竟怎麼樣,翻翻你們的微信就知道。

那麼,微信有哪些日常行為規範呢?一起學習下。

▷ 不論自己覺得多麼重要多麼有趣,一天發朋友圈也最好不要超過十條,尤其不要拿大量圖片刷屏,要知道很多人是用流量看朋友圈的。

▷ 如果不是特別忙、特別為難或者完全不想搭理,儘量早點回復別人的消息,因為人家可能在等。

▷ 紅包不要只搶不發還不說話,搶過十次八次就要發一次,實在不想發,起碼要道個謝。

▷ 別不停地問在嗎在嗎,問一次之後,有事就可以說了。

▷ 一條消息能說明白的事,就不要分成好幾條。

比如“我朋友自家果園的蘋果特別好,一箱十斤,50塊錢,你需要嗎?”一條發出來就好。

別搞成十幾條“我朋友的蘋果”“自家產的”“特好吃”“50一箱”“十斤”……沒完沒了的。

▷ 加別人好友,一次沒通過,第二次最好說明你是誰、要幹啥,如果三次都沒通過,就別再加了。

▷ 別隨便拉別人進群,尤其是購物或者活動群,邀請鏈接發一遍對方沒反應,就別一遍遍發了。

▷ 一直給你點贊留言的人,如果你不是特別反感ta,就也該主動在人家朋友圈有個互動。

▷ 朋友閒聊,如果聊得太晚,就別再喋喋不休,問問別人累不累,是不是該休息了。尤其在別人很久都沒回你消息的情況下。

▷ 儘量別把跟朋友的私人對話截圖到朋友圈。特別想截的話,要麼取得別人同意,要麼P掉朋友姓名,要麼確保不會給朋友帶來任何困擾。

最後一條希望每個人都知道:當朋友和你面對面的時候,不要還抱著個手機不撒手,要不我們手機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