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發展迅猛,要衝擊世界一流高校

嶺南霸主回頭北望,清北華五的身影,從未如此清晰。

當月,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建設工程正式啟動,啟動儀式現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均到場出席。

一所大學的分校區建設啟動儀式,教育部長和省長同時出席的,少見。

幾天後,南方日報發表了題為《中大不甘“嶺南第一” ,要衝擊世界一流》的文章,似乎是對近年中山大學頻頻大動作的最好註解。

對於發展態勢如日中天的中大來說,當然不甘於只當嶺南霸主。

中山大學發展迅猛,要衝擊世界一流高校

幾十年一遇的歷史契機

時間回撥到2015年,當很多高校還在忙著總結十二五建設成果的時候,全新的機遇與挑戰悄然來臨。

少有人能夠預料到,即將到來的十三五,會成為中國大學的黃金髮展期,這樣的歷史機遇,幾十年不見得有一次。

高水平大學建設,雙一流,粵港澳大灣區。

廣東歷來不算高教強省,但是這次的高教大發展改革中,卻走在了前面。

到底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彼時的廣東,經濟轉型升級的意願極其強烈和迫切,陣痛在所難免。

出於對人才的極度渴求,其中的一劑藥方,開在了人才培育中堅力量的高等教育身上。

於是,當年廣東出臺了系列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動輒50億起步的鉅額投入,今天看已經麻木,但當時彷彿一劑強力雞血,震驚了世人。

很多省份此時才如夢方醒,原來高等教育還可以這樣搞,於是紛紛跟進。

對於中山大學來說,難得的機遇與巨大的挑戰驟然齊至。

一邊是空前的發展機遇,一邊是全國其他省份的頂尖高校們的摩拳擦掌和同省兄弟院校們的躍躍欲試。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中山大學發展迅猛,要衝擊世界一流高校

大視野下的前瞻佈局

當深圳有意引進一批頂尖高校的消息傳出後,一大批頂尖高校紛至沓來。

一線城市,經濟發達,改革開放前沿,深圳對於部分力求突破地域和經濟限制以及想進一步大發展的高校來說,無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只是,很多高校低估了深圳的決心和速度。

當一些高校還在觀望和糾結的時候,中大毫不猶豫的出手,而且拿出了足夠的誠意。

中大在深圳落下的,不是閒子,而是投注了未來。

深圳未來發展急需的醫學和新工科,就是中大的滿滿誠意。

誠意滿滿,兩情相悅,自然情投意合。

只是當最終確定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的佔地面積將達到5000畝的時候,很多人還是驚呆了。

同期的清華大學深圳國際校區和北京大學深圳校區以及其他引進高校,最終落地的面積不過千畝左右。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5000畝意味著很多東西。

對於中大來說,則意味著一個沒有歷史包袱的全新未來。

機遇與挑戰,從來都是交織並存的。但真正勇於挑戰的從來都是少數。

有意思的是,當時多所頂尖高校都在與深圳多番洽談,有些甚至推進到了開始圈地的階段了,但是最終有很多卻遺憾錯過。

有些歷史機會,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了。

深圳,已經拿不出多少可以建設大規模校園的土地了。

至此,加上此前已經建設的珠海校區,粵港澳大灣區中廣東省最重要的三大地區,中大全部落子佈局,而且下足了本錢。

中大校長羅俊在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曾對三大校區做了規劃說明,很值得一看。

根據規劃,未來3年,中大廣州校區“挖潛力”,投入近60億元新建90多萬平方米的校舍,提升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益;

中大珠海校區“提增量”,圍繞一流濱海校區的目標和深海深空深地學科發展需要,投資逾75億元新建20多個單體項目;

中大深圳校區“管未來”,投入100多億元建設一流的大學校區,完成一期129萬平方米校舍建設,奠定未來學校邁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戰略基礎。

60億,75億,100多億。

潛力,增量,未來。

前瞻佈局一目瞭然,雄心勃勃。

中山大學發展迅猛,要衝擊世界一流高校

​突飛猛進的斐然成績

不止於大視野下的全新佈局,中大近年來全方位的發展成績,同樣頗值得關注。

在ESI、QS、THE、ARWU、USNews等國際公認的大學評價體系中,中大綜合實力排位穩居國內高校第8位,穩步上升。

2017年,中大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11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位列國內高校第8位。

在今年8月剛公佈的2017年決算經費中,中大2017年總經費達到107.4億,首次超過百億,位居全國第5位。

中大近年科研項目增長非常迅速,2014年,中山大學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立項數513項,立項數位居全國第7位,到了2017年,中山大學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達到了873項,短短几年飆升70%,排名更是從全國第7位上升到全國第2位,2018年更是繼續位列全國第2位,一路飆升。

同時,在代表頂尖科研實力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上,中山大學同樣表現搶眼,2017年中山大學牽頭獲批20項重點研發計劃,牽頭經費超過3億,位居全國第4位。

在人文社科領域,中大同樣表現不俗,在代表性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立項數上均躍居全國高校第1位。

此外,中大18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14個學科進入世界前5‰,2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學科整體實力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發展速度與成績,可謂突飛猛進。

良性競爭下的新格局

值得關注的是,全國的高等教育格局,在良性競爭中已經悄然改變,中大和廣東只是全國的其中一個縮影。

另一嶺南巨頭華工亦不甘示弱,發力醫學,投入百億建國際校區,同樣發展迅猛。

嶺南雙星,始終相映成輝。

同時閃耀的,還有廣東群起發力的一批重點建設高校們,光芒漸起。

類似的良性競爭與合作,在全國其他地區也在不斷的上演著。

有目共睹的是,隨著更多高校綜合實力的大幅提升,不僅國內的高等教育格局在漸進改變,也在悄然提升著中國高校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地位。

好的改變,正在不斷髮生。

這次中國高校的目光,是世界。

中山大學東校區中山大學教務部中山大學的優勢與劣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