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来的危和机,同城即配行业的第二曲线来了

这是第96篇原创,换电系列第02篇。



这是和换电生意有关联的第二篇,

电池是产品支撑,即配行业是业务支点

讲换电生意之前,先搞清楚支撑腿的状态。


上一篇咱们聊的是:

《两轮动力电池的2020,活着,才是战略》

没看过的朋友,可以看此前的文章。

先来看看即配行业的过往十年:


从2009年4月饿了么正式上线运营,即时配送行业已经走过整整十年。


过去十年,即时配送领域涌现出了无数的玩家,

美团、饿了么、点我达、达达、闪送、UU跑腿等等玩家在第一个十年红利期内疯狂生长,不停的跑马圈地,而近两年,以顺丰和四通一达为代表的传统快递企业也纷纷入局同城业务。


以外卖、社区配送为基点,以同城新零售为半径,

即时配送行业所对应的生活服务战场体量完全足以和电商相媲美,甚至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疫情带来了危和机,同城即时配送行业借由疫情即将迎来第二增长曲线。

在巨大的机会面前,同城配送的2020,将是一场生死时速的竞争。


01/四大类玩家,1300万配送员


我们把即时配送在不同细分市场上的玩家做个分类,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

即时配送的源点市场,也是规模和行业占比最大的外卖配送企业,主要是:饿了么旗下蜂鸟配送、美团外卖旗下的美团专送。


第二类:做点对点直送、跑腿的即时配送企业,属于纯粹的运力型服务市场,主要玩家有:点我达、闪送、UU跑腿、人人快送等。


第三类:为电商平台服务的即时配送企业,主要玩家有京东的达达-京东到家、天猫的一小时达、苏宁的苏宁秒达等。


第四类:四通一达的同城即配服务,主要玩家是传统快递企业,包括顺丰同城急送业务、圆通的计时达、韵达的云递配等。


这个市场有多大?

我们看看各路企业的官方数据:

¤ 美团公布的《2018外卖骑手就业报告》显示,美团有效骑手(有接单)为270万。

¤ 蜂鸟配送在《2018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注册骑手超过300万。

¤ 点我达对外公布的骑手数为300万,达达450万。

¤ 闪送公布的闪送员数量是56.09万,UU跑腿公布的跑男数超过100万。

……


也就是说,覆盖了外卖、众包、跑腿这三大主力的六个企业,配送人员的规模总量就达到了近1300万人。

而传统快递行业,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发展后,顺丰+四通一达+EMS+京东物流,综合也不过近300万人。


肉眼所见,远远未至巅峰。


02/疫情催化剂,生鲜/直送迎来爆发增长


本地服务的需求崛起,加上承接物流末端的生意,同城配送很快成为配送体系中增速最快的一环。


数据显示,当前80%以上的即时配送行业订单属于外卖订单,占即时配送订单总量的绝对比例。


1月9日,Analysys易观发布《中国餐饮商超数字化实践洞察2020》报道。

数据显示,

¤ 2019年互联网餐饮外卖交易超7274亿元。

¤ 三四线城市中小商户接入饿了么口碑数字化服务数量翻了一倍。此外,商超便利品质商户以及生鲜外卖品质商户上线饿了么数量同比也保持130%以上增速。


疫情带来的危和机,同城即配行业的第二曲线来了


在Tuestdata大数据调查中,

2019年上半年,美团外卖新增用户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近五成,全年外卖用户数超过4亿人,2020年有望突破五亿人。


而春节的疫情,则是催化了配送到家各种相关业务的快速增长,主要几个平台在春节期间都出现了订单量暴涨。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 美团买菜疫期正常运营的四个站点: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的销售量全部上涨,其中北京地区的日销售量最高为节前的2~3倍;

¤ 京东生鲜配送到家业务相对节前环比增长370%;

¤ 每日优鲜数据显示,除夕至初四,平台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

……


很多消费者因为疫情才开始接触生鲜电商平台,

而这部分用户的消费习惯则被春节长假快速的养成,消费习惯+配送人员的到岗,以生鲜和直送为代表的配送业务将进一步增长。


3/新零售加速发展,更多门店拥抱即配服务


疫情之下,线下零售业态遇到巨大冲击。

大的商超被迫关门,社区周边的中小型生鲜超市便利店业绩都在井喷,而更多的没有线上入口的商家则只能苦苦坐等疫情退潮后的开门复工。


这是一个巨大的教训。


可以预见,在疫情逐步退去后的日子里,传统实体零售将迎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巨大加速,会有更多的线下门店给自己插上线上和配送的翅膀。


即配最大订单的餐饮业,则是在春节期间就开始纷纷调整了自身的经营策略,借助本地生活平台和即时配送网络,进行线上经营。


疫情阴霾之下,众多餐饮企业都按下了数字化加速键,更多的大店、名店纷纷加入了外卖的行列,甚至提高到了支撑腿的高度。

因为,即便是疫情退去,人们的心理复苏期加上使用习惯的改变,餐饮业的外卖比例仍将迎来较快的增速。


据饿了么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已有近10万家门店新上线外卖功能,其中就包括一批星级酒店,比如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威斯汀大饭店和凯宾斯基大酒店等


再回顾最近两三年间,京东、阿里、苏宁等在三公里生活服务半径上的发力,社区店、无人货架等零售业态的持续霸屏,

相信很多人会重新理解新零售。


对于巨头而言,

线下的零售毛细血管是三公里范围内的小店、便利店等,而不停完成养分输入和补给的则是千万级的配送员。

我们相信,

新零售还将产生新的快递模式来匹配。

或许是无人配送,或许是其他。


4/即配“抢人大战”,揭开2020乱战序幕。


¤ 2月9日,京东和达达联合发布,面向全社会提供超过3.5万个就业岗位;

¤ 2月13日,菜鸟供应链联合物流伙伴发布春季招募令,面向全国开放2万个岗位;

¤ 2月24日,美团宣布启动“春归计划”

包括:以长期就业和灵活就业相结合方式向全国提供逾20万个工作岗位等。

自2020年1月20日到2月23日,美团外卖配送平台已新招聘7.5万个外卖骑手;

……


现在,各地的美团饿了么外卖配送站点复工率依然处于缓慢提升状态,骑手只要愿意干,天天爆单。


而更加明显的信号则来自于上游的车辆供应端,

虽然还未全面复工,但是各大配送服务商已经在密切的和车辆供应伙伴进行沟通,其中,又以四通一达为代表发出了更为强烈的需求声音。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配送速度已经成为配送市场的新竞争焦点所在。

从下面这张每日优鲜、盒马鲜生和叮咚买菜的错位竞争图里面,即可窥见一斑。


疫情带来的危和机,同城即配行业的第二曲线来了


目前,同城配送的竞争标准是小时级。

而接下来以分钟为单位的“特快级”即将成为新标准。事实上,主要外卖平台已将外卖订单的配送时效缩短至30分钟以内。


而即时配送行业要进一步提升效率,

除了人工调配与智能化流程相结合外,

把更多的效率工具往上推动到产品供给端和服务端,是必然也是更有效的方式。


无人配送很美好,但那是未来,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做未来的事情。


活着,才是战略。

只有活得久,才能等到下一风口;

只有活得精彩,才能实现基业常青。



即配新十年迎来第二曲线,

那么2020的换电生意会是怎么样呢?

过两天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