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必互殘”,隋朝如何用最少的兵力降服突厥?


"風蕭蕭兮馬轔轔,胡虜不滅兮壯士不歸。"

在中華大地上,沿著長城,分為兩大文化區,長城之外是遊牧文化,長城之內是農耕文化。在漫長的歷史中,兩者時而和睦,進而相爭。遊牧民族擅長騎射,對中原王朝一直構成很大的威脅。

從西周亡於狄戎開始,史書上關於遊牧民族入侵的記載就不絕如縷。匈奴、柔然、突厥、契丹、蒙古,這些飽滿野蠻之力的名字輪番地劫掠北境。而中原王朝也作出了強力反擊,比如漢朝與匈奴、北魏與柔然都展開了百年大戰,最終促使這些民族的瓦解、西遷、消亡。

“離心必互殘”,隋朝如何用最少的兵力降服突厥?


在各代反擊中,最有成效的要數隋朝對抗突厥。隋朝的手段是前無古人的,讓強悍的突厥始終處於力量渙散狀態,始終不能對中原王朝構成致使威脅。有了隋朝打下的基礎,唐朝才可以徹底平服突厥。


在南北朝後期,一直稱霸北方草原的柔然遭到了"突然死亡",而突厥卻迎來了"勃然之興"。當時的柔然面臨著鐵勒的挑戰,正當鐵勒大軍擊敗柔然之時,名不見經傳的突厥從鐵勒後方發起突襲,將其打敗。從此,突厥就由偏居金山之陽的"鍛奴"一躍成為草原的主人。

同時,中原大地上延續了二百多年的分裂狀態也接近尾聲。南方是一個偏居苟安的小王朝——陳朝,在善於詩文昧於治政的陳叔寶的治理下,已是腐朽不堪。而北方,北周打敗了北齊,統一了北方。之後,北周的皇位被權臣楊堅佔有。楊堅建立隋朝後,一要南征統一全國,二要北伐消除突厥的威脅。


一、戰爭導火索:出塞公主

在隋朝的計劃中:陳朝很弱,先行吃掉;突厥很強,以和為貴。此時正好是陳朝新舊皇帝交替的時刻,隋朝正要趁機南下,北方卻傳來戰警。於是,楊堅宣佈對陳朝"義不伐喪",把兵力北調,來對付突厥。

突厥實力強大,早在北周與北齊爭雄之時,為了爭取突厥的幫助,雙方都使出和親手段,並交納大量的珠寶布帛,以換取突厥的歡心。突厥佗缽可汗甚至把周齊兩國看作兒子,聲稱只要這兩個兒子孝順,哪裡會擔心貧窮?

北周把宗室趙王之女,嫁給了突厥沙缽略可汗,是為千金公主。千金公主出塞不久,聽到了噩耗——楊堅篡周,把宇文氏一族盡行屠滅。遠嫁塞外,悲苦自不待說;加上國滅家亡,千金公主的痛苦實難訴說。她寫了詩句,表達了些許心情——

"富貴今何在?空事寫丹青。杯酒恆無樂,絃歌詎有聲。"

千金公主對沙缽略萬般訴苦,沙缽略於是發起了南征。

“離心必互殘”,隋朝如何用最少的兵力降服突厥?


二、突厥的可汗們

突厥的崛起是在伊利可汗的率領下實現的,伊利可汗死後,可汗之位在他的幾個兄弟中傳繼。先是逸可汗,再是木杆可汗,再是佗缽可汗。但在佗缽可汗死後,汗位要交給下一代了。這時,這幾位可汗的兒子們發生了爭執。逸可汗的兒子叫攝圖,木杆可汗的兒子叫大邏便,佗缽可汗的兒子叫庵邏——他們是爭奪大汗之位的候選人。庵邏本是第一人選,他的母親血統高貴,很有人望,但他本人性格軟弱;大邏便倒是十分英武,但他的母親出身不高,不能服眾;攝圖長得魁梧,又有武略,而且已經掌管著突厥的東方部落。

“離心必互殘”,隋朝如何用最少的兵力降服突厥?


於是,攝圖當上了可汗,即沙缽略可汗。他封了庵邏成為第二可汗,大邏便為阿波可汗,並把自己的從父玷厥封為達頭可汗。於是突厥境界出現了四個可汗,分別置於四個方向,史稱"四面可汗"。

沙缽略可汗還有一個弟弟叫處羅侯。他很有心機,且知曉兵法,通過各種手段收攏人心,因此引起了沙缽略的忌憚。

這些可汗們雖然出自同一血脈,卻沒有什麼溫情,更像一群奪食的野狼。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


三、長孫晟的長策

長孫晟是千金公主遠嫁塞外時的陪同人員。長孫家族自北魏到北周,一直是豪門大族。但長孫晟少年時並不為人所重,只有楊堅慧眼識珠,一看到他就斷言將來必成大才。長孫晟有出眾的射箭本領,能夠一箭貫穿雙鵰。這一本領在突厥人中大受歡迎,沙缽略可汗將其挽留,在突厥多待了一年。

“離心必互殘”,隋朝如何用最少的兵力降服突厥?


前文所說的沙缽略的弟弟處羅侯,也想把長孫晟收為己用,帶領長孫晟到處狩獵。因此,長孫晟掌握了突厥的山川地理與部落分佈。他還特別留心突厥的政情,對各派勢力進行了很深的研究。

等到長孫晟返回隋朝時,楊堅正要發兵北征。長孫晟提出了暫緩出兵,先用反間的建議。他說:"突厥內部可汗林立,可用反間計加以瓦解。"於是,隋朝做了兩個動作,一是派人給達頭可汗送了狼頭大纛。狼頭大纛本是大可汗所用之物,達頭可汗收到後卻十分高興,掛在了大帳門口。二是派人與處羅侯保持聯繫,給予他各種賞賜。這樣一來,沙缽略的權勢就會分散了。

孫子兵法有云:"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但對於突厥來說,就是這樣的下場了:

"間行蠱事端,憂患起波瀾。人眾成驚駭,離心必互殘。"


四、用間之效

隋朝征伐突厥不下六次。每一次,不僅有軍事上的勝利,更有用間之計的效用。在雙方第一次交戰時,突厥內部還維護著一致,其主力由沙缽略可汗率領,經由甘陝直撲長安;而達頭可汗由蘭州、天水方向側擊長安。突厥兵鋒甚銳,已然逼近長安。此時,長孫晟遊說達頭西退,又通過處羅侯的兒子染干散佈消息,說鐵勒在後方起事。沙缽略勢單力薄弱,憂心後方,只好退兵。

在第二次交戰時,突厥又是兵分多路。其中一路由大邏便即阿波可汗率領,但他吃了敗仗。長孫晟就勸他說:"沙缽略出征沒有敗過,你卻失敗了,你與他歷來有怨恨,回去之後定會受到重罰,不如歸降。"阿波可汗答應了。長孫晟又立即把這一消息透露給了沙缽略。沙缽略大怒,就把阿波可汗的家人包括母親全給殺了。阿波可汗無奈,投靠了達頭可汗。達頭對沙缽略的做法極為不滿,發兵討伐。

沙缽略在各方夾擊之下,力量削弱,只得投靠隋朝,說:"天無二日,大隋天子是真天子,自己永世為藩附。"


五、瓦解突厥

收服了沙缽略後,北境安寧下來。隋朝騰出手來解決陳國。在滅陳之後,再一次把矛頭對準突厥。

當時,沙缽略將死,他的兒子雍虞閭性格軟弱,就把汗位傳給了弟弟處羅侯,是為莫何可汗。莫何不久戰死,突厥又把雍虞閭推上汗位,是為都藍可汗。但這引起了處羅侯的兒子染干的不滿。染干號稱突利可汗,他想娶隋朝公主以自重,所以向隋朝求婚。

此時的千金公主已經改嫁給都藍可汗,依舊日夜煽動南侵。隋朝向突利可汗提出條件:殺掉千金公主。為此,長孫晟把千金公主與下人私通的證據告訴給了突利,突利廣為散佈。都藍大怒,把千金公主給殺了。之後,都藍可汗也向隋朝求婚。

如何處理兩個可汗的求婚?長孫晟認為:"都藍可汗反覆無常,得到了隋朝公主壯大勢力後,一定會挾制達頭、突利等人,反而是個後患;不如把公主許給突利,突利是處羅侯之子,歷來與我朝關係密切,而且兵力不多,可以馴服。"隋朝聽從了長孫晟的建議。這下,都藍可汗大為憤怒:"我一個大可汗,難道還不如染干這個小可汗嗎?"於是他多次發動南征,但每次都被突利可汗事先通報給了隋朝,隋朝封其為啟民可汗。

有了啟民可汗作為內應,隋朝集中兵力,相繼擊滅了都藍可汗與達頭可汗。隋朝將突厥散眾交由啟民可汗管理,自此把整個突厥置於掌控之中。

“離心必互殘”,隋朝如何用最少的兵力降服突厥?


楊廣繼位後西巡,啟民可汗跪伏獻酒,其部眾袒背伏首,不敢仰視。楊廣大喜,認為自己比擊敗匈奴的漢武帝威風多了,還寫了一首詩:

"呼韓頓顙至,屠耆接踵來。何如漢天子,空上單于臺。"


六、結語


“離心必互殘”,隋朝如何用最少的兵力降服突厥?

隋朝降服突厥,除了用間以外,戰術思想上的改進也有大的幫助。歷代以來,對抗遊牧騎兵的方法是結陣,即圍攏車具、樹起盾牌。這樣的方法可以防備騎兵衝擊,但缺乏進攻性。遊牧騎兵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隋軍突破這一陳舊思想,用騎陣對騎陣,既出其意料,又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將用間之智與戰將之勇結合起來,這是隋朝降服突厥的關鍵。時人有詩云:

"廟堂千里策,將軍百戰威。……勳庸震邊服,歌吹入京畿。"


參考文獻:

《隋書》、《中國古代文學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