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日子很苦,現在條件好了很多,反而少了很多幸福感,時常覺得心裡很空,生活為什麼經得起風雨經不起平淡?

觀易通


很多人都會有這個感覺,就是日子過的苦,樂趣也多,哪怕全家人在一起吃青菜都比現在大魚大肉吃的開心。苦得時候,總是想著等生活條件好了,就該好好犒勞一下自己,當條件好了,覺得對什麼都無慾,唯獨感興趣的就是整天抱著手機。



小時候我們家比較苦,最期盼的就是過年過節的,因為這幾天是最開心的,有好吃的又有紅包拿,最幸福的就是可以父母帶自己去玩。現在長大了,生活條件好了,對過年過節感覺一點樂趣都沒有,吃的都覺得沒什麼胃口,玩又不想去玩,整天待在家裡抱著手機就是一整天,感覺好空虛。


當我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對物質上沒有那麼強烈的追求,對遊玩又怕浪費錢和到處景區的擁堵。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都會深思,我們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除了上班下班、吃飯睡覺,人生一點點幸福感都沒有,整天為了錢,背井離鄉一個人孤苦零丁的在陌生城市,而老婆小孩也許跟我有同樣的感覺吧!我們的幸福在哪裡?


懶爸爸的育兒記


可能回憶總是美好的吧,就像我現在出來工作總認為小時候吃的冷麵很好吃,等真的回家再去吃的時候也沒有多新奇。就像小時候覺得我們小縣城的百貨大樓很大,現在回去看看也就十幾層還沒我現在住的小區樓高!

你在回想一下,你以前的日子有覺得多幸福麼?我看未必,跟現在也沒什麼區別,不然你也不會稱以前為苦日子了。你只是在回憶這一路來美好的片段,所以你覺得以前的你很幸福,以前的生活你會記住那些美好,以後的日子也會有現在的美好。反而覺得你是個積極樂觀的人,因為你的記憶是美好的。

至於你的疑問,我想打個比喻,比如我今年春節要去塞班玩,我萬分期待。每過一天都距離我出去玩又進了一天,出發之前那激動的心情就不用我跟你形容了吧?但是到了塞班之後,就是感受了,那一定會有很多地方跟你的期待是不一樣的,比如住宿不滿意啊,吃的不滿意啊,甚至水溫不滿意都可能影響你當時的心情,但是當你遊玩回來時,與朋友談起你的這次出遊經歷,你回憶起的一定是許多的美好。

所以不用懷疑,你現在的生活在你以後的回憶裡絕對是最幸福的!





李理滑雪旅行


我95年的就很有體會,那會兒上學,家離學校很遠,那會兒總幻想著能有一輛自行車就好了,直到有一天放學回家看到家裡停著一輛自行車,那會兒覺得沒什麼事情會比有這輛自行車更令我高興的事了,而現在呢,自行車滿大街都是,卻已沒有了小時候的歡喜了。

是的,時代在發展,在進步,我們也在不斷成長,與其說我們感受不到曾經那種純樸的幸福,倒不如說我們已經過了那個年紀了,如果再讓回到兒時你一樣可以感到幸福。現在過年聽到最多的就是,過年沒意思了,沒有年味了等等…

我想說出這些話的人他們曾經也很喜歡過年,過年就可以穿新衣服了,吃好吃的了,可以收到壓歲錢了,那時候的我們無憂無慮,現在大多都以步入社會,我們面臨著初入社會的壓力,工作壓力等等…所以現在過年我們感受不到年味,是因為我們已不在那個可以無憂無慮過年的那個年紀了

所以現在,幸福感這個東西需要我們去細細咀嚼,感受生活,品質生活,樂在自我,每天醒來伸個懶腰,對自己說一聲,又是美好的一天!下班的時候對自己說一聲,又是美好的一天!




二十丶四橋


以前日子很苦,苦的時候也是在創業最艱難的時期,那時候一起努力,有共同的目標,互相鼓勵,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憧憬。

計劃著奮鬥幾年能買房,買房後繼續努力買車,等等等等,一一實現著這些目標,日子過得充實。慢慢的生活越來越好,房子、車子、孩子都有了,生活質量也提高了,便沒有了以前的幹勁,膨脹了,沉溺了。

之後便是浮躁,空虛。就覺得幸福指數降低了。

這是我的經歷,好在現在調整過來了,感到空虛的時候,就尋自己喜歡書,靜下心來,讀書吧!



一戀芳華


有時我很懷念小時候,像我們小時候雖然爸爸媽媽很忙,但是都會帶著我們,爸爸媽媽幹活,我們就在一旁,大一點了就可以幫幫忙,雖然很累,但是每天都很開心,想著我們一起努力,生活就會越來越好,感覺那時候多麼美好。現在雖然沒以前那麼辛苦,可是每天過得並不充實。雖然生活平淡了,但是失去了積極性,沒有辛苦,沒有坎坷,哪會有成長!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對生活有期盼,嚮往更好的生活,生活就要風風火火,日子才會有滋有味!




橘子生活記


有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

老人經常會懷念五六十年到八幾年的生活,大概多是因為這個原因。要理清這個問題,我覺得需要先明確以下幾個概念:

什麼是幸福感?

我媽跟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外公單位3個人能分到一個罐頭,當時特別特別金貴。因為3個同事裡面,當時只有他家裡有一個小姑娘,於是另外兩個同事把這個罐頭的份額讓給了他。外公帶著這個金貴的罐頭回家,下午急著按時上班,託鄰居大嬸幫著照顧女兒加喂罐頭。這個大嬸偷偷把罐頭分了一大半給自己的兒子吃。

後來被外公知道了,也沒辦法追究。不過,從那之後,我媽一直對午餐肉罐頭有種強烈的執念,延續到現在,是每次吃火鍋的時候都會專門點一份午餐肉,並感嘆“沒有小時候吃的香”。

在物質匱乏年代,幸福感通常源於具體物質上的富足。在物質極大豐富的年代,因具體物質的刺激產生的愉悅感明顯不足,也就不能激起強烈的幸福感。

什麼是生活的風雨和平淡?

在物質極端匱乏的年代,大夥兒一視同仁,你家吃什麼,我家吃什麼,炊煙升起時聞著味道就一清二楚。都沒有大魚大肉,哪家企業的待遇都基本是透明的。

那樣的年代裡,賊都快失業了,偷個自行車都會被群情激憤的民眾亂拳打死。

而現在,機遇隨處都是,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學歷背景,似乎都能一夜間暴富,財運亨通在現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社會資源的豐富。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這種情況下,生活的風雨不外乎集中在經濟條件的制約上。平淡很容易,想精彩很難。

失落感越重,幸福感自然而然會更淡。


綜上,階層以物質的分化自然分化,有能者居上?不不不,我們似乎已經在經濟浪潮裡暈頭轉向,分不清方向。

我們身邊有羨慕做小三後上岸的人,也有羨慕在賭場暴富的人,還有羨慕從事經紀模特公司甚至涉足某些灰色地帶行業的人。

君不見,范冰冰同學被罰款8億元后又拍電影預告復出了……

這樣經濟至上的情況,衝擊並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淳樸的三觀,又怎麼可能覺得心裡滿足呢?

頭條號:講故事的貓小姐,歡迎關注並留言討論哦,謝絕轉載

講故事的貓小姐


我是一位喜歡生活的人,我是這麼認為的:現在的人越來越多重視的是物質方面生活,而往往忽略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充實,越來越多的為了忙工作沒有時間去豐富自己的朋友圈,大部分精力在工作上、在賺錢上。雖然錢多了,但是身邊能說話的人卻少了。

我問過我媽,她說以前在農村生活的時候,這種感覺就很少,因為平時吃完飯沒事就挨家挨戶串門玩,侃天說地……而搬到城裡住之後,鄰居之間沒事根本不往來,聽到樓上樓下最多的聲音就是開門關門的聲音,溝通太少,也就外面玩的時候打打招呼,沒有農村那種鄰里之間的熱乎勁。

如果你有這種感覺,我建議你多多交朋友,培養自己的愛好和興趣,或者養養寵物,多出去,多放鬆!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討論。


升升樂樂


好像大家都會這樣覺得吧,我記得我小時候的生活應該在別人看來,應該是特別苦的吧!因為小時候爸媽三四歲的時候就離婚瞭然後跟爺爺奶奶生活13歲,奶奶又去世,等到我稍微大一點了,可以掙錢呢,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的時候,爺爺也不在了,雖然說現在我找了一個老公結婚在大家看來,我現在的生活很不錯,因為從結過婚以後,我就一直在自己在做生意,等於是自己是老闆娘,可是有時候會懷念以前自己在家做姑娘的時候感覺,那個時候可能是真的開心吧,現在怎麼說呢?雖然有了小孩啊!可兩個人在一起,有時候會吵吵鬧鬧的,心裡面就會很煩躁,以前的生活雖然很苦,但是爸爸和爺爺都挺疼我的,我也算是一個小小公主,結過婚,我以為,生活會更好,可是雖然說,現實看著挺不錯的,其實只是其中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生活就是這樣,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其實在你看來自己的生活不夠好,但是在別人的眼裡可能你這樣的生活就是別人羨慕的,所以好好努力,過好每一天


六安小李vlog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最深刻的記憶往往都是不那麼美好甚至是痛苦的。而本來已經很幸福的我們,要加倍加倍的幸福才可能記得住當下。

像我媽媽,她從小時候到結婚生了小孩日子都是過的特別艱辛的,她也總跟我說起那段苦日子,有些細枝末節都記得特別清楚,我以前會覺得我媽記憶力也太好了吧,我自己15歲之前的事都不太記得了,時常我媽說起我小時候的事,我都懷疑說的是我麼。

如今,日子好了,我媽說日子反而過的有點混沌,這一年又一年不知道怎麼過來的,其中的發生事件怎麼也沒能多記起兩個。我跟我媽說,因為我們每天都過的一樣的好啊。

珍惜當下,才是最幸福的事,記憶就留在心裡吧。


么慧兒


因為條件好了,人體會的多了,反而麻木了,就說以前我們的爸爸媽媽奮鬥的目標就是能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因為以前他們吃不飽餓肚子的時候能吃一頓飽飯,覺得真好。就像我們小時候盼過年買新衣服,吃好吃的一樣,因為只有過年我們才可能有這樣的待遇,所以我們等了一年等到的東西自然覺得非常開心。還有小時候過節的時候有可以買好吃的,那是多麼的美好啊!小時候覺得吃魚魚真美味,吃肉覺得肉真好吃,而現在這些完全感覺不到了。

因為現在,這些我們以前所追求的東西,現再輕而易舉的就能得到,所以一點也不會去在乎,自然就沒有了以前那種濃濃的幸福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