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重振朝綱,不料卻加速了國家滅亡,你怎樣看待亡國之君崇禎皇帝呢?

槿汐詩詞


勤勉而又剛愎的崇禎皇帝 

有人說崇禎時期的後金戰鬥力已經是國際水平了 明軍在崇禎時期只有堅壁清野 據城而守的份 同時也有李自成等農民流軍,顧此失彼。朝廷內部,朝臣的門派政治鬥爭從未見到停止的跡象,大家都不幹正事,討論後金、鎮壓農民軍的時候往往根據自身利益得失判斷應對,談論政見問題時凡對立派別提出的就要反對,凡我黨派提出的就一定支持,已經沒有對錯是非黑白之分。

  

在這種情況下,帝國最高領導者依靠“勤政”來解決這類問題已經完全不現實了。

中國人到現在為止,依然習慣於“高大全”的思維模式,認為一個好人必定在各個方面都是極為優秀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崇禎勤政在明朝後期比較“另類”,他的幾位前輩們都是他的反面教材。上位不久也的確幹掉了魏忠賢,但是這些方面不能否認他在人性方面的缺陷,比如多疑、剛愎。我看的一些史書上說崇禎每天大概睡四個小時,黃袍裡面的衣服都是補丁。但同時也莫名其妙的殺了袁承煥,他在位期間,內閣大臣更換速度堪稱一絕。從某種角度,我懷疑他非常瞭解他手下的大臣們是什麼“貨色”,同時也不得不驅使他們做事,一旦事情不如預期,便大加斥責,貶官等情況時有發生。  




所以我覺得,如果在明朝中期能夠出現一位崇禎皇帝,那麼他應該是一位明君。在政局政策穩定,整體形勢沒有太多突發事件的情況下,“勤勉”是唯一能夠促進國家發展的辦法,同時上行下效,改進法律法規,可以推遲一些明朝後期社會問題發生。當然這些都是假設,在明後期,尤其是崇禎時期的明朝,勤政是無法改變農民起義、外族入侵、黨派林立這些情況的。  

結語:

最後,可以斷定崇禎是一個有道明君。在這裡不妨做個假設,如果明朝中後期皇帝一直是崇禎、崇禎、崇禎、崇禎、崇禎……而不是正德、嘉靖、萬曆、天啟、崇禎,大概明朝能夠扛過後金吧。前面這幾位爺留下的爛攤子,讓崇禎哥自己收拾,未免太勉為其難了


歷史的小卷毛


心術不正,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好高鶩遠,虛張聲勢,沽名釣譽,害人害己,禍國殃民的必然結果。自己釀的苦酒,自己乾杯!


居家活佛


崇禎皇帝,不要說他什麼勤勉,首先憑三點他就該死。

第一點,自毀長城,殺袁崇煥。什麼樣的將軍,什麼樣的人能用,他不知道,這是第一該死。

第二點,當年李自成這個農民,其實沒有象劉邦,朱元璋這樣的想一統天下當皇帝的思想。

他攻到京城附近時,派人去跟崇禎談判,要皇帝封他為自治的西北王,他就退兵。這個時候,其實崇禎身邊已經沒有能抵抗李自成進攻的部隊。可是他還作死,說祖宗基業,不能到他手上就少了,不答應李自成,李自成只有繼續進攻,城破他也吊死了,還說他為了祖宗基業是勤的,只是手下大臣不中用害了他。

正確應該是答應李自成,讓他退回西北。再從南方調兵回來,鞏固京師,穩定後再去剿滅李自成。

第三點,當年農民起義造反,崇禎收集部隊,去鎮壓,國庫空虛,這部隊又缺軍備,又缺物資,怎麼打仗。

崇禎在朝廷上號召大家捐款,他那個岳父有萬金之富,竟然裝窮,捐了五十兩,後來城破,劉宗敏把他抓來,腳骨都敲碎,供出萬金。其他大臣,也學他這個岳父,個個裝窮,你三十兩,他二十兩的象徵性捐一點,他們也不想,國家沒了,京城破了,他們的財也保不住。

再說崇禎,他私人和皇后也很有錢,他自己也不願意拿出來。以及皇宮裡大量珍寶,隨便拿一件出來賣都值幾十萬兩銀,國家不保要這幹嘛,全拿出來賣了做軍資。

另外,朱家子孫在全國大小王幾十個,個個有錢,不管是李自成,還是後來的滿清進來,都把朱家子孫斬草除根。

而崇禎不能叫他們為國為家捐一分錢。

所以,我說,這三點,哪一點,崇禎都該死。

這樣,還有人說,不是崇禎沒能力,而是大明這個車大破,崇禎也沒辦法駕馭嗎?

大明不是一定會倒,而是倒在崇禎這個腐朽的皇帝上。

個人觀點分析,覺得我評論不對的,可以評論。

你們看呢?


黎家第一湯


志大才疏治國理政如同一群狐狸抬了頭豬!最後是狐狸得利,百姓受罪,豬被綁在歷史恥辱柱上還做民垂青史,千古一帝的夢!誰去做那個皇帝的彩裝的小男孩呢?告訴他光著屁股!


用戶1320126533413


末代皇帝,實在無臉見祖宗,大好江山毀於己手,歷史作何解答。志大才疏,請鬼開藥方,揮霍無度,敗光家底。重小人遠能臣,疑心重,野心大,一心想統治天,拉百姓墊背,搜刮民脂民膏,好鋼沒用在刀刃上。胡整亂搞導致天怒人怨,災禍頻繁。鼠疫乾旱連連,亂世來臨,而他卻高枕無憂,每曰醉在美夢中想當然,聽不進忠言,只聽奸人讒言,江山不毀才怪。祟楨無能也,小馬拉大車,德能皆差,導致人心盡失,殺袁祟煥無異於自斷手足,與多方勢力硬槓等於拿雞蛋碰石頭,拿億萬生靈做賭注,最終只能是眾叛親離,殺妻女後上吊!


文學者277


有理想,沒能力。

明末的確是弊病繁多,但是基本結構還存在。所以此時的皇帝有幾種情況:第一種是穩定局勢,將鍋甩給下一代處理,能力出眾的話,沒準還有個中興之名。第二種是胡球搞,亡國了。

崇禎就是第二種,歷代享年過百的大王朝的末代皇帝中,崇禎是少有的掌握實權十幾年的皇帝,但是連穩定局勢都做不到。無能是跑不了了。

崇禎生前六次罪己詔【皇帝向上天宣佈自己的過錯】,死前卻留下了“他沒錯,都是大臣的錯。”的結論。然而,掌握實權十幾年的最高領導人,怎麼可能沒有任何過錯?要麼最後一次是氣話,要麼之前六次罪己詔都是作秀。

再加上崇禎勤政,卻糟糕的施政手段。

有理想要做一箇中興之主,卻把自己做成了亡國之君,連給後代留機會都沒有。


黑眼歷史觀


在專制的制度,掌權者就像是在走鋼絲!為什麼一個新的王朝建立的時候往往生機勃勃,快速發展,甚至有的會出現盛世呢?那是因為,新王朝的掌權者是從全國的人裡面脫穎而出的,他的走鋼絲技巧是最好的,跟他比試的人都輸了,有的甚至摔的粉身碎骨,畢竟那是從在狂風暴雨中飄搖的鋼絲上走過來的人,肯定是有很高的能力的,否則,一定會死無葬身之地!這位掌權者是能擔起全民矚目和崇拜的榮耀的!可是這種榮耀太誘人了,誰擁有了都不捨得放棄!於是,他要把這種榮耀繼續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教會他的後代也學會這種高超的技藝!因為他知道這種技藝的高深和難度,所以一般會盡力傳授,並且嚴格要求,所以一開始的幾個掌權者的技術應該都是不錯的,加上他們霸佔著鋼絲,別人根本沒有機會接觸,所以,他們一般都能平安過去!但是,有個概率問題,那就是,時間久了,總會有一代人裡一個適合走鋼絲的人才都沒有,這時候,趕鴨子上架的事情出現了,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掌權者不敢表演了,但是,仍然霸佔著鋼絲,不許其他人接近,結果是,威信掃地,很嚴重的是,他也沒有什麼經驗和技術傳給後代了,結果就是總有一天會有另一群人湧上鋼絲,去表演,勝者取而代之!另一種情況是,掌權者硬著頭皮上了鋼絲,結果摔死了。無論那種情況,但是結局是一樣的,只是時間問題!因為所有的專制政權都犯了一個原則問題,那就是,選擇繼任者的分母太小了!


茶1955399


一個已經是百孔千瘡,危機四伏,搖搖欲墜的王朝!已迴天無力了,面臨滅亡是順其自然的事!


A千層浪


大明是在崇禎的勤政下快速滅亡的,一點也不假。本想寫一大堆文字,從政治、軍事、經濟、組織、領導人物各個方面細細說道,太累。

簡單點,你繼承了你爹用了20年的車,這車翁翁作響,到處都是病,你爹給你大伯開了幾年又不開了,現在給你了。你有車了,欣喜若狂,你為了快速去你外婆家,粗略地檢查一下,不管是好路還是爛路,剎車靈不靈,猛轟油門,結果車翻了,墜下懸崖,車毀人亡,怪誰呢?怪車子不好還是怪馬路太爛,是怪你爹太坑人還是怪大伯太壞?當然怪你咯。如果你不要這車,你會有事?如果你全面整修了這車,好好開,會有事?崇禎就是你,你就是崇禎,懂的自然懂!


興長久


壓得越低,彈得越高,中國老百姓真的是忍耐的高手!不到真過不了,就決不會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