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爾、雅分別作何解釋?

用戶9797227171532


先來大概介紹一下《爾雅》:

《爾雅》一書 ,是第一部內容和體例都比較完備的漢語詞典,被列入儒家經典,是十三經中的一經。但《爾雅》成書較早,在書中沒有序言、或者是跋來說明書名的含義,而且成書的時代和撰寫的作者到現在都未有定論。這就導致了後人對《爾雅》一書的研究,其中就包含書名的研究,即“爾、雅”的意思。說明如下:

一、近正說

漢代的劉熙在著作《釋名·釋典藝》中說:“《爾雅》:爾,暱,近也。雅,義也;義,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為主也。”這就是所謂的近正說。“近正”可以解釋為“近而取正,近於正道”,近正說也成為了後世大多數學者所接受的關於《爾雅》名詞的解釋。

二、近夏說

黃侃在他的著作《爾雅略說·論爾雅名義》中,在近正說的基礎上,對“雅”字進行了進一步地考證,指出:“雅之訓正,誼屬後起,其實即夏之借字”,從而提出近夏說。黃侃明確地闡明“雅”是“夏”的借字,並認為“爾雅”所記載的是“諸夏之公言”,即當時中原的官話,表現在文獻上,都是“常語”,它們的訓詁,都是詞的正義。這就是近夏說,現在也有部分學者持這種觀點。

三、歸正說

當代語言學家周祖謨的著作《問學集·重印雅學考跋》指出:“古今言異,方國語殊,釋以雅言,義歸乎正,故名《爾雅》。”這種說法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最後,如果想更深層次地瞭解《爾雅》,建議閱讀郭璞《爾雅注》、邵晉涵《爾雅正義》、郝懿行《爾雅義疏》等名家名作。

或許獲益匪淺,或許撥雲見日。


徐yingr


《爾雅》是第一部內容和風格相對完整的漢語字典。它被列入儒家經典,是十三經之一。然而,《爾雅》寫得更早,而且沒有前言或後記來說明書名的含義。此外,沒有明確的結論是什麼時候寫的,作者是誰寫的。這導致了後人對《爾雅》的研究,其中包括對標題的研究,即"呃,呀"的含義。解釋如下:

一、近正說

漢代劉熙在他的著作《釋名·釋典藝》中說:“《爾雅》:爾、倪、金葉。雅,易也;義,是也。五方的話是不同的,主要是近正。”這就是所謂的近正諺語。”近正可以解釋為“向右轉,向右轉”,近正也成為後世大多數學者接受的《爾雅》名詞的解釋。

二、近夏說

黃侃在《《爾雅略說·論爾雅名義》》一書中,在近正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考證了“雅”字,指出“雅的訓是正確的,友誼是後來的,實際上是夏的藉詞”,從而提出了近夏理論。黃侃明確指出“雅”是“夏”的藉詞,並認為《公話》爾雅記載的是當時的中原官話,在文獻中被表述為“俗字”,其訓詁是“義字”。這就是近夏所說的,現在有些學者持這種觀點。

三、回報是說

當代語言學家《問學集·重印雅學考跋》周祖謨指出:“古代語言和現代語言不同,民族語言也不同。用優雅的語言解釋它們,意義屬於正義,所以名字是《爾雅》。”這種說法也產生了一些影響。


夏焱心


《爾雅》是辭書之祖。是中國第一部詞典。是儒家《十三經》的一種,是漢族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爾”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在這裡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漢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


險峰13002410871


《爾雅》是辭書之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按照義類編排的綜合性辭書,也是唯一一部升格為“經書”的上古漢語詞典。在儒家經典《十三經》中,《爾雅》排名猶在《孟子》之前。

那麼“爾雅”這個書名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很簡單。“爾”通“邇”,就是“近”的意思。而“雅”,同《詩經》“風雅頌”裡的“雅”是一個意思,指的是“雅言”。《毛詩序》裡說:“雅者,正也。”西漢孔安國注:“雅言,正言也。”“正”,也就是“標準”的意思,跟“方言”相對。按現在的話說,“雅言”就是普通話。

《論語·述而第七》:“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孔老夫子是山東人,但他的三千弟子來自四海八荒,老人家在給弟子們上課講解《詩》《書》時,說山東話就不合適了,他得說普通話。另外,在一些正式的場合,比如執禮時,他也要講普通話。東周的首都在河南洛陽,當時的普通話很可能就是河南話。

所以,“爾雅”的意思,大致可以翻譯為“最新標準語詞典”。也有人認為是接近、符合雅言的意思,即以雅言解釋古漢語詞、方言詞等,使之近於規範。總之,目的都是想通過這本書規範語言文字。

《爾雅》現存19篇,類別分為“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釋樂(yuè)”、“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chù)”等。前三篇是專門解釋字義詞義的,後面16篇的內容,多天地丘山、山水草木、鳥獸蟲魚之類,與其說是詞典,倒更像是一部百科全書。也說明我國當時的科學水平已經比較高了。


牛皮社


《爾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詞義系統和事物分類來編纂的詞典。作為書名,“爾”是“近”的意思(後來寫作“邇”),“雅”是“正”的意思,在這裡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所以,《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

《爾雅》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但未載作者姓名。對於《爾雅》的寫作年代及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西周初年周公旦所作,後來孔子及其弟子作過增補,有人認為是孔子弟子編寫的。這種種說法都不可信。《爾雅》成書的上限不會早於戰國,因為書中所用的資料,有的來自《楚辭》、《莊子》、《呂氏春秋》等書,而這些書是戰國時代的作品。書中談到的一些動物,如狻麑(suān,即獅子),據研究,不是戰國以前所能見到的。《爾雅》成書的下限不會晚於西漢初年,因為在漢文帝時已經設置了《爾雅》博士,到漢武帝時已經出現了犍為文學的《爾雅注》。從《爾雅》的性質來看,它本是一部以解釋五經的訓詁為主,通釋群書語義的訓詁彙編,而訓詁萌芽於春秋戰國,到西漢時才有較大的發展。因為從春秋戰國到西漢,幾百年間,語言文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般人已經不大看得懂古書,需要有專門的學者來講解。而漢代的統治者力圖用儒家的經典來鞏固自己的統治,於是尊《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並設立五經博士,在官學裡講授經義。這就促進了訓詁的繁榮。經學家們紛紛給先秦流傳下來的儒家經典作註解,並隨後把這些隨文而釋的各種典籍的註解彙集到一起,按照一定的體例分類編排起來。《爾雅》就是這樣一部訓詁彙編。它並非是一人一時之作,最初成書當在戰國末年,是由當時一些儒生彙集各種資料而成。歷經秦火、戰亂之後,這部書在漢代初年重新問世,又經過經師儒生的陸續增補,才成為今天所見到的《爾雅》。《爾雅》全書收詞語4300多個,分為2091個條目。這些條目按類別分為“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釋樂(yuè)”、“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chù)”等19篇。這19篇的前3篇與後16篇有顯著的區別,可以分成兩大類。前3篇,即“釋詁”、“釋言”、“釋訓”解釋的是一般語詞,類似後世的語文詞典。例如:如、適、之、嫁、徂(cú)、逝,往也。(釋詁)克,能也。(釋言)明明,斤斤,察也。(釋訓)


天天讀詩


《爾雅》是辭書之祖。《爾雅》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但未載作者姓名。書中收集了比較豐富的古漢語詞彙。它不僅是辭書之祖,還是典籍――經,《十三經》的一種,是漢族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爾雅》是第一部詞典,“爾”是“近”的意思,(後來寫作“邇”),“雅”是“正”的意思,宜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漢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

在人類現代文明持續不斷的發展中,不少詞彙的釋義,隨著人們社會生活中語言和文字交流的需要及文明的進步,在應用中被賦予更加豐富的內涵,已超越了古代文明固始的規範。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爾”的意思為:1、人稱代詞。2、指示代詞,兩種使用詞彙。3、語尾助詞。4、形容詞後綴。

“雅”的意思為:1、是“正”的意思(合乎規範)。2、高尚;不粗俗。3、西周朝廷上的樂歌,《詩經》中詩篇的一類。4、敬辭。5、交情。6、詞彙中副詞的兩類用法。

“爾雅”的詞彙,在現代社會文化活動中,已不單純具有規範詞彙的意思,更具有關事物在人們意識中產生讚賞和褒揚形態的意思。


用戶zhanghandong


《爾雅》是辭書之祖,收集了比較豐富的古代漢語詞彙。還是中國古代的典籍,《十三經》的一種,是漢族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爾雅》是第一部詞典,“爾”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在這裡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


沈德春


爾,近也;雅,正也。“爾雅”既指解釋詞義近於雅正,合於規範,是我國最早的訓解詞義專著,也是最早的名物百科辭典。




文化小小生


《爾雅》是第一部詞典,“爾”是“近”的意思(後來寫作“邇”),“雅”是“正”的意思,在這裡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漢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



1小陳滿眼星辰1


《爾雅》是第一部詞典,它不僅是辭書之祖,還是典籍——經,《十三經》的一種,是漢族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爾”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在這裡專指“雅言”,即在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都合乎規範的標準語。《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漢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為傳承中華文化起到了活化石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