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茶,看名字都聞到香氣撲鼻


詩人筆下的茶,

美到不帶煙火氣。


許多茶的名字,

沒喝茶已然醉。




1.峨蕊



綠茶,產自峨眉山,形似花蕊,又名霧裡青。


傳說峨眉山峨蕊崮中,住著一位峨蕊仙子,是一株得道萬年的茶樹。一茶農偶遇仙境茶林驚動仙子,仙境茶林瞬間化為茶苗,茶農將茶苗種在峨眉山中就是峨蕊茶。


這些茶,看名字都聞到香氣撲鼻



2.峨眉竹葉青


綠茶,茶葉形似竹葉,青秀悅目。


1964年4月,陳毅來到峨眉山,在山腰的萬年寺憇息。老和尚泡了一杯新採的綠茶送到陳毅手裡,一股馨香撲鼻襲來,陳毅笑盈盈地喝了兩口,勞倦頓消,遂取名“竹葉青”。


這些茶,看名字都聞到香氣撲鼻



3.不知春


烏龍茶,依據節氣“立春”名而來,春過始發芽。


傳說有個叫寒秀堂的書生,平生愛茶如命。聽人說武夷山山美、水甜、茶香,便去遊歷。但到武夷山時穀雨已過,春茶採摘已畢,只能遊玩山水。在天遊峰下忽聞奇香。順著香味走去,發現巖洞里長著一株大茶樹。樹葉肥大,滿樹鬱蔥。寒秀堂感嘆:“春過始發芽,真是不知春哪!”一位採茶姑娘聽得此話,遂將此茶定名為“不知春”。


這些茶,看名字都聞到香氣撲鼻


4.鐵觀音


烏龍茶,形沉似鐵,美如觀音。


安溪有位書生叫王士讓,生平喜好蒐集奇花異草。王士讓在南山麓築書房旁的層石中發現一株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異於尋常,遂將它移植到花園中精心培育。這株茶樹成茶烏潤肥壯,氣味超凡,沖泡後,香氣馥郁,滋味甘醇。后王士讓奉召上京,拜謁禮部侍郎方望溪,饋贈該茶樹製成的茶。方望溪品後大加讚賞,遂獻給內廷。乾隆飲後甚喜,召見王士讓。後乾隆御賜茶名“鐵觀音”。


這些茶,看名字都聞到香氣撲鼻


5.透天香


烏龍茶,又名黃金桂,湯色金黃色有奇香似桂花。


咸豐年間,安溪羅巖茶農魏珍到福洋探親,路過北溪天邊嶺時,看到路邊石縫間長著兩株開花的茶樹。便折下枝條帶回家植於盆中,並壓條繁殖,精心培育後單獨採製,請鄰居品嚐。眾人見此茶未揭杯蓋已奇香撲鼻,遂盛讚為“透天香”。


這些茶,看名字都聞到香氣撲鼻


6.金駿眉


紅茶,湯色金黃,茶葉形狀似眉毛。


茶名是人工合成,取茶湯的“金”色,取研發者的“駿”,取茶形狀似“眉”毛。金駿眉大概是一個穿越的公子哥,盤著髮髻拿著摺扇,英氣逼人。


這些茶,看名字都聞到香氣撲鼻


7.碧潭飄雪


花茶,沖泡時,白色的茉莉浮在水面,而綠茶葉沉在杯底。


書畫名家黃純堯教授飲此茶即賦詩:“天生麗質明前芽,清香入骨窨制花,葉形湯色皆佳品,異軍突起徐公茶。” 此茶叫何名,青年畫家鄧岱昆藏頭詩:“碧嶺拾毛尖,潭底汲清泉,飄飄何所似,雪梅散人間。”


這些茶,看名字都聞到香氣撲鼻


8.休寧松蘿


綠茶,產於休寧松蘿山,色綠、香高、味濃。


明洪武年間,松蘿山讓福寺香火極盛,門前擺兩隻水缸。缸里長滿綠萍,水綠如翡翠。一香客看到願重金購買。約定三日後來取。僧人怕水缸被偷便洗淨搬回寺內。香客來取時卻說水缸寶氣已失,讓僧人將倒水的地方種上茶樹,後此茶起名為"松蘿茶"'一代一代往下傳。


這些茶,看名字都聞到香氣撲鼻





9.舒城蘭花


綠茶,外形似蘭草,沖泡後如蘭花開放,有特有蘭花清香。


傳說齊雲山腳下有一莊園主叫李佔山。李佔山想強佔使女蘭花,蘭花逃到蝙蝠洞旁。洞外絕壁石縫中長著一棵茶樹,清明時節摘下嫩芽葉借鍋炒幹售賣為大家所喜。後被李佔山霸佔此茶,蘭花墜崖而死,次年茶樹枯死。後李佔山被殺頭,蘭花墜崖的地方再次長出茶樹,為紀念蘭花而得名。


這些茶,看名字都聞到香氣撲鼻


10.日鑄雪芽


綠茶,產於日鑄,芽細而尖,遍生雪白茸毛。


日鑄茶始盛於北宋,歷代多有文人為之賦詩寫文。最早有歐陽修稱“兩浙之茶,日鑄第一”,又有陸游“囊中日鑄傳天下”之句等等,不可勝數。康熙下江南嘗日鑄茶,喜之,為貢茶。


這些茶,看名字都聞到香氣撲鼻


11.桐城小花


綠茶,條索舒展,形似蘭花,色澤翠綠,香氣鮮爽持久,有蘭花香。


種植歷史悠久,史載明朝大司馬魯山公(孫晉)宦遊時得異茶籽,植之龍眠山之椒園。於是,椒園茶與顧渚、蒙頂並稱,躋身“貢品”之列,時稱椒園茶,又因其沖泡後形似初展花朵,又名“桐城小花”。


這些茶,看名字都聞到香氣撲鼻


12.洞庭碧螺春


綠茶,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


碧螺春茶已有千年歷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霸氣側漏)。相傳有一尼姑上山遊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到康熙年間,康熙視察時品嚐此茶,倍加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故題名“碧螺春”。




造物有靈且美

茶之美

在初聞名時已思神韻

初見面時已如故友

品茶時思忖茶名

既見茶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