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兽癖——性偏好障碍

本文介绍性心理障碍之一——性偏好障碍中的恋兽癖。

恋兽癖亦称动物恋,是专以动物为性对象,获取性满足的一种性心理障碍。但与动物交合并非仅见于恋兽癖者,历史上某些宗教传统或仪式中可见到这种活动。在无法取得正常性生活的人群中也时有发生,其中大部分人并非性变态。与动物交合也并非恋兽癖的唯一性行为,男性恋兽癖者常以对动物有明显施虐色彩的非性行为获得性满足;女性恋兽癖者则多从与动物摩擦或令其接触外生殖器而获得性满足。


恋兽癖——性偏好障碍


病因

  • 社会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与动物关系特别密切的人群中,恋兽行为很常见。他们常与动物居于一室,这可使他们产生动物比人更亲近的意识。一旦发生性接触获得性快感,就可固定为某种习惯性行为,出现恋兽癖。
  • 社会大环境,主要是有关这方面的法律若是明令禁止,发生率会降低。
  • 异性接触较少或缺失的环境中,恋兽行为可能比较普遍,受监禁的人或军队士兵或水手中往往可能存在恋兽癖;孤独的人、单身男女在与动物同居一室时,兽交行为也很常见。
  • 恋兽癖者一般在意识或潜意识中均存在着一种对正常男、女性交的忧虑或敌意。惧怕与异性性接触在恋兽癖的发生中也有重要意义,如惧怕性病,恐惧异性或害怕与异性发生性关系的后果等,可在某些条件下把患者的性兴趣或性对象引导到他们认为更安全或更方便发泄性欲的动物身上,从而产生性偏离。
  • 智力缺陷或意识障碍在恋兽癖的发生中常是基础性因素,这种人通常在获得异性性伙伴方面有着较大的困难,再加上智力方面的缺陷或意识障碍,常把自己等同于某种动物,从而易发恋兽癖。
  • 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受到环境诱惑造成性心理异常是日后恋兽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临床表现

  • 典型的恋兽癖者一般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就对家畜或某种动物接触特别频繁,常有认为自己是动物的心理趋向,在接触其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抚摸它们时,可在明显的性情绪或性冲动。
  • 和动物发生性行为的恋兽者称为兽交(奸)型恋兽癖,此型恋兽癖者一般都伴有智力方面或精神方面的某种问题,或是智能低下,或是性情孤僻,不善交际。
  • 由动物口舌与人的生殖器接触的口淫性行为在人兽性接触行为中较常见,但最常见是男性利用动物手淫和女性与动物进行蹭淫。实际上,恋兽癖者的性兴趣主要在动物身上而并非在性交行为上。
  • 男性恋兽癖者对动物的性行为常带有施虐的成分,往往从折磨动物中获得性快感和性满足,这是其对正常性关系潜意识忧虑或敌意的某种发泄;而女性恋兽癖者则主要使动物摩擦或舔其外生殖器而获得性快感。
  • 恋兽癖者通常喜欢与其所恋动物独处一室,而拒绝一般人际交往。

性传播疾病

有关艾滋病起源的一个说法,就是有人与带病的猩猩发生性关系,从而把这种致命的病毒从猩猩带到人类社群中;另一种说法则是人类吃猩猩的肉才把病毒带到人类身上。如果众多恋兽行为导致出现基因变异的后果,那带给人类的毁灭是巨大的,依照目前的发展,人类可能没有相关防护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