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HR工作的,我想知道最近求職人員已經確定要來了,然後又各種理由不來,是什麼原因?

富春一凡


求職和招聘都是雙向選擇的一個過程。在選擇的過程中求職人員會向企業瞭解薪資待遇,晉升機制,能力提升培訓等要素,而企業則會通過筆試面試瞭解人員綜合素質,以及穩定性。在未簽訂協議前企業和求職人員都有反悔的權利。那麼為什麼確定即將入職的人員突然不來了呢?我認為可能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在確定即將入職但還沒有簽訂協議的時間內求職人員對企業進行更加深入的連接,對多瞭解到的方面不太滿意因此毀約。

二是:在籤協議以前繼續參加其他公司的招聘活動,獲得更好的offer。

因此如果企業對求職人員滿意的話應該儘早簽訂協議。這對企業和求職人員形成約束同時也是保護。


夏之韻


前年求職的時候就做過,我記得週二我去面試一家公司,我當場錄用,他跟我說什麼時候可以入職,我說過2天,家裡要準備什麼的。正好週三有個面試,有點遠,寫的工作要求不大靠譜,因想著反正沒事,工作都找到了,心裡安心了,就當去玩玩,結果面試了接近3個小時,也是當場錄用,這家公司雙休,福利方面好多了。當場我就決定去這家,週二那家打個電話給hr,說去不了,找個理由唄


不用傘


在你們公司面試時,也在觀望其他家,誰給的高那就不來了!以前的HR也有不好慣例,覺得人家不合適,就給人家說(等電話通知你)。明白的人就知道該去找下家了,直接說吧我以前去深圳一家做電視的去搞SMT設備,不會編程!後面被婉轉拒絕,我去了中山一家電子廠直接進去了!後面深圳給我打電話說需要人,我直接回復我已上班了……再後面又給我打過一次,我拒絕!


SMT設備工程師


我也曾做過HR的工作,這種情況對我來說早已司空見慣,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通知面試,對方已經答應準時來參加面試,但是到了時間卻沒有任何通知,也沒有人來。

求職人員已經確定要來,最後卻沒有來這個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求職人員臨時有事


職場中每個人都會出現可能臨時有事的情況,求職人員也不例外。求職人員可能家裡突然有急事,或者自己突然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去辦,所以不能到崗。

雖然真的通知到崗,就碰巧遇到臨時有事的概率非常小,但是這也是求職人員不到崗,經常會使用的理由,我們也無法求證理由的真假,但也有可能是真。


第二,求職人員反悔了


在面試時候談好的工資待遇,求職人員回去想了一下,覺得這個工資待遇或者這個公司規模與發展,不符合他的最初預期及職業規劃,所以最後不願意到崗,選擇放棄。


第三,求職人員有更好的選擇


每個求職人員在投遞簡歷的時候都會同時投好幾家,那也會同一時間段裡去幾家公司參加面試。就有可能在答應到你這家公司工作之後,又接到另外一家公司的面試通知,在面試後,他又覺得那家公司的待遇和工作條件,更符合他,就會選擇下一家公司,而放棄前面這家公司,所以就不會到崗。


面試人員同意來面試,但沒有出現;同意到崗,但是沒有到崗的情況,在小公司非常常見。因為小公司的福利待遇相對於大公司來說,尤其一些500強公司要差的很多,面試人員有時候答應來過後,卻又衡量了一下拿到Offer這家公司的條件和福利待遇,與他期望的太遠,所以他就不願意來到崗,而願意再去一些大公司再次進行嘗試,這也是很正常的情況。


奈奈姐姐


站在求職者的角度回答一波,後面會放上解決辦法,建議HR朋友收藏。

員工答應了要入職卻放你鴿子,通常有這幾點原因:

1.給的錢太少

員工要1萬塊的工資,你卻只給他7000塊,員工覺得虧了,而且面試結束後又不好談薪資,他乾脆就不來了。

2.對公司不滿意

一般情況是,求職者瞭解到貴公司有一些負面的事情,比如惡意辭退員工,公司經營有問題等,求職者經過再三評估,覺得貴公司不是長留之地,所以乾脆就不來了。

3.有更好的選擇

求職者有多個備選方案,貴公司在它心中排名不佳,所以它選擇去更好的單位。

4.暫時不想找工作

求職者暫時不想找工作,比如他想去學習、考試、旅遊。面對這種求職者,你只能看著他走遠。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1.給夠錢

作為一名HR,儘量不要去壓低求職者的期望薪資,人才是不是標準產品,不要指望花很少的錢招到很牛的人才。

2.面試之後做一次電話溝通

面試之後,如果覺得求職者表現還不錯,可以和對方來一場電話深度交流,這是瞭解求職者真實想法的最好時機。因為已經和求職者有過深度溝通。員工對公司是否滿意,電話裡可以感受到。

3.給予求職者足夠的重視

現在的招聘工作難做,求職者普遍玻璃心。在這種情況下,更要多關注求職者的心理,給予求職者足夠的重視,讓求職者感受到公司的良好工作環境和人性的面試過程。


END

我是江少,90後職場問答達人,歡迎關注。

江少


該!讓你們這些hr欠 面試完不給結果 讓等信然後就是沒信了 真解恨 昨天剛剛推了一個


王傑187195527


作為一個基層的人資,招聘是我們的日常工作之一,只要做過招聘工作一段時間後,我想你說的這種情況應該是每個做招聘的HR都遇到過的。尤其是在費盡心思、經過前期的人才庫篩選與人才線上線下溝通,安排面試,經過初試、複試、背調、報批千辛萬苦的終於確定一個合適的人員了,臨門一腳了候選人卻告訴你他不來了,而且沒有說明也不願意說出具體原因的。實在是氣人啊!


首先,作為一個人資工作了十幾年過來人,我想要告訴你遇到這種情況請不要氣餒。這是每一個HR成長的必經之路。當然我們不能夠放之任之,我們需要去進行具體的分析,找出問題出在哪個環節,是自己哪兒沒有跟進到位?還是給候選人造成了什麼誤會?覆盤總結經驗,避免同樣的事情在頻繁的發生。


在當今的勞務市場企業招聘、勞動者的求職這個過程一個雙方選擇的過程。公司如果沒有選擇一個應聘者,直接的原因就是這個應聘者不是和崗位最為匹配的人員,那麼員工沒有選擇這個企業,有哪些具體原因呢?人資又該如何應對呢?

找原因,想對策,優化方案= 成功招聘

找到更加理想的工作了

就如我們企業在招聘一個崗位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只是面試一個人,同樣候候選人同樣也是一樣到,他在找工作過程中在不斷的去篩選企業,不斷的去參加其他公司的面試,有一技之長,有在某一個領域的經驗優質候選人,他往往會同時收到幾家公司的offer,這時候他就會權衡利益,看哪家的開出的條件和企業的文化,將來的職業生涯空間以自己十分匹配,他就會選擇這家公司。

甚至有些候選人為了得到一份更好到工作機會,他會拿著其他家給他開出的offer為資本去跟另一家自己心儀公司去談條件。

所以只要候選人沒有辦理入職手續,後面的變數不確定因素還會有很多的。

沒有其他公司OFFER但是就是不來你公司

候選人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是否最終去你家公司上班?

01 在初試和麵試兩次的過程中,發現了應聘的這個崗位工作比較累,在與直接上司的溝通並不暢順,感覺並不好相處。

02 經過實際考察,發現上班地點距離住宿住址較遠,交通不方便,來回通勤時間較長

03 經過現場發現考察發現公司並不大,看起來實力並不強

04 通過網上搜索發現了一些公司的負面新聞,覺得不靠譜

個人一些其他突發情況

01 家中親朋好友,突然生病急需照顧

02 朋友親友做小生意,拉自己入夥,合夥開公司

03 應聘上到這個崗與個人的職業生涯計劃並不符合,經過再三考慮放棄入職。


我是天吶混跡江湖好多年的HR,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贊轉發,也歡迎大家留言與我互動


我滴的天吶


單位在招聘員工的時候,已經確定了要入職的員工,但最終並沒有前來報道,這種事情在職場上非常常見。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該名員工找到了更為合適的工作。上班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在求職的時候,一般情況下都是廣撒網,不可能只面試一家公司,有的時候好幾家公司同時或者是臨近要求去面試或者入職。但是當第1家公司談妥之後,又臨時有了新的更好的機會的情況下,就有可能造成員工不來報道。

第二,員工突然私事要處理。這種情況屬於意外事故,比如說家裡有事故發生,或者自己生病或者是其他的意外情況,導致已經跟公司談妥的員工無法按時到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員工會跟公司解釋,但是有時候某些私人原因不方便透露,所以就會找一些藉口來搪塞。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第三,員工臨時有了其他的決定。比如說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一開始看中了一家公司,並且談妥了條件,但是最後在零入職之前可能碰到別的人說了該公司不好的方面,又或者遇到了一些危機,我負面的新聞導致不想再去這家公司上班。所以就會找一些藉口來拒絕公司的入職要求。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很多原因。但是不管怎麼說,雖然是口頭答應入職公司,但畢竟沒有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反悔的情況仍然會存在,雖然有違背道德的嫌疑,但並不違法。這也是公司招聘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考慮到的方面。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想法,如果你喜歡我答案的話,歡迎點贊關注,感謝您的閱讀。


山九


因為報復吧……

1、hr電話說好的薪資8000,面試改為4500,試用期4000。

2、hr電話說好的你各方面條件很符合,面試各種說這不行那不行。

3、hr說好的等通知,等到hr全家死了都沒有通知。

ps:看到很多公司想用4000的薪資招一個本科畢業的美女做前臺,真的厲害了


古月錦波


這種情況,應該是每個做招聘的HR都遇到過的。費盡千辛萬苦、經過面試、背調、報批,終於確定一個合適的人員了,但後面候選人告訴你他不來了。有時候,如果是候選人沒有說明具體原因的,都會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個環節,是自己哪兒沒有跟進到位?還是給候選人造成了什麼誤會?

在用人單位的招聘、勞動者的求職這個過程中,用人單位會根據自身的招聘要求,對前去應聘的勞動者進行篩選,而勞動者,也會投遞自己意向的單位,在自己參加面試、且通過面試的用人單位中,選擇自己最為滿意的。是一個雙方選擇的過程。公司如果沒有選擇一個應聘者,直接的原因就是這個應聘者不是和崗位最為匹配的人員。那

如果應聘者原本已經是要入職一家單位,最後又沒去,有哪些原因呢?

一、有更好的工作機會

應聘者在找工作時,很少會有隻面試了一家的,除非是非那家不可、意向度很高的。就大部分求職者來說,都會同時面試好幾家單位。在面試的單位中,自己心裡肯定是有個排序的,有最想去的、如果沒有更好的機會會選擇的、和即使面試過了也不去的劃分。

一個應聘者,在最開始通過面試時,你打電話給他,他同意入職,但最終卻沒有來。可能存在一種情況是:在你通知他的時候,他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那在你通知他後,有其他單位也聯繫他。對比之後,他更願意去那一家,而選擇放棄你們公司。

而應聘者之所以願意選擇去另一家單位,原因當然是那家單位能提供的條件比比你們單位好,這個條件可能是公司平臺更好、崗位薪資更高、職位更高、崗位工作內容更能吸引求職者、或者是有其他求職者更為看重的東西。

我有個朋友,他之前在找工作時,花了很長的時間,在他最終決定去目前單位上班前,也面試過很多單位,其中,有面試上他沒去的,也有沒通過面試的。面試上的單位,其中不乏一些很不錯的單位,但他還是選擇不去。我們當時都很疑惑,他到底是想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

最終,可能是他自己也比較累了,就選擇答應去當時通知他的一家單位上班,那家公司能提供的薪資、福利待遇還是很不錯的,可能當時他也決定要在那家單位長久的工作下去的。

但轉折來了,就在他去上班的那天上午,接到他目前單位HR的電話,通知他被錄用了。他義無反顧的就提出離職了,去到他目前的單位上班。原因很簡單,就是他目前在的那家單位,無論是從公司的名氣還是薪資方面,都比他去上了半天班的那家單位好。

二、雖然沒有其他工作機會,但應聘者還是不想去你們公司。

大部分求職者對於已經應聘成功的單位,如果選擇不去,都是因為有其他更好的工作機會。但有一種情況是,也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但應聘者還是拒絕了。這種情況,可能存在如下兩種情況:

1、應聘上的單位和自己滿意的工作之間有較大的差距。

能選擇去參加面試的單位,一定程度上,都是我們有一定的意向的。或者是有顧慮,但還是希望通過參加面試,去做進一步瞭解的。

但有些單位,經過面試後,無論是對公司情況,還是崗位的整體情況,都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這時候,就要通過自己掌握的信息,判斷這份工作到底適不適合自己?自己要選擇去這家公司上班嗎?

如果經過了解後,發現崗位工作內容和自己原本設想的有較大的差異、或者是能提供的薪資離自己期望的水平有較大的差距……這時候,即使是暫時沒有其他更好的工作機會,我們也不會選擇去那家公司上班。會選擇繼續找工作,直到找到比較滿意的為止。

2、對應聘上的單位有較大的顧慮,故選擇不冒風險。

在所有應聘者選擇不來的情況中,最讓HR疑惑的,應該是:自己公司提供的薪資比應聘期望的高很多,其他也沒有什麼讓應聘者無法接受的點,但他就是不來。

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應聘者不是有其他更好的工作機會,那絕大部分的原因是應聘者對公司有較大的顧慮。

這個顧慮,也許是對公司的整體發展,如公司能提供應聘者滿意的薪資,但公司的發展前景並不好;或者是對自己之後和直接上級的相處有擔憂,這種情況主要是在面試中,用人部門領導在面試時,表現的一些點讓應聘者覺得無法接受等等方面的。

當應聘者有較大的顧慮時,很多人都不願意冒較大的風險去賭,而很可能直接選擇不去。因為,如果真如自己所想的那樣,但自己去入職了,後面再提出離職,重新找工作,會白白浪費很多的機會成本。還不如選擇直接不去,重新找一份滿意、沒有顧慮的工作。

三、突然有其他變故

我們正常處於工作期間時,如果有一些事情需要集中時間處理,請假時比較困難的。但如果是處於求職期間,那如果是突然有一些需要集中時間處理的事情,很可能會直接先去處理完畢後,再重新開始找工作。這種變故可能有:

1、家庭方面的

我們常遇到的,就是家裡突然有什麼急事或者是家裡人生病等等,求職者可能會先回家,把事情處理好後再說。

這種情況下,如果是有已經答應要去上班的單位,也可能會聯繫取消入職。畢竟真的去入職後,因為在試用期,也不好提出請假,以及請假公司也不一定會批准。

2、個人發展規劃方面的

這種情況,常見的就是自己想先待業考個證書或者是有其他的一些學習計劃,如果是工作中再去做這些事,可能精力不夠,所以,索性先不工作。

而作為HR,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應該怎麼辦呢?

一、保持心態的平和

在花費很多心思,好不容易確定一個候選人,這個候選人最終還不來。相信遇到這種情況,每個人都會很難過,嚴重的,也見過很生氣的HR,認為應聘者沒有誠信。

我之前有個同事,當時招聘的是我們部門的人,他因為剛來我們部門,工作比較多,壓力也比較大。當時就是有一個原本要入職的候選人,應該要到崗的那天沒來,我們同事就打電話問了,候選人不知道是說了什麼原因,反饋說就不來了。

結果,我們那個同事就在電話裡和候選人很生氣的爭執,說既然約定好就應該來上班,為什麼不來云云。

當時我們因為在一個辦公室,能感受到他很生氣,也能理解這種情況。但這種和候選人發脾氣,一方面,解決不了問題;另一方面,也會給公司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因此,應聘者原本答應入職,但後面沒來。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是每個HR都會感覺到很無奈。但我們也要保持心態的平和,畢竟招聘是雙方選擇。作為HR,能盡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最終的結果沒那麼盡如人意,也要保持心態平和。

二、可以和應聘者保持聯繫

作為一個符合公司要求的應聘者,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作為HR,都可以和他保持聯繫。

1、如果應聘者是因為一些客觀原因,不得不放棄入職,那也許等之後他的問題解決了,公司也還在招聘或者是有同崗位在招聘,就可以和應聘者聯繫,提高招聘的效率、降低招聘成本。

2、如果應聘者是主觀方面的原因不選擇入職,保持聯繫,可以知道應聘者究竟是去了哪家公司,那家公司是不是有一些條件比自己公司的好?這樣,在之後的招聘過程中,也可以知道競爭對手是哪些方面比較吸引應聘者?這些方面自己公司能不能改善?如果不能改善,自己在之後的招聘過程中應該怎麼去克服?

綜上所述,一個應聘者已經確定要來上班,但最終又沒來。存在的原因可能各種各樣的都有,但大多數都是如下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應聘者有其他更好的工作機會,所以,會直接選擇放棄入職,去其他單位;第二種是,應聘者雖然沒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但綜合考慮後,還是選擇不入職,可能存在的原因,可能是你們公司能提供給他的條件和他預期的有一定差距,他選擇不妥協,也可能是他對你們公司有顧慮,選擇不冒險;第三種是,應聘者突然生活中有一起變故或是計劃調整,選擇先不找工作。

而作為HR,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保持心態的平和,不去過分的糾結;其次,除了正常的重新開展招聘工作以外,還可以和應聘者保持聯繫,一方面,作為儲備的資源,也許之後和應聘者還有合作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應聘者後續的一些消息,瞭解應聘者真正放棄入職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