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成為作家》,我受益匪淺

一直以來我的夢想就是,能夠宅在家裡看書、寫文章當個作家。由於為了生計始終忙於工作,願望終究沒有實現,想起來常常感到遺憾。疫情期間不能出門,終於使得宅在家裡的我,有時間寫文章、看書學習一下。無意之中瀏覽到了一篇叫《成為作家》的讀後感,短短几句的書評,我被一下子深深的吸引,強烈的想看一下原著,迫不及待的上網搜尋,終於下載了這本書,如飢似渴的讀了起來。


讀了《成為作家》,我受益匪淺

這是美國一個作家1934年出版的書,今天2020年讀起來依然沒有距離感,感覺很真實、充滿了新意,他以獨特的視角,闡述了要成為作家的種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和方法。一直以來,大家一致認為作家很大一部分因素是靠天性,而他卻大膽的提出,作家是可以培養的,讓我為之震撼,更加堅定了我想成為作家的決心。


讀了《成為作家》,我受益匪淺

我受益最深的是第四章,插曲:聽從建議。作家提出了一個“節省精力”的概念,我覺得很好,這不僅能夠用到寫作上,還能運用到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上。確實在實際生活、工作、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用3倍的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正像作者說的那樣,總以為這樣就會得到我們想要的,如果得不到還會心生怨恨、心灰意冷,諸不知我們是方法不對,力用錯了方向。接著作家用了一件我們生活當中,經常會做的一件事,推門來做形象的比喻,從而讓我們明白了,有些事是需要後退一步才能獲得平衡的。


讀了《成為作家》,我受益匪淺

另外,作家還提到了無意識寫作的具體方法,從讀這本書的那天開始,我就堅持了這種寫作方法,很好挖掘了自己的很多潛力,回頭在看自己寫的東西,禁不住發出“是我寫的嗎!”的感嘆。寫作的素材也變得越來越多,不在有像之前那樣,寫著寫著就覺得,思維好像枯竭了似的,在也寫不出東西了。之前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瓶頸,也找到了解決的方法,也明確了今後應該努力的方向,總之《成為作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