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西麓,不其城之南,青島市城陽區

嶗山西麓,不其城之南,青島市城陽區。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載,因處在古代不其城以南,即城之陽而得名;不其之名來源於不其山(不期山);近代考古學家王獻唐著《炎黃氏族文化考》中說,原始社會末期,不其山周圍生活著不族和其族,山以二族得名。


嶗山西麓,不其城之南,青島市城陽區


嶗山西麓,不其城之南,青島市城陽區

膠州灣岸邊,嶗山以西麓。這裡歷史悠久,相傳秦始皇在建城的第二年(前219年)這裡併為之命名;西漢太始四年(前93)夏四月漢武帝曾到此。她是中國工業百強縣區,是環膠州灣經濟聚集帶的核心和青島市重要的工業發展腹地,素有山東產業後院之美譽。



嶗山西麓,不其城之南,青島市城陽區

城陽區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青島市區北部,四周分別與膠州市、即墨區、城陽區、李滄區、膠州灣相鄰。境內有青島農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等院校。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載,因處在古代不其城以南,即城之陽而得名;不其之名來源於不其山(不期山);近代考古學家王獻唐著《炎黃氏族文化考》中說,原始社會末期,不其山周圍生活著不族和其族,山以二族得名。

下轄8個街道:城陽街道、夏莊街道、流亭街道、棘洪灘街道、上馬街道、紅島街道、河套街道、惜福鎮街道;其中紅島街道、河套街道由紅島經濟新區(高新區)代管;區政府駐城陽街道正陽路,總面積553.2平方公里,人口73.72萬。



嶗山西麓,不其城之南,青島市城陽區

境內有距今四千多年的城子龍山文化遺址。商周時屬萊夷地。公元前齊靈公十五年(567)屬齊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設不其縣,建不其城於城陽為縣治,成為一方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東漢建武六年(30)置不其侯國,建安十九年(214)廢除。三國屬曹魏東萊郡。西晉咸寧三年(277)不其縣為長廣郡郡治。東晉十六國先後歸屬後趙、前燕、前秦、東晉、南燕等國。北齊天保七年(556)不其縣併入長廣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復不其縣,不久併入新設的即墨縣,此後成為即墨縣的一部分。唐宋元明清各代隸屬關係未變,仍屬即墨縣。1912年城陽鄉、不其鄉屬即墨縣裡仁區,溫良鄉屬即墨縣仁化區。1928年城陽鄉改設城陽鎮。1943年7月屬即墨縣第五區,1945年8月改屬即墨縣城陽區。

1950年10月即墨縣城陽區改為即墨縣第七區,1955年10月更名即墨縣仲村區。1956年3月,城陽鎮和仲村區合併為即墨縣城陽區。1958年9月,城陽區改為即墨城陽人民公社。1961年3月,城陽人民公社劃入青島市嶗山郊區,同年11月青島市嶗山郊區改嶗山縣,隨屬。1988年12月屬嶗山區。1994年4月嶗山區析置城陽區,以城陽、惜福、夏莊、流亭、棘洪灘、上馬、紅島、河套等8個鎮來屬,區人民政府駐城陽鎮。2001年6月13日,撤銷城陽鎮,設立城陽區城陽街道辦事處,辦事處轄區未變。2012年5月,紅島街道、河套街道由紅島經濟新區(高新區)代管。



嶗山西麓,不其城之南,青島市城陽區

區境有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地貌,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嶗山餘脈;有三標山、鐵騎山、石城山、紅石崖、王喬崮、瓦屋山,三標山海拔683米;有白沙河、墨水河、洪江河、大沽河等河流。這裡屬溫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顯著的海洋性,年均氣溫12.6℃,年均降水700毫米左右。

城陽區位於膠州灣北岸,海岸線長91.65公里,是貝類養殖的優良海區。境內主要有赤松、苦楝、絨毛白蠟等植物;有細辛、藁本、紫參、馬兜鈴、天南星等二百餘中野生藥用植物;農業以蔬菜、水產、果品、畜牧為主;有青島恩梨、關爺臉杏、城陽仙桃、寒露蜜桃、磨盤柿子、嶗山李子等特產;有花崗岩、玄武岩、礦泉水、麥飯石等礦產。



嶗山西麓,不其城之南,青島市城陽區

這裡距市政府27千米,具有明顯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是青島通向國內外的必經之地。境內有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可達北京、延安、烏魯木齊、法蘭克福、墨爾本等一百多個國內外城市;鄰近青島港和黃島前灣港;有膠濟客線、濟青高鐵、 308 國道、 204 國道、濟青高速、青蘭高速、煙青公路、青滬公路等線路。



嶗山西麓,不其城之南,青島市城陽區

城陽區風光迷人,歷史人文景觀眾多;有東漢康成書院、清玉蕊樓、城子龍山文化遺址、秦漢不其城遺址等古蹟;青島奧林匹克文化雕塑園(世紀公園)、毛公山、羊毛溝花海溼地、青島新天地、國學公園、寶龍樂園、大通宮、女姑山、摩天嶺、民風民俗展覽館、河套水上公園、棘洪灘水庫、太和景區、惜福鎮景區等景點。其中,女姑山曾被帝王選為明堂;棘洪灘水庫是亞洲最大的人造堤壩平原水庫,被譽為亞洲明珠;世紀公園是目前山東省最大的生態植物園。

法海寺位居夏莊街道源頭村,她因紀念創建該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師而得名,是青島地區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宋嘉祐二年(1057)、元延祐二年(1315)、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1934年進行重修。她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前院有銀杏樹兩株,已有1600多年,有“先有白果樹,後有即墨城: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