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下戀”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

​大家好,這裡是Ah Girls的第12篇文章。


出不了門,宅在家躺吃睡,除了追劇就是刷綜藝。沒想到,劇情全是姐弟年下戀。


最近風很大的《下一站是幸福》,“賀主管”宋茜和“實習生”宋威龍齁甜無比。


“年下戀”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


打開《吐槽大會》,更是“夢想照進現實”。40歲“平平無奇戀愛小天才”蕭亞軒和比她小16歲的男友現場甜蜜撒狗糧。


“年下戀”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


懷舊調出下飯專用劇《武林外傳》,就連佟湘玉和老白都是一對年下戀(百度百科裡佟湘玉27歲,老白25歲)……


“年下戀”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


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了,姐弟戀為什麼忽然這麼火?等疫情過去,最想幹的事情除了吃吃喝喝買買買,又多了一項——談戀愛。


No.1

對姐弟戀這件事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流行度


“年下戀”這個詞看著挺潮,但它只不過是被姐弟戀“借殼”而已。姐弟戀這個概念早在公元前就很流行了。


最初,它源於政治聯姻。西漢時期,漢武帝跟比自己大至少十幾歲(說法不一)的表姐、館陶長公主劉嫖的女兒陳阿嬌就是政治聯姻,按姜松本在《歷史奇葩說》裡的說法,倆人年齡差異不小,“等到劉徹十七歲時,陳氏已經快三十歲了。”這時基本沒有“戀”,只是“姐弟”的組合而已。


到了開放的唐朝,姐弟戀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也開始真正體現出愛情。唐朝“御姐”武則天比李治大4歲,蒙曼在講武則天的時候,總結過唐高宗有戀母情結,比較喜歡成熟、有權威感的女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有姐弟戀的傾向。”


除了在皇家,姐弟戀在文藝界同樣流行。唐朝另一位才女薛濤,流年不利從大家閨秀淪落為營妓,但依舊吸引了比自己小11歲的元稹。兩人一見鍾情時,薛濤已經38歲。


到了明朝,姐弟戀更成了浪漫愛情的代名詞。生在帝王家的明憲宗朱見深,一生卻只愛了一位女子——萬貴妃,萬貴妃比他大了整整17歲。除了一生寵幸外,連離世後朱見深都對她念念不忘。


但並不是所有的年代都這般熱衷於姐弟戀。

到了民國時期,姐弟戀尤其被人們看不起。


20世紀30年代初,與林徽因、冰心齊名的才女廬隱,在丈夫去世5年後,選擇和比自己小8歲的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的畢業生李唯建結婚。倆人選擇前往當時包容度較高的上海,還出版了《雲鷗情書集》,勇敢向世人公開了這份姐弟戀。但當時的社會,甚至她身邊的朋友都不看好這段戀情。


即便女方再有才華,社會仍然不能寬容姐弟戀。1937年,當時已經是著名作家的丁玲,在延安遇上了比自己小13歲的男演員陳明。兩人的感情備受非議,陳明受不了後選擇與別的女人閃電結婚。但婚姻仍然無法抵擋倆人的愛情,最終陳明選擇和正在孕期的妻子離婚,和丁玲在一起。這也讓倆人的感情更被外界所不容,面對挖苦、鄙夷、嘲諷,他們卻選擇幸福地攜手走完最後的人生路。


“年下戀”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


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戀”的童養媳習俗,都在舊社會中存在著。男方家庭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花錢為他預定好一個比他大好多歲的媳婦,進門後要承擔很多的家務勞動。但這樣的婚姻往往一戳就破,很難維持下去。


No.2

姐弟戀是畸形的愛?

95後可不這麼想


到了當下,社會對於姐戀的接受度有所提升,所以才會有一大批的年下戀影視劇的誕生。


他們可以像《致命女人》裡,劉玉玲隔壁閨蜜家的兒子一樣,從13歲就渴望親吻“姐姐”,默默守護在你身旁。


“年下戀”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


他們可以像《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裡一樣,讓你認識到自己有多麼珍貴,讓你想要好好保護自己,為了不讓他擔心。


“年下戀”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


但儘管姐弟戀在影視劇裡那般美好,當現實中王菲謝霆鋒、鍾麗緹張倫碩、伊能靜秦昊等明星戀情曝光時,還是逃不過人們的議論。


之前在快手抖音裡,甚至還有以“七(畸)形的愛”所著名的哭喊式連麥合唱表演,名叫“英皇美味人生”的網紅,對著鏡頭裡喊著:小寶忘了我吧,我們是七形的愛,我大你整整18歲……這樣的表演雖然是在為了紅在搞笑,但也反映出人們對於姐弟戀的嘲笑和偏見。


“年下戀”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


為什麼大18歲的愛情,就會被人們覺得“畸形”?用李銀河的話來說,姐弟戀是違反年齡規範的一種戀。“一般來說,社會學把同齡人之間的戀情視為婚戀的年齡規範,而女大男小的姐弟戀對此種年齡規範有雙重違反:第一重是違反了同齡婚戀的規範,第二重是違反了男大女小的年齡性別規範(即便不是同齡人,也要男大女小)。”


男大女小,人們總覺得正常;但女大男小,人們就會懷疑男人的動機不純,是“傍富婆”的行為,或者是有點毛病。


但對於現在的95後來說,他們對於姐弟戀的接受度遠遠高於一般人的想象。根據探探發佈的《2019年95後戀愛報告》顯示,62.8%的調查對象接受姐弟戀,其中有90.7%的95後男生更接受姐弟戀。而且學歷越高,收入越高,大家對於姐弟戀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而在之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春玲曾公佈過一組研究數據:1990年,姐弟戀的婚姻模式佔比僅有13.32%,而“男大女小”的婚姻模式佔比高達70%,剩下是同齡婚姻。到了2000年,姐弟戀有稍微提升,達到14.37%,“男大女小”的模式略有下降,滑到了68.09%。


但進入2010年後,數據變化很大,姐弟戀的婚姻模式猛增到了40.13%,“男大女小”的模式則驟降至43.13%。從這組數據中來看,姐弟戀的模式正在被人們逐漸所認可和接受。


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這組數據反映了一種趨勢,即傳統的“男大女小”的婚配模式,與“男強女弱”的社會價值觀相匹配。在一個家庭裡,男性是家庭經濟支柱,女性處於輔助地位。這是女性社會經濟地位提高所帶來的婚姻年齡匹配的變化。


No.3

名人都愛姐弟戀

年上年下差別有多大?


女星為代表的大齡女青年的婚嫁問題,已經成了一大社會熱議話題。在眾多真人秀綜藝節目上,這些女星的父母都在“催婚”。但女星和其他職場白領一樣,因為工作容易耽誤談婚論嫁。比如電視劇《生活啟示錄》閆妮飾演的餘小強對比自己小10多歲的男主說,很遺憾沒有在她最好的年華遇到對方。


當30歲的“大刀”架在脖子上,她們身邊成熟的優質男性早已有了妻兒,遇上了比自己小的年下男,又容易猶豫很久,不敢展開愛情。就像劇裡賀繁星的猶豫一樣,元宋才22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自己已經32歲,如果在這時開展了一段戀愛,對方只是玩玩而已,自己就會浪費時間和感情,還要經受人們的指指點點。


同小區王阿姨家兒子的例子就在眼前,對方和比自己大15歲的女孩方姍姍談戀愛,但激情很快褪去,迫於父母的壓力,最終還是選了其它女孩。但方姍姍快40歲了仍然是單身,被人們當做反面教材,說她“很有手段、老牛吃嫩草”。賀繁星的猶豫在意料之中。


“年下戀”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


但在這種風險下,還是有不少明星都選擇了姐弟戀,像前面說過的王菲謝霆鋒、鍾麗緹張倫碩、伊能靜秦昊等。他們選擇戀愛,是因為選擇了對方這個人。


兩性專家塗磊曾在《愛情保衛戰》裡提到過自己對於姐弟戀的看法。他認為,這只是一種戀愛的形式,重點在於戀人雙方的心理年齡和對愛情成本的審視。如果女方覺得可以付出時間等成本,來等待男方成長;男方也認為,女方的身體衰老和自己年輕的身體相比,不需要太在意。那麼,倆人就可以在一起。


所以,有不少名人都選擇了姐弟戀。我們的鄰國日本,有超四分之一的家庭是姐弟戀組合。比如日本著名棋手小林光一,也選擇娶比自己大13歲的師姐,兩人非常幸福。日本著名棒球運動員鈴木一郎,他的老婆日本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弓子就比他大近12歲。


“年下戀”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


美國著名歌唱家邁克傑克遜一生都深愛著比自己大26歲的伊麗莎白·泰勒,甚至多次向她求婚並且熱切地希望能擁有一個有兩個人血脈的孩子,甚至願意提取自己的精子和泰勒的卵子,以找人代孕的方式進行。


英國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她的第二任丈夫是姐弟戀,英國小說家簡·奧斯汀40歲的時候仍然愛上了“介於男人與天使之間”的29歲的內科醫生海頓。


還有法國總統馬克龍,他在2017年當選總統的時候只有40歲,而他的妻子布麗吉特當時已經64歲,兩人的年齡整整差了24歲,可以說是“姐弟戀”強有力的代言人。


“年下戀”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


像比蕭亞軒小16歲的男友黃皓說的那樣:“我們的年齡、地位真的有很大的懸殊,我也猶豫過很久。我們在一起是因為我們都覺得,Love fights everything(愛情戰勝一切)。年紀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兩個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題。雖然我們年紀差很大,但我們沒有代溝。”


“年下戀”這件事,到底靠不靠譜?


如李銀河在《李銀河說愛情》裡所說,愛了就是愛了,不該歧視姐弟戀。


“其實,所有的愛情,只要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要是發生了就是美好的。愛情一旦發生了,它就是正當的,它就是理直氣壯的,它就是值得讚美、值得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